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国际经验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阶段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这一时期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转型期。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时期尽管有许多发展机遇,但由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所带来的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也必然产生新的矛盾和新的社会问题。

  • 标签: 社会矛盾 机关化 检察 社会转型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经济结构
  • 简介:12月10日,市检察院召开受到全国检察机关“双先”表彰代表座谈会。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宫鸣,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张铁英,受表彰的“先进集体”检察长、"先进个人”和“先进个人”单位领导,以及市院政治部、新闻处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 标签: 检察机关 检察院 座谈会 表彰 副检察长 先进个人
  • 简介:2011年3月份,重庆市检察机关开展了第六次“检察开放日”活动。本次开放活动采取三级检察院统一时间段集中开放和各单位自行确定时间开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3月上旬至3月底,全市三级46个检察院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拓展开放深度,丰富开放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开放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形象。

  • 标签: 时间开放 检察机关 重庆市 预防 生动形象 “走出去”
  • 简介:重庆检察精神是重庆检察干警精气神的大凝结。是重庆检察干警理想追求的大引领,是全市检察干警为检察事业不懈努力的精神概括和行为准则,是全体重庆检察干警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的集中反映,是一种全市检察干警与重庆检察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力量。

  • 标签: 检察机关 精神力量 重庆市 文化艺术节 检察干警 检察事业
  • 简介:在我国,审判前的羁押是刑事拘留和逮捕这两种刑事强制措施所带来的当然状态和必然结果。刑事拘留作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公安机关滥用刑事拘留措施、任意延长刑事拘留期限等问题。由于公安机关适用刑事拘留措施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应加强对刑事拘留的检察监督,以更好地惩治法律和保障人权。

  • 标签: 公安机关 刑事拘留 法律监督
  • 简介:民事行政诉讼立案是审判程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当前的人民法院审判实践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不立不裁”现象,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否有权对其进行监督、如何监督,我国现行法律未作明确规定。本文从完善对审判机关民事行政诉讼立案监督的必要性角度出发,对检察机关民事行政诉讼立案监督之法律依据、性质、特点、意义以及具体制度设计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完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有所助益。

  • 标签: 民事行政诉讼 检察权 法律监督 立案监督
  • 简介:为了理顺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在保障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配合与监督关系,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机制衔接方面,应确立刑事先理原则,赋予检察机关“移案监督权”和建立两种证据制度之间的衔接。在行政犯罪案件侦查体制方面,可以试行“一体制”侦查模式。在检察机关对行政处罚、行政和刑事强制措施的监督制约方面,可以增加审批型监督模式的应用。

  • 标签: 检察机关 行政执法机关 监督制约 衔接机制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作出全面部署,分别明确了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面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的形势,检察机关党组应不断增强履职尽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明晰责任内容,落实职责分工,强化检查监督,推进党组主体责任明确化、具体化、制度化,实现与检察业务工作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检查。

  • 标签: 检察机关 主体责任 党风廉政建设 检察业务
  • 简介:民事检察调查权是指检察机关为依法履行国家法律监督职能,在提请或提出民事抗诉前收集有关作为抗诉依据的事实材料的权力,我国现行法律对其没有明确规定。文章从赋予检察机关民事检察调查权的必要性角度出发,对民事检察调查权的概念、特征、行使原则以及具体制度设计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民事检察工作有所助益。

  • 标签: 民事检察 检察监督权 调查权
  • 简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方式,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过程中,应当重点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明确检察机关"履行职责"应包括接受控告、举报、申诉等活动以及其它业务活动。二是明确检察机关有权收集相关证据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三是设立防范检察机关滥用民事公益诉讼自由裁量权的机制。本文认为处理好这三个关键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民事公益诉讼的目的,即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公益诉讼 诉前程序 法律监督
  • 简介: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检察机关依法纠正有关司法机关在侦查、审判、执行或其他司法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时,有的司法机关却不接受监督,不纠正违法行为,而是“我行

  • 标签: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处置权 司法机关 收容审查 司法人员
  • 简介:2015年2月15日,最高检印发实施《关于深化检察改革的意见(2013—2017年工作规划)》,该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严格规范的案件受理、办理、管理工作机制,完善案件流程监控、质量评查工作机制。”随着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在全国范围内上线运行,案件管理实现了办案与管理的适当分离。案件管理部门依托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全程监控内部司法办案活动,在司法规范化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笔者认为,完善检察机关案件受理制度对于健全检察权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 标签: 案件受理 检察机关 制度 业务应用系统 案件管理 工作机制
  • 简介: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是在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检察监督权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与现实需要所形成的检察指导创新形式,应强化监督指导作用,并协调其与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的关系。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具有法律适用的指导意义,但应进一步加强"参照"效力的配套运行机制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不是判例和司法解释,但与刑法规范、刑法司法解释一同形成刑法适用的三个层次。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布主体应当多元化,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人民检察院与市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发布指导性案例。应当强化指导性案例的遴选标准和范围,突出典型性、指导性等要求,深化检察监督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检察监督功能 法律适用指导 法律效力 发布主体 遴选优化
  • 简介:继《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本文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就认定和排除非法证据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后,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决定,用"五条八款"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了非法证据的排除程序,明确了检察机关的证明责任。现有检察机关承担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责任方式能否有效地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方法,应冷静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对可能存在的某些不足寻求实践解决及制度完善的路径与方法。

  • 标签: 非法证据 合法性 证明责任 证明方式
  • 简介:接受外部监督和强化内部监督是检察机关加强自身监督的两种途径,是促进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虽然有监督方式、手段的差异,但维护司法公正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把外部监督意见转化为内部监督,必须规范和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标签: 检察机关 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 公信力
  • 简介:目前,检察机关司法警察规范化建设中还存在法警职责定位不明、使用不当、管理不清、人员和装备不足等问题。推动法警工作规范化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局部的调整或是单纯的技术性操作,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既要治标又要治本,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制约法警工作规范化发展的各方面难题。

  • 标签: 司法警察 规范化建设 编队管理
  • 简介:一、关于法律监督的界定法律监督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逻辑上具有种属的关系,或者可以说界定法律监督的概念对阐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涵义有着重要意义,这一点在当前的宪政体制和传统的理论框架内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法制建设 监督权 监督范围 检察权
  • 简介:去年以来,广西检察机关严厉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据统计,2015年,全区检察机关起诉拐卖儿童犯罪37件59人、拐骗儿童犯罪3件3人、猥亵儿童犯罪81件82人;向法院提起公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282件1846人。起诉人数同比下降38%;不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622人,决定不起诉116人,附条件不起诉55人。

  • 标签: 未成年人权益 检察机关 广西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拐卖儿童犯罪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 简介: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进了条文中.这里的人权不仅包括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人权,也应包括刑事被害人的人权.以司法保护和国家救济为主要内容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实现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必然途径.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构、刑事诉讼主体、国家公益的代表,在刑事被害人救助上的作用十分重要,应当也能够大有可为.

  • 标签: 刑事被害人救助 司法保护 国家救济
  • 简介:检察机关内设机构作为检察权分解的结果和运行的载体,一直是检察改革不可忽视的话题。基层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变迁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检察布局,也显露出了机构名称、配置、运转等方面的问题。"大部制"改革的关键是从职权法定、统一规范、公正高效等原则指引下,科学分解检察职权,实现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科学配置。

  • 标签: 检察 机构 职权 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