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离婚案件几乎是基层人民所受理的民事案件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案件,这类案件的裁判也因此具有很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部分地反映基层人民法院的司法生态.透过法院的裁判文书,并结合所在地的社会情境,我们发现的是一个模糊的基层人民法院司法群像——冲突的身份,混合的功能.显然基层人民法院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这都是需反思的.我国基层法院的现有结构及运行模式都需进行调整.

  • 标签: 裁判文书 抚养权及抚养费 司法模式 现代性 法社会学
  • 简介:案例指导制度设立后,为满足司法实践需求,有必要重视普通案例的参考功能。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后,传统制度框架下普通案例存在的局限性得到了有效克服,以中国裁判文书网为平台,普通案例的参考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扩展。为确保普通案例发挥预期的参考功能,需要明确其法律定位,同时在裁判文书上网的背景下,有必要重视普通案例裁判文书的规范要求。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裁判文书上网 普通案例 参考
  • 简介:犯罪学是一门兼具综合性与交叉性的新兴学科,自其诞生以来,相关理论问题争议不断.其中,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一直以来就是学者们热议的话题,尤其在我国犯罪学的转型时期,该问题更需亟待解决.犯罪学不再局限于以传统的个体行为或个体现象作为其研究对象,而是立足于从宏观的视角认识其研究对象,将其固化为一种特殊的系统现象,同时采用科尔曼的“系统行为内部分析”说作为分析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方法论,把群体现象或群体行为作为犯罪学微观上的研究对象,旨在实现犯罪学研究的宏观与微观、系统与要素的结合,从而全面认识犯罪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 标签: 犯罪学 研究对象 系统行为内部分析说
  • 简介:实现一种以应然性价值共识为指导,再返回到实然性的规范宪法主义,从而为当前政治治理的正当性提供证立与阐释,是规范宪法学研究的生命力所在。从世界范围来看,法治国概念经历了从形式法治国到实质法治国的演变。“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概念,兼具形式法治国和实质法治国的内涵。从形式上看,包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个要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概念统舍下的规范实质,仍然体现普遍法治的基本要义,须强调法治与宪法、人权的内在关系。站在规范宪法学的基本立场,对宪法文本相关条款进行规范分析,有利于为当下法治建设与国家发展提供规范依据。

  • 标签: 社会主义 法治 国家 宪法
  • 简介:未成年人的成长,关乎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社会各界也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和实施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吸毒、环境污染犯罪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未成年人犯罪仍居高不下,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①不少人将未成年人犯罪称为人类社会癌症,②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受到全社会关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持久性战略工程,任重道远。本文以未成年人犯罪与预防为论点前提,提出应当广义上界定未成年人犯罪,扩大未成年人犯罪的惩罚范围,加大惩罚严厉度;同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两个方面不容忽视:一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即静态立法;二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缩影即动态实施。本文的着力点在于,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载体,探寻症结,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线互动协同”模式。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症结 预防 模式
  • 简介:实验主义立法进路的出现,是政治经济体制巨变所催生的产物.30多年的土地制度改革则是该立法进路的一个缩影,而暂行法、试点立法则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实验性立法的保障下,土地制度不仅平稳、顺利地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而且还形成了全新的土地法律体系.虽然在当下的土地制度改革中,实验主义立法进路的负面效应已经呈现出来,但制度风险小、操作成本低的优点仍使得它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面对新一轮的土地制度改革,实验性立法必须在立法的规范性上作出适度调整,以保障土地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实验主义 土地制度 改革 立法
  • 简介:《民事诉讼法》中新增的实现担保物权非讼程序,目的是在程序主体对主债权、担保物权等实体问题不存在争执的基础上做出许可执行拍卖、变卖裁定。而通过对北京、重庆、广东三地法院做出的许可裁定书文本分析得知,法院对优先权、优先受偿数额等相关实体问题是否在裁定书中做出处理的态度大相径庭。从认识归因上讲,主要是对形式审查原则认识不清。对此,从法理解释来看,许可裁定书不仅要对担保财产"是否"以及"如何"拍卖、变卖做出裁断,还应对优先受偿数额等实体问题进行确认。该裁定性质上为"对物的执行名义",具有执行力。

  • 标签: 担保物权 非讼许可裁定 形式审查原则 对物的执行名义
  • 简介:一旦商品瑕疵因何而起难以查清,法官不得不借助于证明责任规则做出判决以节约司法成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3条规定只要消费者完成初步证明,商品不存在瑕疵的举证责任便转移给经营者,这有利于证明成本和错判成本最小化。就上述规则的司法实践而言,商品瑕疵的认定标准、经营者和消费者举证责任的内容、举证倒置适用的时间及商品范围等具体规定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 标签: 商品瑕疵 证明责任 举证倒置 经济效率
  • 简介:经济法理论的建构以及学界对经济法理论的批判都应以法学常识为基础,但我国当前很多经济法理论却因刻意追求创新而逐渐偏离了法学常识,有关经济法地位的很多学术争论也因对经济法的误解而产生。在这种学术导向下,经济法变得难以捉摸,甚至与传统法律制度发生了直接冲突。这不利于经济法自身发展,不利于经济法的实践运作与人才培养,也不利于法律制度之间协同效应的发挥。重拾经济法的合理性,应在学术研究及争鸣中,树立常识主义经济法观:以常识立场来确立经济法边界及构建经济法理论;尊重常识、重视常识,最终回归常识,以常识促进共识。

  • 标签: 经济法理论 常识问题 常识主义 回归常识
  • 简介:指导案例19号存在“相关法条”罗列不当和雇员责任违背事后新法的嫌疑。为了案例指导制度维护司法公正目的的实现,在选择指导性案例的标准方面,不仅要考虑《规定》中所列条件,还应当进一步考虑其合法性问题并将合法性作为首要标准;同时建立严格、审慎的遴选和撤销程序性审查机制,确保案例指导制度发挥应有功效。

  • 标签: 指导案例 选择标准 审查机制
  • 简介:制定和完善大学章程对推进现代大学治理、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以教育部2013年11月公布的六所大学章程作为研究样本,主要从章程结构与篇幅、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内部要素以及制定与修改程序四个维度对六校大学章程进行重点分析,比较其异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提出完善建议。

  • 标签: 大学章程 大学治理 文本分析
  • 简介:"文化权利"在内容上既有"社会权利"的内容、也有"政治权利"(特别是"自由权利")的内容,在性质上既有"积极权利"的要素、也有"消极权利"的要素。"文化权利"的"政治权利"内容是"文化权利"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作为"政治权利"的"文化权利",便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权利";"文化权利"的"消极权利"性质是"文化权利"的"积极权利"面相实现的前提,没有思想和表达自由等作为"政治权利"的"文化权利","文化权利"本身便成为无源之水。

  • 标签: 文化宪法 文化权利 消极权利 自由权利
  • 简介:从2013年底至今,上市公司上海新梅一直陷于股权争端之中,由此引发了许多富有争议的话题。这其中就包括了其董事会在面对外部投资者时采用长期连续停牌和迫使公权力介入等反收购方式的合法性争议。长期连续停牌无论如何不应当作为反收购的一种方式;证监会介入限制收购方表决权,从法律上看符合规定,却可能给目标公司提供了不公平的优势地位,应当慎重采用。

  • 标签: 上海新梅 反收购 长期连续停牌 股东表决权限制
  • 简介:离婚案件几乎是基层人民法院所受理的民事案件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案件,这类案件的裁判也因此具有很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部分地反映基层人民法院的司法生态。透过法院的裁判文书,并结合当地的社会情境,我们发现的是一个模糊的基层人民法院司法群像——冲突的身份,混合的功能。显然基层人民法院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这都是需要反思的。我国基层人民法院的现有结构及运行模式都需要进行调整。

  • 标签: 裁判文书 抚养权及抚养费 司法模式 现代性 法社会学
  • 简介:2012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建立了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机制。在肯定这一机制建立的正当性的同时,有必要对“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内涵、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的范围、有权移交行政证据的主体等基本问题予以分析和阐释。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可能造成司法实践操作的混乱,导致侦查活动前置,架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为此,应当完善相关法律规则,划清侦查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的职能界限,严格行政证据的审查标准,加强对辩护方权利的保护。

  • 标签: 行政证据 刑事证据 衔接机制 新刑事诉讼法
  • 简介:新民诉法对委托代理人采取了分项列序式的规定,委托代理人范围因而得以明确限定。在现行制度框架内,职业代理人与非职业代理人并存,近亲属代理人与非亲属公民代理人共容。立法对委托代理人虽有分项列序,其实质意图却仅限于指引或引导,而非分别歧视或优待。这种立法技术彰显了立法者着眼未来、俯就现实、循序发展的策略与智慧。

  • 标签: 委托代理人 分项列序 职业代理人 非职业代理人
  • 简介:《环境保护法》在大陆环境法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修订是推进大陆环境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立法举措。借助于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环境基本法的比较视角,通过分析与借鉴台湾地区"环境基本法"的立法及其实践经验,以及在大陆与台湾地区不同的立法语境中,区分环境管制立法与环境政策立法的不同意义,提出《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应当实现立法理念与模式从环境管制立法向环境政策立法的转变,使环境基本政策内嵌于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之中,为大陆的环境法制建设提供政策法律基础。

  • 标签: 环境保护法 环境基本法 大陆地区 台湾地区 比较
  • 简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债务人滥用旧《民事诉讼法》第194条规定的异议权,我国督促程序长期处于司法闲置状态。新《民事诉讼法》通过第133条第1款和第217条完善了督促程序规定,然而新法实施1年后督促程序现状并没有实质改善。笔者通过对国外督促程序的立法发展进行简单介绍,提出应该从内部与外部两种途径完善我国督促程序:内部完善是对督促程序法律条文的再细化;外部完善是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非讼程序衔接的再顺滑,其中引入非讼事件程序法及其相关理论对完善督促程序更加急迫与必要。

  • 标签: 督促程序 非讼事件 非讼程序 完善
  • 简介:省二中院自2009年7月113正式受理海南西部辖区行政诉讼案件以来,截止2013年12月20日,共受理行政诉讼一审和二审案件963宗,审结958宗。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审理,我们对海南西部地区的行政执法情况有了比较详实的了解。为更好地预防和化解“官民”矛盾纠纷,我们以2012年以来审结的行政诉讼案件作为例证,总结归纳出辖区政府及职能部门在行政执法和办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借此与各级人民政府进行交流和探讨,以期达成共识,为海南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行政案件 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海南省 司法审查 行政诉讼案件 西部地区
  • 简介:在因政府的政策运行而引起的纠纷与冲突中,司法能有何作为?这类案件往往涉及司法对政策的评价,因而也是疑难案件、敏感案件。在当下,司法权总体上仍较为弱势,法院需要在各利益群体之间进行平衡,这给案件审理带来了一定压力。不过,社会发展的现实却是愈发要将这些利益"倒逼"进司法的框架,而不是要法院继续去考虑过多的法外因素。透过"政策的(法律)司法化解释"的方法,法院应能够成为社会变迁的调节器。

  • 标签: 司法 政策 关系 解释 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