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联合常规管理在肿瘤患者中的管理效果。方法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管理组(n=10)和细节管理组(n=10)。常规管理组采用常规管理,细节管理组在常规管理组基础上采用细节管理,比较2组管理效果。结果细节管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的30.00%(P<0.05);细节管理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0.00%(9/10),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的70.00%(7/10)(P<0.05)。结论细节管理联合常规管理可显著降低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管理 常规管理 颅内肿瘤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鞍区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鞍区肿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记录其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情况及准确率。结果CT和MRI在肿瘤类型的检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有3例胶质瘤误诊为垂体腺瘤,2例咽管瘤误诊为胶质瘤,1例生殖细胞瘤误诊为胶质瘤,7例漏诊;MRI扫描有1例咽管瘤误诊为生殖细胞瘤,1例生殖细胞瘤误诊为胶质瘤,1例漏诊。CT与MRI的漏诊率与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检出率为89.71%(61/68),与MRI的98.53%(67/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的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CT(97.06%vs.88.24%)(P<0.05)。结论CT可显示靶区肿瘤的高密度与钙化程度,MRI可提供多方位清晰图像、定位准确、且敏感度高;两者各有优劣,但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鞍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颅内鞍区肿瘤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于2019年1月-12月间收治的102例肿瘤患者作研究样本,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率、收缩压、评价动脉压指标值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指标值均低于干预前,但观察组干预后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 应激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情志护理在肿瘤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为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帮助。 方法 选择我院自 2015 年 12 月 ~2016 年 12 月确诊的肿瘤患者资料 60 例,将这 60 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均为 30 例,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照料,而观察组的 30 例患者则进行情志护理的方式帮助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数据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记录有关数据,以便结果分析。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数据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情况,显示出观察组患者的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肿瘤住院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这种方式治疗患者,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 标签: 情志护理 颅内肿瘤 住院患者
  • 简介:分析5例脑肿瘤术后并发低压的原因与肪理。5例该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头痛最为突出,与高压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相似。护理要点有:(1)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及有关知识宣教,消除其恐惧心理;(2)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尤其是引流液的量及颜色;(3)脑肿瘤术后使用脱水剂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防止脱水剂过量而引起该并发症;(4)做好脑室引流管的护理,防止脑脊液丢失过多诱发该并发症;(5)在治疗该并发症时,注意药物治疗的护理,避免盲目追求补液的量及速度而引起心脏负荷过量及脑水肿。

  • 标签: 脑肿瘤 颅内低压综合征 原因分析 护理 手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情况,以及相关的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比较优质的护理服务提供帮助。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情绪状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探视、向患者讲解颅脑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麻醉和手术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实例、健康科普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颅脑肿瘤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的颅脑肿瘤病情得到改善,稳定情绪,让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颅脑肿瘤 围手术期 焦虑心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 2019年 10月本院收治的 90例肿瘤且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 45例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和生理等应激反应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 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心率( 76.25±6.21)次 /min、平均动脉压( 11.52±1.34) kPa比对照组低( P< 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有效减小应激反应的影响。

  • 标签: 颅内肿瘤 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微侵袭理念和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强调在决策、实施外科治疗及后期辅助治疗时,应在保障患儿脑神经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控制肿瘤的发展和对机体的影响。本文从全面术前评估、术前脑积水处理、活组织检查、术式选择、术中保障措施、肿瘤切除程度以及术中脑张力等方面,阐述儿童肿瘤治疗中涉及的微侵袭理念和技术。主张将微侵袭理念和技术贯穿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近、远期的全过程中,秉承以最小代价、最大获益为准则,强调功能保护,重视生命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弥散张量成像(DTI)作为神经影像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技术,能够反映神经纤维束的结构变化,3D重建神经纤维束走行以及提供神经纤维束与肿瘤之间的解剖毗邻信息。DTI的应用不仅可以指导临床医生优化手术路线,减少重要神经纤维束的损伤、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疗效。笔者现按照肿瘤所在的不同区域和累及的不同神经纤维束进行分类,逐一分析DTI对不同部位复杂肿瘤手术的辅助作用,并对DTI应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复杂肿瘤的手术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颅内肿瘤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纤维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选取60例肿瘤放疗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一组为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测患者的心理状态,经过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颅内肿瘤放疗 心理状态
  • 简介:本文总结我科10年87例肿瘤术后早期再手术治疗的经验,并分析其原因,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9例,女39例.年龄9~75岁,平均37.8岁.肿瘤病理性质:脑膜瘤28例,胶质瘤32例,垂体腺瘤8例,咽管瘤5例,蛛网膜囊肿3例,转移瘤6例.肿瘤部位:幕上69例,其中额叶17例,颞叶26例,枕叶7例,鞍区13例,侧脑室3例,三脑室及其后部3例.幕下19例.

  • 标签: 术后早期 颅内肿瘤 二次手术 临床 再手术治疗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肿瘤手术中伴有非手术区域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1017年9月期间实施肿瘤手术的50例患者,观察组为术中伴有非手术区域血肿(25例),对照组为术中不存在非手术区血肿患者(2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肿瘤病灶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合并脑积水与脑萎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手术中伴有非手术区域血肿的危险因素较多,在实际手术中应注重对上述因素患者非手术区域的监测,便于尽早处理。

  • 标签: 颅内肿瘤手术 非手术区域血肿 危险因素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情志护理应用于肿瘤住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给予肿瘤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ZUNG)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64.5%,有效率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5%和80.6%(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ZUNG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P<0.05)。结论情志护理能够改善肿瘤住院患者的焦虑状况,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颅内肿瘤 焦虑 情志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情况及其差异。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89例恶性肿瘤术前的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恶性肿瘤患者阳性项目数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P<0.01);9组症状群除F3,F8外,余7个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且不同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和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患者,其心理障碍程度有差异。临床上应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地心理治疗及护理。

  • 标签: 恶生颅内肿瘤 SCL-90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 2013年 1月— 2019年 3月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 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 1天、术后 7天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入院时 SAS、 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术前 1天、术后 7天 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改善肿瘤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个体化心理干预 颅内肿瘤 围术期 心理应激 焦虑 抑郁
  • 简介:背景和目的:眶区解剖复杂,有许多孔隙、开口与、眶相通。由于肿瘤邻近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手术切除和重建底往往困难。本文探讨经入路切除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入路手术切除的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肿瘤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额经眶上缘入路和经眶上一翼点入路进行。结果:全切除肿瘤14例,次全切除2例。手术后患眼失明1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入路切除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肿瘤时,根据肿瘤所在眶的位置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颅眶沟通性肿瘤 球后眶内肿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脑CT灌注成像在肿瘤病变的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确诊的105例邻近大血管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全脑CT灌注成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图像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诊断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全部相符,诊出脑膜瘤59例,胶质瘤46例,图像清晰,满足评价要求,对比两组患者的CTP及CTA图像表现,发现两组的CBF、CBV、PS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P、MTT上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脑CT灌注成像进行肿瘤病变的诊断,可清晰反映肿瘤与周围大血管的基本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全脑CT灌注成像 颅内肿瘤 诊断 邻近大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21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肿瘤患者40例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护理后的血压和心率与护理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护理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升高;护理前两组的焦虑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和护理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焦虑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肿瘤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更有利于保持其血压和心率的稳定,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改善肿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8月~2022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76例肿瘤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对76例肿瘤患者进行分组,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38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应激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应激反应及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颅内肿瘤 应激反应 护理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