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血糖控制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结核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血糖控制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血糖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血糖控制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优化血糖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糖控制 肺结核 糖尿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80例,均采用血糖控制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将血糖控制满意的40例患者标记为观察1组,另40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标记为观察2组,同时取同期所有指标正常的40例妊娠期妇女为对照组,将各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膜早破的发生情况的比较中,观察2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羊水过多的发生率的比较中,观察2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的比较中,观察2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各项的比较中,三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对体内血糖进行控制可降低孕妇妊娠期及其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有效控制新生儿的产后并发症,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血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7%高于对照组80%(P<0.05);观察组的FPG、2hPG、HbA1c指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2型糖尿病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变化,同时更加了解低血糖脑损伤疾病的治疗和病情变化。方法20例发生低血糖脑损伤24-36小时送至我院的新生儿,其中年龄在两周左右的新生儿15例,年龄在两周至3个月的新生儿5例。20例新生儿均进行了常规的MRI-DWI与MRI项目的动态观察与随访。结果新生儿常见低血糖脑损伤症状为嗜睡,惊厥,其中较为严重出现呼吸衰竭和昏迷的新生儿8例,低血糖脑损伤时的最低血糖为1.02±0.42mmol/L,8例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的新生儿血糖为0.69±0.38mmol/L。通过脑电图显示症状严重的新生儿电压较为平坦,甚至出现了电静息现象;其他新生儿脑电图显示电压较低,有时间断。14例新生儿可出现顶枕部皮质受累,合并弥漫性皮层受累6例,3例合并丘脑基底节受累。MRI-DWI在病情早期时信号表现为高信号。病情较轻者为顶枕部皮质受累,较为严重者为弥漫性皮质受累,6例弥漫性皮质受累的新生儿再次检查时可见有广泛性的脑萎缩和脑软化,顶枕部皮层受累的新生儿患者有2例发现髓鞘发育不良,8例T1WI与T2WI信号异常,有4例发现DWI信号异常。结论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严重性与血糖的高低成正相关,DWI可以初步反映出新生儿脑损伤程度与情况,可以尽早评估低血糖脑损伤程度。新生儿顶枕部皮质在低血糖脑损伤疾病中较容易受累,病情较重时还可以出现弥漫性皮质受累。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96例,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护理满意情况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情况7例,发生率(7/48),观察组出现1例低血糖情况,发生率(1/4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1,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83%(46/48)、83.33%(40/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2,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对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有积极意义,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尿毒症 低血糖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危重症并发低血糖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4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取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血糖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总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危重症并发低血糖新生儿采取营养支持护理,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危重症 新生儿 低血糖 营养支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血糖检验中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31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清晨空腹抽血,选择最佳的血标本,测定血标本在放置1h、2h、3h、4h与5h的变化情况。结果2h后,血标本的检测值开始持续降低,放置时间越长,血糖下降浓度的百分比越小。结论血糖检验中,血标本的放置时间对最终检测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准确血糖检测数据出现的时间为2h。

  • 标签: 血糖检验 血标本 放置时间 结果
  • 简介:目的该研究重点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来自于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188例患者,均对其进行血糖控制指导及治疗,同时按照治疗结果将其分为研究1组(血糖控制达标)和研究2组(血糖控制未达标),并随机抽取同期健康妊娠且糖耐量试验正常的孕妇120名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孕产妇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较,研究2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以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研究2组早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新生儿低血糖指标对比中,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控制水平 母婴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延续性护理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产后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按照数字的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出院时做好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出院时做好出院宣教的同时,给予产后延续性护理。观察2组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6周的空腹血糖,服用75g葡萄糖1h,2h的血糖值。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给予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控制血糖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妊娠糖尿病 产后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过程中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随机将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 100 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 结果: 组间护理后的

  • 标签: 糖尿病 中医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纳入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50例,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后总结其低血糖发生原因;并将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优质护理。结果低血糖发生原因药物因素20.0%、饮食因素18.0%、疾病因素14.0%、运动因素22.0%、年龄因素16.0%、心理因素10.0%;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极易因药物、饮食、疾病、运动、年龄、心理等方面情况发生低血糖,应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优质护理,以确保其病情得以有效控制。

  • 标签: 2型糖尿病 低血糖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老年认知的影响。方法将我社区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高波动组和低波动组共计300例,其中高波动组空腹血糖波动≥5mmol/L且糖化血红蛋白≥7.0%,共计150例,低波动组空腹血糖波动≤5mmol/L且糖化血红蛋白≤7.0%,共计150例结果两组患者研究后,血糖水平有所下降,在SMME评分(小学亚组)与SMME评分(初中以上亚组)评分研究前与研究后比较中,两组研究后分值均小于研究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SMME评分(小学亚组)与SMME评分(初中以上亚组)评分低波动组合高波动组比较中,高波动组均小于低波动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造成老年认知水平下降,要尽可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血糖波动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老年认知 血糖波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进行血糖的检验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对其进行血糖,及时对存在的潜在性病症作出预防,及时做好对策,因为GDM患者的病情程度不一样,所以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只有知道了血糖检测的结果,才可以有科学的依据对患者的一些可能发生的妊娠疾病作出预防,这对于孕妇,还有胎儿,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血糖检验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01月-2017年01月内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50人。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6.0%),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4.0%),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落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时,健康宣教能够发挥出极佳的效果,患者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治疗满意度明显提高,因而值得在临床方面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 2型糖尿病 低血糖反应 治疗满意度 健康宣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对肺心脏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无糖尿病的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进行空腹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GHb)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肺心病组空腹血糖(5.75±0.40)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4.42±0.38(P<0.05),餐后二小时血糖(7.78±0.40)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5.60±0.40)mmol/L(P<0.01);肺心病组GHb(6.88±0.75)%显著高于对照组(5.15±0.41)%;肺心脏病患者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及GHb检测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肺心病急性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肺功能有显著相关性,联合监测BG、GHb有助于肺心病发生、发展、和预后做出准确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心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儿童脓毒症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挑选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所收治120例脓毒症高血糖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都接受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执行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手段,对照组执行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对比治疗后的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糖浓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CK-MB)各项指标,两组都出现明显下降;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儿童脓毒症高血糖,效果显著,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剂量胰岛素 儿童脓毒症高血糖 疗效
  • 简介:餐后血糖的内在机制是胰岛素早时相分泌不足,导致无法抑制肝糖异生和肝糖原分解,最终肝脏内源性葡萄糖输出增加,促进餐后高血糖,这一点在中国人群中尤为突出。因此,中国人群的血糖管理重点在餐后血糖,而且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显示餐后高血糖显著影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本文从餐后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特点和成因入手进行分析,结合当前降糖药物特点,探讨适合中国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餐后血糖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