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血清尿酸水平(SUA)与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在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50例,性别不限,年龄50~9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前采集患者静脉血样,采用酶偶联法测定SUA。取L3,4为穿刺间隙,于蛛网膜下腔取脑脊液(CSF)标本2 ml,采用ELISA法测定β淀粉样蛋白42(Aβ42)、总tau蛋白(t-tau)以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浓度。根据高尿酸血症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HS组)和非高尿酸组(NS组),根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与非POD组(NPOD组)。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POD危险因素,并分析CSF生物标志物的中介效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SUA和CSF生物标志物浓度预测POD的效能。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699例患者,POD发生率为21.5%。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等多项混杂因素后的结果显示,SUA、CSF p-tau和t-tau浓度升高为POD的危险因素(P<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CSF p-tau和t-tau浓度是SUA和POD之间关系的中介因子,中介效应分别为0.000 301(95%CI 0~0.000 152)和0.000 236(95%CI 0~0.000 092),中介比例分别为14.9%和11.7%。SUA预测PO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4(P<0.05)。结论术前SUA升高是POD的危险因素,预测POD的准确性较高,CSF p-tau和t-tau浓度是SUA影响POD的中介因子。

  • 标签: 尿酸 血清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球蛋白异常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IgG、IgM、IgA的变化及电泳分析情况。方法: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是免疫比浊法。结果:19例异常患者中;免疫球IgG升高的15例,占78.95%,其均值为43.32±26.1g/L;IgA升高的3例,占15.79%,其均值为20.47±50.12g/L;IgM升高的1例,占5.26%,其均值为1.38±2.48g/L。蛋白电泳结果15例IgG-k型、4例IgA-λ型。结论:免疫球蛋白分型及其蛋白电泳分析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k型 λ型 IgG IgM IgA 蛋白电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抽动障碍儿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共计65例抽动障碍儿童作为A组,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80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微量元素有无差异,根据症状轻重分为轻度抽动障碍患儿33例作为A1组,严重抽动障碍患儿32例作为A2组,分析患儿之间的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结果:A组与B组的血清元素相比较,前者中的铁、钙、锌元素更低(P

  • 标签: 抽动障碍 儿童 血清微量元素
  • 作者: 梁君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8-18
  • 出处:《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3期
  • 机构: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537132                                      
  • 简介:摘要:据统计,感染是人类死亡的最重要原因,约占全球年总死亡率的25.5%。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430万人死亡。由于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仅靠血常规、胸部影像学或微生物学检查不能客观反映感染的真实情况,可能导致疑似病例漏诊。危重患者随访不便,无法快速识别致病菌。因此,急诊科迫切需要能够在感染早期发生显著变化、不受非传染性因素影响的“理想”生物标志物,为了实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识别和诊断病原体的类型;帮助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复杂和不断变化的过程;准确、有效地指导抗菌素的使用,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更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9年9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B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为D组,B组及D组均实行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比分析B组及D组指标差异。结果 B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更高,餐前血清、餐后1小时血清C肽更低,B组及D组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低于D组,而B组游离TH高于D组,B组及D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TH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清甲状腺激素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联合检验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HT-1)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缺陷,引起体内酪氨酸分解代谢受阻,毒性代谢物蓄积,从而导致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神经危象,且有较高的肝细胞癌风险。本病多见于2岁内婴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琥珀酰丙酮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尼替西农联合低酪氨酸饮食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对于肝功能严重衰竭且尼替西农治疗无效或疑有肝细胞癌患者,推荐肝移植。酶替代疗法及基因治疗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周炎患者唾液菌群对牙周炎小鼠色氨酸-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信号轴的影响,为牙周炎对全身代谢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方法于2020年6至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收集12名牙周健康者及14例牙周炎患者唾液。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8周龄雄性C57/J小鼠随机分为3组:Sham组(对照组,给予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灌胃)、P组(牙周炎患者唾液菌群灌胃组)及H组(牙周健康者唾液菌群灌胃组),每组8只。所有小鼠均用丝线结扎法诱导牙周炎,将磷酸盐缓冲液、牙周健康者和牙周炎患者唾液菌群分别对牙周炎小鼠灌胃2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肠道和血清中的色氨酸及吲哚类代谢物的含量,使用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肠道中AhR的表达,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剩余的唾液样本用于检测人唾液中色氨酸及吲哚类代谢物的含量。结果P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162.38±39.46)pg/ml]显著高于H组[(82.83±20.01)pg/ml](t=4.40,P=0.001),TNF-α[(361.16±123.90)pg/ml]也显著高于H组[(191.66±106.87)pg/ml](t=2.54,P=0.030),P组小鼠结肠(1.18±0.05)和回肠中AhR的表达(0.80±0.13)均显著低于H组小鼠结肠(1.83±0.47)(t=3.09,P=0.015)和回肠AhR的表达(0.80±0.13)(t=4.93,P=0.001)。P组小鼠血清氨酸[(18.1±3.8)×107]和吲哚乳酸含量[(1.9±0.7)×107)]均显著低于H组血清氨酸[(26.6±6.6)×107](t=2.49,P=0.037)和吲哚乳酸[(3.7±0.6)×107](t=4.49,P=0.002)。牙周炎患者唾液样本中色氨酸及吲哚类代谢物含量均高于牙周健康者,其中P组唾液样本吲哚丙酸检测值[(1 239.39±818.72)nmol/L]显著高于H组[(56.96±38.33)nmol/L](t=2.83,P=0.022)。吲哚乳酸代谢在唾液、血清及肠道中的表达一致,牙周炎患者唾液菌群导致小鼠肠道中吲哚乳酸产生菌相对丰度下降。结论牙周炎患者唾液菌群可能通过下调肠道色氨酸-AhR信号轴的表达影响全身炎症状态。

  • 标签: 牙周炎 唾液 小鼠 唾液菌群 色氨酸代谢 芳香烃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新生儿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检索新生儿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症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总结新生儿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确诊7例患儿,男6例,女1例,早产儿6例,足月小样儿1例。反应差6例,发热5例,呼吸困难3例。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先天性空肠闭锁、肠粘连肠狭窄各1例,4例有手术史。白细胞增多3例,白细胞减少1例,均有血小板减少及炎性指标升高。7例患儿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共纳入4篇文献4例新生儿,男3例,女1例,早产儿2例。皮肤潮红、呼吸困难各3例,发热2例,反应差1例。1例因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白细胞减少2例,白细胞增多1例,血小板减少2例,炎性指标升高3例。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3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新生儿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症多发生于合并肠道疾患、有手术等侵袭性操作病史、抵抗力低下的早产或足月小样儿以及合并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多数抗感染治疗效果好,如合并感染性休克预后不良。

  • 标签: 解鸟氨酸拉乌尔菌 败血症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32(miR-132)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取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采用谷氨酸处理,建立兴奋性损伤模型;实验组采用瞬时转染法转染miR-132 mimics,培养24 h后加入谷氨酸处理24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丙二醛(MD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表达。采用LSD-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谷氨酸处理后的PC12细胞,miR-13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转染miR-132 mimics后PC12细胞的活力均高于转染NC mimics后(P<0.05)。转染miR-132 mimics后的氧化应激水平较NC mimics组降低(均P<0.05)。miR-132 mimics细胞炎症因子下调。结论miR-132可促进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抑制氧化应激,下调炎症调节相关因子IL-1β、IL-6的表达。

  • 标签: 脑梗死 神经细胞 miR-132
  • 简介:摘要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B(histone lysine-K specific methyltransferase 2B,KMT2B),也称为混合谱系白血病2(mixed lineage leukemia 2,MLL2)蛋白,属于哺乳动物组蛋白H3赖氨酸4(histone H3 lysine-K 4,H3K4)特异性的甲氨基转移酶家族,在广泛的细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KMT2B蛋白本身及其介导转录的某些特定基因启动子、强化子或附近顺式调节位点上的H3K4甲基化(H3K4me)的修饰,均能引起表观遗传修饰异常的改变,从而通过调控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进而影响生长、发育。随着国内外近年来对KMT2B蛋白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发现KMT2B与早期生长迟缓、胚胎死亡、自主运动的控制和儿童肌张力障碍的发病机制有关。此外,MLL家族的MLL2在肝细胞癌、白血病、结肠直肠癌和神经胶质瘤等肿瘤里高表达,表现出有促肿瘤功能。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KMT2B基因、KMT2B蛋白特征和生物学功能,还强调了基因调控、组织发育、先天性疾病和肿瘤疾病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疾病预防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KMT2B 组蛋H3赖氨酸4 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 肿瘤 H3K4me3
  • 简介:摘要气道上皮损害、Th2炎症反应增强、免疫调节性T细胞功能受损是哮喘发生的重要机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 )由脂多糖、干扰素-γ诱导表达,调控幼稚T细胞分化成CD4+CD25+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Treg),诱导免疫耐受,可抑制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IDO活性下降可能会促进哮喘的发生。色氨酸代谢产物与芳烃受体作用,促进IL-22的产生,增强上皮的完整性及抗感染性;可改变特异性免疫治疗诱导的Th17/Treg平衡,Treg细胞增多;降低气道炎症,减少炎症细胞因子浸润。D-色氨酸可促进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增加肺和结肠中Treg的数量,降低Th2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IDO、D-色氨酸等在哮喘发生、发展及特异性免疫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哮喘 色氨酸 吲哚胺2,3-双加氧酶 D-色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37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组)、44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27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样本中甲胎蛋白(AFP)、肝功能指标和TIM-3水平,分析组间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IM-3与AFP和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IM-3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AFP在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P=0.003),总胆红素(χ2=22.85,P<0.001)、直接胆红素(χ2=25.90,P<0.001)、间接胆红素(χ2=19.92,P<0.001)、谷丙转氨酶(χ2=36.64,P<0.001)、谷草转氨酶(χ2=26.26,P<0.001)、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χ2=34.67,P<0.001)、总胆汁酸(χ2=13.10,P<0.001)在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患者血清TIM-3水平分别为11.1(4.2,14.4)ng/ml、12.7(4.3,23.9)ng/ml、11.4(3.4,17.0)ng/ml、15.7(10.5,21.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P=0.008);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4组患者血清TIM-3与AFP均无关(r=0.05,P=0.791;r=0.18,P=0.497;r=0.03,P=0.883;r=0.24,P=0.396);健康对照组血清TIM-3与总蛋白(r=0.36,P=0.036)、乙型肝炎组血清TIM-3与球蛋白(r=0.35,P=0.034)、肝癌组血清TIM-3与总胆汁酸(r=0.46,P=0.017)均有关。ROC曲线结果显示,以健康人群作为对照,血清TIM-3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为48.10%,特异性为91.43%;以健康人群和肝硬化患者合并作为对照,血清TIM-3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6.30%,特异性为41.77%;以健康人群、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合并作为对照,血清TIM-3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6.30%,特异性为40.52%。结论肝癌患者血清中TIM-3水平显著升高,对肝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肝癌患者诊断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肝肿瘤 肝硬化 TIM-3
  • 简介:摘要中孕期血清学产前筛查是目前覆盖率最高的产前筛查手段,群体大规模血清学产前筛查已成为趋势。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医学遗传学专委会组织国内及河南省产前筛查领域部分专家共同起草了《血清学产前筛查科学管理专家共识》,重点关注大规模血清学产前筛查的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及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供国内同行参考。

  • 标签: 产前筛查 血清学 唐氏综合征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血清代谢指纹采集方法筛选肺癌相关差异调控代谢物,为肺癌诊断提供候选标志物。方法在上海长海医院开展队列入组工作,共纳入2021年1月27日至6月4日的228例受试者,其中包括初诊确认肺癌患者97例和健康体检人群131名。根据标准流程采集入组队列血清样本,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将入组队列分为训练集和完全独立的验证集。采用纳米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对血清样品进行代谢指纹图谱采集。对训练集样本年龄、性别进行质量控制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基于血清代谢指纹图谱的诊断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分类效能。结果通过新型纳米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可在1 min内完成血清样品的代谢指纹提取,过程仅需消耗1 μl原始血清。针对训练集,基于此构建的分类器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5%CI 0.87~0.97),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89%。在独立验证队列中,AUC为0.96(95%CI 0.90~1.00),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94%,没有表现出性能损失。确定了由5个代谢物组成的标志物组合,展示了肺癌患者的独特代谢模式。结论本研究结合血清代谢指纹图谱和机器学习建立了肺癌的诊断模型,用于区分肺癌患者以及健康对照,可用于临床的体外诊断。

  • 标签: 质谱 肺癌 代谢组指纹 机器学习 实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取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人员均接受血清尿酸水平检测,对比两组受检人员的检测结果,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检测的意义。结果 观察组受检者血清尿酸水平,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血清尿酸水平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者血清尿酸(UA)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双相情感障碍者40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接收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UA)水平,另对观察组常规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UA水平(405.84±72.38)umol/L,升高率45.00%,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血清尿酸 狂躁发作 抑郁发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乙型肝炎临床医学诊疗的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医治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组。其中40例轻微乙型肝炎患者纳入A组,4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纳入B组,选取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1年4月。同期来往医院开展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开展对照实验。收集2组试验者的静脉血管血液,开展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测量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包含IgA、IgG、IgM三项指标值,对比查验结果。结果:A、B两组患者的IgA、IgG、IgM三种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过对照实验(P<0.05),A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小于B组(P<0.05);同时,观察组中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高过轻微型乙型肝炎患者,彼此之间的信息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能确切分辨乙肝病毒患者的病况,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实际效果也是有较好的检验实际效果,具备较高的临床医学运用与宣传使用价值。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 临床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