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意义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意义探究

邓仕万

重庆市开州区精神卫生中心 405400

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者血清尿酸(UA)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双相情感障碍者40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接收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UA)水平,另对观察组常规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UA水平(405.84±72.38)umol/L,升高率45.00%,均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发作、狂躁发作、混合发作者治疗后UA水平分别为(319.37±50.25)umol/L、(335.87±48.39)umol/L、(340.67±22.05)umol/L,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者血清尿酸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且经治疗可改善,可采用血清尿酸指标辅助诊断。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血清尿酸;狂躁发作;抑郁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临床中发生率高的精神疾病,可表现为抑郁、狂躁等,且可循环、交替或不规则等形式出现,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患者就诊率不高[1]。目前对本病患者,临床仍缺乏简单、高效、可靠的辅助检查手段,不利于患者的早期诊疗。尿酸属于反应机体代谢状态的指标,双相情感障碍者伴随嘌呤功能的紊乱,嘌呤在体内会代谢成为尿酸,进而造成尿酸水平的上升[2]。为探讨尿酸对辅助诊断双相情感障碍者价值,该次研究选择 医院接收双相情感障碍与健康体检者各40例,探讨了检测血清尿酸水平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双相情感障碍者40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接收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时间2021年1-12月。纳入标准:(1)观察组均满足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2)近期未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2)肝肾功能异常者;(3)合并其他影响尿酸代谢疾病者。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2~78(42.87±7.25)岁。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1~75(43.02±7.32)岁。两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受试者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后,存储在-20℃环境中待检,予贝克曼AU68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3次取平均值。另对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用药包括情感稳定剂、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等,如存在睡眠障碍可予以苯二氮卓类药物,用药6周后再次采血检测血清尿酸水平。所有受试者采血前1d开始禁食含较高嘌呤水平的食物,如豆制品、海鲜等。

1.3观察指标

  1. 两组血清尿酸指标比较。对比两组血清尿酸水平以及高尿酸发生率。高尿酸发生判定标准为:男性血尿酸水平大于420umol/L,女性血尿酸水平大于360umol/L。(2)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比较,本次观察组包括抑郁发作型15例,狂躁发作型17例,混合发作型8例。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血清尿酸指标比较

观察组UA水平、升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尿酸指标比较 (x±s,n)

组别

例数

CK(umol/L)

UA升高情况

正常

升高

升高率(%)

对照组

40

218.40±53.27

38

2

5.00

观察组

40

405.84±72.38

22

18

45.00

T/X2

-

13.191

-

-

17.067

P值

-

0.000

-

-

0.000

2.3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比较

抑郁发作、狂躁发作、混合发作者治疗后U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比较 (x±s,umol/L)

组别

抑郁发作(n=15)

狂躁发作(n=17)

混合发作(n=8)

治疗前

437.22±67.40

402.54±62.85

376.42±29.65

治疗后

319.37±50.25

335.87±48.39

340.67±22.05

t

5.429

3.466

2.737

P值

0.000

0.002

0.016

    1. 讨论

    双向情感障碍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精神疾病,其发生机制仍然未完全明确,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相关。该类因素造成中枢神经信息传递功能,可造成病情进展[3]。本病患者早期无典型症状,诊疗率不高,随着病情加重,容易出现抑郁、狂躁等,不光会影响心理、精神健康,还会影响机体代谢,增加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风险[4]。本病患者神经生化基础和高尿酸血症疑似,近年来研究指出,嘌呤代谢异常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也会影响疾病发展。黄嘌呤氧化酶消耗的过程中,可造成氧化物自由基水平的显著增加,进而引发连锁的氧化反应,生产脂质过氧化物,可导致细胞膜稳定性破坏,影响细胞功能,进而致使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UA水平(405.84±72.38)umol/L,升高率45.00%,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双相情感障碍者UA水平存在明显异常。而抑郁发作、狂躁发作、混合发作者治疗后U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则提示该类患者经治疗控制病情后,血尿酸水平将明显下降,故而可认为血尿酸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严重,血尿酸水平越高。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UA水平明显升高,且该类患者U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以血尿酸水平作为疾病诊断与治疗以及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李彬,王玲玲,黎润仪,等.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U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1):67-68.

    [2]李子良,符传创.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1):100-102.

    [3]许若虹.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4):2010-2011.

    [4]邓顺顺,平军娇,杨建明,等. 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分析[J]. 医药前沿,2019,9(5):66-67.

    [5]邢志强,李玲,盛东方,等.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变化[J]. 现代医院,2019,19(8):1235-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