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和眼部感染者使用抗感染治疗和 针对性 护理方法,观察该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在 2019 年 1 月到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并发眼部感染及颅神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的效果。 结果 :患者采用抗感染治疗和针对性护理措施治疗后,一周内 10 名患者疼痛程度、面部红肿和口腔粘膜溃疡都获得缓解。患者症状缓解后采用有氧治疗和针灸治疗,一个月内患者全部康复,没有留下后遗症。 结论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和眼部感染者使用抗感染治疗和 针对性 护理方法效果明显,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 标签: 颅神经损伤 眼部感染 带状疱疹 三叉神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研究颈7神经交叉移位术后健侧半球与偏瘫肢体神经通路建立的情况,从而阐明该治疗方案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我们采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重建7例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术后进行随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24个月,通过TMS刺激健侧半球,记录偏瘫肢体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动作诱发电位的波幅。记录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3个月刺激健侧大脑半球,偏瘫侧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均未记录到电生理反应。术后6、12、24个月均记录到偏瘫肢体肱三头肌动作诱发电位;术后12、24个月动作诱发电位的波幅大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个月动作诱发电位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个月记录到偏瘫肢体桡侧腕伸肌动作诱发电位,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后12个月,神经生长达到稳定状态,健侧中枢与偏瘫肢体的神经通路形成。

  • 标签: 卒中 经颅磁刺激 脑损伤后遗症 偏瘫 颈7神经移位术
  • 简介:摘要1例59岁男性患者因胃癌伴多发淋巴结转移接受S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注射液200 mg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 h(第1天),替吉奥60 mg口服、2次/d(第1~14 d);每3周为1个周期。在第3周期治疗期间,输注奥沙利铂1周后,患者突然出现耳聋及视物模糊症状。经耳鼻喉科医师会诊,诊断为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急性视神经炎。考虑患者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急性视神经炎与奥沙利铂相关。停止化疗,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及改善微循环治疗,1周后,患者视力逐渐恢复正常,但是耳聋症状持续存在。

  • 标签: 奥沙利铂 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 视神经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DPN)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例PDPN患者,按DELLON术式行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随访0.5~1年。术前及术后0.5年均行肌电图检查及VAS疼痛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DPN患者行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后0.5年,肌电图检查所松解神经,显示所检测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术后VAS评分(4.6±1.8)分,较术前(8.3±2.6)明显减低(P<0.05)。结论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对PDPN有良好治疗效果,术中电生理监测可有效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作为明确诊断及评价手术疗效的客观依据。

  • 标签: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显微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兔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39只LASIK术后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划为5组:0.9%氯化钠溶液组[7只(14眼)]、玻璃酸钠组[0.1%玻璃酸钠滴眼液,8只(16眼)]、NGF50组[50 µg/mL,8只(16眼)]、NGF100组[100 µg/mL,8只(16眼)]与NGF200组[200 µg/ml,8只(16眼)]。利用海德堡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查LASIK术前,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这5个时间点的中央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SNDs)及浅基质神经密度(SSNDs)并进行比较。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间及5组之间神经参数的差异。结果:术前0.9%氯化钠溶液组、玻璃酸钠组、NGF50组、NGF100组与NGF200组的中央角膜SNDs和SSNDs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71,P=0.252;F=0.372,P=0.828)。术后1周各组神经密度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各组间中央角膜SNDs和SSN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05,P=0.119;F=0.923,P=0.455)。中央角膜SNDs,在术后1个月NGF100组与NGF200组均大于其他3组(均P<0.05);在术后2个月和3个月NGF200组均大于其他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央角膜SSNDs在术后1个月与术后2个月NGF200组均大于其他4组(均P<0.05);在术后3个月NGF200组大于NGF50组与2个非NGF组,NGF100组和NGF50组均大于2个非NGF组(均P<0.05)。结论:mNGF滴眼液对兔眼LASIK术后角膜神经有促进修复作用,且NGF浓度越高,促进修复作用越强。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神经生长因子 角膜神经再生 剂量效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NP)大鼠模型中是否存在神经细胞的铁死亡,探究O3治疗NP的机制。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NP组)、假手术组(Sham组)及臭氧组(O3组)。NP、O3组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术构建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ham组行假手术。O3组术后,在损伤处局部注射15 μl O3(40 μg/ml),NP和Sham注射等量空气,均为术后1次/d。于术前1 d(T0)及术后1、3、7、14 d(T1~T4)测定模型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取大鼠脊髓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1~T4时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4时脊髓背角内NeuN+神经元细胞数,采用透射电镜分析T4时脊髓背角内铁死亡特异性改变,采用铁死亡试剂盒检测T1~T4时脊髓背角内铁沉积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NP组和O3组大鼠:T2~T4时MWT降低,TWL缩短;T4时脊髓背角NeuN+神经元数量减少;T4时神经细胞线粒体出现铁死亡特异性改变;T2~T4时神经组织内铁含量增高。与Sham组相比,NP组大鼠GPX4水平降低,ACSL4水平升高。与NP组比较,O3组大鼠:T2~T4时MWT升高,TWL延长;T2~T4时GPX4水平升高,ACSL4水平降低;T4时脊髓背角NeuN+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加;T4时神经细胞线粒体萎缩程度改善;T2~T4时神经组织内铁含量降低。上述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3可能通过抑制铁死亡的形式,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铁死亡 臭氧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神经元损伤 脂质过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时外周神经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与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亚型1.8(Nav1.8)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4只,体重210~260 g。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CCI)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实验Ⅰ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大鼠分为2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和CCI组。实验Ⅱ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CCI+生理盐水组(CCI+NS组)和CCI+BIP抑制剂HA15组(CCI+H组)。于术后第4天开始,CCI+NS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1 ml,CCI+H组腹腔注射HA15 0.7 mg/kg,连续3 d(1次/d)。实验Ⅰ和Ⅱ均于术前1 d、术后1、3、d及7 d(T0-T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术后第7天行为学测试完成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BIP与Nav1.8的表达。实验Ⅰ于术后第7天行为学测试结束后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BIP和Nav1.8的表达及共定位情况,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评价BIP和Nav1.8相互作用情况。结果实验Ⅰ 与Sham组比较,CCI组T1-T4时MWT降低,TWL缩短,背根神经节Nav1.8表达下调,BIP表达上调,坐骨神经Nav1.8和BIP表达上调(P<0.05),CCI组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BIP与Nav1.8存在明显共定位,背根神经节BIP可以免疫共沉淀出Nav1.8,Nav1.8也能免疫共沉淀出BIP。实验Ⅱ 与Sham组比较,CCI+NS组T1-T4时MWT降低,TWL缩短,背根神经节Nav1.8表达下调,BIP表达上调,坐骨神经Nav1.8和BIP表达上调(P<0.05);与CCI+NS组比较,CCI+H组T3,4时MWT升高,TWL延长,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Nav1.8和BIP表达下调(P<0.05)。结论BIP可介导外周神经Nav1.8的再分布,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病理生理机制。

  • 标签: 神经痛 NAV1.8电压门控钠通道 热休克蛋白质类 免疫球蛋白重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研究自行制定的早产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早期干预+出院后早期干预的早期神经发展计划,对其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NICU住院治疗的204例早产儿(28周≤胎龄<34周)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监护人是否同意对早产儿实施早期神经发展计划,将其分为干预组(n=113,接受NICU内早期干预+出院后早期干预措施)和对照组(n=91,仅接受出院后常规随访指导)。对2组早产儿出院后均定期随访,直至其校正胎龄12个月龄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对2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儿不同校正胎龄的神经发育评估指标异常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查日期:2017年2月27日),所有受试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喂养不耐受、败血症、高胆红素血症、轻度窒息及Ⅲ度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预组患儿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组患儿校正胎龄40周时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NBNA)评分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以及校正胎龄1、3个月龄时的全身运动(GMs)评估异常率,分别为15.0%、15.0%、13.3%、12.4%、9.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4%、26.4%、24.2%、23.1%、22.0%,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χ2=4.029、P=0.045,χ2=4.035、P=0.045,χ2=4.051、P=0.044,χ2=5.863、P=0.015)。③2组患儿校正胎龄34、37周时的aEEG异常率,以及校正胎龄40周时的头颅MRI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干预组患儿校正胎龄6、12个月龄时的《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适应行为及个人社交行为5项能区发育异常率,分别为7.1%、6.2%,8.8%、7.1%,6.2%、6.2%,8.0%、6.2%,9.7%、7.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16.5%,19.8%、17.6%,18.7%、17.6%,17.6%、15.4%,20.9%、18.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采取本研究自行制定的早期神经发展计划,对早产儿是安全、有效的,较仅接受出院后常规随访指导的早产儿,可更好促进其中脑损伤高危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 标签: 早期干预(教育)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神经系统,生长发育 脑损伤 前瞻性研究 婴儿,早产
  • 作者: 张蕊 白岩 魏巍 王梅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2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0年第09期
  • 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神经疾病影像诊断与研究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3;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神经疾病影像诊断与研究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3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在分析病理基础、评估脑微观组织变化等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是一种能够同时获得活体组织扩散和灌注信息的新兴无创技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 ,DKI)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al weight imaging,DWI)技术的基础上能定量描述组织内外水分子的非高斯运动特点,反映其扩散受限程度和微环境复杂情况,提供更加真实丰富的微观结构信息。近年来,IVIM和DKI技术在许多研究中取得了可观的初步成果,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因此,本文针对目前IVIM和DKI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作者: 陈玉霞 肖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0年第06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认知发育与学习记忆障碍转化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儿童营养与健康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46
  • 简介:摘要绝大部分神经重症儿童通过早期生命支持及治疗后会得以生存,但不可避免地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儿童重症康复医学近年已在国内外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强调早期康复介入防止并发症、积极提高功能。本文将对儿童神经重症常见的功能障碍和处理原则及康复策略给予简要介绍。

  • 标签: 儿童 神经重症 功能障碍 早期康复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安全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从某院神经内科最近一年收治的患者当中随机选取部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治疗期间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此接触上再增加安全管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采用安全管理方法进行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出许多,意外事件发生率也相对较低,患者生活质量更加良好。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进行安全管理,临床效果显著,应当被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科 内科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例儿童良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2例患儿就诊时均为双眼外展神经受累,第2例发病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左眼外展受限8 d后又出现右眼外展受限。2例患儿各项辅助检查均未见异常,排除其他病因,诊断儿童良性外展神经麻痹。给予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甲泼尼龙及丙种球蛋白等免疫治疗,患儿在病程5~6周症状稍有好转,在病程12~14周完全恢复,各种症状消失,双眼视物无重影,无外展受限,预后良好,无后遗症。提示儿童良性外展神经麻痹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因素有关,经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外展神经麻痹 第Ⅵ对颅神经麻痹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