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神经内科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和护理要点。方法采用我院儿童神经内科26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与医生的抢救和治疗积极配合,作好症状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儿治愈218例,好转48例,放弃2例,无1例死亡。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中,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定实施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病毒性脑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小儿 病毒性脑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道闭锁患儿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胆道闭锁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例经过手术或者胆道造影等证实为胆道闭锁的患儿进行血清学的CMV-IgM以及CMV-IgG检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此15例患儿的肝脏活检标本以及9例尸检婴儿的肝脏组织进行CMVDNA检测,检测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结果15例胆道闭锁患儿中,应用ELISA法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仅CMV-IgG阳性3例(20%),CMV-IgG及CMV-IgM均阳性者7例(46.7%);应用实时荧光PCR法对肝脏活检组织进行检测,CMVDNA阳性病例6例(40%),其中CMV-IgM(ELISA法)与CMVDNA(RT-PCR法)均阳性4例,均阴性6例。在9例同期尸检婴儿肝脏组织中,1例CMVDNA阳性,阳性率为11.1%,明显低于胆道闭锁患儿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在部分胆道闭锁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胆道闭锁 巨细胞病毒感染 实时荧光定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观察组35例有不良妊娠史孕妇的HSV感染情况,并同期检测对照组100例无不良妊娠史孕妇的HSV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HSV-IgM、HSV-IgG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孕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孕妇IgM、IgG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4%、2.0%,两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V感染可严重危及母婴健康,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孕妇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对优生优育的促进、妊娠结局的改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 不良妊娠结局 孕妇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眼部粘膜吸收污染血液引发乙型肝炎引起足够的重视。方法将临床医生随机分组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结果外科组医生乙肝病毒感染率高于内科组医生,裸眼组医生乙肝病毒感染率高于戴镜组。结论临床医生在进行各项操作时,没有防护的眼部粘膜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 标签: 临床医生 眼部粘膜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变的关系。方法对我院84例宫颈癌、262例宫颈良性病变和3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宫颈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查,比较三组被检者感染率。结果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从高到低为宫颈癌患者(89.29%)、宫颈良性病变患者(23.28%)和健康对照组(0.67%),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宫颈癌筛查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变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0~2011年深圳市乙型流感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流感哨点监测医院随机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或咽漱液标本,用犬肾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阳性的病毒用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流感病毒株型别鉴定。结果2010~2011年共采集并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3319份,其中分离并鉴定出乙型流感病毒阳性79例,总阳性率为2.38%;以2010年第17周阳性率最高,达31.71%;病毒阳性者平均年龄为(13±14)岁,其中大于60岁组的阳性率最高,达3.30%。结论2010~2011年深圳市乙型流感病毒的监测中,Victoria亚型为主要流行株。深圳乙型流感病毒主要累及青少年和老年人群。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并在流行季节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

  • 标签: 乙型流感病毒 流行特征 监测 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妊娠妇女风疹病毒抗体IgG的检测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等症(CRS)预防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80例妊娠妇女检测其血清风疹病毒IgG抗体,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0例受检的孕妇血清,风疹病毒抗体IgG阳性率为82.78%,其中不同年龄组妊娠妇女风疹抗体阳性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7.7767,P=0.0205,P<0.05);城乡妊娠妇女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0.2253,P=0.6350,P>0.05)。结论风疹病毒抗体IgG检测结果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等症(CRS)预防与诊断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应常规对妊娠妇女进行风疹病毒抗体IgG检测。

  • 标签: 风疹病毒 风疹病毒抗体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免疫缺陷病毒)病人产前后的护理程序及其在母婴传播阻断和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5例HIV孕妇产前后的护理方法及措施,并持续改进。结果25例患者产后恢复良好,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满意,亦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护理措施恰当,HIV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 标签: HIV 孕产妇 护理
  • 简介:棉花曲叶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毒病害,已在巴基斯坦、印度、苏丹、埃及和南非等国棉花产区广泛流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已克隆了与该病害相关的植物病毒8种,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V)即是其中之一,这些病毒均属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CLCuMV是引起巴基斯坦、印度棉花曲叶病大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该病毒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也可以嫁接传播,但不能通过机械摩擦接种传播和种子带毒传播;其基因组仅含有DNA-A组分,并伴随卫星β分子。自2006年首次在我国广东朱槿上检测与鉴定到该病毒以来,目前已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多个地理区域发现该病毒引起的病害,受侵染寄主植物包括朱槿、黄秋葵、棉花和垂花悬铃花;同时,已入侵我国的CLCuMV及其卫星β分子的各地理区域和不同寄主来源的分离物DNA序列相似性均大于99%,遗传较稳定。基于文献报道及作者近年的研究,本文对棉花曲叶病的分布、病原、CLCuMV特性、已入侵我国的CLCuMV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同时对入侵我国的CLCuMV来源及其威胁我国棉花生产的风险进行了讨论。CLCuMV"对我国棉花等作物的威胁日益加剧,本研究可为该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 入侵 朱槿 黄秋葵 棉花 垂花悬铃花
  • 简介:目的探讨病毒灭活血浆对人γδT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用病毒灭活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分别培养γδT细胞,分别检测培养前、培养5d和10d后的扩增倍数;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培养10d后的γδT细胞表面标记,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的表达等。结果新鲜冰冻血浆和病毒灭活血浆对人γδT细胞培养10d时,由扩增前的3.12%增加到80.46%和81.18%,5d和10d的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11.65±2.11、38.21±1.57和11.77±2.13、37.11±1.81,CD107a、穿孔素、颗粒酶B含量表达分别为90.54±1.99、23.47±3.18、35.47±2.42和90.22±2.21、22.58±3.41、34.63±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灭活血浆在一定浓度下对人γδT细胞生长、增殖,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的表达与新鲜冰冻血浆无明显差异。

  • 标签: ΓΔT细胞 病毒灭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38例腹泻病患儿行大便轮状病毒抗原、心肌酶谱等检查,按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大便RV抗原阳性)和对照组(大便RV抗原阴性),按心肌损害患儿年龄分为婴儿期(≤1岁)和幼儿期(1~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婴儿期与幼儿期比较心肌损害有显著差异(P<0.05)。论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升高,3岁),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损害且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

  • 标签: 婴幼儿 轮状病毒肠炎 心肌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为甲亢危象患者提供良好护理,早期识别甲亢危象的表现。方法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家庭支持、健康教育。结果病情好转后逐渐减少用药剂量,直至停药。结论预防危象的发生、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护理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甲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慢病毒(Lentivirus,LV)为载体,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protein,GFP)基因至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的方法,观察其转染效率。方法应用包装细胞293T将三种质粒载体pGC-E1-GFP、pHelper1.0和pHelper2.0经脂质体转染重组,构建成表达GFP的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vector-GFP,LV-GFP)。并从孕14天大鼠胚胎的脑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取经过5次传代神经干细胞,以1×105个细胞/500μl/孔接种于24孔板,分别按复感染指数(Multiplicitiesofinfection,MOIs值)为0、1、5、10、15、20加入LV-GFP稀释液100μl,每一滴度加六孔,共六组。48~72小时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GFP的表达效率,并在72小时后进行神经干细胞球进行计数,以观LV-GFP对NSCs增殖的影响。并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出各组NSCs的GFP阳性转染率。结果除MOI值为0的对照组外,48~72小时后各孔均有GFP表达。MOI值从0增至10,细胞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P<0.05),MOI值为10的组能获得>90%的转染率。但MOI值从10增至20,形成的神经干细胞球数目却逐渐减少(P<0.05)。结论LV是将目的基因转入NSCs的理想载体。以MOI为10的滴度,LV可将GFP基因高效转入神经干细胞内并表达。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转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东兴区适龄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儿童指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性检测麻疹病毒抗体。结果全区共采集41528名儿童的血液样品,经检测,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达到97%以上。各乡镇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东兴区麻疹防控工作扎实,但仍需继续努力,建议对麻疹抗体阴性儿童进行疫苗接种。

  • 标签: 东兴区 麻疹 抗体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