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卵磷脂胆固醇基转移酶(LCAT)基因511C/T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脑出血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SSCP)和DNA测序法检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50例脑出血患者和122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LCAT基因511C/T多态性.结果LCAT基因第四外显子511位点存在多态现象,此多态位点C/T在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脑出血组基因型频率CT型为3.3%,T等位基因频率为1.7%;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T型为1.6%,T等位基因频率为0.8%;脑出血组CT基因型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中511CC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44±0.42)mmol/L]明显高于511CT亚组[(1.06±0.3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AT基因511C/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脑出血发病无关,T等位基因可能与HDL-C代谢有关.

  • 标签: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脑出血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人磷脂乙醇胺结合蛋白4(hPEBP4)等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收治的59例症状性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钙升高、肾损害、贫血和骨损害(CRAB症状)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具有活动性CRAB症状的44例为活动组,化疗后至少达到部分缓解且CRAB症状缓解的15例为反应组。活动组患者中,严重骨损害(SBL)组30例,非严重骨损害(NSBL)组14例;修订的国际预后分期系统(R-ISS)Ⅰ、Ⅱ和Ⅲ期分别为26、11、7例。选取与患者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5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PEBP4、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4(LIGHT/TNFSF14)和激活素A在受试者中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活动组中各因子表达间的关系,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因子诊断MM的最佳截断值,并依此分层,比较各分层患者间总生存(OS)差异。结果活动组、反应组、健康对照组hPEBP4水平分别为(1.48±0.64)μg/L、(1.49±0.75)μg/L、(0.31±0.10)μg/L,LIGHT/TNFSF14分别为(169±112)ng/L、(256±132)ng/L、(44±27)ng/L,激活素A分别为(383±266)ng/L、(223±79)ng/L、(234±8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组中,R-ISSⅠ、Ⅱ、Ⅲ期患者hPEBP4水平分别为(1.06±0.60)μg/L、(1.15±0.50)μg/L、(1.73±0.6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7,P=0.032);激活素A水平分别为(219±55)ng/L、(247±117)ng/L、(450±215)ng/L,Ⅲ期患者均高于Ⅰ、Ⅱ期(均P<0.05)。活动组中,SBL患者的LIGHT/TNFSF14和激活素A水平均高于NSBL患者[(174±101)ng/L比(98±53)ng/L,(467±238)ng/L比(189±7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G型活动组患者hPEBP4水平与M蛋白水平(r=0.694,P<0.01)和激活素A水平(r=0.252,P<0.01)均呈正相关。经ROC曲线分析,hPEBP4、LIGHT/TNFSF14、激活素A诊断MM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4 μg/L、97.0 ng/L、156.2 ng/L。hPEBP4>1.04 μg/L和≤1.04 μg/L患者中位OS时间分别为57个月(95% CI 22~92个月)和未达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活素A≥156.2 ng/L和<156.2 ng/L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61个月(95% CI 24~98个月)和未达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EBP4高表达与MM进展有关,与M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OS呈负相关;其可能成为判断病情进展和肿瘤负荷的重要标志物。LIGHT/TNFSF14和激活素A协同hPEBP4可能参与MM肿瘤微环境的病理过程。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人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 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4 激活素A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磷脂基转移酶1(ALCAT1)对脂肪肝细胞模型中肝细胞脂肪变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游离脂肪酸(FFA;亚油酸和棕榈酸混合物)诱导建立脂肪肝细胞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LCAT1在脂肪肝细胞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构建空载小干扰RNA(siRNA)质粒和ALCAT1 siRNA质粒。以空载siRNA质粒转染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24 h,然后与FFA共培养24 h,设立脂肪肝细胞模型组;以ALCAT1 siRNA质粒转染L-02细胞24 h,然后与FFA共培养24 h,设立ALCAT1干预组;以常规培养基培养的L-02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的脂滴沉积、线粒体形态,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自噬体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酵母ATG6同源物(Beclin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TOR和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4-羟基壬烯醛(4-HNE)、活性氧和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细胞模型中ALCAT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9.26±0.83比1.02±0.12、0.35±0.02比0.17±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2、6.83,P均<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脂滴沉积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7.67±3.52和7.67±0.33比4.33±0.33),ALCAT1干预组脂滴沉积量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7.67±0.33比17.67±3.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7.07、2.82,P均<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线粒体肿胀程度高于空白对照组,而ALCAT1干预组线粒体肿胀程度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脂肪肝细胞模型组的LC3-Ⅱ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0.43±0.01比0.2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P<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的Beclin1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93±0.05比0.9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CAT1组的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均高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0.95±0.04比0.42±0.01和0.28±0.02、2.07±0.06比0.93±0.05和0.98±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0、15.63、14.05、13.02,P均<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mTOR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1.44±0.02和0.74±0.01比1.93±0.10),ALCAT1干预组mTOR的表达水平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0.74±0.01比1.44±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12.04、32.14,P均<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0.14±0.01和0.07±0.01比0.28±0.01),ALCAT1干预组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0.07±0.01比0.14±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9、14.10、5.96,P均<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活性氧、丙二醛、4-HNE、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1.44±0.30)和(5.84±0.36) g/L比(1.72±0.38) g/L、(19.94±2.47)和(11.95±1.55) μmol/L比(1.47±0.18) μmol/L、(5.00±0.43)和(2.99±0.37) ng/L比(1.46±0.23) ng/L、(203.40±5.16)和(92.07±11.98) ng/L比(23.32±3.33) ng/L、(123.70±8.38)和(67.42±4.88) ng/L比(47.18±4.57)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6、7.86、7.45、6.74、7.22、3.49、29.34、5.53、8.02、3.03,P均<0.05)。ALCAT1干预组的活性氧、4-HNE、IL-6和TNF-α的表达水均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5.84±0.36) g/L比(11.44±0.30) g/L、(2.99±0.37) ng/L比(5.00±0.43) ng/L、(92.07±11.98) ng/L比(203.40±5.16) ng/L、(67.42±4.88) ng/L比(123.70±8.3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9、3.51、8.54、5.81,P均<0.05);ALCAT1干预组丙二醛的表达水平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比较[(11.95±1.55) μmol/L比(19.94±2.47) 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CAT1在脂肪肝细胞模型肝细胞中表达上调,敲减ALCAT1可抑制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激活自噬,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 标签: 氧化性应激 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 肝细胞脂肪变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脂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3(PIK3R3)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别转染质粒或短发卡RNA(shRNA),将细胞分为以下6组:A549细胞,转染PIK3R3基因重组质粒组(PIK3R3组)、阴性转染对照组(Vector组)、空白对照组(Blank组);PC-9细胞,转染shRNA组(si-PIK3R3组)、阴性转染对照组(si-scramble组)、空白对照组(Blank组)。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K3R3对细胞周期蛋白激酶p21、p27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作用,以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及溴脱氧核苷尿嘧啶/碘化丙锭(BrdU/PI)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以流式细胞术分析PIK3R3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PIK3R3基因重组质粒组PIK3R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t=17.780,P<0.05)、细胞生长加速,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t=13.880,P<0.05)、S期细胞比例增多为(50.23±2.12)%,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p27表达升高,Cyclin D1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90,P<0.05)。而转染PIK3R3的shRNA组可明显出现与上述相反结果,S期细胞比例减少至(19.32±2.16)%。结论PIK3R3可促进人肺癌细胞的增殖,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发挥作用。

  • 标签: 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3 肺腺癌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卵磷脂络合碘治疗眼底疾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经检查证实为眼底疾病的患者30例36只眼,随机将36例眼出血性疾病患者分成卵磷脂络合碘组18例和益脉康组18例,两组患者患者分别服用卵磷脂络合碘和益脉康片,连续服用30d。结果67.4%的患眼底出血减少或完全消退,84.6%的患眼视力提高。无1例放弃治疗和观察。结论卵磷脂络合碘能有效促进眼底疾病的吸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卵磷脂络合碘 眼底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脑梗塞治疗中,单纯胞二磷胆碱与其联合血塞通的临床疗效。方法 截选48例调研对象,均为脑梗塞患者,按照等量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24,单纯胞二磷胆碱治疗),联合组(n=24,胞二磷胆碱+血塞通治疗);观察、分析研究数据,比较2组神经功能与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2022-02月至2023-02月。结果 较之常规组,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均有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实施联合(胞二磷胆碱+血塞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强化其疾病疗效。

  • 标签: 脑梗塞 血塞通 胞二磷胆碱
  • 简介:目的:分析经不同途径或方式给予榄香对实验兔肝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探讨临床局部应用榄香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将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等分为外周静脉注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碘化油栓塞、肝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及肝脏直接穿刺注射5组,每只兔均给予临床等效剂量的榄香注射液。抽取实验兔给药后6h及1周时的静脉血检测其肝功能,并制取同时段肝脏的组织学切片。结果:碘化油组、直接穿刺组及明胶海绵组实验兔给药后6h血清AST分别为(414.7±235.2)、(333.3±250.6)和(92.3±73.6)μmol/L,ALT分别为(209.0±116.5)、(118.7±50.0)和(68.3±21.4)μmol/L,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1周这些指标已大部分恢复接近正常;而静脉组或动脉灌注组实验兔的相应指标和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6h碘化油组、明胶海绵组及直接穿刺组实验兔肝组织均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凝固性坏死或细胞水肿变性,1周后则见明显的汇管区小胆管增生、炎细胞浸润和脂肪变性。动脉灌注组和静脉注射组实验兔肝组织仅表现为细胞的水肿变性,但动脉组的药物效应明显强于静脉组。结论:临床等效剂量的榄香经外周静脉或肝动脉给药均安全,经动脉灌注药物显示有明显的"首过效应",经肝动脉栓塞或直接穿刺注射后兔肝局部坏死明显,可为临床对肝脏肿瘤的局部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榄香烯 静脉 肝动脉 穿刺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阴道炎患者行氯喹那-普罗雌阴道片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阴道炎患者,“双盲法”分基础组(40例,常规疗法)、科学组(40例,氯喹那-普罗雌阴道片),两组疗效比较。结果:用药前比较性激素水平无差异,P>0.05;用药后较基础组,科学组FSH值更高,E2值更低;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 阴道炎 雌激素水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磷脂肌醇3激酶δ过度活化综合征(activated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delta syndrome,APD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根据基因突变类型的不同分为APDS1型和APDS2型。APDS1患者较易发生支气管扩张、鼻窦炎、肝脾肿大、哮喘、自身免疫性或自身炎症性疾病,更频繁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APDS2患者较易发生肺炎、眼部感染、淋巴结病、恶性肿瘤和神经/生长迟缓。免疫学特征中APDS1的T细胞计数显著降低,APDS2更易出现IgM水平升高。雷帕霉素治疗对APDS的两种类型都有益处,而Leniolisib在APDS1患者中的耐受性更好。该文通过对APDS1型和APDS2型临床表现、免疫学特征与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APDS的认识。

  • 标签: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APDS2 APDS1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磷脂酰基醇3-激酶
  • 简介:摘要磷脂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与包括滤泡淋巴瘤(FL)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I3K通过激活下游多个信号通路靶点,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迁移及凋亡。PI3K抑制剂通过抑制PI3K,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PI3K抑制剂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热点,多种类型PI3K抑制剂已经获批上市或者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其对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尤其是FL的治疗已取得重要进展。笔者拟就PI3K抑制剂在复发/难治性FL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磷脂酰肌醇3-激酶 酶抑制剂 淋巴瘤,滤泡型 分子靶向治疗 淋巴瘤,B细胞 信号传导
  • 简介:摘要APS又称休斯综合征,是一种以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以及抗磷脂抗体(APLs)持续中高滴度阳性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已严重影响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可对患者及其家庭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对该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研究进展,对APS相关病理妊娠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对该病及其妊娠并发症的治疗不断更新,一些新的药物和新的潜在治疗策略已经被发现,现就近年来APS相关病理妊娠的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抗磷脂抗体 病理妊娠 治疗方案
  • 简介:提高记忆力磷脂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大脑中40%的干物质是由磷脂构成的.卵磷脂含有神经传递物质乙酰胆碱的前驱物胆碱,乙酰胆碱含量增加时,大脑神经细胞信息传递加快,有助于提高大脑细胞活性,提高记忆力.

  • 标签: 营养补助品 保健功能 大豆磷脂 美容 抗衰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喹那/普罗雌阴道片联合定君生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绝经一年具有老年性阴道炎症状的患者给予氯喹那∕普罗雌阴道片,每晚一片,共18天,之后给予定君生每晚一粒,10天一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痊愈65例(77%),有效16例(19%),无效3例(4%),总有效率96%。结论氯喹那/普罗雌阴道片联合定君生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较好的方法。

  • 标签: 阴道炎 致病菌 雌激素制剂 微生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氯喹那-普罗雌阴道片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乙烯雌酚和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喹那-普罗雌阴道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而言,采用氯喹那-普罗雌阴道片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萎缩性阴道炎 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 治疗效果 乙烯雌酚
  • 简介:摘要: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茶渣,茶渣中还含有许多可重新利用的营养物质,如茶蛋白。茶渣中的蛋白质是一种纯天然的植物蛋白,其组成结构中的氨基酸含量十分丰富,具有保健、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等多种不同的功效。低共熔溶剂主要是由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构成的,作为一种新型溶剂,它具有合成制备简单,以及溶解性高且绿色无污染等多个优点。本文以六堡茶茶渣为原料,以低共熔溶剂氯化胆碱/尿素为溶剂,对茶渣当中的蛋白质进行提取工艺的研究。通过考马斯亮蓝法来测定茶渣分离出的蛋白质,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对氯化胆碱/尿素摩尔比、浸提时长、浸提温度这三个影响茶蛋白提取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可知:提取茶蛋白最适宜的摩尔比、浸提时长、浸提温度分别是1:2、35 min、60 °C,茶蛋白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达60%。

  • 标签: 茶渣 茶蛋白 低共熔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种抗磷脂抗体(aPL)亚型在健康人群与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IgA-aPL检测在AP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2006年悉尼国际APS分类标准,选取2019年7至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APS患者共计218例纳入研究。其中男66例,女152例,年龄(44.5±15.4)岁,包括原发性APS患者148例,继发性70例,并同期1∶1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样本中IgA/IgG/IgM型抗心磷脂抗体(aCL)及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β2GPI)。比较分析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A-aPL对APS的诊断价值。结果APS患者中,IgA-aCL、IgA-aβ2GPI的阳性率分别为20.6%、15.6%,而在IgG/IgM-aCL或IgG/IgM-aβ2GPI阴性的个体中,二者的孤立阳性率仅分别为2.3%、0.9%。IgA-aCL、IgA-aβ2GPI孤立阳性不能用于有效识别APS患者(P=0.216、1)。联合IgG/IgM-aCL诊断AP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明显优于IgG-aCL单独使用时(AUC=0.776,P<0.01),而IgA/IgG/IgM-aCL三联检测时AUC为0.833,并不能进一步提升对APS的诊断价值(P=0.287)。对aβ2GPI而言,联合IgG/IgM(AUC=0.875)或IgA/IgG/IgM型抗体(AUC=0.875)的诊断效能与IgG-aβ2GPI单独使用(AUC=0.869)时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IgA-aPL阳性APS患者更易发生心脏瓣膜损伤(P=0.044)及血小板减少症(P=0.014)。结论在已有的狼疮抗凝物、IgG/IgM型aCL和aβ2GPI等血清学标志物基础上,增加IgA-aCL与IgA-aβ2GPI并不能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检查对APS的预测价值,但IgA-aPL与心脏瓣膜损伤及血小板减少症等临床症状相关。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抗心磷脂抗体 抗β2糖蛋白Ⅰ抗体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