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导定位可疑淋巴结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B)在评估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在超声引导下导定位可疑淋巴结,手术中行SLNB和超声定位的可疑淋巴结活检,对 SLN、可疑淋巴结分两组标本行病理诊断,比较两者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差异。 结果 SLNB检出率为 93.5%,可疑淋巴结检出率为 99.3%。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阴性 118例,腋窝淋巴结阳性 21例,其中 SLNB阳性 17例, SLNB联合可疑转移淋巴结活检阳性 21例。 SLNB有 4例假阴性,假阴性率 19.0%(4/21),敏感性 81.0%(17/21),准确率 96.9%(126/130)。 SLNB联合可疑淋巴结活检预测腋淋巴结状态未见假阴性,敏感性 100%(21/21),准确率 100%(139/139)。较单纯 SLNB, SLNB联合可疑淋 巴结活检能显著降低假阴性的发生,两种方法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001。 结论 超声引导下导定位可疑淋巴结联合

  • 标签: 乳腺癌 可疑淋巴结活检 超声引导导丝定位 前哨淋巴结活检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对子宫脱伴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 100例子宫脱伴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进行观察,将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修补术联合治疗的 6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将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 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 2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 2年内复发率、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修补术联合手术对子宫脱伴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的疗效突出,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在腹部不留瘢痕,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 标签: 子宫脱垂 阴道前后壁膨出 阴道修补术 阴式子宫切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三维有限元模型中,探讨舌侧矫治器预置不同转矩角度弓对上前牙牙周膜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整体舌侧矫治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弓预置0°、9°、13°、17°正转矩,分别在腭侧加力1.50 N以及颊侧加力1.00 N+腭侧加力0.50 N条件下关闭间隙,分析上前牙牙周膜范·米塞斯(von Mises)应力分布情况。结果①弓预置9°、13°、17°正转矩时,随着预置正转矩角度加大,侧切牙、切牙牙周膜所受应力增大,并且牙周膜应力集中区位于牙颈部;尖牙未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区;②腭侧加力1.50N关闭间隙情况下,预置0°转矩时,牙周应力在尖牙牙颈部及根中,中切牙及侧切牙未见明显分布。随预置转矩角度增大时,牙周膜应力集中区从尖牙牙根颈部牙周膜扩展到牙根中部牙周膜;侧切牙、中切牙牙周膜所受应力也随预置正转矩角度增大逐渐增大,但始终集中在牙周膜颈部区域;③颊侧加力1.00 N+腭侧加力0.50 N关闭间隙情况下,预置0°转矩时,上前牙牙周膜应力集中区分布在侧切牙及尖牙牙颈部。随预置正转矩角度增大,牙周膜应力集中区开始分布在侧切牙颊侧远中牙颈部,随后中切牙腭侧颈部偏近中区域及尖牙颈部近中牙周膜出现应力集中区。结论在个体化舌侧矫治器滑动法关闭间隙过程中,预置转矩弓对上前牙牙周膜应力分布有不同的影响;随着预置正转矩的增大,上前牙牙周膜所受应力水平及应力集中区域也随之扩大。颊腭侧同时加力关闭间隙,比单纯腭侧加力关闭间隙时上前牙牙周膜应力集中区域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应力水平更小。

  • 标签: 舌侧正畸 三维有限元分析 牙周膜应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伊曲康唑与咪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的药效经济学。选取20201月~20209月间经互联网问诊的80例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乙组给予硝酸咪康唑治疗。对两组患者在当地医院进行妇科检查和化验结果的上传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两组临床治疗疗效,采用药物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组药效经济学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甲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7.50%,显著高于乙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用药方案的C/E值最小,说明该组单位治疗的成本最小;甲组方案总有效率最高,但C/E最大,明该组单位治疗的成本最大。相对甲组用药方案,乙组增加一个效果单位所增加的成本为减少5.66元。结论虽然咪康唑在治疗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的效果上不及伊曲康唑,但其治疗成本较低,药效经济学更优。

  • 标签: []伊曲康唑 咪康唑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药效经济学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多巴肼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脑脊液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多巴肼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地苯醌联合多巴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帕金森评分量表Ⅲ(UPDRS-Ⅲ)评分变化、氧化应激指标变化、脑脊液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12周,观察组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脊液相关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IFN-γ)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联合多巴肼治疗帕金森患者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UPDRS-Ⅲ评分,增强抗氧化活性,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帕金森病 艾地苯醌 多巴丝肼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单节段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40例单节段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52岁,平均32岁。病变节段:L3/4 4例,L4/5 29例,L5/S1 7例。腰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按照Lee分型标准,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21例,Ⅳ型9例。40例患者均接受PELD ,其中采用椎间孔侧入路34例,椎板间入路6例。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6个月复查MRI了解有无髓核再脱出情况,并采用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9~72.0(59.8±12.5)min,术中出血量均<18 mL。术后椎间孔侧入路手术患者出现椎间隙感染1例,椎板间入路手术患者出现症状残留1例。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8.2±2.7)个月。术后第1天、1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3±0.7)、(0.8±0.3)、(0.3±0.1)分,ODI分别为21.3%±3.4%、11.9%±2.9%、3.1%±1.5%,均低于较术前的(7.2±1.3)分、62.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12、8.750, P值均<0.05)。术后6个月复查MRI,1例椎板间入路手术患者存在脱出髓核残留,其余患者均未见髓核残留及复发。术后6个月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5.0%。结论PELD治疗单节段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但头、尾端高度脱移位的患者对手术者来说仍是一项挑战。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NeoChord人工腱索治疗二尖瓣后叶脱合并重度反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8例二尖瓣后叶脱合并重度反流的NeoChord人工腱索植入术的患者,NeoChord人工腱索植入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详细评估二尖瓣形态、脱位置及反流程度;植入术中经食管超声全程指导穿刺部位、人工腱索植入路径并调节腱索长度;植入后评估人工腱索位置,评估反流程度的改善情况,且手术全程监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8例患者分别植入人工腱索2~4根,术中即刻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出院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患者术后轻度残余反流5例,中度残余反流2例,轻-中度残余反流1例,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示轻度反流6例,中度反流2例。结论NeoChord人工腱索植入术是二尖瓣脱引起的二尖瓣重度反流患者的安全、有效、易操作的治疗方式,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人工腱索植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 二尖瓣反流 人工腱索 NeoChord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多普勒痔动脉结扎及直肠肛管修复术(DGHAL-RAR)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合并Ⅱ~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对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科就诊的100例直肠黏膜内脱合并Ⅱ~Ⅲ度混合痔患者,数字法随机分为超声组(53例)与对照组(47例),超声组采用DGHAL-RAR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并统计两组手术前后的IL-6、IL-17、TNF-α水平变化及手术疗效、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超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9.467、10.054、10.630、16.464,P<0.05);超声组患者术后的排便评分、排尿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1.634、18.448,P<0.05);超声组的手术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为95.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05);超声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8%(χ2=5.371,P<0.05)。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 d的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 d的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术后1 d明显降低,并且对照组术后1 d的升高幅度比超声组更明显,超声组术后1 d、术后3 d的IL-6、IL-17、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851、4.958、8.652、5.033、4.874、3.995,P<0.05)。结论DGHAL-RAR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合并Ⅱ~Ⅲ度混合痔的疗效确切,并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风险低、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临床应用优势显著。

  • 标签: 直肠黏膜内脱垂 混合痔 超声引导 痔动脉结扎术 促炎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盆底修复直肠悬吊联合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解放军第九八九医院接受腹腔镜盆底修复直肠悬吊联合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治疗的36例完全性直肠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1例出现左肾积水,均未出现腹腔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2例患者出现复发。术后第12个月便秘评分和便失禁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7±1.36)比(10.92±1.96),t=17.39,P<0.05; (6.28±1.49)比(10.81±2.16),t=16.32,P<0.05];术后第24个月便秘评分和便失禁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81±1.28)比(10.92±1.96),t=15.36,P<0.05 ;(6.03±1.67)比(10.81±2.16),t=14.64,P<0.05];术后第12个月与第24个月便秘评分和便失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5、1.12,均P>0.05)。结论腹腔镜盆底修复直肠悬吊联合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的有效术式。

  • 标签: 直肠脱垂 骨盆底 吻合术,外科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子宫脱患者实施 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4 月,将我院 64 例子宫脱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 32 例,为参照组行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 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 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过程持续时间、术中累计出血量、术后住院持续时间、累计住院费用,以及生存质量评分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 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P < 0.05 )。研究组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P < 0.05 )。研究组的 手术过程持续时间、术中累计出血量、 术后住院持续时间, 以及 累计住院费用低于参照组( P < 0.05 )。 研究组的心理健康评分指标、 情感角色评分指标、 社会功能评分指标、 生命力评分指标、 躯体疼痛评分指标、 总体健康评分指标、 生理角色评分指标,以及 生理功能评分指标均高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为子宫脱患者实施 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 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脱垂 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阴式子宫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脱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子宫脱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天长市中医院住院行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患者50例,术前患者已排除急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等情况,术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2个月,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体格检查结果、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以及尿动力学检查诊断并统计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并对可能造成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子宫脱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5例,其中主观症状较为明显患者5例,主观症状及体格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患者6例,完成问卷量表后方才明确诊断,经尿动力学检查方才明确诊断患者4例。(2)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巨大胎儿分娩史、盆腔手术史是影响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影响因素。(3)以术后是否发生尿失禁作为因变量(0=未发生,1=发生),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4个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盆腔手术病史以及巨大胎儿分娩史是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合并巨大胎儿分娩史、盆腔手术史、糖尿病病史的子宫脱患者可于术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告知患者术后出现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并在完善相关评估后建议患者同步性抗尿失禁手术以综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子宫脱垂 阴式子宫切除术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新发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子宫脱合并阴道壁膨出患者术后疼痛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子宫脱合并阴道壁膨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进行治疗,2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统计2组围手术期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1年的复发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术后3~7 d,2组VA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术后3、7 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等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6.67%、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合并阴道壁膨出,可显著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情况,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子宫脱垂 阴道壁膨出 阴式子宫切除术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在复发性 假酵母菌性阴道炎 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克霉唑、氟康唑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复发性 假酵母菌性阴道炎 患者 70 例展开对照研究,患者治疗时间为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将 70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选择氟康唑单药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用药方式为基础选用克霉唑,进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对比,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有效率作为观察指标。 结果 : 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疼痛、外阴瘙痒、烧灼感以及白带异常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较短,且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 P 均 <0.05 。 结论: 在复发性 假酵母菌性阴道炎 治疗过程中选择应用克霉唑、氟康唑联合用药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克霉唑 氟康唑 复发性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 疗效
  • 作者: 杜媛媛 罗斌斌 岳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长寿与老年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1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长寿与老年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北京 100053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长期慢性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食蟹猴模型(左侧颈内动脉注射MPTP诱导成模后7年)运动与认知记忆功能障碍状态以及多巴肼和多奈哌齐干预后的影响。方法5只慢性PD模型食蟹猴,5只同年龄段健康食蟹猴作为正常对照。分别进行行为学评价,包括Kurlan评分量表评价PD症状严重程度;取食实验(pick up test,PUT)检测上肢精细运动;PAM(physical activity monitoring,PAM)分析24 h运动活动总量及12 h睡眠时段运动活动量的状况。此外,延迟匹配样品比对测试(delay matching-to-sample,DMTS)检测短时认知记忆功能。依次给予多巴肼口服10 d,每天2次,每次250 mg,间隔10 d后给予多奈哌齐口服干预14 d,每天1次,每次5 mg,并在分别给予两种药物干预后,测试上述行为学指标变化。结果长期慢性PD模型Kurlan评分[(4.10±1.01)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分)(P<0.01);右侧上肢与正常对照相比,虽有随意运动但均不能完成取食动作(P<0.01),左侧上肢取食时长[(23.14±7.96)s]与正常对照组[(12.52±2.71)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运动活动总量[(23 531.75±9 065.85)]与正常对照组[(52 750.34±27 598.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h睡眠时段运动活动总量[(2 911.34±1 845.47)]与正常组[(3 310.67±1 721.6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TS 5 s、10 s、15 s、30 s延迟后的正确率分别为(61.60±9.21)%、(51.20±11.80)%、(49.60±8.29)%、(60.80±4.38)%,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6.80±3.35)%、(84.80±8.67)%、(80.80±7.69)%、(74.40±4.56)%)相比显著降低(P<0.01、P<0.05、P<0.01、P<0.01)。给予多巴肼干预后,Kurlan评分为(2.60±0.38)分,与给药前[(4.10±1.01)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上肢仍不能完成操作,左侧上肢取食时长[(15.40±4.14)s]较之给药前[(23.14±7.96)s]缩短(P<0.05);24 h动物运动活动总量[(44 128.25±16 464.71)]高于给药前基线[(23 531.75±9 065.85)](P<0.05),12 h睡眠时运动活动量(4 931.84±2 304.06)与给药前基线(2 911.34±1 845.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TS 5 s、10 s、15 s、30 s延迟正确率与给药前同样延迟的正确率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予多奈哌齐干预后与给药前相比,各行为学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期慢性PD模型仍存在PD症状以及不同程度的运动与认知记忆障碍。多巴肼干预后可改善运动损害行为,表明慢性长期PD模型动物脑内多巴胺神经系统功损害持续存在;多奈哌齐干预后对PD症状、运动与认知记忆均无影响,提示造成慢性PD模型食蟹猴的认知记忆障碍的潜在机理与阿尔茨海默病不同。

  • 标签: 帕金森病 食蟹猴 多巴丝肼 多奈哌齐 行为学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文章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合作在图书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共享平台”为例,探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规划和路径,对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和本校重大科研项目等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对广外建设高水平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一带一路 海上丝绸之路 资源建设 协同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蛋白(AD7C-NTP)与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非认知功能障碍组(46例)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44例),另外选取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尿AD7C-NT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C反应蛋白(CRP)等,记录MoCA评分、PD Hoehn-Yahr分级(H-Y分级)、左旋多巴当量和服用时间等。AD7C-NTP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AD7C-NTP和Hcy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3.3 ± 2.3)μg/L比(1.9 ± 1.6)和(2.1 ± 2.0)μg/L、(13.5 ± 3.4)μmol/L比(9.1 ± 4.5)和(11.0 ± 3.1)μmol/L],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尿酸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286.7 ± 62.9)μmol/L比(338.6 ± 70.4)和(322.9 ± 81.2)μmol/L],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MoCA评分明显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22.9 ± 2.9)分比(27.3 ± 2.4)分],H-Y分级、左旋多巴当量和服用时间明显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2.7 ± 0.7)级比(2.4 ± 0.6)级、(465.8 ± 132.1)mg/d比(405.8 ± 139.5)mg/d和(46.9 ± 22.1)个月比(35.8 ± 24.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7C-NTP与尿酸、MoCA评分呈负相关(r= -0.365和-0.586,P<0.01),与H-Y分级、左旋多巴当量、Hcy、服用时间呈正相关(r = 0.568、0.434、0.362和0.32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7C-NTP、Hcy和H-Y分级是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0.05),尿酸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尿AD7C-NTP在PD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表达升高,尿AD7C-NTP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及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可能是评估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补中益气汤对盆腔脏器脱模型大鼠子宫骶韧带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微小核糖核酸-30d(miR-30d)表达的影响。方法数字抽签分组,16只空白对照组大鼠分为两组(每组8只):(1)A1组:饲养4周;(2)A2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灌胃8周。64只盆腔脏器脱模型大鼠分为8组(每组8只):(1)B1组:饲养4周;(2)B2组:生理盐水灌胃8周;(3)C1组、C2组:低浓度补中益气汤(3.5 ml·kg-1·d-1)灌胃4周、8周;(4)D1组、D2组:中浓度补中益气汤(7.0 ml·kg-1·d-1)灌胃4周、8周;(5)E1组、E2组:高浓度补中益气汤(14.0 ml·kg-1·d-1)灌胃4周、8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大鼠子宫骶韧带组织胶原蛋白COL1A1、COL3A1和TGFβ-3、miR-30d的表达。结果B1组较A1组COL1A1、COL3A1表达下降(均P<0.01),TGFβ-3、miR-30d表达升高(均P<0.01);治疗4周组组间比较,COL1A1表达E1组较C1组升高(P<0.01),COL3A1相对表达量随补中益气汤剂量升高,D1组较C1、E1组较D1组均升高(均P<0.01)。TGFβ-3表达D1、E1组较C1组升高(P<0.01);miR-30d表达D1、E1组较C1组下降(均P<0.01)。治疗8周组组间比较,COL1A1表达D2组较C2组升高(P<0.01),而E2组较D2组下降(P<0.01);COL3A1 、TGFβ-3表达D2组较C2组升高(均P<0.01),TGFβ-3表达E2组较D2组下降(P<0.01);miR-30d表达D2组较C2组下降(P<0.01),E2组较D2组升高(P<0.01);补中益气汤治疗4周组与B1组比较,D1、E1组COL1A1、COL3A1、TGFβ-3表达升高(P<0.01),C1、D1、E1组miR-30d表达下降(P<0.01);补中益气汤治疗8周组与B2组比较,D2、E2组COL1A1、COL3A1表达升高(P<0.01),C2、D2、E2组TGFβ-3表达升高、miR-30d表达均下降(均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可增加盆腔脏器脱模型大鼠子宫骶韧带组织中胶原蛋白COL1A1、COL3A1的合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子宫骶韧带组织中TGFβ-3的表达和降低组织中miR-30d的表达水平有关。

  • 标签: 盆腔脏器脱垂 补中益气汤 转化生长因子β-3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RVVC)患者反复发作期假酵母菌的核型同源性,了解假酵母菌菌株随临床进展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情况。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初次确诊的RVVC患者10例,收集其确诊RVVC时及在本院治疗后再发时的阴道分泌物,分离纯化并鉴定假酵母菌菌株,采用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方法(使用限制性内切酶BssHⅡ)联合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分离自同一患者菌株的核型,同时检测临床分离的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的敏感性。结果(1)10例RVVC患者首诊及复发时分离的20株菌株均为白假酵母菌,其染色体DNA经内切酶BssHⅡ酶切后电泳图谱极其相似,来自同一患者的前后(首诊及复发时)分离菌株的电泳条带完全一致。(2)10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复发时,临床分离的白假酵母菌菌株对除制霉菌素外的其他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普遍下降,制霉菌素(首诊和复发:100%敏感、100%敏感)>克霉唑(首诊和复发:100%敏感、90%敏感)>氟康唑(首诊和复发:80%敏感、70%敏感)>伊曲康唑(首诊和复发:60%敏感、50%敏感)>咪康唑(首诊和复发:30%敏感、20%敏感)。结论(1)阴道内同一定植菌株的潜伏可能是RVVC反复发作的原因。(2)抗真菌药物对真菌存在选择性诱导耐药作用,同时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交叉耐药,RVVC患者反复发作时重复进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对正确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十分重要。

  • 标签: 念珠菌病,外阴阴道 复发 序列同源性 抗药性,真菌 电泳,凝胶,脉冲场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多巴肼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安全 ,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 80例,分为主组( n=40)和联合组( n=40)。主要组均用多巴治疗,联合组全部用帕西拉齐和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多巴肼 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统计学。性别。结果处理后, UPDRS、 UPDRS-854545为:联合组 UPDRS-8545、 UPDRS-8547评分明显低于基础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一组( 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帕金森病,多巴丝肼,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