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丙肝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因子与抑因子的表达。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因丙肝肝硬化入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内科的35例患者为丙肝组,健康体检者18例为对照组。常规检测两组患者生化、血脂、血常规等基线资料,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予以培养并提取DNA,测定TNF-α、IL1-β、IL-12-β、IL-10、TGF-β和IL-4 mRNA转录水平及病例组血清HCV-RNA载量。结果丙肝组中ALT、AST和T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肝组中ALB、WBC和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NF-α、IL1-β、IL-12β和IL-4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和TGF-β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载量与TNF-α、IL-12β呈正相关(r=0.452,0.442;P<0.05),与IL-10和TGF-β呈负相关(r=-0.431,-0.437,P<0.05)。丙肝组TNF-α与IL1-β、IL-12-β表达呈正相关(r=0.531,0.766,0.448,P<0.05),TNF-α与IL-10、TGF-β呈负相关(r=-0.732,-0.749,P<0.05);IL1-β与IL-10、TGF-β呈负相关(r=-0.438,-0.448,P<0.05);IL-12-β与IL-10、TGF-β呈负相关(r=-0.996,-0.999,P<0.05)。IL-10和TGF-β的表达呈正相关(r=0.999,P<0.05)。结论丙肝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高表达IL-10和TGF-β。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单核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大鼠外周血/抗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建立成年雄性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分为MCAO后6h,12h,24h,48h,72h,1周,2周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INF-γ和抗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NF-γ,的水平在MCAO后6h和12h均升高,但自24h起逐渐下降,72h降至最低(P〈0.01),其中血清INF-γ水平至2周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相反,抗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则在脑卒中后6—12h时有短暂降低,12h起开始回升,在72h升至最高(P〈0.01),至1周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MCAO后大鼠外周血促炎细胞因子降低和抗细胞因子升高,表明脑卒中后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 标签: 大鼠 MCAO模型 细胞因子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因子、抑因子的表达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以指导后续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评估与治疗方案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完成治疗的8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据此分为心肌损伤组和单纯脓毒症组,对比两组外周血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分析外周血因子、抑因子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与预测价值。结果80例脓毒症患者中,31例发生心肌损伤,心肌损伤发生率为38.75%。心肌损伤组外周血因子IL-6、TNF-α水平高于单纯脓毒症组,外周血抑因子IL-4、IL-10水平低于单纯脓毒症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因子IL-6、TNF-α过表达及抑因子IL-4、IL-10低表达是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外周血因子IL-6、TNF-α与抑因子IL-4、IL-10单项检测用于脓毒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0.820、0.844、0.922,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脓毒症患者有较高的心肌损伤风险,患者因子IL-6、TNF-α过表达及抑因子IL-4、IL-10低表达可能是增加心肌损伤风险的危险因子,早期检测外周血因子与抑因子,可指导脓毒症患者早期心肌损伤风险的预测。

  • 标签: 脓毒症 心肌损伤 促炎因子 抑炎因子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抗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2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为观察组,然后将同时期的25名健康人员选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抗因子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抗因子中的IL-2明显地低于对照组,而其他的抗因子因子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抗因子水平呈现异常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参考价值。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抗炎因子 促炎因子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时加入前列地尔的效果。方法研究时期为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共选择患者50例。为患者提供常规治疗,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入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7d时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和各项因子的含量。结果治疗后患者白细胞计数为(8.93±1.16)×109/L,明显低于治疗前(16.82±3.62)×109/L,同时其它血常规指标也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为(77.28±8.66)ng/L,明显低于治疗前(350.81±40.62)ng/L,同时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前列地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因子含量,改善其炎症反应。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促炎因子 前列地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炎症标志物和糖脂代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在武汉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符合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的肥胖儿童44例(男23例,女21例),同时选择门诊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体质量儿童50例(男23例,女27例)为健康对照组。指派专人进行完整的体格检查,包括人体测量参数(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血压),测定空腹血清visfati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糖、胰岛素和血脂水平,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肥胖组儿童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肥胖组儿童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IR)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2.肥胖儿童血清visfatin、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儿童血清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肥胖儿童血清visfatin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r=0.218,P<0.05)、腰围(r=0.332,P<0.05)、TG(r=0.283,P<0.01)均呈正相关;与IL-6 (r=0.376,P<0.05)、hs-CRP(r=0.321,P<0.05)均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均无相关性;与TNF-α亦无相关性(r=0.085,P>0.05)。4.visfatin与人体测量、代谢参数和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visfatin在男童和女童中均与腰围、TG和hs-CRP呈正相关,但仅与男童的BMI(r=0.247,P=0.029)和IL-6(r=0.427,P=0.013)呈正相关。结论肥胖儿童存在明显的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visfatin作为一种内脏脂肪因子,具有调节糖脂代谢和的双层作用,可能参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检测肥胖儿童血清visfatin水平可作为反映机体低水平炎症反应新的炎症标志物之一。

  • 标签: 内脂素 胰岛素抵抗 脂肪因子 儿童 肥胖
  • 简介:摘要尪痹最早由现代医家焦树德教授提出,是继“痹症”“历节”“鹤膝风”之后中医界对类风湿关节的进一步具体化表达。从最早对本病有记载的《黄帝内经》到现在,历经两千多年后尪痹仍然是医学界公认的难以彻底治愈的疾病之一。各大医家根据自身临床经验对本病的证型不断完善,直到2018年在《类风湿关节病证诊疗指南》才有了最为全面的8种证型,其中5种实证分别是寒湿痹阻证、风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瘀血阻络证、痰瘀痹阻证,3种虚证分别是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中医从宏观角度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收效斐然。西医从微观角度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因子关系密切,其中多种因子的表达随着中医证型的不同有所差异。本文就尫痹发病过程中的中医证型与因子相关性作一综述,探讨中医在治疗尫痹发展中对炎症因子的作用,以期对中医辨证论治和中西医联合用药上有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尪痹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证型 促炎因子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清毒方煎剂对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水平的影响及其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心肌细胞株(H9C2)MI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中药煎剂(药物为黄芪、党参、毛冬青等),取40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空白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完成灌药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各组动物血清MIF浓度;制备各组含药血清,分别干预经33mmol/L葡萄糖处理后的H9C2心肌细胞,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MIF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低、中、高剂量药物干预的大鼠血清MIF浓度均呈减少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高糖处理的H9C2细胞MIF表达明显增加,在含药血清干预后MIF表达明显减少,且各组含药血清对MIF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P<0.0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MIF表达呈减少趋势.结论益气化痰清毒方可降低大鼠血清MIF浓度,其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MIF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冠状动脉疾病 中药 心肌细胞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 简介:全球人口老龄化,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人们对于衰老和长寿相关问题的研究从未间断。近年提出的长寿及衰老机制主要为多凶性(multiple)、综合性(comprehensive)及复杂性(complexity),对衰老机制中的性衰老也逐渐引起重视。现就衰老、长寿机制中/抗细胞因子与ApoE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APOE基因 抗炎细胞因子 衰老机制 相关性 长寿 全球人口老龄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凝血活性测定。方法对样本进行临床检验。结论参考范围(一期法)FⅧC54.29%~168.51%,FⅨC50.09%~222.05%,FⅪC81%~118%,FⅫC61%~148%。因子Ⅷ、Ⅸ、Ⅺ和Ⅻ的凝活性检测与ⅡC、VC、ⅦC、XC等一样,都是以相当正常人的百分活性来表示的,故工作参考值很重要,志愿者以100例为好,且年龄段分布要有代表性,制成的混合血浆在一30℃下也只能保持3个月。每次检测都必须制作标准曲线。

  • 标签: 血浆凝血因子Ⅷ Ⅺ和Ⅻ促凝血 活性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择期剖宫产孕妇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方案对其血清因子、循环稳定性产生的积极效果。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以择期剖宫产孕妇为对象,自愿参与妇幼保健院该次研究的孕妇有72例,研究时段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将入选孕妇随机划分至两个独立的小组单元,对照组孕妇数量:观察组孕妇数量=36:36,予对照组常规麻醉方案,予观察组七氟醚吸入麻醉方案。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因子、循环稳定性指标,结果显示前者均较优(P<0.05)。结论 择期剖宫产孕妇临床上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方案后,血清中的因子指标较优,且循环稳定性佳,麻醉效果显著。

  • 标签: 择期剖宫产 七氟醚吸入麻醉 血清促炎因子 循环稳定性
  • 简介:椎间盘退行性变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特征性改变是髓核中蛋白多糖特别是聚合体含量下降、胶原类型的改变及伴随的水分的丢失.

  • 标签: 炎性因子 细胞因子 椎间盘 退变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出生时接种卡介苗后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多态性与骨炎发生风险及成年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2例婴幼儿卡介苗性骨炎患者进行TLR4 rs498679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野生型和变异型TLR4 rs4986790基因型的研究对象成年后11种细胞因子的血清学水平。结果卡介菌性骨炎患者TLR4 rs4986790 SNP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变异型受试者的因子,如IL-6、IL-17A和IL-12水平较低,IFN-γ浓度略低,但血清抗因子IL-4水平较高。其结果还涉及到TLR4 rs4986791,因为这两个SNP在芬兰人群中是共分离的。结论TLR4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骨炎的发生中无明显作用,但TLR4基因多态性rs4986790和rs4986791可能影响因子的产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HPDLSC)经低剂量脂多糖作用后,对巨噬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原代HPDLSC,并以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100 μg/L或10 mg/L 脂多糖处理48 h,收集各自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分别与人单核白血病细胞(human monocyte leukemic cell,THP-1)源性巨噬细胞共培养48 h,对应实验分组为PBS处理的HPDLSC条件培养基(PBS-treated HPDLSC-derived CM,CM-C)组、低剂量脂多糖处理的HPDLSC条件培养基(low dose lipopolysaccharide-treated HPDLSC-derived CM,CM-L)组和高剂量脂多糖处理的HPDLSC条件培养基(high dose lipopolysaccharide-treated HPDLSC-derived CM,CM-H)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巨噬细胞因子相关基因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CM-C、CM-L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like 2,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基因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lutamate-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 subunit,GCLC)、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dehydrogenase 1,NQO1]及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mRNA的表达。同时以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CM-C和CM-L组巨噬细胞胞质与胞核NRF2蛋白、GCLC及HO-1蛋白表达;2′,7′-二氯荧光素探针检测CM-C和CM-L组巨噬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t intensity,MFI)表征结果。结果CM-H组巨噬细胞内因子IL-6、IL-8、IL-12及TNF-α mRNA表达(2.332±0.594、3.601±0.639、2.120±0.677、2.468±0.236)均较CM-C组(1.000±0.321、1.000±0.151、1.000±0.059、1.000±0.095)显著上调(P<0.05);而CM-L组巨噬细胞内IL-6、IL-12及TNF-α mRNA表达(0.056±0.002、0.215±0.024、0.567±0.071)均较CM-C组(1.000±0.209、1.000±0.220、1.000±0.220)显著下调(P<0.05)。在mRNA水平,NRF2表达在CM-L组(1.864±0.198)较CM-C组(1.000±0.094)显著上调(P<0.05);在蛋白水平,CM-L组巨噬细胞胞质及胞核NRF2表达(1.175±0.104、1.308±0.082)均较CM-C组(1.000±0.025、1.000±0.049)显著升高(P<0.05)。CM-L组巨噬细胞NRF2下游抗氧化基因GCLC、NQO1 mRNA表达(1.786±0.278、1.444±0.078)均较CM-C组(1.000±0.139、1.000±0.226)显著上调(P<0.05),且CM-L组GCLC、HO-1蛋白水平(1.159±0.036、1.412±0.075)均显著高于CM-C组(1.000±0.050、1.000±0.013)(P<0.05)。同时CM-L组巨噬细胞活性氧水平(MFI:123 419±1 302)较CM-C组(MFI:139 193±1 241)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剂量脂多糖可以诱导HPDLSC激活巨噬细胞NRF2信号通路调控氧化应激反应,下调巨噬细胞因子表达。

  • 标签: 脂多糖类 巨噬细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人牙周膜干细胞 氧化应激
  • 简介:近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及其高发病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代谢综合症病因学的核心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然而,其相关机制并不是十分清楚,研究显示血浆中某些因子(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α)浓度的升高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表明因子在胰岛素抵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就这些因子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加以介绍。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炎症反应 炎性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从胎肝中提取,且内含肝细胞生长因子、骨髓刺激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物质。动物实验表明:它能明显提高Hb值、空腹血糖值、安静时ICD活性、安静和应激后的氧耗率和抗疲劳能力;能降低安静时CK活性,提高其应激后CK活性。耐缺氧能力提高不明显。

  • 标签: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动物 机能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及对免疫指标和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80例进行研究,按照投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与观察组(40例,联合顺尔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免疫指标、因子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小儿哮喘 顺尔宁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 免疫指标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代谢因子水平与巨大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8年1~6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产科出生并随访到6月龄的足月巨大儿及产妇纳入巨大儿组,按1∶1比例随机选取符合上述要求的足月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纳入AGA组。分别在婴儿出生和6月龄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代谢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与婴儿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共分娩活产新生儿4 823例,其中足月巨大儿308例,发生率6.4%;巨大儿组和AGA组各纳入30例,巨大儿组出生和6月龄时血代谢因子水平均高于AGA组[(1 088.3±67.8) ng/L比(929.5±81.0) ng/L,(1 057.1±114.2) ng/L比(976.4±76.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月龄时巨大儿组和AGA组的超重发生率分别为26.7%(8/30)和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超重婴儿血代谢因子水平均高于非超重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月龄时婴儿血代谢因子水平与出生和6月龄时的体重、身长、体重/身长Z评分、血甘油三酯水平,以及脐血代谢因子水平成正相关(P<0.001);与性别、喂养方式、血脂其他成分、脐血和母血血糖和胰岛素、母血代谢因子水平无关(P>0.05)。结论血代谢因子参与婴儿生长发育调节,与婴儿发生超重相关。

  • 标签: 细胞因子类 生长和发育 促代谢因子 巨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