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负荷/共同负荷联合血管收缩药物对腰部麻醉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产妇剖宫产腰麻后采用预负荷/共同负荷联合血管收缩药进行处理,对照组组患者不采用任何处理。手术过程中分别记录两组产妇SBP、DBP、HR,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药注射后5min(T1)、麻药注射15min(T3)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差异,并于注液完毕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凝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与T0时段相比,两组患者在T1~T3时段DBP及SBP均下降,而HR则增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DBP、SBP以及HR等指标改变显著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进行预负荷/共同负荷处理后能有效降低剖宫产腰麻过程中产生的低血压事件,不会对新生儿早产较大的影响,有利于母婴生命安全。

  • 标签: 剖宫产 预负荷/共同负荷 去氧肾上腺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产妇剖宫产后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20IU,同时静脉滴注20IU,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舌下含服1毫克的卡前列甲酯栓,并在手术结束后直肠给药1毫克的卡前列甲酯栓,观察两组产妇术后出血量。结果对照组患者产后3h出血量为380.5±177.8mL,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为325.4±11.9mL,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对照组出血量为520.1±298.6mL,观察组为408.5±212.1mL,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能够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剖宫手术 卡前列甲酯栓 产后出血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剖宫产手术后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果。方法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20)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mg,B组(n=20)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采用VAS评分观察术后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A组较B组VAS评分低(P<0.05),B组恶心、呕吐较多。结论剖宫产手术后单次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均有镇痛效果,前者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帕瑞昔布钠 氟比洛芬酯 剖宫产术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法结合清宫治疗剖宫产疤痕处二次妊娠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26例剖宫产疤痕处二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6例中10例手术前未明确诊断,流产中出现大出血的现象。对其进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法结合清宫治疗,其中一例栓塞治疗后,自己要求切除子宫。16例手术前进行了明确的诊断,先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法,随后进行清宫,没有一例出现大出血现象,保留了子宫。结论曾经剖宫产的患者再次妊娠时有发生剖宫产疤痕处再次妊娠的危险,进行流产手术时很可能出现大出血的现象造成生命危险。这种情况下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法结合清宫是行之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提供一种减少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出血的方法。方法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应用止血带加宫腔水囊压迫止血。结果20例全部成功止血,保留了子宫。术后无副作用,子宫复旧良好。结论止血带加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是治疗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出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可广泛推广。

  • 标签: 完全性前置胎盘止血带宫腔水囊压迫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持续硬膜外麻醉(CEA)在二次剖宫产中的效果,为二次剖宫产选取最适合的麻醉方式。方法将自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我院择期实施二次剖宫产的140例孕妇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实验组(CSEA组)与对照组(CEA组);实验组(CSEA组)行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对照组(CEA组)行持续硬膜外麻醉(CEA);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起效时间、麻醉操作时间、记录用药总量、者麻醉方法与产妇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价,进行综合评比。结果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比较持续硬膜外麻醉(CEA)在二次剖宫产中用药量少,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操作时间短、镇痛完善、者对麻醉方法与产妇术后镇痛效果评价都比较满意。结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相对于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所有优点,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与评价,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 持续硬膜外麻醉 二次 剖宫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证的变化,分析其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奉城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4138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平均50.84%,在剖宫产指证中,社会因素位居第一,占23.56%,疤痕子宫位居第二,占22.63%。其次为头盆因素、胎儿因素、胎儿窘迫、母亲因素等。结论剖宫产率居高不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只有医患双方、社会共同努力才能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剖宫产适用于产妇和胎儿方面因各种原因需要尽早结束产程的产妇,以确保母婴平安。由于该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产妇在手术后的护理也受到重视。

  • 标签: 剖宫产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市剖宫产率高的原因。方法对1283例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人数2830人,剖宫产1283例,剖宫产率为45.34%,剖宫产的指征中头盆因素、疤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羊水因素、社会因素、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是导致剖宫产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孕前宣教、提高孕妇对分娩的认识,严格控制初产妇剖宫产,不断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剖宫产 原因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护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26例患者进行了护理。结果术后患者采取必要的观察及护理,可以防止术后并发症。结论剖宫产术后护理确保了母婴安全、健康。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方法六盘水市盘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5个月间的200例剖宫产后42天及200例自然分娩后42天复诊的哺乳期妇女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并把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分娩进行比较。结果自然分娩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分娩。结论鼓励自然分娩,加强母乳喂养宣教,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 标签: 剖宫产影响 母乳喂养
  • 简介:目的探讨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剖宫产率和改变剖宫产指征构成比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576例初产妇为研究组,同期住院分娩的547例初产妇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妊娠期健康教育、分娩期镇痛、加强助产人员责任心和助产技术、行政干预等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分娩期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构成比。结果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剖宫产指征比较,研究组胎儿窘迫、社会因素、GDM和GIGT、巨大儿、脐带绕颈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头盆不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妇臀位剖宫产指征无差异(P〉0.05)。结论采取孕期健康教育、分娩期镇痛、强化助产人员责任心及助产技术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综合干预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观察低剂量腰麻联合硬模外麻醉在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的确诊为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患者6例,实施低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进行剖宫产,采用含有1ml的0.5﹪丁哌卡因腰麻进行椎间隙穿刺,同时利用2﹪利多卡因在腰膜外分次添加,其中平面控制在。结果6例合并动脉高血压患者的剖宫产均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结论低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产中具有良好的医学应用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合并肺动脉 剖宫产术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