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LAK(Lymphokine-activatedkillercells)免疫支持治疗对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肾功能的影响,以评估该治疗在CRF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SD大鼠采用两步法行5/6肾脏切除术建立CRF动物模型,并制备LAK,在此基础上分别对CRF大鼠进行LAK治疗与生理盐水对照处理;对大鼠肾切术前后及LAK治疗后3周、6周血尿毒氮(BUN)、肌酐(Cr)进行测定,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来反映CRF肾脏慢性纤维化.结果5/6肾脏切除术后,大鼠BUN,Cr及血浆IL-1β水平较显著升高(P<0.01);LAK治疗后3周、6周,BUN、Cr及血浆IL-1β水平较同期生理盐水对照处理组大鼠显著降低(P<0.01);结论LAK可能通过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减少血液循环中某些细胞因子(如IL-1)异常升高,最终延缓肾小球及肾间质慢性纤维化的病理进程及并行的残余肾功能进行性破坏;LAK作为一种过继性细胞免疫支持治疗,可能在今后的CRF患者支持治疗中有着相当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LAK 慢性肾功能衰竭 白细胞介素-1Β
  • 简介:本实验首次研究砂生槐水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型小鼠B淋巴细胞功能、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的影响,提示砂生槐水提取物对免疫功能低下者的B淋巴细胞功能有增强作用通过进一步观察砂生槐水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砂生槐水提取物3个剂量组均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脾脏指数(P<

  • 标签: 免疫功能 免疫抑制型 功能影响
  • 简介:摘要慢性气道疾病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其中涉及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多种复杂机制。免疫调节剂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疾病的进展。本文总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的免疫功能异常相关机制以及相应的免疫调节剂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哮喘 免疫功能异常 免疫调节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03-2016.12期间诊疗的重症肺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选择60例作为样本,划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模式,治疗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免疫治疗模式,比较各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即各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低于治疗组,即70.00%<93.33%,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免疫治疗模式在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免疫功能指标,提高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治疗 重症肺炎 免疫功能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8年7月间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的观察组,同期体检的86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及意义。结果: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监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状态,对掌握患者机体免疫情况、疾病发展,制定后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 作者: 杨坤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3期
  • 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400030
  • 简介:肾脏是人类最主要的脏器之一,同时也是排泄器官,主要作用在于排除人体剩余水分和新陈代谢产物,进而调整水、电解质的酸碱平衡。另外它产生某些功能产物如肾素,前列腺素,以及促进红细胞生成素等.而每天经由肾小球过滤的人体血浆总量大约有一百八十升。所以,保证肾功能的正常运行十分关键,毒素,药物,先天性病变,肾小球病变以及新陈代谢不良等都会引起肾功能的严重损伤,对肾脏机能产生严重干扰。其最主要的检查标志是肾功能相关检查项目异常,对患者诊疗有着显著的作用。

  • 标签: 肾功能;试验项目;检测标准化
  • 作者: 韩云峰 冯红 刘晓丽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6-20
  • 出处:《航空军医》2022年4期
  • 机构: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 550002
  • 简介:摘要 [目的] 考察茶氨酸缓解试验性小鼠体力疲劳的作用。[方法] 小鼠连续灌胃给予不同剂量(8.3、16.6、50.0mg/kg) 的茶叶茶氨酸,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30d后,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运动后血清尿素、血乳酸、肝糖原含量。[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茶氨酸中、高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中、高剂量组均能降低运动后小鼠血清尿素的

  • 标签: 茶氨酸 缓解体力疲劳 负重游泳时间 肝糖原
  • 简介:摘要:国内电力系统随着大大容量机组的并网运行、远距离输电线路的增加以及电压等级相应提高,一旦电力负荷处于低谷或枯水期水电厂机组停运时,在轻负荷的高压长线路和部分网络中,可能会出现因充电电流引起的运行电压升高甚至电压超上限的情况,这不但破坏了电能质量、影响电网的经济运行,也威胁电气设备特别是大型输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由此适时的减小发电机的励磁电流,通过发电机自身稳定的进相运行能力,承担吸收电网冗余的无功功率,经济有效的改善电网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进相运行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自动励磁调节装置 静稳定性
  • 简介:摘要纸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aper-base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p-ELISA)作为新一代纸基微量检测技术,因其检测准确、快速、低成本等诸多显著优点,在临床诊断、食品药品监督等领域已展现出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从材料的选择、微孔板的制造和设计、生物分子固定、p-ELISA检测模式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实验室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纸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纤维素 灵敏度 生物分子固定
  • 简介:随着养兔业的发展和实验动物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兔病毒性出血症已成为养兔业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本文选择30日龄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强化免疫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幼兔40日龄首免、5月龄进行强化免疫,可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

  • 标签: 病毒性出血症 强化免疫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ELISA)法验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价值。方法2013年1月到2016年6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丙型肝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标本,采用TECAN半自动酶标仪,以试剂厂家提供的质控血清为参照,使用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阳性标本采用胶体金吸附法检测,同一标本在相同时间、温度下采用半自动酶标仪判读。结果使用半自动酶标仪判读的阳性率10.0%(6/60)明显高于胶体金吸附法判读的阳性率3.33%(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有很好的检出诊断效果,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丙型肝炎抗体 胶体金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社会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食品安全方面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恶化对于整个社会的运行又产生了消极作用,带来了阻碍和限制。在此基础上,针对食品中的不良残留物质进行的检测工作体现的尤为重要,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身体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检测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完美结合去分析抗原抗体反应之后出现的高特异性反应以及酶的高度催化情况,针对食物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检测。

  • 标签: 食品检测 食品安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55例)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59例),分别给予能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及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并统计比较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第1d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低于NC组,14d时EIN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EN组;两患者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免疫功能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 脑卒中 免疫功能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方斑蝥胶囊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PLC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及随访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免疫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09%,49/55)高于对照组(70.91%,39/55),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ACE治疗PLC的效果理想,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免疫水平。

  • 标签: 肝癌 复方斑蝥胶囊 肝功能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58例患者(腹腔镜组)和经传统开腹治疗的40例患者(传统组)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传统组患者行开腹胃癌根治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 d,腹腔镜组CD4+水平、CD4+/CD8+分别为(29.78±3.58)%和1.01±0.18,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23±3.47)%和0.93±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和传统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26.55±2.56)s和(27.86±2.73)s,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4.24±0.84)g/L和(3.88±0.75)g/L,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77.91±47.19)μg/L和(330.28±45.1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组和腹腔镜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和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抑制,但机体易处于高凝状态,淋巴结转移与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关。术前、术后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免疫功能 凝血功能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