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小肠淋巴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以继发性淋巴占大多数。而原发性小肠淋巴却占所有原发性恶性小肠肿瘤的40%~50%。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水、出血、肝脾肿大和弥漫性淋巴结肿大、营养不良、不规则发热,也可周期性发热。全身乏力、厌食、消瘦等。局限性原发性小肠淋巴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播散性原发性小肠淋巴和继发性小肠淋巴化疗为首选治疗方法。作者详解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脾边缘区淋巴(SMZL)是一种罕见的惰性B细胞淋巴。由于病例数较少,缺少专门针对SMZL的大宗临床前瞻性随机试验,目前其治疗方案主要参考其他惰性淋巴及专家共识。无症状的患者通常可等待观察,有症状患者的传统治疗包括脾切除和单纯化疗。近年来利妥昔单抗取得较好的疗效,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一线治疗方案。随着对各种淋巴分子学病因的逐步明确,一些新型靶向药物已在低级别淋巴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其中包括少量SMZL患者。文章将对SMZL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脾边缘区淋巴瘤 脾切除术 淋巴瘤,非霍奇金 利妥昔单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眼眶内淋巴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分析2001-2009年之间经手术证实的10例眼眶内淋巴的CT表现。结果10例患者中1例为霍奇金氏病,病变位于右眼眶肌锥间隙。9例为非霍奇金氏病(1例双眼发病,单侧发病8例)。在10例患者中,局限型7例,病变均局限在眼球周围;弥漫型3例,在肌锥内外间隙弥漫软组织阴影。结论淋巴在CT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即包绕眼球生长,眼环无增厚或凹陷,是提示该病的重要线索。最终的确诊还应做病检。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原发性肾上腺淋巴(adrenallymphoma,AL)的MSCT图像特点,评价MSCT对原发性A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病理证实的6例(9个病灶)原发性AL的CT资料,重点研究肿瘤的形态、大小、平扫密度、强化方式、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腹膜后淋巴结等情况。结果:6例中,3例位于单侧肾上腺,3例位于双侧,共9个病灶,直径2.4~8.0cm,平均(5.1±1.6)cm;病灶平扫4个为类圆形,3个为椭圆形,2个为类三角形;密度均匀,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后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5个,不均匀强化4个,其中动脉期为轻度强化,静脉期轻中度强化,4个病灶延迟期亦有强化。结论:原发性AL表现为肾上腺区的软组织肿块,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确诊及了解病变累及范围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原发性 肾上腺淋巴瘤 MS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淋巴(pulmonary lymphoma,P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PL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按照原发部位分组,原发性肺淋巴(PPL)组12例,继发性肺淋巴(SPL)组18例,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发病-确诊时间、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PI、Ann Arbor 分期、B症状、HRCT检查(单肺叶病变、支气管充气征、多发结节、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 F-FDG检查(SUVmax、SUVpeak、TLG、MT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胸部 HRCT检查结果具有典型特征且通过该检查能将SPL、PPL区分出来, F-FDG检查可作为区分SPL、PPL的一种方法,PPL患者主要病理类型是 MALT淋巴,而SPL是DLBC淋巴

  • 标签: 肺淋巴瘤 临床特征 胸部 HRCT检查 F-FDG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布妥昔单抗(BV)联合CHP(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泼尼松)方案治疗间变性淋巴激酶(ALK)阳性的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PC-ALC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21年6月收治的1例ALK阳性PC-ALCL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接受CHOP方案治疗1个疗程,BV联合CHP方案化疗5个疗程,疗效良好,创面愈合,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成年ALK阳性PC-ALCL患者表现出很高的侵袭性,可考虑早期积极干预。BV联合CHP方案治疗ALK阳性PC-ALCL安全有效。

  • 标签: 淋巴瘤,大细胞,间变性 淋巴瘤,T细胞,皮肤 间变性淋巴瘤酶 维布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原发性乳腺淋巴(PBL)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乳腺组织的恶性结外肿瘤,其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且病程进展较快,早期诊断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作为一种日趋成熟的分子影像技术,联合CT或MRI对PBL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率,且在PBL的分期和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笔者就18F-FDG PET在PBL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primarybreast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均为女性患者,中位年龄58.5岁,范围为45~69岁。病变部位左侧3例,右侧1例。镜下乳腺正常结构被破坏,均未见包膜,在残存数量不等的乳腺导管或小叶之间有大量弥漫浸润生长的中等偏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细胞浸润脂肪组织;未见淋巴上皮病变,以中心母细胞样细胞(3例)和免疫母细胞样细胞(1例)为主;免疫表型提示4例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型DLBCL,细胞均表达LCA、CD20、CD79a和MUM-1,Ki67增殖指数50%~80%。病例随访时间截止至2017年12月,随访期内有1例复发,13个月后死亡,1例健在,已存活66个月,另2例失访。结论PB-DLBCL极为少见,主要见于女性,细胞起源分型大部分为non-GCB型,临床常易误诊为乳腺癌,该病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表型,治疗暂不明确,推荐R-CHOP/CHOP化疗联合放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乳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间变性淋巴激酶阳性(ALK+)间变大细胞淋巴(ALCL)患者对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常规化疗反应良好,总体反应率可达90%,5年总体生存(OS)率达70%~90%。但是复发/难治性ALK+ ALCL患者通常预后不良。克唑替尼作为治疗ALK的靶向抑制剂,对ALK+ ALCL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并且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桥接治疗或移植后维持治疗。克唑替尼为长期控制和治愈ALK+ ALCL创造条件,但是治疗过程中应警惕停药后原发病复发的风险。虽然采用克唑替尼治疗ALK+ ALCL疗效显著,但是耐药问题限制其临床应用。克唑替尼能否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作为ALK+ ALCL的一线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据支持。

  • 标签: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淋巴瘤,大细胞,间变性 克唑替尼 抗药性,肿瘤 治疗学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的诊治经验,探讨外科手术在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诊治的86例肺MALT淋巴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27~78(56.7±10.6)岁。48例(55.8%)因体检异常就诊发现;38例(44.2%)因出现症状就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病灶位于左肺17例,右肺49例,双肺19例;局限单肺叶56例,多肺叶29例。胸部CT检查主要表现为常伴有支气管充气征的斑片实变影(39例)和实性结节或肿块(37例)。术前确诊8例(9.3%)。58例完全切除病灶,其中10例辅助化疗;17例仅切除主要病灶,其中8例辅助化疗;余11例因诊断不明行肺活检,其中6例行化疗,1例行放化疗,4例未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术中失血量(202±118)ml,术后住院(6.7±4.7)天。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围手术期输血5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肺复张差行气管镜吸痰2例和乳糜胸1例。术后失访3例,余83例术后随访24~219个月,中位随访64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83例患者5年和10年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95.0%和76.8%,5年和10年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是75.7%和35.1%。完全切除病灶者的PFS率优于非完全切除病灶者(P<0.001),但两者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55例完全切除病灶患者,术后化疗和未化疗的OS率、P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MALT淋巴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惰性淋巴。非手术方式确诊率很低。外科手术能显著提高确诊率,又能根治切除早期局限病灶达到较好疗效,对本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肺肿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患者的临床 、胃镜和病理特征。 方法:将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5 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 ,录入该时段内,经手术后病理检查以及胃镜活检确诊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的患者 63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 63 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内镜下表现均不存在明显的特异性,而在 63 例患者中,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61 ( 96.83% ),对胃镜进行检查,发现患者的病灶主要发生于胃窦、胃体,但对患者进行首次胃镜下活检阳性率不超过 50% ,本次研究中仅为 29 ( 46.03% )。 结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在目前临床上的症状表现并不存在特异性,而患者的胃镜下检查结果表现较为多样化,提高临床以及胃镜医师对于这种病症的认知,并尽可能提升胃镜下活检阳性率和活检标本的质量,能够有助于提升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的临床诊断率,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这样能够有助于使患者的病情早期明确,对于患者后续治疗来说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临床分析 幽门螺杆菌 胃肠道疾病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淋巴浆细胞淋巴/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LPL/WM)骨髓细胞形态学主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1一 2017年确诊 LPL患者 15例的骨髓增生程度,淋巴样浆细胞 (LPC)比例及分布,浆细胞比例,骨髓活检免疫标记,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 LP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较活跃占 66.6% (10/ 15),极度活跃 13.3% (2/ 15);淋巴样浆细胞可见集簇分布患者占 86.7% (13/ 15),骨髓浆细胞占肿瘤细胞比例平均为 9%; IgM免疫球蛋白升高占 93%( 14/15)。结论 LPL/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淋巴系统肿瘤, LPL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有独特的特征,系统掌握 LPL临床、骨髓形态学特征可以快速、准确诊断。

  • 标签: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骨髓形态学 免疫球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结外淋巴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自198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所收治非霍奇金淋巴10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为结外淋巴54例(51.4%).54例中发生于消化道者最多,共19例(35.2%),其次为鼻及咽部组织,共16例(29.6%),其他部位少见共19例(35.2%).治疗以手术,放疗及化疗为主.结论结外淋巴发生于消化道,鼻咽部组织为多,但可发生于任何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易发生误诊误治.针对发病升高趋势,临床医师应具有多学科横向知识,加强对结外淋巴的认识,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原发性淋巴结外淋巴瘤 临床分析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以不同方式起病的恶性淋巴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2月至2005年2月期间在临床上造成误诊或漏诊的35例恶性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霍奇金病患者2例,占5.71%,非霍奇金淋巴患者33例,占94.29%,非霍奇金淋巴患者中B-NHL占69.70%,T-NHL占30.30%;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7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3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20例,以血液系统症状为主2例,以其他表现为主3例。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0例(28.57%),达到部分缓解13例(37.14%),死亡12例(34.29%)。结论非霍奇金淋巴比霍奇金病在临床上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临床以某个系统表现为主,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7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其比例近,临床症状主要有体重减少、腹部包块与腹胀痛。内镜下可观察到黏膜不光滑,壁增厚,有不规则性的隆起,糜烂范围大和不规则性的溃疡,胃体、空肠、胃窦、回盲部与右半结肠等为易发部位。结论胃肠都淋巴在临床特点以及内镜表现等方面没有特异性,镜下检查时要对病灶进行多个位点的深挖活检,以增加阳性率。

  • 标签: 原发性 胃肠 恶性淋巴瘤 临床分析
  • 作者: 胡军常建王中新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医院胡军常建王中新患者男,68岁。因“发现右侧阴囊增大10天”于2018年1月15日入院,体检:阴囊皮肤不红,皮温未增高,右侧阴囊较左侧明显增大,能触及肿大附睾及睾丸,分界不清,无触痛,阴囊托举痛阴性,左侧睾丸及附睾未及明显异常,双侧精索无增粗。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7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1.0%,血红蛋白146克/L,血小板139*109/L。HCG:β-人绒毛促性腺激<1.20IU/L。甲胎蛋白4.70IU/ml。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48U/L,肌酸肌激酶31U/L,肌酸酶同功酶9U/L,乳酸脱氢酶198U/L,羟丁酸脱氢酶168U/L。血凝四项:凝血酶原时间11.7S,国际标准化比值1.02,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0.1S,纤维蛋白原2.13g/L,凝血酶时间18.4S。尿常规、生化及免疫八项基本正常。阴囊彩超检查:右侧睾丸内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多发不等的低回声区,境界尚清晰,内回声欠均匀,可见多发细密点状回声,大的范围约44*25mm。CDFI示其内血流信号较丰富,并可探及动脉频谱(图1)。超声诊断:右侧睾丸多发低回声区,结合病史,考虑:1.占位性病变可能,2.炎症不除外。其后行右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右侧睾丸)考虑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倾向B细胞来源伴浆样分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