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乳腺淋巴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乳腺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乳腺癌或其他乳腺肿瘤,其治疗与乳腺癌有很大不同,因此治疗前的正确诊断十分重要。为了提高乳腺淋巴的超声诊断正确率.本文复习并总结了乳腺淋巴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并对超声新技术在乳腺淋巴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乳腺淋巴瘤 超声表现 超声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例乳腺MALT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0岁,左乳3例,右乳5例。均为外上象限单发肿物。Ann Arbor临床分期:Ⅰ期3例,Ⅱ期2例,Ⅲ期1例,Ⅳ期2例。均无B症状。其中7例行手术治疗。8例患者确诊后均行化疗,疗效评价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1例。随访时间2~154个月。全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50.0%和50.0%,中位生存时间144.00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8.29个月。结论乳腺MALT淋巴临床极为罕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多数为单发肿物,对化疗反应较好,预后较好。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乳腺肿瘤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淋巴的临床病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乳腺淋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0日直至2017年2月12日,并对其进行随访,在镜下观察免疫表型特点和病变组织学形态。结果根据表1研究结果显示,其中20例乳腺淋巴均为女性,其中原发组患者有10例,继发组患者有10例,两组患者在双侧乳腺、单侧乳腺、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经典型霍奇金淋巴、弥漫大B细胞淋巴、中位生存期、死亡等方面相比较,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乳腺的继发性淋巴和原发性淋巴的影像特点和乳腺癌较为相似,在进行冷冻切片时,应观察肿瘤的细胞形态和浸润模式,和浸润癌进行鉴别。

  • 标签: 乳腺淋巴瘤 临床病理 分析
  • 简介:乳腺恶性淋巴少见,复恩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体检发现右乳肿块而就诊。查体:双乳对称,无乳头凹陷、溢液、溢血。右乳晕外上象限可扪及一大小约50mm×35mm×18mm质硬肿块,表面不光滑,活动可,无皮肤粘连,元明显触痛,左乳触诊未及明显异常。

  • 标签: 乳腺恶性淋巴瘤 超声表现 华山医院 临床资料 乳头凹陷 皮肤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2例乳腺淋巴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乳腺淋巴患者,综合对比分析他们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2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1例为继发性乳腺淋巴患者,11例为原发性淋巴患者,两组患者在发生部位、病理类型、预后

  • 标签: []乳腺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诊断乳腺淋巴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原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2例乳腺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各16例。常规组接受乳腺X线摄影、MRI检查及CT检查,实验组则是在CT检查基础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统计并对比两组疾病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与常规组的诊断准确率相比,呈更高显示,评估值分别为100%、87.50%,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乳腺淋巴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61岁男性双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系罕见散发病例。病理确诊讨论后,给予免疫化疗联合放疗及中枢神经系统预防综合治疗,目前在定期化疗中。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瘤 原发 双侧
  • 简介:恶性淋巴为一全身性疾病,好发于淋巴结,淋巴结以外器官发病率低,其中以消化道、肺等部位相对多见。乳腺原发恶性淋巴(breastprimarymalignantlymphoma,BPML)极少见,仅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3%,占恶性淋巴的0.38%~0.70%[1-2]。BPML的病因尚不明确,且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没有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了8例BPML的临床资料、检查结果和治疗措施,供临床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瘤
  • 简介:原发性乳腺淋巴(primarybreastlymphoma,PB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临床较为少见,占乳腺恶性肿瘤及结外非何杰金淋巴的比例均较低,国内外未见大宗病例报告,患者绝大部分是女性,男性发病率极低.PBL的临床表现不易与乳腺其他恶性肿瘤区分,但乳腺淋巴一般诊断时肿块较乳腺癌为大,且生长更加迅速,而皮肤改变、红斑、乳头溢液等症状并不常见.诊断上PBL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绝大部分的PBL病理类型为B细胞来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LBCL)为主要类型,占40%~70%,而低度恶性的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MALT)占8.5%~35%.患者的治疗主要依靠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以CHOP或类似CHOP为主,但本病的一个特点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复发率较高.PBL的预后较乳腺癌为佳,5年生存率9%~85%.

  • 标签: 腺淋巴瘤 乳腺 原发性 诊断治疗 预后 PB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性乳腺淋巴进行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完整切除的肿块的镜检乳腺小叶和其周边见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乳腺小叶隐约可见,未见坏死,乳腺组织内见弥漫性或巢状淋巴样细胞增生,增生细胞核大,深染,核形不规则。免疫组化EMA(-),BcL-2(+),,CD10(-),ALK(-),CD5(-),CD30(-),Bcl-6(+)cyclinD1(-)。增生细胞CK(L)(-),CK(H)(-),ER(-)PR(-)E-ad(-),P63(-),actin(-),HMB45(-),syn(-),CgA(-)Vimentin(+)CD20(+)CD79a(+),CD3(-),cd3(-)CD45RO(-)。Ki6770%(+)符合“非霍奇金恶性淋巴,B细胞来源”改变。结论PBL有自己的临床特点,但与良性肿瘤易误诊,误诊率高,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目前治疗正在探索阶段,预后与临床分期及治疗措施是否得当有关。

  • 标签: 淋巴瘤 乳腺癌 诊断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治疗
  • 简介:淋巴都是恶性肿瘤吗过去在书籍文献中,我们往往在“淋巴”的前面加上“恶性”两字,近年来,随着对淋巴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目前认为淋巴均为恶性,没有必要再进一步强调“恶性”。因此,临床和病理诊断的“淋巴”都是恶性肿瘤,无“良性淋巴”的说法。

  • 标签: 淋巴瘤 知识问答 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 病理诊断
  • 简介:2008年9月,我的颈部长了一个硬块,经过3个月曲折而很富有故事性的求医之路后,活检病理报告得出了“非霍奇金氏淋巴,弥漫大B细胞型”的结论。于是,继16年前得了乳腺癌后,我又和淋巴搭上了关系。

  • 标签: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病理报告 B细胞型 乳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双重打击淋巴(Double-hitlymphomas,DHL)是一组伴有MYC和BCL2或BCL6同时发生染色体易位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临床进展迅速,经积极治疗后难以缓解、易复发进展,预后极差。双表达淋巴(double-protein-expressionlymphomas,DPL)是一组有别于典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通过免疫组化存在MYC和BCL2双表达,其临床进展相对迅速,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对于DHL及DPL的治疗仍是一个挑战,新的治疗手段目前正在研究中。

  • 标签: 双重打击淋巴瘤 双表达淋巴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恶性淋巴主要发生在淋巴结,累及乳腺极少见,而乳腺原发恶性淋巴更罕见,1967年Lattes统计共173例,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和所有乳腺肉瘤的10%[1],国内亦有零星报告.本文收集我院自1980年至1999年乳腺肿块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者5例,现报告并行复习文献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瘤 病例报告 临床诊断
  • 简介:患儿,女,12岁。因腹胀5d入院。患儿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恶心、呕吐,无发热、腹痛,腹胀呈进行性加重。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软,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侧乳房内上象限可扪及一鸽蛋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好,无压痛。右下肺听诊呼吸音低,叩诊浊音。心率12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叩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乳腺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2011年6月至2020年1月21例乳腺淋巴患者24个病灶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统计诊断符合率。结果患者均为女性,18例单侧乳腺发病,3例双侧乳腺发病,所有病例均经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乳腺淋巴。病理类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18例(85.7%),间变性大细胞淋巴激酶(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1例,伯基特淋巴1例,伯基特淋巴或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与伯基特淋巴之间不能分类的淋巴1例。病灶长径(5.7±2.1)cm,范围1.4~16.0 cm,超声均表现为实性病灶;肿块型病灶19个(79.2%),弥漫型病灶5个(20.8%)。病灶按内部回声特点分为单纯低回声型(2个,8.3%)、高回声裹挟型(12个,50.0%)和低-高回声交织型(10个,41.7%)。按Adler血流半定量法分级,病灶血流情况为Ⅰ级3个(12.5%),Ⅱ级6个(25.0%),Ⅲ级15个(62.5%)。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检出率为100.0%(24/24),但诊断符合率仅为41.7%(10/24)。结论乳腺淋巴多数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检出病灶,但诊断符合率较低。大部分乳腺淋巴呈肿块型生长,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当乳腺病灶超声声像图呈低回声裹挟或交织高回声时,应考虑到乳腺淋巴的可能。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