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观察骨性Ⅱ类错𬌗畸形青少年患者上气道生长发育的特点。方法:作者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骨性Ⅱ类错𬌗畸形青少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将患者分成四期,分别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然后通过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不同颈椎骨龄分期的骨性Ⅱ类错𬌗畸形患者的上气道特点以及周围组织特点。结果:Ⅱ期患者的SNA、SNB、PNS-R、PNS-UPW高于Ⅰ期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的U-MPM高于Ⅱ期和Ⅰ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几项,四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对骨性Ⅱ类错𬌗畸形青少年患者的上下颌骨、上气道生长发育潜力进行评估,评估效果良好,能够指导此类患者做早期矫治,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 骨性Ⅱ类错𬌗畸形 上气道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家在经济上以及政策上给予了医院巨大的支持,医院应该对自身的服务有更高的追求,加之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条件提升,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主客观要求下,构建和谐医院成为了医院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就院务公开在构建和谐医院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临床凝血检验及临床血常规分析的临床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体验的健康受检者80例进行实验,抽取80例健康受检者的肘静脉血,分析放置时间对临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结果 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不同,会对受检者的凝血检验指标、血常规检验指标带来影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会对凝血检验结果、血常规检验结果带来影响,因此应及时对血液样本进行检验,以此来控制检验的质量,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 标签: 凝血检验 血常规 影响因素 控制方法
  • 简介:摘要开展临床研究应在研究起始阶段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基于临床实践发现的"临床问题"更多地关注临床决策需求,而不是临床研究的科学设计需求。所以,在临床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等方面,"临床问题"的表述往往不够清晰、准确,导致基于"临床问题"时常无法获得清晰的临床研究思路。因此,从发现"临床问题"到开展"临床研究",需要以"临床科学问题"作为桥梁,既准确表述临床需求,又从科学研究的视角采用科学设计的逻辑对临床需求进行梳理和分解。"临床科学问题"的提炼由临床工作者主导、临床研究方法学工作者配合完成。提炼"临床科学问题"主要分为四个步骤:提出"临床问题"、确定研究目的、寻找恰当可行的临床研究方法、将"临床问题"分解为几个维度。其中,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数据采集的难易程度方面有所差异,所以应综合考虑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可投入的各种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从而选择恰当的临床研究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方法:于2019年01月~2020年0月,对本院收治的产妇100例进行观察分析,其中足月产妇50例。早产产妇5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进一步探讨产妇早产高危因素。结果:经过临床分析,在孕次、年龄方面,足月产妇与早产产妇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产妇的流产次数、前置胎盘、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等明显多于足月产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因素分析,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流产次数过多、前置胎盘等因素是导致产妇早产的关键原因,同时也是胎膜早破的先兆。

  • 标签: 妇产科 早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开展临床研究应在研究起始阶段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基于临床实践发现的"临床问题"更多地关注临床决策需求,而不是临床研究的科学设计需求。所以,在临床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等方面,"临床问题"的表述往往不够清晰、准确,导致基于"临床问题"时常无法获得清晰的临床研究思路。因此,从发现"临床问题"到开展"临床研究",需要以"临床科学问题"作为桥梁,既准确表述临床需求,又从科学研究的视角采用科学设计的逻辑对临床需求进行梳理和分解。"临床科学问题"的提炼由临床工作者主导、临床研究方法学工作者配合完成。提炼"临床科学问题"主要分为四个步骤:提出"临床问题"、确定研究目的、寻找恰当可行的临床研究方法、将"临床问题"分解为几个维度。其中,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数据采集的难易程度方面有所差异,所以应综合考虑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可投入的各种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从而选择恰当的临床研究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核因子κB激酶亚基β的抑制剂(IKKβ)的表达与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7例于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HCC患者肿瘤组织中IL-1β和IKKβ的表达。使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及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IL-1β和IKKβ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IL-1β和IKKβ表达量在HCC中呈正相关(r=0.229,P<0.05)。IKKβ的高表达以及IL-1β和IKKβ共同高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期更长[(86.507±7.749)个月比(54.471±6.275)个月、(92.272±8.409)个月比(58.723±6.7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6.160,P<0.05);IL-1β、IKKβ的高表达以及IL-1β和IKKβ共同高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期更长[(36.886±3.862)个月比(14.792±4.491)个月、(39.790±4.707)个月比(21.473±3.617)个月、(44.942±5.155)个月比(20.957±3.28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6、7.987、11.594,P<0.05)。此外,多变量Cox回归模型显示IL-1β和IKKβ的表达水平是总体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风险比(HR)=0.462,95%可信区间(CI):0.225~0.946,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及IL-1β和IKKβ共同表达水平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HR=1.821,95%CI:1.060~3.129,P<0.05;HR=0.529,95%CI:0.282~0.991,P<0.05)。结论IL-1β和IKKβ高表达有利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β 核因子κB激酶亚基β的抑制剂 肝细胞癌 复发 生存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当前社会对健康问题愈发关注。医院、体检中心、社区门诊等相关医疗机构,必须重视对患者健康体质的保持,从而稳定并提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生活质量。截至目前,国内开始重视对全科医生的培养,以此有效提升全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临床操作技巧,并且提高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以及临床决策的正确性。

  • 标签: 全科医生 临床思维 临床决策 案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生在临床实习不同阶段临床沟通能力的变化,旨在为临床护理教育者制订更好的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河南省12所高校已经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280名,于2019年7月30日—2020年2月17日在护生实习的3个阶段进行调查,采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第2、5、8个月时进行3轮网络问卷调查。第1轮问卷应答254名(90.7%),第2轮应答210名(75.0%),第3轮问卷应答193名(68.9%)。结果在3个阶段的测评中,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总分分别为(3.27±0.39)、(3.29±0.35)、(3.27±0.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习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未随着实习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提示临床护理管理者应适当增加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护患沟通技巧的课程及培训。

  • 标签: 学生,护理 临床沟通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当前社会对健康问题愈发关注。医院、体检中心、社区门诊等相关医疗机构,必须重视对患者健康体质的保持,从而稳定并提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生活质量。截至目前,国内开始重视对全科医生的培养,以此有效提升全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临床操作技巧,并且提高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以及临床决策的正确性。

  • 标签: 全科医生 临床思维 临床决策 案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在合理用药中临床药师的作用探讨。 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受我院诊疗的患者684例进行研究,设立观察组与对照组,随机均分患者各342例,观察组引入临床药师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指导,对比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 观察组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为8.53%,对照组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为32.12%,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根据心血管内科用药的临床观察研究,探究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并对心血管疾病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4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并对其合理用药提出改善建议。结果 经过临床用药研究,450例心血管患者中,有29例患者出现用药问题,用药问题占比为6.44%。其分别表现为忽略用药禁忌2例,占比0.44% ;用药与临床诊断存在差异3例,占比0.67%,;用药的用量及用法不合理5例,占比1.11% ;抗菌类药物,包括人工合成类抗菌药物和抗生素类药应用不合理8例,占比1.78%;以及配伍用药不合理11例,占比2.44%。结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不合理是现今临床用药较为常见的现象,对心血管患者用药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合理规避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干预极为重要,其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进一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用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药临床药学及临床中药师的作用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月,纳入90名中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并按照不同用药指导方案进行用药指导:中药师用药服务(观察组,n=45),常规用药服务(对照组,n=45),对不同用药指导方案下的临床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开展中药师用药服务的观察组患者其中药作用机制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中药煎煮技巧掌握程度均高于常规用药指导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为提高用药质量,需展开临床中药师用药指导服务,可行性价值高。

  • 标签: 中药 临床药学 临床中药师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医院门诊应用处方点评模式对其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效果和影响情况。方法:随机择选患者238例,均在门诊开取处方药治疗,时间在2020年02月~2021年06月。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119例)不实施处方点评,干预组(119例)实施处方点评。对两组中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经统计,在临床用药不合理总发生率方面,干预组(9.24%)低于常规组(26.05%),P<0.05;在临床总满意度方面,干预组(94.96%)高于常规组(84.87%),P<0.05。结论:医院临床实施处方点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临床用药 合理用药 处方点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妊高症产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60例妊高症产妇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产后产后出血率、子娴发病率、焦虑抑郁率,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产后出血率、子娴发病率、焦虑抑郁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护理 妊高症 产妇
  • 简介:摘要随着大型医疗机构向研究型医院转型的规划和循证医学的不断推广,临床医生在完成临床医疗基本工作的同时,参与临床研究的热情高涨。然而如何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产生高水平、规范化的临床研究成果是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凝练好的临床研究问题是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前提条件。笔者将通过阐述临床研究问题的属性和来源,探讨如何在临床工作中提出好的临床研究问题。

  • 标签: 临床研究 临床医生 临床研究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临床药学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从中抽取8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2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临床用药,试验组患者采取临床药学指导用药,之后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品费用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改善情况更好,组间药品费用比较,试验组更低,组间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更少,数据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重要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学在指导临床进行合理用药的过程中,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减少了相应的药品的费用,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临床药学 指导 合理用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如何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并总结相关途径和方法。方法:对过往药学服务信息、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探讨相关途径和方法。结果:在临床药师的参与下,临床药学服务质量有显著提升,同时得到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可。结论: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药学服务现状,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药师参与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药学服务质量,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 标签: 临床药师 药学服务 途径 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