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一次性根治术和分期手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形成肛瘘患儿的预后差异。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37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42例)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1例)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肛周脓肿并形成肛瘘的患儿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次性根治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其中,一次性根治手术组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为(5.2±0.3)个月,范围为2个月至4岁;病程时间为(15.4±1.6)d,范围为1~64 d。分期手术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为(5.4±0.2)个月,范围为2个月至3岁;病程时间为(15.6±1.8)d,范围为1~52 d。对比两组患儿的治愈率、肛门功能、肛周疼痛情况、愈合时间、肛瘘复发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一次性根治手术组所收治肛周脓肿患儿的临床治愈率为90%(45/50),分期手术组患儿的为68%(34/50),两组间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根治手术组患儿肛门功能正常率为88%(44/50),高于分期手术组的70%(3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根治手术组患儿的肛周疼痛分级中0级占比为56%(28/50),高于分期手术组42%(2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根治手术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为(13.5±2.3)d,分期手术组为(13.1±2.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根治手术组患儿的肛瘘复发率低于分期手术组[2%(1/50)比16%(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肛周脓肿形成肛瘘的患儿,应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来治疗,与分期手术比较,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改善肛门功能,缓解疼痛,减少肛瘘复发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 标签: 儿童 肛周脓肿 一次性根治术 分期手术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同期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镜探查、取石+内镜引导下鼻胆管置入术(三镜联合手术)与分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两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肝胆胰中心同一治疗组完成的8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三镜组(n=42)和两镜组(n=41),三镜组中患者均行同期三镜联合手术(同期LC+胆道镜探查、取石+内镜引导下鼻胆管置入术),两镜组中患者均行ERCP后择期行LC,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一次清除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术后结石复发率、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术后胆瘘发生率、总住院时间、术后胆管狭窄发生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三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一次清除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分别为(167.98±47.37) min、50(50, 100) mL、100%(42/42)、(2.10±0.76) d、3(3, 4) d,两镜组分别为(143.80±34.47) min、50(50, 50) mL、85.4%(35/41)、(1.53±0.99) d、2(1, 3) d,两组相比,三镜组均高于两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三镜组住院总费用、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术后结石复发率分别为(3.46±0.77) 万元、0(0/42)、2.38%(1/42),两镜组分别为(4.22±1.50) 万元、9.8%(4/41)、19.5%(8/41),两组相比,三镜组均低于两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后胆管炎及胆瘘。两组的总住院时间、术后胆管狭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同期三镜联合手术与ERCP后择期LC均安全有效,且各具优势。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治疗团队的技术优势合理选择。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病 腹腔镜 三镜联合手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后肿瘤病理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4月—2019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RC的195例膀胱癌患者的信息。提取患者术前实验室检查数据并计算PNI和SII,计算公式为PNI=白蛋白(g/L)+5×淋巴细胞总计数(109/L);SII=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PNI和SII能否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测因素。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判断PNI和SII的预测能力。AUC越大,预测能力越强。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计算相应的优势比(OR)和95%CI。结果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7.94±8.97)岁,平均血清白蛋白为(42.13±4.28) g/L,平均PNI为51.29±6.09,平均SII为661.67±506.22。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NI和SII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发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NI和SII不能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测因素。而PNI是预测肿瘤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T<3a和pT≥3a)。结论术前较低的PNI可以作为预测较差病理分期(pT≥3a)的独立因素。

  • 标签: 预后营养指数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膀胱肿瘤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身低剂量CT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1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2月-2021年02月,116例患者均给予全身低剂量CT检查,获取到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进行Durie/Salmon plus分期临床ISS分期,分析全身低剂量CT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 116例患者有112例表现出弥漫性或者是局灶性溶骨性病变,检出率为96.55%;Durie/Salmon plus分期临床ISS分期结果基本一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给予中医分期治疗方法取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医院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58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按照数字1:1分组形式,常规治疗方案的29例纳入对照组,而给予中医分期治疗的29例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观察组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给予中医分期治疗方法,对帮助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重要作用,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强化,可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 标签: 中医分期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均是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之间节选的,以我院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为例展开调查,均在手术前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其中5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设为CT检查组,余下50例患者采取核磁共振的技术进行检查,并设为核磁检查组,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核磁在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为(94.00%),CT诊断淋巴结的准确率为(80.00%),前者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由结果可知,核磁对直肠前分期诊断的精准度更高。结论:核磁共振在直肠癌分期诊断中效果显著,能够准确分辨出直肠癌的分期,在临床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直肠癌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偏瘫患者选用分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纳入8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研究(2019.06~2020.06),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40,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0,选用分期康复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护理效果:观察组FMA(68.64±8.45分)、ADL(84.82±8.24分)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值P

  • 标签: 分期康复护理干预 脑梗塞 偏瘫 肢体功能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和消费行为特征,以江苏大学的大学生为例收集134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性别、生活费(月)与其对于网络分期消费的认知度水平存在相关关系。大学生的生活费(月)与其对于网络分期消费的接受度水平存在相关关系。大学生的个人心理因素、赊购动机以及获利动机是影响其网络分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建议大学生应自觉增强文明理性消费意识,互联网平台要加强自身建设。

  • 标签: 网络分期购 大学生 消费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推拿分期施用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及血清IL-4、IL-8、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甄选2019年12月~2021年3月在本院进行颈椎病治疗的患者60例,依据门诊就诊的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为30例。实验组采用针灸推拿分期治疗,常规组采用推拿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清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在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实验组炎症因子数值小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椎生理曲度方面,实验组高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分期的治疗方法,血清数值降低,提升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针灸推拿 颈椎病患者 颈椎曲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率(rN)和病理学淋巴结分期(pN)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于烟台市烟台山医院491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X-tile软件对淋巴结转移率进行rN分组;根据淋巴结转移数目进行pN分期。评估淋巴结转移率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对比淋巴结转移率和病理学淋巴结分期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X-tile分析显示本研究淋巴结转移率的最佳截断值为0.14(14%)和0.63(63%)。根据截断值将纳入研究的491例患者分为rN1(256例)、rN2(160例)和rN3(75例)3个亚组,组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手术切除范围、分期、lauren分型、分化程度、pT、pN、脉管癌栓、神经侵犯、病理学TNM分期组间差异显著。rN与pN分期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评估对比: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N表现优于pN。②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cox分析中均显示rN为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中rN分组HR=3.18(95%CI 2.63~3.84,P<0.001),pN分期HR=1.88(95%CI 1.66~2.15,P<0.001);多因素分析中rN分组HR=2.21(95%CI 1.73~2.82,P<0.001),pN分期HR=1.31(95%CI 0.95~1.79,P=0.095)。③依时性ROC分析显示在术后随访52个月前rN的预后能力优于pN分期,52个月后pN分期更具优势。④将Lauren分型作为分层因子进行分层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肠型、混合型和弥漫型胃癌中rN均优于pN分期,AUC曲线显示混合型和弥漫型胃癌患者中rN预测能力优于pN分期,而肠型胃癌患者中pN分期表现略优。结论rN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在判断胃癌根治术后52个月内患者的预后时,rN的预后价值优于pN。在Lauren分型中混合型和弥漫型的胃癌患者,rN体现更好的预后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根治术 淋巴结转移率 淋巴结分期 Lauren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肺分流-分期手术对肺动脉发育不良型法洛四联症(TOF)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完成949例3岁以下TOF矫治手术,男546例,女403例;平均年龄13个月,平均体质量9.4 kg。一期矫治手术853例(根治手术组),体肺分流手术96例(体肺分流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性别、年龄、体质量、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术前临床症状;术前和术后主肺动脉直径、McGoon比值、NAKATA指数、肺动脉环Z值、左心室舒张期末径等指标。结果全组患儿术后早期死亡28例(3.0%),根治手术组死亡比例(2.9%)与体肺分流组(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肺分流组患儿手术年龄[(0.95±0.56)岁对(1.09±0.59)岁]和体质量[(8.6±1.8)kg对(9.5±2.1)kg]均明显低于根治手术组;体肺分流组较根治手术组更易出现缺氧发作等临床症状(30.2%对19.7%);且SPO2体肺分流组较根治手术组显著降低(0.75±0.09对0.85±0.09)。体肺分流组患儿较根治手术组肺动脉发育更差,体肺分流组McGoon比值(1.4±0.3对1.9±0.5)、Nakata指数[(124±43)mm2/m2)对(222±88)mm2/m2]和肺动脉环Z值(-4.3±2.6对-2.3±2.1)均显著低于根治手术组。但是体肺分流组较根治手术组在术后呼吸机辅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体肺分流术前相比较,分流术后SPO2由术前的0.75上升至0.83;主肺动脉直径由6.4 mm增至9.2 mm,McGoon比值由1.42增至1.83,Nakata指数由126.4 mm2/m2增至212.6 mm2/m2,肺动脉瓣环Z值由术前-4.3增至-2.4;分流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径也由术前的21.2 mm增至24.5 mm。结论对缺氧症状明显、肺动脉发育不良的小婴儿,体肺分流-分期手术安全、有效,不增加手术死亡。体肺分流可以显著改善氧和,提高根治手术年龄;还可以显著促进肺动脉及左心室的发育,降低跨环率。

  • 标签: 法洛四联症 体肺分流 分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动态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及手术方式选取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肠镜病理确诊的154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高分辨率MRI动态增强扫描并进行肿瘤TN分期,根据术前分期结果拟定手术方式,比较术前拟定手术方式与最终手术方式的差异。结果154例直肠癌患者中,高分辨率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于直肠癌MRI表现T分期准确性为87.7%,N分期准确性为38.9%。拟定术式与实际术式符合率为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拟定术式与实际术式一致性很强(Kappa值=0.873)。117例中高位直肠癌拟定手术方式与实际手术方式的符合率为98.2%,拟定术式与实际术式一致性很强(Kappa值=0.915)。37例低位直肠癌拟定手术方式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86.5%,拟定术式与实际术式一致性较强(Kappa值=0.643)。结论高分辨率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与病理诊断相接近,拟定手术方式与实际手术方式一致性高,高分辨率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 肿瘤分期 动态增强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右胸径路使用切割闭合器闭合左主支气管残端瘘并一期或分期治疗左脓胸的经验。方法6例左主支气管残端瘘合并脓胸患者,采用右胸径路关闭、切断左支气管残端,并用带蒂胸膜覆盖远、近端切缘加左胸T管引流一期或分期处理左脓胸。结果6例左主支气管残端均闭合良好,随访103~548天,均无再瘘;其中4例无脓胸复发,1例放置T管引流后仍反复出现脓胸,间隔行T管引流,1例行左胸开窗引流患者等待二期手术。结论右胸径路手术方法较胸骨正中径路手术创伤小,不易损伤左主支气管周围组织、脏器;腔内切割闭合器的使用,可降低左主支气管切缘出血、感染、再瘘的风险;T管引流一期或分期治疗左脓胸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方案。右胸径路切割闭合器闭合左主支气管残端瘘并一期或分期治疗左脓胸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创伤小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左主支气管残端瘘 右胸径手术 全肺切除术 并发症 切割闭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RCO不同分期内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双侧坐骨股骨间隙(ischiofemoral space,IFS)的变化情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单侧ONFH患者(试验组)、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双侧髋关节MRI图像,按照ARCO标准将单侧ONFH患者进行分期,测量所有髋关节的IFS、股方肌间隙(quadratus femoris space,QFS)和颈干角(cervicodiaphyseal angle,CCD)。应用Kruskal-Wallis one-way test检验检测对照组髋关节、试验组股骨头坏死侧髋关节及试验组正常侧髋关节IFS、QFS、CCD的差别,应用配对t检验检测试验组内双侧髋关节间IFS、QFS、CCD的差别。结果试验组正常侧IFS [(21.16±7.09) mm]、QFS [(12.36±6.82) mm]小于对照组[IFS:(26.04±6.15) mm,QFS:(20.01±7.09) mm]及试验组坏死侧[IFS:(25.18±5.50) mm,QFS:(19.52±5.31) mm],试验组正常侧CCD [(137.74±3.88)°]大于对照组[(131.02±5.01)°]及试验组坏死侧[(132.40±7.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坏死侧IFS、QFS及CCD与对照组均无差别。57例单侧ONFH患者中ARCO Ⅰ期10例、Ⅱ期17例、Ⅲ期18例、Ⅳ期12例。ARCO Ⅰ、Ⅱ期的股骨头正常侧IFS [(17.49±6.33) mm (Ⅰ期)、(24.24±7.29) mm (Ⅱ期)]、QFS [(12.46±6.42) mm (Ⅰ期)、(14.93±6.78) mm (Ⅱ期)]、CCD [(134.56±6.06)°(Ⅰ期)、(131.94±9.08)°(Ⅱ期)]与坏死侧[(Ⅰ期IFS:(22.34±5.31) mm,QFS:(16.04±5.21) mm,CCD:(135.16±7.62)°;Ⅱ期IFS:(25.32±7.25) mm,QFS:(19.64±5.29) mm,CCD:(132.06±5.88)°]均无差别;而ARCO Ⅲ期的股骨头正常侧IFS [(19.76±7.97) mm]、QFS [(14.93±6.78) mm]均小于坏死侧IFS [(24.47±6.26) mm]、QFS [(19.64±5.29) mm],正常侧CCD [(135.76±5.70)°]大于坏死侧[(129.64±2.42)°];ARCO Ⅳ期的股骨头正常侧IFS [(23.17±6.86) mm]、QFS [(17.11±7.33) mm]亦均小于坏死侧IFS [(28.57±5.23) mm]、QFS [(22.88±6.24) mm],正常侧CCD [(137.63±7.62)°]大于坏死侧[(132.76±6.05)°]。结论单侧ARCO Ⅲ、Ⅳ期ONFH患者的正常侧髋关节IFS和QFS会减小,其并发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schiofemoral impingement,IFI)的风险较大。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 ARCO分期 坐骨股骨间隙 股方肌间隙 股骨颈干角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肿瘤、淋巴结与转移(TNM)分期系统已被国际抗癌联盟(UICC)及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采纳接近50年,在此期间N1淋巴结评估标准几乎没有被修订过。但是,N1病变的异质性必须被重视,因为不同N1期患者之间生存情况差异巨大。既往研究中探索了不同N1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影响的差异,但缺乏13/14组淋巴结信息一直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肺内淋巴结分检的前提下,本研究团队在积累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根据N1转移淋巴结的解剖位置进行N分期:累及肺内区淋巴结(12~14组)被定义为新N1a,累及肺门区淋巴结(10~11组)被定义为新N1b。改良的分期方法能够更好地辨识N1病变异质性,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更为有效的N1淋巴结分期策略。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病理学N1 TNM分期 改良N1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53和Ki-67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445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这些膀胱癌患者的病理切片进行p53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并将p53和Ki-67基因的免疫组化表达强度结果与患者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进行分析。结果在445例膀胱癌患者中,435例患者测得p53免疫组化指标,440例患者测得Ki-67免疫组化指标,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p53和Ki-67阳性程度越大,患者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越高(P<0.05)。其中p53、Ki-67与病理分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8、0.181,与临床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43、0.103,均呈正相关。结论p53和Ki-67基因的表达强度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即阳性程度越大,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越高。

  • 标签: 膀胱肿瘤 基因,p53 Ki-67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11 PET/CT与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前TNM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67例根治性手术病理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年龄(67.5±6.8)岁,均在术前行68Ga-PSMA-11 PET/CT与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将PET/CT结果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采用χ2检验对比68Ga-PSMA-11 PET/CT与18F-FDG PET/CT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效能,2种显像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比较行Mann-Whitney U检验。另将患者分层为低危、中危、高危进行分层分析。结果67例中,低危9例、中危19例、高危39例。对于T分期,88.06%(59/67)的患者68Ga-PSMA-11 PET/CT显像阳性,67例中位SUVmax为13.80(7.30,22.40);46.27%(31/67)的患者18F-FDG PET/CT显像阳性,67例中位SUVmax为4.00(3.10,5.60);2种显像检出的前列腺癌原发灶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2,P<0.05)。分层分析示,68Ga-PSMA-11 PET/CT对中危患者的检出率高于18F-FDG PET/CT(17/19与6/19; χ2=4.920,P<0.05)。67例中,术后病理示N1期10例。68Ga-PSMA-11 PET/CT和18F-FDG PET/CT检测阳性区域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0、87.72%(50/57)、83.58%(56/67)、6/13、92.59%(50/54)和4/10、89.47%(51/57)、82.09%(55/67)、4/10、89.47%(51/57)。68Ga-PSMA-11 PET/CT共检出M1期患者15例(22.39%,15/67),18F-FDG PET/CT共判定9例(13.43%,9/67),二者对远处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36,P<0.05)。结论对于前列腺癌T分期,68Ga-PSMA-11 PET/CT的检出率在中危患者中优于18F-FDG PET/CT。N、M分期时,68Ga-PSMA-11 PET/CT的检出率亦高于18F-FDG PET/CT。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镓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阴道三维彩超联合癌抗原125(CA12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手术前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严重程度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35.17±10.21)岁,术前完善经阴道三维彩超和CA125、NLR,术中利用修订后的美国生育学会(r-AFS)评分标准,比较不同分期血清CA125、NLR值,3种指标单独和联合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情况。结果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Ⅰ~Ⅱ期血清CA125、NLR值分别为(37.03±13.94)U/ml、(2.00±0.19),均低于Ⅲ~Ⅳ期(53.59±20.00)U/ml、(2.3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期、Ⅲ~Ⅳ期患者的CA125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1.6%(16/31)、75.9%(2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三维彩超单一指标、CA125+NLR、CA125+三维彩超、NLR+三维彩超、CA125+NLR+三维彩超联合指标在Ⅰ~Ⅱ期检出阳性率分别为45.2%(14/31)、58.1%(18/31)、61.3%(19/31)、71.0%(22/31)、67.7%(21/31)、80.6%(25/31),均明显低于Ⅲ~Ⅳ期的72.4%(21/29)、82.8%(24/29)、86.2%(25/29)、93.1%(27/29)、93.1%(27/29)、100.0%(29/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利用经阴道三维彩超联合CA125、NLR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程度,利于围术期的准备。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CA125 NLR 三维彩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气囊辅助小肠镜(BAE)分期随访治疗波伊茨-耶格综合征(PJS)小肠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9年9月多次就诊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并行BAE监测和治疗小肠息肉的PJS患者资料,观察BAE分期随访治疗次数、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进行内科保守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BAE随访治疗次数与每次切除小肠息肉数量和最大径的关系。结果共165例PJS患者入组,男98例,女67例,首次就诊平均年龄为(22.5±9.4)岁。165例PJS患者共进行664例次BAE手术,每例患者接受BAE手术的次数、随访治疗次数分别为(4.0±1.8)次和(2.8±1.1)次,接受2、3、4、5、6、7、8、9、10、11次BAE手术的患者分别有26、52、35、28、12、4、2、2、2、2例,接受2、3、4、5、6、7次BAE分期随访治疗的患者分别有165、76、30、12、4、4例。第1~5次BAE随访治疗期间每例患者内镜下切除小肠息肉数量分别为7.0枚(2.0枚,11.0枚)、4.0枚(2.0枚,10.0枚)、3.0枚(1.0枚,8.5枚)、5.5枚(1.8枚,10.3枚)、3.0枚(2.0枚,6.8枚),切除小肠息肉的最大径分别为4.5 cm(3.0 cm,6.0 cm)、3.0 cm(1.5 cm,4.0 cm)、2.0 cm(1.5 cm,3.0 cm)、3.0 cm(2.5 cm,4.0 cm)、2.5 cm(1.5 cm,4.0 cm)。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BAE随访治疗次数与每次切除小肠息肉的数量和最大径均呈负相关(rs=-0.141,P=0.003;rs=-0.400,P<0.01)。BAE切除小肠息肉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21/664),61.9%(13/21)的并发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治愈。随访期间PJS合并肠套叠26例,其中20例(76.9%)经BAE切除小肠息肉治疗后肠套叠消失,共13例患者因肠套叠(6例)或息肉最大径较大堵塞肠腔(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BAE分期随访治疗PJS小肠息肉安全、有效,可减少PJS小肠息肉数量,缩小息肉最大径,并能预防和治疗小肠息肉相关并发症,有效减少PJS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次数。

  • 标签: Peutz-Jeghers综合征 气囊辅助小肠镜 小肠息肉 监测随访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