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不稳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接收的7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两组,两组都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35例患者中,1例患者由于心动过度、室性逸搏心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74.28%;观察组35例患者中无死亡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8%;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74.1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31.43%,,P<0.05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不稳心绞痛患者,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稳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纳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接诊的不稳心绞痛患者3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有效护理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结论不稳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通过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对不稳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不稳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患者,观察组43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每日硝酸甘油的使用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每日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对不稳心绞痛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心绞痛的发作,减少硝酸甘油的使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 生活质量
  • 简介:1例78岁女性患者,因不稳心绞痛入院治疗,入院时合并有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降压等治疗,并于入院第3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情况稳定。针对患者心绞痛发病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效果不佳,行乙醛脱氢酶(ALDH)和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检测,作为选用和调整药物依据。患者ALDH为WM(GA)型(低活性),其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不能作为急性心绞痛的治疗药,必要时含服速效救心丸;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显示,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的代谢酶活性低,对ACE抑制剂(ACEI)和AT1受体阻断药(ARBs)敏感,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经合理优化治疗方案,患者血压及血糖控制稳定,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稳心绞痛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的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不稳心绞痛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减少患者每日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缓解患者身体上的痛苦,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在不稳心绞痛患者治护工作中施以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以多项指标判定其方案实施的有效型。方法 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8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整合分析两组不同干预方案的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明显减少、住院时间亦有缩短,与此同时,本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且对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达38/40(95.00%),四项数据间达到P<0.05标准。结论 临床在不稳心绞痛患者治护工作中施以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上发挥着积极作用,患者接受度、认可度均较高,故建议临床大规模应用、实践。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住院时间 发作频次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加/不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绞痛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3年间本院收治的78例不稳绞痛患者,并排除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所有入组患者均无治疗禁忌症。随机分为A(氯吡格雷+阿司匹林)、B(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组。结果B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A组;两组的总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UA可获得更好的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66例不稳绞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瑞舒伐他汀治疗)与实验组(33例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共有20例显效、12例有效,均多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不稳绞痛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其疗效好。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瑞舒伐他汀 不稳定心绞痛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辅治不稳绞痛的效果.方法将88例不稳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曲美他嗪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类药物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T、NST水平变化和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T、N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T、N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内,治疗组复发率为2.3%(1/44)低于对照组的27.3%(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辅治不稳绞痛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曲美他嗪 复方丹参滴丸 不稳定心绞痛
  • 简介:大量研究已揭示造成急性冠脉综合症最潜在的因素一不稳绞痛是一个急性血栓形成过程,与不稳脂质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有关,老年人发生率高.低分子肝素以其抗凝作用的优越性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不合理使用的矛盾突出,肌钙蛋白T是心脏特异性抗原,是老年不稳绞痛敏感的酶学诊断指标.本文旨在通过肌钙蛋白T检测有针对性地选择低分子肝素治疗,避免盲目选用.

  • 标签: 老年人 不稳定心绞痛 肌钙蛋白T 低分子肝素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稳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早期强化降脂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诊治的不稳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住院号码尾数奇偶分为观察组(奇数)和对照组(偶数),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d,对照组给以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1年,服药1个月、6个月,12个月空腹采血检测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LDL-C和cRP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TC和LDL-C检测结果和1个月的cRP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个月和12个月的cRP检测结果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随访期间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死亡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早期强化降脂治疗能降低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水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强化降脂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贴敷特色护理在不稳绞痛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7 年 11 月 -2020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11 例不稳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56 例,对照组 55 例,分别予以穴位贴敷特色护理、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在不稳绞痛患者中应用穴位贴敷特色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 穴位贴敷特色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改善不稳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 2016年 1月— 2018年 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68例不稳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34例。结果 :观察组疾病总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心绞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不稳心绞痛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可显著提高患者疾病知晓率及满意度 ,并改善其心绞痛发作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常规护理 预见性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不稳绞痛(UAP)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老年T2DM合并UAP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利拉鲁肽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UAP临床疗效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UAP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95.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而H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拉鲁肽在老年T2DM合并UAP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显著改善血脂指标,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利拉鲁肽 老年 2型糖尿病 不稳定心绞痛 血脂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尼可地尔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 7 年 8 月 -201 9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 不稳绞痛 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 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 组和对照组,每组 各有患者 40 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研究 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可地尔治疗 。 比较两组的 临床疗效以及 治疗后血脂水平 。结果 研究 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9 5.00 % VS 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研究 组 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尼可地尔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 ,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值得进行大力的 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尼可地尔片 阿托伐他汀钙片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效果 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