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肭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复律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50例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接受静脉滴注胺碘酮复律治疗,根据复律结果分为复律组(100例)和未复律组(50例),观察两组复律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患者被分为脑梗死组(20例)和无脑梗死组(130例),比较两组发病前后的NT-proBNP水平。结果:服药后48h内100例(66.67%)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与复律前比较,复律组复律后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967.04±366.16)pg/ml比(496.21±142.54)pg/m1],且显著低于未复律组(996.76±351.28)pg/ml,P均〈0.01]。脑梗死组中,与小面积脑梗死组比较,中,大面积梗死组NT—proBNP水平[(784.21±231.26)pg/ml比(1983.24±32.96)pg/ml,(3562.19±1468.32)pg/m1]显著升高,P均〈0.05或〈0.01。结论:入院时NT—proBNP水平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药物复律效果具有预测价值。NT-proBN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急性脑梗死后NT-proBNP水平越高,梗死面积越大,预后越差。

  • 标签: 房颤 利钠肽 脑梗死 胺碘酮
  • 简介:<正>1论文题目及原文摘要1.1论文题目HighResolutionSizeAnalysisofFetalDNAintheUrineofPregnantWomenbyPaired-EndMassivelyParallelSequencing1.2摘要BackgroundFetalDNAinmaternalurine,ifpresent,wouldbeavaluablesourceoffetalgeneticmaterialfornoninvasiveprenataldiagnosis.However,theexistenceoffetalDNAinmaternalurinehasremainedcontroversial.Theissueisduetothelackofappropriatetechnologytorobustlydetectthepotentially

  • 标签: 胎儿 尿液 高分辨率 非侵入性产前诊断 孕妇外周血 测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正常患者中的血清胆碱酯酶变化及与心功能关系。方法选择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NT-proBNP正常的患者78例,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心功能Ⅲ级),B组(心功能Ⅳ级),每组39例。经对症治疗后,复查血胆碱酯酶。结果治疗前A组胆碱酯酶水平高于B组(P=0.016),治疗后A组和B组胆碱酯酶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且A组胆碱酯酶明显高于B组(P=0.036)。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可作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心功能改善的有效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胆碱酯酶
  • 简介:目的观察黄杨宁对冠心病心衰患者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入选冠心病心衰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杨宁组,黄杨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杨宁片,2mg·次^-1,3次·d^-1。于开始治疗前及药物治疗6个月后测定NT-proBNP,并行超声·22动图检查和6min步行试验。结果黄杨宁组在治疗后同治疗前及与常规治疗组相比,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LVEDV明显缩小,而LVEF显著增加(P〈0.05),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5)。结论黄杨宁可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运动耐量,有效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 标签: 脑钠肽 冠状动脉疾病 心力衰竭 黄杨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肾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与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MHD 3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回顾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观察期内实验室检查及透析相关资料。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贫血指标与透析相关指标、血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MHD患者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60例MHD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63.11±11.35)岁,男79例(49.4%),女81例(50.6%)。患者透析龄(118.01±82.32)个月,血红蛋白(110.09±13.48)g/L,NT-proBNP水平中位数为3 985 ng/L。贫血组73例(45.6%),非贫血组87例(54.4%),贫血组血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贫血组(t=-3.714,P<0.001)。MH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每周透析时间(r=0.228)和血白蛋白(r=0.349)呈正相关,与血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r=-0.318);血细胞比容与每周透析时间(r=0.283)、血清钙(r=0.317)、血磷(r=0.264)、白蛋白(r=0.513)呈正相关(均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白蛋白、高NT-proBNP水平是MHD患者发生肾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NT-proBNP水平升高与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相关,低血白蛋白、高NT-proBNP是MHD患者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提示肾性贫血的治疗需要考虑改善营养不良和高容量等因素。

  • 标签: 肾透析 利钠肽,脑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统电针疗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跟骨跟腱止点末端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 68例跟骨跟腱止点末端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为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 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电针疗法治疗,观察组则再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跟骨跟腱止点末端病患者给予传统电针疗法加体外冲击波联合治疗,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传统电针 体外冲击波 跟骨跟腱止点末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E)中远期血栓复发事件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首次发作的急性PE患者共224例,入院后取血检测其血浆NT-proBNP水平,并根据NT-proBNP水平分为NT-proBNP升高组和NT-proBNP正常组。分别在3、6和12个月以及其后每年一次进行系统性评估随访。主要研究终点是症状性复发致死或非致死性静脉血栓栓塞事件(VTE)。结果在224例入选患者中,158例(70.5%)患者的血浆NT-proBNP升高,而66例(29.5%)患者检测结果正常。平均随访(31.0±19.4)个月后,在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组中共20例(12.6%)患者发生VTE复发事件,血浆NT-proBNP水平正常组中仅1例(1.5%)患者发生VTE复发事件。NT-proBNP升高组的VTE复发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正常组(12.6%比1.5%,P=0.009)。在Cox多因素分析中,调整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时间后,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是急性PE患者VTE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HR=10.50,95%CI: 1.42~78.23,P=0.02)。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是急性PE患者VTE事件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肺栓塞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静脉血栓栓塞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1例发育迟缓患儿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性质和来源,分析其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检测。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染色体核型为46,XX,add(8)(p23),其父母核型均未见异常。SNP-array分析提示患儿在8p23.1pter区存在6.78 Mb微缺失,8p23.1q11.1区域存在34.9 Mb的重复,其父母未见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结论确认1例8p倒位重复伴末端缺失综合征,由8p23.1上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OR)基因簇发生非等位同源重组所致,可能与患儿发育迟缓表型相关。

  • 标签: 8p倒位重复伴末端缺失综合征 发育迟缓 单核苷酸微阵列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618及羧基末端结合蛋白2(CtBP2)对胰腺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胰腺癌细胞中miR-618的表达;分别转染miR-618 inhibitor和mimics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克隆集落形成及Transwell实验检测miR-618对胰腺癌MIA PaCa-2和SW199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运用在线数据库预测能够与miR-618结合的靶基因;RT-qPCR检测转染miR-618 inhibitor和mimics后相关靶基因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R-618 inhibitor组和mimics组中CtBP2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618和CtBP2的靶向结合情况;CCK-8、克隆形成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同时转染si-CtBP2和miR-618 inhibitor较单独转染si-CtBP2后对胰腺癌增殖及侵袭迁移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BxPC-3(0.65±0.01)、MIA PaCa-2(0.45±0.07)、PANC-1(0.51±0.04)和SW1990(0.53±0.01)中miR-618的表达量低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1.01±0.13,t=4.371、8.859、6.794、6.17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扰miR-618的表达后可显著促进胰腺癌MIA PaCa-2和SW1990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同时在线数据库预测miR-618的潜在靶基因,结合RT-qPCR验证转染mimics和inhibitor后各候选基因的表达,结果提示仅有CtBP2与miR-618的表达呈负相关;进一步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miR-618 mimics后MIA PaCa-2(0.32±0.06)和SW1990(0.45±0.03)中CtBP2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1.02±0.05和0.99±0.05,t=9.850、10.08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miR-618与CtBP2靶向结合(t=6.5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功能回复实验结果显示共转染miR-618 inhibitor及si-CtBP2组可逆转单独干扰CtBP2后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miR-618靶向CtBP2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

  • 标签: 胰腺癌 微小RNA 增殖 侵袭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 min步行试验(6MWT)联合血浆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CHF患者93例,男51例,女42例,其中NYHA分级Ⅱ级51例、Ⅲ级42例。于CHF患者治疗前分别进行6MWT试验、血浆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随访CHF患者6个月到1年,统计CHF急性加重住院及心脏事件(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晕厥、心源性猝死)发生情况,分析6MWT、NT-proBNP及LVEF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Ⅲ级患者的6MWT、LVEF均低于心功能Ⅱ级患者相应水平,而血浆NT-proBNP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相应水平(t=4.05~11.23,P<0.01或<0.05)。根据6MWT及血浆NT-proBNP水平参考值范围,再分为3组:分别为6MWT<425 m+ NT-proBNP<900 ng/L组(A组,30例)、6MWT>425 m+NT-proBNP>900 ng/L组(B组,30例)、6MWT<425 m+NT-proBNP>900 ng/L组(C组,33例)。C组患者CHF急性加重住院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均高于A、B组(χ2=3.95~7.20,P<0.01或<0.05);A组患者CHF急性加重住院发生率均高于B组(χ2=3.17~4.26,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LVEF与6MWT呈正相关(r=0.53,P<0.01),LVEF与血浆NT-proBNP呈负相关(r=-0.41,P<0.01),6MWT与血浆NT-proBNP呈负相关(r=-0.87,P<0.01)。结论6MWT及血浆NT-proBNP均是反映CHF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二者呈负相关,低6MWT和血浆NT-proBNP高反映CHF患者预后较差。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CHF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6分钟步行试验 N-末端前体脑钠肽
  • 简介:目的观察强心口服液对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的影响,比较西药常规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1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分别予以西药常规治疗和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口服液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4d后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浆NT-proBNP浓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血浆NT-proBNP浓度较西药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加用强心口服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血浆NT-proBNP浓度,改善心功能,其综合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 标签: 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疗法 强心口服液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在冠脉介入治疗前和后N末端脑钠肤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来探讨心肌缺血与(NT-proBNP)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9月于我院循环科住院的1-3d以上无心绞痛发作不稳定性心绞痛7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变适宜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6-24h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浆(NT-proBNP)浓度测定,术后72-76h复查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单纯冠脉造影(CAG组)3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37例,CAG组术前和术后16-24h的(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变化(P>0.05);PC1组术后16-24h的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术前(P<0.05),LVEF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76h血浆(NT-proBNP)浓度与术前基本相当(P<0.05)。结论在心功能正常(LVEF')正常的情况下,(UAP)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浆(NT-proBNP)浓度暂时升高,可能与术中球囊扩张导玫的一过性心肌缺血有关。

  • 标签: 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7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无心力衰竭组和心衰组;3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血浆BNP和NT-proBNP浓度。同时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衰组血浆BN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衰组(均P〈0.01);无心衰组血浆BN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心衰组血浆LogBNP和LogNT-proBNP水平与LVEF均呈负相关(r=-0.64,-0.67,均P〈0.01);二者水平与LVEDDI均呈正相关(r=0.58,0.76,均P〈0.01)。无心衰组血浆LogBNP和LogNT-proBNP水平与LVEF均无明显相关性;血浆LogNT-proBNP水平与LVEDDI呈正相关(r=0.35,P〈0.05)。分别以BNP≥149.8pg/mL,NT-proBNP≥820.1pg/mL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阈值,二者的敏感度分别为87.0%,91.3%,特异度分别为91.7%,97.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5,0.987。结论BNP和NT-proBNP均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的评估,并可用于该类患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BNP比较,NT-proBNP诊断心衰的价值更高。

  • 标签: 脑钠肽 氨基末端脑钠肽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红细胞宽度(RDW)指标浓度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慢性心衰疾病入院的老年患者56例,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中心学会(NYHA)规定进行分级,同时选取同期住院非心衰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血清NT-proBNP、RDW浓度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非心衰患者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RDW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NT-proBNP水平及RDW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T-proBNP和RDW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老年人 慢性心力衰竭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红细胞宽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HRT)与心功能?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62例老年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心衰组),44例老年非心衰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心衰组),检测指标包括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NT-proBNP等?结果CHF患者TO?TS与LVEDD?NT-proBNP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P<0.05或P<0.01);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P<0.01)?CHF患者LVEF越低,LVEDD越大,TS值越低,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中重度心衰者HRT值与轻度心衰者?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RT可作为一种评估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无创检测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功能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心率震荡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愈合过程中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组,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胫腓骨骨折患者的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及无机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与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445,P<0.05;r=0.491,P<0.01)。而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与ES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骨吸收增强。

  • 标签: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骨钙素 骨碱性磷酸酶
  • 简介: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2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组55例,重症组47例,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儿童均行血浆NT-proBNP及NE检测,重症组患儿进入恢复期后复查。结果普通组患儿血浆NT-proBNP及NE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组患儿血浆NT-proBNP及NE较普通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重症HFMD患儿进入恢复期后血浆NT-proBNP、NE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浆NT-proBNP、NE水平可作为重症HFMD早期识别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 标签: 手足口病 脑利钠肽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治家蝇的方法日新月异,在大力提倡综合防治以环境治理为主的方针中,应用化学防治方法仍为当前的主要手段之一。家蝇对杀虫剂发生抗药性是化学防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对抗性的研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在研究阻止抗性发生以及如何延缓抗性发展方面,许多方法及策略均被

  • 标签: 抗性水平 杀虫剂 家蝇 抗性发展 基因频率 抗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n=90)和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n=90)实施研究,对所有人员均实施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脑卒中组患者随病情加重、病灶直径增大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均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可辅助患者病情诊断。

  • 标签: 脑卒中 N-末端脑钠肽前体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