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伤口造口小组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在我院的实践经验,分析其效果。方法成立造口伤口皮肤护理管理小组,确定小组成员职责,全程参与压疮患者和压疮高危患者的管理。比较建组前后1年内各项指标。结果建组后,我院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得到显著降低,院外带入Ⅲ期压疮治愈率及压疮高危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病房联络员对压疮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皮肤护理管理中引入伤口造口小组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造口伤口护理知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全院皮肤管理的护理质量。

  • 标签: 皮肤护理 管理 伤口造口小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在肺结核科的实施效果。方法总结我科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实施方法。比较工作开展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护士、医生满意度评价得分的变化。结果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护理质量、患者、护士及医生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深入落实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优质护理活动的深化开展。

  • 标签: 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在重症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呼吸重症科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重症哮喘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采用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均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与出院当天的疗效、疾病感知[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评价]、医疗恐惧(采用儿童医疗恐惧调查表评价)及出院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采用儿科生命质量问卷(PAQLQ)评价]。结果出院当天,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BIPQ及儿童医疗恐惧调查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儿的PAQLQ量表症状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在重症哮喘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儿临床疗效,降低患儿疾病感知和医疗恐惧水平,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哮喘 儿童 重症 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 疾病感知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采用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急诊接受救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急救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模式实施急诊救治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急救护理小组模式急诊救治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急诊救治模式的满意度、护理前后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急诊救治模式的满意度达到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护理前后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采用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可以减少并发症,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提高。

  • 标签: 脑卒中 急诊 急救护理小组 并发症 神经功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学科肠内营养护理小组模式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ICU 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多学科肠内营养护理小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耐受性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Hb、ALB、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吸入性肺炎、反流误吸、腹泻、体温升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耐受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实施多学科肠内营养护理小组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耐受性,改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胸痛小组护理模式对优化STEMI患者D-to-B治疗时间。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急诊胸痛小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急诊科滞留时间、D-to-B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胸痛小组护理模式对优化STEMI患者D-to-B治疗时间更短,效果更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诊胸痛小组护理模式 优化STEMI患者 D-to-B治疗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专职护理小组模式对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住院的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普通护理,观察组为专职护理小组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肺功能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气喘症状缓解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专职护理小组模式 新生儿 肺炎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应用静疗小组护理模式效果。方法:选取2022.2—2023.2期间于本院进行picc置管的化疗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静疗小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满意度、picc置管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化疗 picc置管 静疗小组护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住院健康新生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规范化小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以及接受医学干预治疗时间;比较两组干预后不同时间NBNA评分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体质量增加、身长增加及头围增加数据分别为(26.32±1.21)g、(1.00±0.11)cm、(0.30±0.11)mm,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的(13.32±0.51)g、(0.50±0.12)cm、(0.10±0.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 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专职护理小组模式对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住院的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普通护理,观察组为专职护理小组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肺功能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气喘症状缓解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专职护理小组模式 新生儿 肺炎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护理中,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2019年4月到2020年5月某院收治的新生儿中选择1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0例,参照组新生儿接受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接受的是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对两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护理质量要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也要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引用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也能够尽可能降低护理差错、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促进家属满意度的显著提升,最大限度的避免纠纷事故的产生。

  • 标签: 新生儿 规范化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从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一年的病历中抽出200份出院病历,由质控人员对护理病案进行评估,对其中的缺陷进行归类、总结、分析,结果发现护理病案缺陷较多,如护理记录内容不全,书写不规范,缺乏客观性、连续性差,术语使用不当,首页缺项、出院时间与其他不符,医嘱单涂改、签名不规范、体温单缺项、体温绘画与记录不符,治疗饮食起居等相关记录不符等。为此,我院通过加大护理病案质量监控力度,制订护理质控奖罚条例,加强住院病案的环节质控,把缺陷改正在病历书写过程中等相应措施。使护理病案达到客观、真实,准确,从而提高护理病案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防患医疗纠纷,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病案 缺陷 质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病区护理文书的质量。方法应用三级质控体系,降低护理文书的书写缺陷。结果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实行护理文书三级质控体系以来,出科护理病历1100份,都达到了甲级病历标准。结论自控、质控、监控能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

  • 标签: 护理文书质控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实验室的质控也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在一些基层医院开展实验室质控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些,笔者从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 标签: 实验室 质量控制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室内质控进行分析总结,以便更好服务临床。方法回顾我科2012年全年生化室内质控,在完全按照卫生部的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及结合1/3的CLIA88规定的CV值来确立各个项目的变异系数及标准差。结果采用卫生部的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及结合1/3的CLIA88规定的CV值来确立各个项目的变异系数及标准差能满足临床对检验质量的要求。结论室内质控要结合本科室实际,以能满足临床为金标准。

  • 标签: 质量控制 室内质控 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检验质控图是记录实验过程、判定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依据。方法其绘制过程比较繁杂,需填写一般资料,数据,描点,连线,计算数据等。其中平均值(X)、标准差(s)、变异系数(CV%)的计算更加复杂1。结果由于MicrosoftExcel在各领域日常办公中的广泛应用,它能够便捷地绘制各种图表和自动计算生成数据。结论笔者运用MicrosoftExcel的基本统计学功能绘制临床检验质控图既简单又快捷。只要有一台安装有Execl的电脑即可制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利用定性试验数据特性,设计适合ELISA定性试验的双区法定性质控图,应用于HBsAg定性检测的室内质量监控。方法将实验室HBsAg检测的质控数据,分别绘制双重反应定性质控图和新设计的双区法定性质控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双重反应方法需制作两个质控图,且易出现假失控虚发警报;双区法可减少此现象的发生。结论对于监控HBsAg定性检测,双区法优于常规的双重反应法。

  • 标签: ELISA 定性试验 质控图
  • 简介:摘要:医疗质量是 医院工作 的核心 和生 命 ,随着全 民医疗 保险 制 度展开 ,人们对 医 院医疗质 量 提 出了更 高 的要求 。而 病 案是医疗信息重要的载体,是医疗管理中最重要的信息资料,真实而完整的病案标志 医疗 的医疗质 量和 医疗 技术水 平。病案 质控是 医疗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始终贯穿于医院医疗质控的全过程。

  • 标签: 加强 病案质控 提高 医疗质量
  • 简介:【摘 要】:病案管理指的是整体、全面的记录患者诊疗过程,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能够有效推动临床护理服务的开展。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受到病案管理水平的影响,因此,加强病案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护理的质量,降低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的概率[1-2]。

  • 标签: 护理病案 护理管理 质量 文件 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