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书籍史家及文化史家认为,十八世纪的英国是近代意义上印刷文化日渐进入社会日常生活的历史时期。这引起了近代书写生产机制与文本文化的兴起。论文从关于“情感”这个在十八世纪非常关键的关于身体的美学观念出发,探讨在休谟的书写体系中,作为主体间性的情感如何契合了近代印刷文化逻辑,以及休谟在近代知识生产的意识下是如何发展自己文人职业生涯的。论文侧重于从物质性的讨论出发,探讨近代书写机制、剧场性个体感官和知觉情感史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印刷文化情感 剧场性 休谟 十八世纪
  • 简介:斯蒂芬春.威廉.霍金(一九四二年一月八日——二零一八年三月十四日),AIS患者,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瘫痪,不能发音。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 标签: 物理学家 宇宙学 霍金 英国 威廉 时间
  • 简介: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内容、教法运用、目标确认以及学情的把握等基本内容。而对说课者进行量化或质性评价则是说课评价,是为了服务更高质量的教学。

  • 标签: 说课活动 制度创新 评价标准 中学历史 英国 课改
  • 简介:1937年底,受燕京大学邀请,28岁的英国青年学者林迈可由加拿大乘船前往中国任教,同船的还有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旅程中,林迈可与白求恩约定华北再见,之后白求恩直抵延安,而林迈可则到达了当时的北平,前往燕京大学讲授哲学、历史和经济学。在只身远赴异国他乡的旅途中,林迈可恐怕未曾想到,他会与中国结下如此深刻而奇妙的缘分,不仅迎娶了一名中国妻子,还与偶然相遇的旅行伙伴白求恩一样,投入到了中国抗日的行动中去。

  • 标签: 林迈可 燕京大学 偶然相遇 晋察冀根据地 日本侵略者 晋察冀边区
  • 简介:众所周知,“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而是一种新兴的“反学科知识实践”,或者说是一种新兴的学术探求范式或学术思潮。“文化研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英国左翼思想界,1960年代中期逐渐进人高等教育体制,随后又扩散到世界各地,

  • 标签: “文化研究” 学术思想界 英国 实践 传统 大陆
  • 简介:英国当代作家A.S.拜厄特的小说《巴别塔》,从“语言”的角度描写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社会纷繁复杂的历史风貌。它以丰富的文学想象历史性地“再现”了当时语言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变迁,以及由此带给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本文围绕小说的中心意象,即古老的圣经典故“巴别塔”,解读它如何通过当时盛行的语言危机,重构60年代英国从社会思想观念到个人生存状态的混乱无序。

  • 标签: A S 拜厄特 《巴别塔》 语言危机 “60年代”英国
  • 简介:摘要中国科举考试与英国文官考试是古今中外国家考试的两个典型。科举考试代表了古代官僚体系选士的最佳模式,英国文官考试是近现代公务员考试的模板。通过分析两种国家考试的科目、内容和形式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说明国家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思想与科技的发展状况,对考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的思想、知识体系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并影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国家考试 社会思想与科技发展 导向 科举考试 英国文官考试
  • 简介:鲁迅曾在《祝中俄文字之外交》里不无讥讽地说,"后来林琴南大译英国哈葛德的小说了,我们又看见了伦敦小姐之缠绵和非洲野蛮之古怪。"哈葛德是何许人?相信很多人已不甚了解,殊不知他在中国近代译坛曾经风光一时。一八九八年五月《时务报》第六十至六十九册上刊载了署为"[英]解佳撰、曾广铨译"的小说《长生术》,这位"解佳"后来被译为赫格德或是哈葛德,他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通俗小说作家HenryRiderHaggard(1856-1925),而《长生术》便是哈葛德相当有名的小说《她》(She,1886)。

  • 标签: 哈葛德 小说家 非洲 中国近代 英国人 十九世纪
  • 简介:儿童文学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一个兴盛的学术领地,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与此同时翻译研究也进行了诸如文化、伦理、认知、后殖民、社会学等转向,一时蔚为大观。不过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则由于其身份的双重边缘性,研究尚显不足。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局面有了较大改观,如2003年国际译界著名刊物Meta出了一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专刊。而GillianLathey教授由劳特里奇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专著《译者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角色:隐身的讲故事人》(TheRoleofTranslatorsinChildren’sLiterature:InvisibleStorytellers),无疑为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从边缘走向中心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作者Lathey现为英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担任两年一度的儿童文学翻译大奖MarshAward的评委。本书是一部从公元8世纪一直谈到到现当代的英国儿童文学翻译通史,基本按时间顺序叙述翻译史实,叙述的重点放在19和20世纪。全书共12章,1~7章为第一部分,8~12章为第二部分。

  • 标签: 儿童文学翻译 译者的角色 讲故事 英国 隐身 通史
  • 简介:2018年5月19-20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外文学》杂志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18全国高校英国文学研究方法与课程教学高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百余位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北京大学出版社张黎明总编辑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对各位专家学者、参会教师的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本次论坛采取专家讲座与互动交流的形式,邀请了六位国内英国文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讲座嘉宾。专家学者理论视野开阔,研究功底深厚。

  • 标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研究方法 高校教师 外国语学院 课程教学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