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佼佼者。她一生创作的作品并不算多,但篇篇都是对人生特殊微妙之意义的探索。她在创作时往往着眼于追寻一种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社会意识,注重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探测某种生活的底蕴,冷静地思考和反映西方人生活中的孤独、苦闷与困惑。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和小说艺术的革新者,波特创造了一个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本文通过对她的小说的具体解读来探讨其创作特色与艺术成就,并力图勾勒出这位文学大师的创作轨迹。

  • 标签: 凯瑟琳·安·波特 创作思想 美国 小说艺术
  • 简介:近年的一些小品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显示出一种综合运用各种姐妹艺术的发展趋势,让人看到了小品无限的发展空间。探究这些小品创作的成功经验,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本人的几点浅显看法:

  • 标签: 小品创作 创作经验 艺术水准 发展趋势 综合运用 成功经验
  • 简介:我出生的时候,据说原打算随便取个名字算了的,那时农家的孩子只能世袭农具;但长辈后来还是用意深远,把笔墨纸砚之一引入了我这个锄镰犁耙支起的家族。我这个名字也许就是我的宿命——我几经周折,终于择定了笔砚的志向,并且很专一。

  • 标签: 创作 开花 写作
  • 简介:<正>1984年6月19日至29日,峨眉电影制片厂邀请全国十四个省市的三十多位电影剧作家和编剧,在成都望江宾馆举行了故事片电影文学剧本座谈会。26日,峨影厂的部份导演和与会同志欢聚一堂,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座谈会由峨影厂文学部主任饶趣同志主持。同志们敞开思想,畅所欲言,体现了电影编剧和导演共同为振兴峨影厂和发展我国电影艺术的决心和信心。现将发言摘录于后。

  • 标签: 导演 电影文学剧本 影片质量 电影创作 电影编剧 观众
  • 简介:<正>当我们回顾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时,有一位剧作家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田汉.他热情似火,才华横溢,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在漫长的戏剧生涯中,他向剧坛奉献了一枝枝的奇花异草.郭沫若谈到田汉时说过:“他是我们中国人应该夸耀的一个存在.”夏衍说:“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我私下把他叫做中国的戏剧魂.”他们的评价并不为过.

  • 标签: 戏剧创作 文成公主 关汉卿 梅娘 求爱情 高维
  • 简介:(—)为什么要排《名优之死》?真的就是想排这个剧本,已经想排很久了,不排不甘心,忘不了这个剧本。许多话想在戏里说,想说规矩的问题,想说气节的问题,想说坚守的问题。这三个词代表了艺术界最要命的问题,我都想在这个戏里说,也都能在这个戏里说。因为这三个问题存在于故事、人物、台词之中,存在于这个戏的情景之中,我可以借这个戏痛痛快快地讲出来,表现出来,像警世恒言,这就是我排这部戏的真正目的。规矩何在?节气何在?坚守何在?由于存在一种长久的创作激情,这个戏是有力量的,有思想的,有劲儿的。像一坛老酒,越往后劲儿越大,味儿越浓。艺术创作是挖得越深味儿越浓,关键是创作者有多大本事让戏像老酒、像深井,深不见底。作品不是越多越新越好,是越深越精越好。

  • 标签: 创作构想 导演 创作激情 艺术创作 艺术界 创作者
  • 简介:我有一位朋友,常年身居于异地他乡。每逢春节,都要千里迢迢赶回哈尔滨与父母团聚。每次都要带东西,并且还随父母年龄的增长逐年递增。在他看来,父母的时日无疑正在日益减少。他所能做的,也只是一年一次的探望和团聚,再有,就是用一些或许父母并不缺少的东西弥补自己在他们生活中的长期缺席。朋友经常聊以自慰地跟我说,好在父母双双健在,若是先走了一个,简直不敢想象……眼下这篇命名为《残年》的小说.

  • 标签: 创作 忧虑 父母 哈尔滨 朋友
  • 简介:贺兰山有一百二十七个山口,也即沟口。每个沟口都有一个名字,一百二十七个来源模糊却久远的,约定俗成的名字。这其中最有名的是贺兰口,更多的沟口静默如初,寂然依旧。当我意识到,我与沟口,贺兰山深处的某个沟口有着如此强烈不容忘却的关联时,我才第一次惊醒,这个硬邦邦的地理概念是充满着生命质感和情感弹性的。这个沟口的名字,叫大灯沟。

  • 标签: 创作 矿山 约定俗成 地理概念 贺兰山
  • 简介: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最容易跟广大读者朋友们进行亲切的对话。我们都知道现代文明生活的根本标志是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极大提高。在凉山这片广大而肥沃的土地上,我们正跨着艰难的脚步承受种种嬗变的阵痛与快乐,摸索传统与现代的一种全新的裂变与组

  • 标签: 散文创作 散文集 夹叙夹议 乡土气息 山村小学 族文化
  • 简介:虽然"个人经验并不一定是审美的",但是大部分作家的创作往往从审美地看待自己的生活开始。他们捕捉生活中每一点亮色,也毫不避讳生活的羞涩,因为这是他们独有的成长方式和理解生活的途径。但是,对于任何一个永不拒绝前进的作家,个人和世界的关系并不仅仅是他们写作的终点,他们总是凭借一种源自内心的良好愿望和普世情怀,开始不一定深刻却绝对真诚地把眼光投向历史和人类的命运。这也是青年军旅作家曾剑写作近十年走过的路径。

  • 标签: 创作发展 军旅作家 个人经验 成长方式 生活 审美
  • 简介:<正>新诗,过去百年中国发生的惟一一桩事情。在二十世纪,汉语是受到严重毁损的事物之一。今天,惟独在诗歌上我们还能看到,触摸到其神圣的灵性,沐浴其原初的爱欲。汉语,像一名被迫流徙、四海为家的人,失去了他古老的家园。整整数代新诗的作者,都走在回家、归乡的路上。汉语的心灵,有待智慧、想像、现代生活的修复重建;而在当今中国,惟有诗人们在不竭从事这桩光荣

  • 标签: 爱欲 创作谈 阿索林 少年中国 我自己 今曰
  • 简介:1980年考入吉林大学经济系。开始诗歌写作。1981年与人编辑第一本油印诗刊《滴》。1983年在《青年诗人》上公开发表第一首诗《纪念碑》。同年担任吉林大学综合杂志《北极星》主编。编发各地大学生诗人的作品。

  • 标签: 创作年表 苏历铭创作
  • 简介:人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喜好,归根结底是因为理想。我们还是要做点自己擅长的事,不论是为了寻找存在感,还是为了自己对世界的倾诉一一我从来不掩饰自己对文学、对生活、对自己和他人的欲望,我喜欢在文字中显露出真实的张玉。开始写作有很多年了,从诗歌到散文到小说,我一直期待这些记录下我的快乐和痛苦、光明和黑暗的故事被爱我的人珍重阅读。我会穿越时间和空间向他们微笑:纵使相逢应不识?莫愁前路无知己?我坚信确有这样的人和物在我身旁。

  • 标签: 创作 舞女
  • 简介:“然后”的疯狂出现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不管大街小巷,不管红男绿女,也不管有名的无名的精英的草根的有文化的没文化的,在当下,如果你说话时不口吐几朵“然后”,就是落伍就是不时尚甚至就是缺乏力比多或荷尔蒙。这场全民性的“然后运动”,绝不比早几年的SARS令人恐惧。

  • 标签: 文学 朋友 力比多 中年妇女 奴性心理 全民性
  • 简介:去年暮春时节,我驾车从哈尔滨出发,走河南陕西去四川,途经汉中。汉中是由陕进川的咽喉之地,自古以来不仅兵家必争,也是商旅要津。在我以往错误的认知中,汉中并不归属陕西,而是一座地道的四川小城。待身临其境,还真能感受到一股川蜀风情,比如麻辣菜肴,方言语调。穿行在这座还没来得及被完全破坏掉的小城,不时能见到一些古旧的痕迹。在去城内老街东关正街的路上,小说中的饮马池便突然间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 标签: 陶斯 暮春时节 创作谈 东关 马池 国际公司
  • 简介:创作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一个作家的写作始终为自己的童年经历所注定。美国作家福克纳说,“我的像邮票大小的故乡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无论出生在农村还是来自城市,只要看到“故乡”这两个字,你肯定首先想到自己童年生活的场景。因为我们的记忆始于童年,童年无疑是作家的出发地。既然出发了,我们的记忆积累也开始了。

  • 标签: 创作心理学 童年经历 美国作家 童年生活 福克纳 故乡
  • 简介:为什么要写我认为写作是在麻木且大众化的生活模式中保持清醒的一种方式。时刻保持这种清醒是一个人的必备素质和不断探讨生命、生活的动力。要写就必须有意无意地去观察(有时甚至已成为一种本能反应)。我得感谢我

  • 标签: 文字 写作 词语 事物 必备素质 生活模式
  • 简介:2010年的春天,显得格外寒冷而漫长。家属楼前几株不大的桃树和杏树,强努出几粒花骨朵,在寒流中迟迟难得"绽放"。市郊外的麦田,筷子高的苗子,在冷风中颤抖着不肯"拔节"。街上的人们裹着厚厚的羽绒衣、皮夹克行色匆匆。电视上说这是22年来最冷的一个春天。天气是这个样子,现实社

  • 标签: 创作谈 求索创作 边缘求索
  • 简介:我年少即入科学戏,工文武老生行,历经科班的严格训练,至今“皱眉、瞪眼”还是我面部习惯性的表情特征。或许是因早年受过戏曲行当的专工规训,以致个人的情感喜好也都自觉地以此为范。就是改行编剧,还是对“老生戏”尤为钟爱,笔下偏多“忠臣、义士”的慷慨豪放,甚少“才子、佳人”的缠绵委婉。对于一个编剧而言,习惯于一种文字、情感的表达,这不是不行,但至少不够。创作《双蝶扇》的最初想法,就是想让自己在创作的题材与风格上能有多一点的变化和表现。

  • 标签: 创作 严格训练 老生戏 习惯性 情感 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