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其耐药率的相关性,为提高碳青霉烯类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2012–2016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消耗金额、使用频度、占全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占比和4种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并将耐药率与使用频度占比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012–2016年期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增长了97.6%,总使用频度增长了111%,使用频度占比提高了41.5%,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的使用频度占比呈显著正相关(r=0.888,P〈0.05),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的使用频度占比之间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的使用对部分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变化影响较大,其临床应用需要加强管控。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使用频度 革兰阴性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复合皮移植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皮肤烧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皮移植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显效23例(57.5%),有效15例(37.5%),无效2例(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40.0%),有效15例(37.5%),无效9例(22.5%),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2.3±3.5)d,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为(18.4±4.0)d,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7.1±4.0)d,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为(24.1±5.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整形治疗中复合皮移植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都能有效促进患者皮损创面愈合及创面皮肤血运恢复,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复合皮移植,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上实施烧伤整形的较好治疗方案。

  • 标签: 复合皮移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整形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2013—2016年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以下简称"该院")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2016年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品种、使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6年,该院质子泵抑制剂的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奥美拉唑肠溶片(10mg)的用药频度排序均居首位,且其B/A远〉1,说明其价格低廉,应用较多;注射用兰索拉唑的销售金额排序均居首位,其B/A远〈1,说明其价格较高。结论:该院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较合理,但也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需要及成本-效果分析,为患者选择价格适宜的药品,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酒精中毒急诊应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按照患者入急诊的顺序分为乙组(23例)和甲组(27例)。乙组患者通过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甲组患者通过盐酸纳美芬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乙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律失常、脑水肿、低血压以及呼吸抑制加重等不良反应。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急诊应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酒精中毒 盐酸纳美芬 盐酸纳洛酮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成为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抗凝技术是保障CRRT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枸橼酸抗凝在CRRT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枸橼酸抗凝技术尚未普及,相关的护理研究报道也较少,因此我们采用枸橼酸-葡萄糖抗凝溶液A(ACD-A)为抗凝剂,与无肝素抗凝对比,观察两者在高危出血患者CRRT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总结相关护理要点,以使CRRT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 标签: CRRT 枸橼酸钙 危重症患者 抗凝剂 血滤器 离子钙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人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37例烧伤有发生VTE的高危人群作为低分子肝素钙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预防静脉血栓形成。2013年3月-2014年2月40例烧伤有发生VTE的高危人群作为对照组,仅采取血栓预防方法,未采用任何防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及VT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INR、TT、APTT、Fib、PLT、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INR、TT、APTT、Fib、PLT、D-D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患者的Fib(2.83±0.90)g/L、PLT(259±30)×10-9/L、D-D(620±20)μg/L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4.56±1.38)g/L、(150±41)×10-9/L、(1420±32)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T、INR、T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未发生VTE;对照组患者中发生4例VTE,4例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其中1例同时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低分子肝素钙组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3,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注射部位及附近淤血、瘀斑现象。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第10天停止注射。其余未见有淤血、瘀斑、齿龈出血等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以很好的改善烧伤后的高凝状态,尤其有增加血管内皮的抗血栓作用,对烧伤高危人群VTE的形成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烧伤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应用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应用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种症状,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 雾化吸入
  • 简介: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采用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病人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脾脏切除组26例病人临床资料相对比。结果保脾组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切脾病例。保脾组与切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8±0.5)、(4.6±0.7)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2.9±30.3)、(81.3±29.8)mL,脾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8.2%、1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分别为(10.8±1.6)、(14.1±3.2)(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05)。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外科医生应努力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无辜性脾切除。

  • 标签: 胃癌 保留脾脏 脾门淋巴结清扫 全胃切除
  • 简介:目的:了解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提取数据,对2014—2016年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品种、使用量、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并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014—2016年,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3年来,磺酰脲类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非磺酰脲类胰岛素增敏剂的用药频度排序均居前3位;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的用药频度排序分别居第1和2位,且其药品销售金额排序/DDDs排序的比值均〉1,说明这2种药物在我院门诊使用率高、社会效益好。结论:2014—2016年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基本合理。

  • 标签: 门诊 口服降血糖药 用药频度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观察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时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后的止痛效果和患者舒适度。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入住南京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均予规范的冠状动脉术前护理及专科心理护理疏导,对照组常规滴入等渗盐水,观察组操作前30min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常规桡动脉穿刺。评估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穿刺及拔鞘时疼痛程度、生理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0%)高于对照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0%vs30.0%,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VAS)评分(1.5±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血压、心率等波动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时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并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滴鼻 桡动脉 冠心病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变化进行评价。方法75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高血压心脏病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DTI技术及多普勒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早期充盈峰(E)及舒张晚期充盈峰(A)、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及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并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高血压心脏病组Ea(7.90±2.50)cm/s、Aa(9.30±2.60)cm/s及Ea/Aa值(0.84±0.05)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4.80±5.30)cm/s、(12.50±2.30)cm/s、(1.18±0.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病组E(64.90±19.71)cm/s、A(75.03±18.42)cm/s及E/A值(0.91±0.21)均低于健康对照组(89.33±18.86)cm/s、(87.65±22.80)cm/s、(1.19±0.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技术结合多普勒血流频谱测定可更为有效的对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价。

  • 标签: 组织多普勒成像 房室瓣环 高血压心脏病 左心室舒张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托烷司琼在预防醉酒饱胃患者急诊手术全麻时呕吐误吸的可行性。方法:60例醉酒饱胃患者因外伤需行急诊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后立即静脉注射纳洛酮0.4mg和托烷司琼5mg;两组患者全麻前面罩吸氧10min以上;准备好药品和抢救物品后,快速诱导无正压通气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麻醉诱导和术后清醒拔管呕吐误吸情况。结果:全麻诱导时两组均无呕吐,拔管时未用纳洛酮和托烷司琼组(对照组)有3例发生呕吐,1例轻微误吸,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醉酒饱胃患者全麻前用纳洛酮和托烷司琼对预防呕吐误吸有一定效果。

  • 标签: 纳洛酮联合托烷司琼 预防 醉酒饱胃 呕吐误吸
  • 简介: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大鼠CYP450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阿托伐他汀(AV-T)组、银杏叶提取物(GBE)组、GBE联合AV-T组,每组6只。NS组用生理盐水1mL/(kg·d)灌胃,AV-T组1mg/(kg·d)AV-T灌胃,GBE组50mg/(kg·d)GBE灌胃,GBE联合AV-T组GBE50mg/(kg·d)联合AV-T1mg/(kg·d)灌胃。6周后,取大鼠肝脏,制备肝微粒体,CO-还原差示光谱法检测肝微粒体CYP450酶含量;Western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CYP3A4和CYP2C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S组及AV-T组相比,GBE组、GBE+AV-T组CYP450酶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NS组及AV-T组相比,GBE组、GBE+AV-T组CYP3A4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GBE组、GBE+AV-T组CYP2C9的表达显著上升(P均〈0.01)。结论GBE与AV-T联合应用后,使大鼠肝微粒体CYP450含量增高,且影响CYP3A4和CYP2C9的蛋白表达,由此可能会影响AV-T的疗效。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阿托伐他汀 细胞色素P450酶 联合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性改变以及间接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007年至2014年间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轴位图像、冠状位图像特点及增强扫描图像特点,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增强图像及后处理图像明确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及眼上静脉均同时强化,患侧海绵窦、眼上静脉增宽,1例眼外肌增粗。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等后处理的运用可以准确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原因,及时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 标签: 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CT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PDCA循环管理规范婴幼儿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0~3岁婴幼儿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出院病历为非干预组(200例);2015年1月~2016年8月0~3岁婴幼儿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出院病历为干预组(291例),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给予评价。结果非干预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为67例,预防用药比例为33.50%(67/200);干预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为7例,预防用药比例为2.41%(7/2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时机的合理率、24h停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婴幼儿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例明显降低,不仅促进该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对遏制细菌耐药、节省医疗费用和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DCA 循环 婴幼儿 腹腔镜 内环口高位结扎术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 简介:目的评价高龄老年(≥80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室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各50例,达比加群组使用110mg,2次/d,利伐沙班组使用10mg,1次/d,华法林组将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至2.0~2.5,比较3组间的出血、栓塞事件的发生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1)华法林组、达比加群组、利伐沙班组组间比较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与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及利伐沙班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达比加群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等指标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药前[(34.25±0.59)s]、用药后3d[(44.73±2.60)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利伐沙班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时间(PT)用药前[(14.94±0.31)s]、用药后3d[(18.05±0.58)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结论(1)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NOACs有效性不劣于华法林,安全性优于华法林。(2)使用NOACs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但当应用于特殊人�

  • 标签: 抗凝药 心房颤动 老年人 80以上 评价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在妊高症(PIH)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宿迁市中医院自2013年6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PIH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硫酸镁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使用硫酸镁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硝苯地平,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别使用循环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和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cy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且随着PIH的分级增高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y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重度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患者Hcy和CRP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单独使用硫酸镁治疗,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妊高症 硫酸镁 硝苯地平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