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用三维模拟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翼腭窝解剖的直观展示,加强学生对该解剖部位的理解,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方法应用Dicom数据进行翼腭窝三维建模。三维重建软件横断面窗口上翼腭窝及与之相通的骨孔位置创建sphere对象。轻度移动横断面窗口中各解剖位置上的sphere,在三维视窗可以同时观察到各解剖位置上的sphere的移动情况。结果可将翼腭窝各切面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同时结合三维展示,学生易于理解翼腭窝的解剖结构。结论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在翼腭窝解剖教学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教学方法 解剖 三维模拟 翼腭窝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复杂性面中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三维CT检查后,对23例复杂性面中部骨折的患者采用原伤口、多个面部小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辅助内镜或穿颊器等微创技术相结合的术式及坚固内固定技术,进行骨折的整复和功能重建.结果术后1、3、6个月复查,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功能及面形恢复较好,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微创技术治疗复杂性面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面中部骨折 复杂性骨折 穿颊器 内镜 微创治疗
  • 简介:牙内陷是胚胎发育期间的牙发育畸形.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多种类型。本文报道的是一个关于11类牙内陷伴广泛根尖周病变的患牙成功治疗的病例。方法:使用锥形束CT(CBCT)三维成像以确定牙内陷的形态并辅助制定治疗方案。采用牙髓治疗联合外科方法治疗以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在本病例,利用CBCT明确根管内部的形态及牙根外部形态的不规则性确保了治疗的成功。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患牙根尖周病变完全愈合。

  • 标签: 锥形束CT(CBCT) 牙中牙 牙内陷 根管外科 牙髓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K3(VitK3)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与As2O3的联合效果。方法:体外培养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分别以VitK3、As2O3以及两者联合孵育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的抑制率,Annexin-V/Pl双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凋亡细胞的百分数,倒置显微镜及AO/EB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后的形态。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体外实验表明,VitK3能抑制SACC-83细胞生长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以凋亡为主。VitK3与As2O3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结论:VitK3能抑制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并且与As2O3联合时有协同作用。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维生素K3 AS2O3 凋亡
  • 简介:目的:寻求成人错He患者修复前止畸治疗的有效手段。方法:对16例伴牙列缺损的成人错He患者,用Tip—Edge技术正畸,结合修复手段进行治疗,以建立正常咬合关系,恢复失牙功能,随访1年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有正常的咬合关系和正常的失牙修复,经1年随访观察,有13例患者未见错He复发和修复牙的异常,成功率为81.25%。结论:Tip—Edge技术结合义齿修复治疗,是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恢复失牙功能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成人 错HE 正畸治疗 Tip-Edge技术 义齿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临床数据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导板用于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术的可行性。方法:上颌牙列缺失的患者共13例,对患者进行CBCT检查,采集数据,设计并制作CAD/CAM导板,导板辅助下不翻瓣植入92颗种植体,种植后CBCT再次检查,对比种植后种植实际位置和术前设计种植体位置偏倚。结果:CAD/CAM辅助下头部偏差(0.83±0.05)mm,根部平均偏差(0.88±0.13)mm,深度平均偏差(0.75±0.19)mm,角度平均偏差(1.13±0.03)°。结论:CAD/CAM种植导板辅助下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有一定位置偏倚,但尚在可接受程度内,在上颌牙列缺失需要种植修复的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AD/CAM导板 上颌牙列缺失 偏倚
  • 简介:目的使用新的微螺钉种植支抗方法远中移动整个上颌牙列。方法采用不锈钢质微螺钉种植体植入颧下嵴区(IZC),提供最佳骨性支抗,并大大简化操作的方法。结果采用新的微螺钉种植方法远中移动整个上颌牙列,在临床上获得成功。结论在IZC区使用不锈钢质微螺钉种植体作支抗,可直接实现整个上颌牙列的远中移动。

  • 标签: 不锈钢种植体 颧下嵴 全牙列远中移动
  • 简介:目的观察机械应力下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抑制剂和细胞松弛素D对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早期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装置系统,对人成骨样细胞进行加力:频率0.5Hz,加力板变形量4000ustrain牵张应力作用成骨样细胞(MG-63)5min时。使细胞发生单轴牵张和压缩应变。运用Westem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方向应力应变下TPK抑制剂和细胞松弛素D对ERK1/2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TPK抑制剂预处理后,牵张应力激活ERK的作用被明显阻断,与单纯张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压缩应力的诱导作用未受影响(P〉0.05):低剂量的细胞松弛素D处理后.压应力的诱导作用被明显阻断,ERK的磷酸化水平甚至低于基态,与单纯压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牵张应力对ERK的激活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单纯张应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学信号可同时激活细胞内的细胞骨架、TPK转导通道.但各自主要激活的部分存在差别.无论是牵张还是压缩,成骨细胞对力学信号的感知和转导都与微丝细胞骨架密切相关.TPK的活化可能是牵张应力引起黏附斑复合物形成后的主要后续反应.压缩应力的主要后续反应与之关系不大。

  • 标签: 机械应力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酪氨酸蛋白激酶 细胞松弛素
  • 简介: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增殖的影响,并分析其对p16m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50—800nmol/L范围内不同浓度的TS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ACC-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反转录PCR(reversetranscrilotionPCR,RT—PCR)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分析不同时间(2、4、8、16、24h)100nmol/LTSA处理前、后ACC-2细胞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p16^INK4a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TSA在50nmol/L浓度即能有效抑制ACC-2细胞的增殖(P〈0.05),并使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00nmol/LTSA处理ACC-2细胞2—16h后,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消失;处理2之4h后,p16^INK4amRNA表达显著增高。结论:TSA可能通过改变组蛋白乙酰化的水平影响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水平,使p16^INK4a基因表达升高,影响细胞周期,从而有效抑制ACC-2细胞的生长。

  • 标签: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曲古抑菌素A(TSA) P16^INK4A DNA甲基化
  • 简介:江苏省口腔医学会第2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15年1月10日在南京钟山宾馆举行。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2届江苏省口腔医学会理事会,在理事会上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林教授当选新一届会长,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江苏省121腔医院杨建荣副院长当选副会长及秘书长,同时当选副会长的还有南京市口腔医院王文梅、闫福华副院长,徐州市口腔医院王鹏来院长,盐城市口腔医院刘正彤院长和南通市口腔医院高美琴院长。

  • 标签: 南京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会员代表 江苏省 医学会 会议
  • 简介:牙周病患者中大跨度固定义齿的修复治疗在技术上很难实现。尽管现有的牙周再生手术和种植治疗通过增加基牙数目来避免较大的修复跨度,但是修复并发症却每每发生。本文所描述的方法将金沉积基底冠引进传统修复技术,简便了临床操作,通过提高修复的精密度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金沉积技术 固定修复 牙周再生 病患 修复治疗 固定义齿
  • 简介:目的:利用牙科手术显微镜对老年人下颌前磨牙扁根管的预备。方法:因龋坏、颈部楔状缺损和牙合面重度磨损所致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以及因固定修复要求进行根管治疗的共69例,82颗下颌前磨牙。k锉或protaper镍钛锉常规根管预备后,再使用显微镜超声根管工作尖处理扁形根管,以完成预备。结果:常规根管治疗后显微镜观察扁根管并超声处理54颗牙齿,28颗常规根管预备后未见根管壁有遗留,其中5颗第一下颌前磨牙为双根管。结论:利用显微镜并使用超声根管工作尖ED20、ED40能有效地预备根管壁而去除遗留的坏死组织和感染的牙本质,完善根管预备,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显微镜 老年人 扁根管
  • 简介:由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主办,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的“第8届口腔医师论坛——口腔医师执业与医患沟通”会议于2011年6月1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原主任晋林、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会长栾文民教授等参加会议并致词。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口腔医师 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 会议 论坛 委员会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创伤外科和正颌外科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2009级口腔医学本科生62名,其中男生24名,女生38名,采用分层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男生12名,女生19名。对照组结合多媒体幻灯片,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课本内容;实验组采用数字化技术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讲授、实际操作。2个学时授课结束后,针对课堂指出的教学重点内容进行测试,同时对每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自我评价。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数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考试分数为73.29±8.75分,对照组为67.29±8.96分;实验组学习兴趣评分为8.33±0.80分,对照组为6.33±1.13分,2组在测试成绩和自我评价得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正颌外科及创伤外科的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值得在教学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化技术 正颌外科 创伤外科 口腔医学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系统对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MB2)偏移投照的最佳显示效果和拍摄方法.方法选取临床上需要进行上颌第一磨牙牙髓治疗并具有MB2根管特征的患者200例.在分角线投照法的基础上,以转动轴作标记记录水平角度,其中100例从远至近每偏移10°进行投照,50例使用不同的曝光时间,50例平移传感器位置进行投照.由两位医师独立阅片,判断牙根区分情况、清晰度及构图完整性.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结果在MB与MB2区分率,远偏移30°组最高,区分率为94%,显著高于正位组的10%(χ2=84,P=0.000),相同偏移角度远偏移比近偏移区分率更高(30°:χ2=18.382,P=0.000;20°:χ2=16.282,P=0.000;10°:χ2=14.019,P=0.000).根尖清晰度方面近偏移比远偏移低(30°:χ2=7.848,P=0.005;20°:χ2=12.033,P=0.001;10°:χ2=14.700,P=0.000).当近偏移超过20°、曝光时间增加1/4时清晰率可达78%,传感器的平移摆放使牙体及根尖区的完整显示率达94%.结论要获得良好的MB2显示效果,X线中心线向远偏移为首选,若选择向近偏移则需加大偏移角度和曝光时间,传感器的正确摆放也是直接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

  • 标签: 偏移投照技术 上颌第一磨牙 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根尖片
  • 简介:全国口腔医院、技工中心和相关口腔器材经销企业: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修复工艺专业委员会、种植专业委员会、天津市口腔医学会和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共同承办的“2007国国际口腔修复与种植技术学术大会暨材料器械展览会”,定于20078月30-9月3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

  • 标签: 国际会展中心 口腔修复 种植技术 展览会 中国 器械
  • 简介:目的:研究四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钛粉末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激光立体成形时的粉末利用率,用来指导适于激光立体成形的钛粉末制粉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氢化脱氢(HDH)法、动态氢化脱氢(DHDH)法、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PREP)法及气雾化(GA)法制备的钛粉末,采用激光立体成形装备,分别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进行粉末的单层单道熔覆试验,计算四种粉末的粉末利用率;同时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各种粉末的输送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相同工艺参数下粉末利用率出现差异的原因.结果:各种方法制备的钛粉末利用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GA法(均值为88.07%)>HDH法(均值65.37%)>DHDH法(均值43.43%)>PREP法(均值为37.47%).总体均数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粉末输送过程的高速摄影实验观察到的GA法制备的钛粉末流具有较好的会聚性和稳定性是一致的.结论:和另外3种方法制备的钛粉末相对比,GA法制备的钛粉具有最高的激光立体成形粉末利用率.

  • 标签: 粉末 激光 口腔修复体 术中 制备 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