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炎性疾病过程。可溶性。P选择素是机体炎性反应的标记物之一,也是作为细胞黏附分子选择素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中。有研究报道,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P选择素的表达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是否与老年人冠心病病情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 标签: 可溶性P选择素 老年冠心病患者 血小板检测 临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纤颤病人P波离散度的影响,以评价P波离散度判断药物疗效的意义.方法:有阵发性心房纤颤病史的23名患者进入观察组,另选23名无心房纤颤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者为对照组.测量其P波离散度(PD),观察组在服用胺碘酮15到20天后复查P波最大间期(Pmax)和PD.观察治疗前后和组间PD和Pmax的变化和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max与PD显著增加,P分别<0.05,0.01;观察组服用胺碘酮后Pmax与PD明显下降,P分别<0.05,0.01;但治疗后PD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D对预测心房纤颤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于胺碘酮抗房颤作用的疗效评价也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P波离散度 胺碘酮 心房纤颤
  • 简介: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水平判定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收治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hsCRP、P选择素水平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46例hsCRP和P选择素水平联合升高的患者,B组为52例hsCRP和P选择素水平非联合升高的患者。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4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和研究组hsCRP、P选择素水平,对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均随访30d,统计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adversecardiacevents,MACE)发生情况,并与hsCRP、P选择素水平对比,探讨hsCRP、P选择素水平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中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血hsCRP和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可知,研究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sCRP、P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联合检测对预测MACE具有较高阳性率,可作为判定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检测指标。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P选择素 近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软骨肉瘤中CDK4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这两者在软骨肉瘤肿瘤细胞恶性增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K4及P16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软骨肉瘤组织中CDK4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逐渐增高。P16呈低表达,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逐渐减少。结论CDK4蛋白高表达及p16蛋白低表达在软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这两种异常相联合使肿瘤细胞获得更大的生长优势,从而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软骨肉瘤 CDK4蛋白 P16蛋白
  • 简介:BackgroundComparedtoclopidogrel,Ticagrelorsignificantlyreducestheriskofcardiovasculareventsin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howeverincreasestheincidenceofbleedingandtheriskoffatalintracranialhemorrhage.Inthisstudy,wescreenedtheAMIpatientswithclopidogrelresistence,anddeterminedwhetherticagrelorsequentialtherapycouldreducetheriskofcardiovasculareventsandbleedingrisk.MethodsAtotalof319AMIpatientswereenrolledinthisprospectiveclinicalstudy.Theplateletinhibitionratesinadenosine5'-diphosphate(ADP)pathwaysweremeasuredbyathrombelastography(TEG)system.ThepatientswithclopidogrelresistanceweredividedintoTicagrelorsequentialtherapygroup(ticagrelorfor3monthsandclopidogrelfor9months,n=143)andClopidogrelgroup(clopidogrelfor12months,n=176).Theriskofmajoradversecardiacevents(MACE)andthesafetyendpointsat1-yearfollow-upwereanalyzed.ResultsTheratesofstentthrombosis(ST)(2.1%vs.8.0%,P=0.017)orMI(2.8%vs.10.2%,P=0.009)werelowerintheticagrelorsequentialtherapygroupthanintheclopidogrelgroup.Dyspneawasmoreoftenintheticagrelorsequentialtherapygroupthanintheclopidogrelgroup(17.5%vs.4.5%,P<0.001).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rateofmajorbleedingwasfoundbetweenthegroups(3.4%vs.3.9%,P=0.528).ConclusionsInAMIpatientswithhyporesponsivenesstoclobidogrelticagrelorsequentialtherapygroupsignificantlydecreasedtheratesofSTandMIwithoutincreasedriskofmajorbleedingascomparedwithclopidolgrel.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 反应性 受体拮抗剂 治疗 患者
  • 简介:目的评价P波离散度(Pd)及左房内径对扩张型心肌病(DCM)者发生心房颤动(Af)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56例DCM者按是否伴有Ⅺ而分为时组(A组)和非Af组(B组)。分别测量两组的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并计算出Pd。同时用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房内径,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6例中A组48例(30.7%),其中阵发性Af19例(39.5%);持续性Af29例(60.4%);48侧中无症状性Af7例(14.5%)。A组与B组Pmax、Pd及左房内径值均明显增加(P〈0.01);A组与B组比较,Pmax〉140ms,Pd〉40ms,左房内径〉42mm,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DCM伴Af者中无症状性Af是比较常见的;Pmax〉140ms,Pd〉40ms和左房内径〉42mm,这三项指标对预防Af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房颤动 P波离散度
  • 简介:目的观察P波离散度(Pd)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经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变化。方法测定未合并房颤及合并房颤的AVNRT经射频消融术前后Pd,比较术前术后Pd的变化。结果发现射频消融后无论合并房颤或未合并房颤的AVNRT,其Pd均有所延长,但P〉0.05;合并房颤组与未合并房颤组的AVNRT相比,其术前两者比较及术后两者比较的Pd的P均〈0.05。结论AVNRT可能不是心房电活动弥散度增加的因素;AVNRT合并房颤发作者AVNRT可能仅仅是诱发因素,而不参与其维持;24小时内的Pd可能不能用于预测AVNRT射频术后再发房颤的并发症。

  • 标签: P波离散度 射频消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Ⅵ哝T)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病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54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26例)、中型(16例)和重型(12例);另外选取30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患者和对照组对象血清中的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的水平。结果①缺血性卒中组患者在发病后12、24、72h和7d血清E选择素分别为(53±8)、(60±9)、(70±9)和(51±8)μg/L。P选择素水平分别为(18±4)、(25±6)、(30±6)和(21±4)μg/L。②轻型患者在发病后72h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分别为(61±9)和(23±5)μg/L;中型为(80±11)和(41±9)μg/L;重型为(84±12)和(49±10)μg/L。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的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 标签: 脑缺血 E选择素 P选择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抑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27只,选用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制作SAH模型,剔除3只死亡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H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DMSO+p38抑制剂组,每组6只。采用Westernblot分别检测p38、磷酸化p38、帕金森病蛋白7(DJ-1)、自噬相关基因5(Atg5)、自噬接头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I轻链3(LC3)-I和LC3.U蛋白表达,并用Garcia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判断神经损伤。PCI2细胞加氧合血红蛋白建立体外SAH模型,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DMSO组及DMSO+p38抑制剂组,利用荧光探针JC-1观察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1)4组大鼠p38、磷酸化p38和DJ-1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4.959、150.293和698.476,均P〈0.01)。4组PCI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4.989,P〈0.01)。4组大鼠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Atg5和p62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5.319、110.490和36.311,均P〈0.01)。4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25.550,P〈0.01)。(2)与假手术组比较,SAH后p38、磷酸化p38和DJ一1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分别为0.43±0.06、0.41±0.02和0.07±0.01上升至0.61±0.08、0.79±O.07和0.17±0.03,均P〈0.01),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8.294-0.28上升至9.23±0.42,P〈0.01);Atg5蛋白表达上调及LC3-II/LC3-I升高(分别为0.23±0.04和0.25±0.04上升至0.47±0.04和0.46±0.04,均P〈0.01),p62蛋白表达下调(1.09±0.14下降至0.54±0.10,P〈0.01);神经功能评分降低[(17.54-0.6)分降至(11.3±2.7)分,P〈0.01]。p38抑制剂显著下调SAH后磷酸化p38蛋白表达(0.794-0.07�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线粒体 自噬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ICIAB)的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房颤(PAf)的关系.方法观察测量44例ICIAB的P波.根据是否发生PAf分为房颤组(A组)和对照组(B组),并对P波最大时限Pmax和P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比较,Pmax无显著差异(P>0.05),Pd显著差异(P<0.01).结论Pd对预测ICIAB者是否发生Af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 P波离散度 阵发性房颤 关系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即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溶酶体膜蛋白(CD62P)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灯盏花的影响.方法:5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灯盏花组(32例)及抵克力得组(27例),并对照观察治疗8周前、后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C-RP水平的变化.结果:(1)与健康人及稳定性心绞痛(SAP)对照组比较,UAP患者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2)治疗8周后,灯盏花及抵克力得组CD63、CD62P及血浆C-RP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P<0.01),且两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物在UAP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灯盏花抗血小板活化及减轻炎症反应的突出作用对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发生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灯盏花 血小板活化 炎症反应
  • 简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在亚洲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已超过阿尔茨海默病,成为痴呆主要原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高Hcy血症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选择素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高度糖化的整合蛋白,是血小板释放的特异标记物之一。我们旨在通过SAE患者血中Hcy、P选择素的测定及相关性比较,以探讨两者在SAE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 标签: 动脉硬化性脑病 同型半胱氨酸 P选择素 皮质下 高HCY血症 心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外周静脉血中吞噬细胞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单位mRNA表达活性,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检测以上各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相关性,初步探讨NADPH氧化酶活性增加导致的氧化应激在高血压心室重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住院以及门诊病人中EH患者61例,一周内未用过降压药物治疗,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高血压时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水平,根据身高,体重计算出体表面积(BSA)及体重指数(BMI)。同时收集我院住院及门诊血压正常个体18例为对照组(control),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各项超声学指标,记录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EF值,根据各项超声指标,计算出左室重量LVM。,体表面积采用Stevenson公式: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左室重量指数LVMI=LVM/BSA。同时采其空腹静脉血6ml,2ml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空腹血糖(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其余4ml静脉血各取2ml置于肝素抗凝管及非抗凝管,立即进行吞噬细胞、总RNA提取,以及RT-PCR反应,根据凝胶电泳目的条带和内参条带的灰度比表示p22phoxmRNA表达活性的强弱。非抗凝管中分离出的血清分别采用ABTS法测定TAO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DA水平。EH患者按照血压水平不同分为EH1,EH2,EH3共3组,按照是否合并心室肥厚分为单纯EH组和EH合并LVH组。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组(EH)较血压正常对照组SBP,DBP,TC,UA,I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吞噬细胞 左室重构 氧化酶活性 氧化应激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激活在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的意义.方法测定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CD62p,患者分成A、B、C三组,A组为未经抗血小板治疗的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37例,B组为正常对照组11例,C组为经抗血小板药治疗的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28例.均取晨空腹静脉血3ml,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A组CD41、CD41荧光强度和CD62p均高于B组(P<005),C组的CD41、CD41荧光强度、CD62p均低于A组(P<005).高血压病组与冠心病组的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和激活增强,而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抵克立得)能抑制血小板激活.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临床意义 CD41 CD62P 血小板
  • 简介: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干预前、后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9、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P选择素浓度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黄梅县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86例AMI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体检的86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集上述人员空腹外周静脉血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样本中MMP-9、IL-6、P选择素浓度。结果观察组PCI治疗前MMP-9、IL-6、P选择素浓度依次为(698.47±108.78)ng/L、(109.87±10.98)pg/L、(94.78±99.54)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治疗7d后,MMP-9、IL-6、P选择素浓度均依次为(324.78±78.78)ng/L、(73.04±11.78)pg/L、(78.76±69.48)μ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治疗7d后MMP-9、IL-6、P选择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9、IL-6、P选择素浓度动态变化反映AMI患者病情变化,监测其浓度波动有助于临床评估PCI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 金属基质蛋白酶-9 白细胞介素-6 P选择素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及NF-kB通路信号分子α7nAChR、p65、IkB-α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25mg/kg·d)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50mg/kg·d),每组各10只。4组均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灯盏花素治疗组术前连续1周腹腔注射灯盏花素;假手术组以及缺血再灌注组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随后处死,取出心脏检测心肌组织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蛋白印记法检测α7nAChR、p65、IkB-α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较假手术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以及IkB-α蛋白显著增加(P<0.01),p65和α7nAChR蛋白显著减少(P<0.05);灯盏花素高低剂量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以及IkB-α蛋白显著降低(P<0.01),p65和α7nAChR蛋白显著增加(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灯盏花素预处理能有效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上调α7nAChR,从而通过NF-kB通路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灯盏花素 心肌 缺血再灌注 NF-kB通路 胆碱能抗炎通路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