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TCO)后发生传导阻滞的特点及转归。方法选择在我院施行VSD者TCO患者45例,术中2例、术后11例出现传导阻滞,动态观察患者术前心电图及术后出现传导阻滞的时间、类型及转归,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传导阻滞手术前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6个月的发生率与术前无差异(P〉0.05)。其中2例术中反复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被迫中止手术;术后11例发生传导阻滞,其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例、CRBBB并左前分支阻滞(CLAFB)2例、不完全性RBBB及LAFB各1例。除1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及1例CRBBB未恢复外,其余均在14d内恢复,结论传导阻滞是VSD者TCO常见并发症,多数可恢复正常。故VSD者TC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肯定,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剖宫产产妇术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名实施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40名产妇为对照组,将在常规护理上予舒适护理干预的40名产妇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天后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患者舒适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天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患者轻;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妇抑郁、焦虑评分比护理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评分变化存在优势(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术中实施舒适护理能够降低产妇术后疼痛、缓解产妇抑郁、焦虑情绪,有利于产后康复。

  • 标签: 剖宫产 产妇 舒适护理
  • 简介:宽QRS波心动过速(WQRST),常伴血流动力学改变,需急诊治疗。不同原因WQRST的预后及治疗不同,正确识别才能给予恰当治疗,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本文总结住院治疗的WQRST48例,对其病因及特点作一些探讨,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16~68(平均40±18)岁。其中10例预激综合征(WPW),年龄20~64(平均40.2±13.4)岁。

  • 标签: 宽QRS波 心动过速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产生机制以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对32例妊娠中晚期发现短P—R间期者(观察组)和30例P—R间期正常的中晚期孕妇(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及胎儿心电图(FECG)检查;对观察组进行输氧一周后复查常规心电图(ECG)、FECG、及产后3个月复查ECG。结果观察组心率变异(HR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5及P〈0.01);观察组输氧后短P—R间期恢复正常,FECG前后变化不大。结论妊娠中晚期的P—R间期缩短与需氧量增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占优势相关.可作为中晚期妊娠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的客观指标;对胎儿影响不大。

  • 标签: 妊娠 P—R间期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 需氧量增加
  • 简介:目的探讨在心力衰竭中应用依那普利联合施慧达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参照组单纯采取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依那普利联合施慧达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状况以及临床疗效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功能指标状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2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有意义。结论在心力衰竭中应用依那普利联合施慧达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状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力衰竭 施慧达 依那普利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45例青年CHD患者的危险因素,旨在探讨青年人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45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青年组对象,同时以4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老年组(年龄〉60岁)对象。调查患者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和血脂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指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的TG值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TC、HDL和LDL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青年人要密切关注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肥胖和甘油三酯(TG)升高的患者,防治冠心病的过早发生。

  • 标签: 冠心病 青年人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证据的检索及评价是指南制订的重要步骤,全面、客观、可重复的文献检索是指南制作过程中最耗时、最具挑战性及最重要的工作,敏感的检索策略和多样的检索资源是减少文献查找偏倚的关键,也是制订系统评价并最终形成推荐意见的基础。此过程中常常需要优化检索策略、确定检索资源及依靠方法质量学评价进行文献的筛选与最终确定。

  • 标签: 指南 手册 证据检索 方法学 质量评价
  • 简介:本文总结从1975年~1995年诊断的永存动脉干13例8例经尸解证实。A1型6例,A2型7例其中8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者中有3例经尸检证实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完全符合。本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无特异性但结合二维超声心动检查有助于诊断,并可检出合并的其他畸形。

  • 标签: 动脉总干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后出现的缓慢心律失常能否作为对窦房结功能评价的依据。方法从TET后出现缓慢心律失常10例中筛选8例,应用Bruce或MOD—Bruce方案进行TET检查,以①运动中或运动停止后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mV(于J点后80ms测量)且持续1rain以上;②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呈损伤缺血型抬高〉10.2mV为阳性标准,与冠状动脉照影(CAG)结果对照。结果’IET6例为阳性,CAG4例为单纯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狭窄,1例为双支病变,3例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包括2例TET阴性者),缓慢心律失常均发生在运动终止后2min左右,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交接性逸搏心律。结论TET后出现缓慢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的病理基础有着密切关系,与个体的神经因素也有一定关系,能否用来评价窦房结功能尚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冠 状动脉造影 缓慢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回访探讨胎儿心内强回声灶(echogenicintracardiacfoci,EIF)发病机制。方法临床观察回访了847例孕妇,其中胎儿心内强回声灶的共191例。追踪随访各组孕妇妊娠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家族史;用Log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早期出血、孕期感染、妊娠剧吐、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的统计结果P<0.01。结论孕早期出血、孕期感染、妊娠剧吐、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与胎儿心内强回声灶有相关性。

  • 标签: 钙化 代谢 产前诊断 染色体
  • 简介:新生儿心肌炎近年有增多趋势。病情轻重不一,变化多端,病死率较高。现对我科2002年1月~2006年1月收治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心肌炎 新生儿 临床特点 临床资料 病死率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胼胝体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0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1609例脑梗死患者中,经MRI确诊的33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①该病发生率为2.05%(33/1609);发病年龄为(63±9)岁,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②33例中,以肢体瘫痪(93.9%)和认知功能下降(57.6%)最为多见,其次是面、舌瘫(48.5%),共济失调(45.5%),感觉障碍(39.4%),再次是情感障碍和语言障碍(均为30.3%),而异己手综合征最少见(9.1%)。(3)33例通过MRI检出病灶42个,以体部(42.9%)、压部(35.7%)多见。6例为单纯胼胝体梗死,27例合并颅内其他部位梗死,最多见于基底核区(75.8%)。单侧梗死患者(24/33)多于双侧(9/33),P〈0.01。④15例行血管造影检查(MRA/CTA/DSA),大腩的动脉狭窄6例,闭塞3例;胼周动脉狭窄3例,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大脑后动脉狭窄3例,闭塞2例;血管形态正常者2例。结论胼胝体梗死发生率相对低,临床表观复杂多样,应重视认知功能的下降和异己手综合征,MRI对胼胝体梗死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胼骶体 梗死 疾病特征 磁共振成像
  • 简介: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血脂异常的治疗尤为重要,可直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他汀类药物是近年研制生产的一类安全高效的调节血脂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降血脂及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本组通过对2001年2

  • 标签: 血脂异常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他汀类药物
  • 简介:目的:讨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干部心血管一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3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回顾性分析138例CTO患者血运重建治疗措施以及效果。结果138例CTO患者,共162支慢性完全闭塞血管,主要累及前降支(LAD)52支,回旋支(LCX)27支,左主干(LM)9支及右冠状动脉(RCA)60支。145支慢性完全闭塞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行(PTCA)治疗,130支血管成功支架置入101个。1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论CTO临床表现多样,但缺乏特异性,可以选用PTCA及支架术或CABG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 CTO
  • 简介: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植入Firebird药物支架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桡动脉途径植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血管再狭窄率.结果共植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113枚.86例患者住院期间无血栓形成和临床随访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安全有效,国产药物支架近期能够有效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支架 桡动脉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目的了解运动员的心电图改变。方法选择出一千例运动员的心电图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心电图自动分析报告结果99%出现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心包炎、高血钾、早复极综合征等异常心电图诊断。结论99%的运动员出现早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

  • 标签: 心电图 运动员 早复极综合征
  • 简介:目的:通过对非典型川崎病(atypical或incompleteKawasakidisease)的临床分析而提高对其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32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发热并不总是首发症状;(2)发热、皮疹和口唇干红、皲裂发生率高,手足硬肿和颈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低;(3)反复发作者第2次发作较第1次发作不典型;(4)对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者,再给丙球一疗程,仍无效则改用甲强龙冲击治疗。结论:对于非典型KD的诊断不能太拘泥于诊断标准.应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作综合分析,力争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为观察老年人脑卒中心电图异常情况,我们于1984年10月~2001年1月对186例脑卒中前后心电图进行了观察.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均为老年住院病人,年龄60~86岁,平均73±8岁.186例中男154例,女32例,第一次脑卒中163例,二次脑卒中23例.本组中有高血压病85例,冠心病72例,糖尿病21例,无其它疾病者8例.1.2.方法:脑卒中前心电图以每年一次干休所老干部体检或近期心电图记录为准,脑卒中后心电图以发病后17天时检查记录为准.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有心电监护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异常心电图时随时记录.脑卒中的诊断以头颅CT为准[1].

  • 标签: 老年人 脑卒中 心电图异常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和观察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48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同时电刺激小脑,并与4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只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10d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电刺激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常规药物加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 标签: 脑梗塞 电刺激 小脑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