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4088项采用TLC进行中药鉴别,可见薄层色谱技术操作的普遍性。但很多药学人员常常会由于操作技术不够规范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尽管其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的优势。本文将对薄层色谱操作技术控制要点进行概括分析,旨在为实际鉴别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薄层色谱法 操作技术 控制要点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敷料联合蚕食清创在低温烫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低温烫伤患者80例列入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京万红药膏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新型敷料联合蚕食清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反应、创口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

  • 标签: [] 新型敷料 蚕食清创法 低温烫伤 创口愈合时间
  • 简介:目的研制适用于评估中国化疗患者舒适状况的化疗患者舒适量表。方法采用德尔菲,以Kolcaba的一般舒适量表为框架,在访谈20例化疗患者、对5名护理专家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专家咨询问卷。选取北京市15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对量表的条目进行筛选,并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初步测试。结果专家的积极性较高,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均值为(0.91±0.07),两轮咨询后,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W为0.419(P〈0.01)。形成了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4个维度,共40个条目的化疗患者舒适量表。量表总的Cronbach'sα为0.916,CVI为0.976。结论借鉴德尔菲研制的化疗患者舒适量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于评价肿瘤专科护理服务质量和舒适护理干预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德尔菲法 化疗 舒适 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牵引用于预防留置导尿漏尿的效果。方法自行制作牵引物,对42例留置导尿漏尿的老年患者行牵引,观察预防漏尿效果。结果经观察,显效40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结论牵引能有效预防留置导尿漏尿现象。

  • 标签: 留置导尿 漏尿 牵引法
  • 简介: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如果能够稳、准、快、甚至使患者感觉无痛地把药物输入到患者体内,并保证整个输液过程的质量,无疑会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大多数老年患者血管硬化、弹性差,且血管脆、滑动度大,导致静脉穿刺难度较其他年龄患者高,成功率低。

  • 标签: 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 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举平台固定尿管的实际效果。方法 以本院为单位,在 2019年 1-12月间,选取留置尿管患者 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5例,对照组仍选用传统的固定方法,而观察组则采用高举平台,对比两组管道脱出率、管道牢固性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对尿道损伤率、管道脱出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偏低( P< 0.05),而患者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偏高( P< 0.05)。结论 针对留置尿管患者,通过采用高举平台进行固定,不易出现脱落情况,且便于日常打理,另外还能增加患者舒适度,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尿管 高举平台法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个案护理考评模式对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提升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持续参加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训练的82名年轻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人。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考评模式进行训练,对照组按照常规的考评模式。训练后采用《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评分表》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临床实践能力和患者满意度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实践能力考评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个案护理考评模式能够适用规范化培训的需要,提高年轻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水平。

  • 标签: 临床实践能力 个案护理 考评法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临床输液过程中采用头皮静脉逆行输液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8月间在我院儿科就诊并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顺行静脉穿刺进行输液治疗,实验组患儿则采用头皮静脉逆行穿刺进行输液指标,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差异。结果:组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差异较大,实验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监护人满意度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头皮静脉逆行输液可有效提升小儿静脉输液穿刺一次成功率,且头皮穿刺还具有不影响输液速度和手部活动的优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头皮静脉穿刺 逆行输液法 输液治疗
  • 简介:【摘要】 本文对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加以观察与研究。将我校2020年护理专业的8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按教学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比较两组: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教学方式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在外科护理教学中予以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效果理想,能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度及实践技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外科护理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终末病案质控管理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对照组住院患者采取传统病案管理方式,即级质控;对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进行级质控,以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阶段多方面的对终末病案质控管理,比较两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终末病案质控质量完善率、患者投诉率以及返修率。结果:经过结果表明观察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法 终末病案 质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60例患者(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经不同护理管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院感率为6.92%,护理满意度为95.38%,对照组依次为13.85%和84.62%,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结论: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事件出现概率,提升患者满意度,确保临床安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范围的推行。

  • 标签: 护理管理 PDCA循环法 医院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护理专业德技并修育人路径探索,突出课程思政如融盐入水般融入护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助力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素养和行业素养提升,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实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护理行业人才需求的高度适应,为学生人人成长成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 标签: 课程思政 护理 育人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零度扩皮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 PICC置管中的 临床 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 7~2019.7 , 1 年期间 收治的12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 PICC置管患者为 本次 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60 )和观察组( n=60 ), 对照组应用横向扩皮方案 ,观察 组应用零度扩皮方案 ,观察 两组患者临床 效果。结果:观察组 患者扩皮即刻、 置管后 24h和 置管后 7d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 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过程中应用零度扩皮效果显著,能够 明显 减少局部组织出血量,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 率,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

  • 标签: 零角度扩皮 超导下改良塞丁格 PICC置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零度扩皮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7~2019.7,1年期间收治的12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应用横向扩皮方案,观察组应用零度扩皮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扩皮即刻、置管后24h和置管后7d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过程中应用零度扩皮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减少局部组织出血量,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零角度扩皮 超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接收的92名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4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采取心理护理。研究并比较双方患者的护理情况,涵盖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心理特征、不良情绪、视力和眼压、生活质量、遵医行为等方面。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高于参照组(X2=8.363,P=0.00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低于参照组(X2=4.420,P=0.035)。观察组心理特征中,急躁冲动、孤独寂寞、忧虑担心、紧张恐惧发生率分别为6.52%、2.17%、2.17%、4.35%,均低于参照组(X2=4.389,P=0.036;X2=4.928,P=0.026;X2=6.034,P=0.014;X2=5.059,P=0.024)。观察组不良情绪中,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6.82±2.81)分、(47.04±2.77)分,均低于参照组(T=9.622,11.102,P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焦虑 抑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产生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9年4月~2023年10月期间随机抽取106例患者纳入在本次实验中,并按照患者的就诊序号完成分组,将偶数的患者纳入参照组中,给予常规护理,将奇数的患者纳入在观察组中,给予专业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眼压以及前房深度、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以及前房深度各项数据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要远远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对比于参照组来说更低,p<0.05。结论:对原发性闭型青光眼患者处于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实施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持续性高眼压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型青光眼患者中,护理价值彰显效用分析。方法:对于研究涵盖年度确认,2021年12个月范围区间内,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型青光眼患者,自愿参与筛选年度内样本患者,确定60例,并在随机摸球背景下确认分组,分别样本记录各30位,至本年度范围内完成研究。依照护理方案将其依次分为至护理队列Ⅰ(干预护理),护理队列Ⅱ(惯用护理),以两组患者参数,比较研究样本。结果:护理队列Ⅰ参数更优(p<0.05)。结论:干预护理应用下,改善眼压效果对于持续性高眼压状态背景,产生原发性闭型青光眼的患者,具有明确效用。

  • 标签: 持续性高眼压状态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个案追踪在危重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个案追踪从病人及检查者的角度对护理质量及管理进行评价,比较个案追踪实施后各阶段护理质量得分情况。[结果]实施个案追踪后,护理质量各维度得分均较前提高。[结论]应用个案追踪可有效提高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

  • 标签: 个案追踪法 危重病人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五常"管理在ICU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2007年6月起将"五常"管理模式引入我科ICU抢救中,从ICU抢救效率、物品、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等进行各个层面渗透,来提高ICU抢救效率.结果采用"五常"管理后,ICU抢救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大提高,而且在ICU抢救中实现了人、物、场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结论"五常"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值得在各院ICU抢救中推广.

  • 标签: 五常法 ICU抢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改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共63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1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3年3月)。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常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31例患者入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改良,32例患者入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管腔变形发生率以及导管使用情况(患者自述皮肤无瘙痒不适、患者不担心胶布松动)。结果:实验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管腔变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的导管使用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改良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固定改良法 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