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应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对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4例前列腺骨癌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水平、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应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其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 前列腺癌骨转移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营养风险评估工具在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12月分别应用主观全面评估法(SGA)、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对160例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以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作为衡量患者营养状况的金标准,分析SGA、NRS2002、MNA-SF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价值。结果NRS2002预测ICU患者营养风险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优于SGA、MNA-SF。在18~<60岁患者中,NRS2002诊断价值优于SGA、MNA-SF,在≥60岁患者中,MNA-SF的诊断价值优于NRS2002、SGA。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SGA、NRS2002、MNA-SF与BMI、Alb、Hb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SGA、NRS2002、MNA-SF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在不同年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灵敏性及特异性有所不同,其诊断价值也有所不同。

  • 标签: 营养风险评估 危重症
  • 简介:[目的]分析质量与安全全程深度体察护理在双源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质量与安全全程深度体察护理实施前和实施后我院接受双源CT检查的成年受检査各9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受检病例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双源CT受检者干预后的焦虑评分、血压异常率、心率异常率、中断检查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成像结果可用率与检查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质量与安全全程深度体察护理对双源CT检查病人实施干预,提高了受检者的检查安全与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双源CT 质量 安全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在眩晕患者辨证施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5例眩晕患者按入院顺序分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和穴位贴敷治疗。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两组治疗有效率,采用汉化的眩晕障碍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眩晕的影响程度。结果治疗有效率对照组80.65%,观察组93.65%,两组比较x2=4.73,P〈0.05;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对照组(9.87±3.32)分、观察组(4.73±4.55)分,两组比较t=7.211,P〈0.01。结论耳穴压豆及穴位贴敷用于眩晕患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眩晕 耳穴压豆 穴位贴敷 辨证施护
  • 简介: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康惠尔贴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接触性皮炎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PICC致接触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外涂联合3M透明敷料换药.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外涂联合康惠尔贴换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移位率、脱管率、感染率、换药次数及换药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移位率、脱管率及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换药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康惠尔贴换药,可有效改善PICC致接触性皮炎,降低感染风险,减少护理工作量.

  • 标签: 地塞米松注射液 康惠尔贴 接触性皮炎
  • 简介: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于院内接受手术麻醉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3例。护理组采取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平均交接时间和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麻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有利于提高Steward评分及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麻醉护理一体化 麻醉后恢复室
  •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多方位康复护理干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全程多方位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僵硬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多方位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膝关节活动度恢复。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活动度 全程护理 康复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诊治下护理干预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40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围期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多学科联合诊治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d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前白蛋白(PA)以及总胆红素(TBIL)]、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中平均出血量与输血量)、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引流时间、进食时间、术后3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各时间段疼痛(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d,观察组患者CRP,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BIL、手术时间、中平均出血量与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引流时间、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d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医疗费用、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多学科联合诊治下的护理干预,可促进肝功能恢复,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各种并发症风险,优化患者预后。

  • 标签: 多学科联合诊治 肝癌 围手术期 护理 预后
  • 简介:总结1例自发性腹膜后出血合并肠系膜夹层患者应用目标导向护理过程。分析患者的病情,制定并实施了目标导向护理方案,切实做好血压、呼吸道、胃肠道、疼痛等的监护和管理。患者术后16d步行出院。

  • 标签: 腹膜后出血 肠系膜夹层 目标导向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评估结果的分级护理模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1年7月~2016年7月肝病科收治的9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分级护理实施前后将患者分为2组,2011年7月-2013年7月实施分级护理前的患者分入对照组,共46例,2013年7月-2016年7月实施分级护理后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共44例。以2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死亡率、SF-36量表得分及护理满意度为评价指标。结果干预组的再出血18.1%和死亡率4.5%低于对照组36.9%、19.5%(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5.4%高于对照组78.2%(P〈0.05),干预前2组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F-36得分(87.2±5.O)分高于对照组(75.0±6.3)分(P〈0.05)。结论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评估结果的分级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Rockall危险性积分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低体温全程前瞻性管理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6月于我院行胃肠手术干预的病例86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胃肠手术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低体温管理,试验组接受手术室低体温全程前瞻管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胃肠手术患者干预后的状低体温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各项应激反应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手术室低体温全程前瞻管理对胃肠手术患者行围期低体温预防干预,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低体温预防效果,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程度,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低体温 前瞻性护理 胃肠手术
  • 简介: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不同阶段患者的激惹、抑郁、焦虑状况,为临床实施心理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rritability,depressionandanxietyscale,IDA),以便利抽样法选取176例处于乳腺癌术后不同阶段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抑郁得分(5.41±1.08)分,其中临界值71例(40.3%),重度抑郁56例(31.8%);焦虑得分(6.05±1.82)分,其中临界值69例(39.2%),重度焦虑32例(18.2%);内向性激惹得分(2.83±0.76)分,其中临界值54例(30.7%),重度内向性激惹17例(9.7%);外向性激惹得分(3.47±1.04)分,其中临界值58例(33.0%),重度外向性激惹2例(1.1%)。术后2个月到5个月,患者焦虑、抑郁、内向性激惹、外向性激惹都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应加强对乳腺癌术后,特别是术后2个月至5个月间患者心理状况的关注,对各阶段较为显著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利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状况有良好的适应过程

  • 标签: DA量表 乳腺癌 术后 心理状况
  • 简介: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法在中医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级94名护理本科生,采用三明治教学法进行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教学,应用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表测评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三明治教学法的认可程度;并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2012级90名学生进行考核成绩对比。结果三明治教学法中,78.7%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88.3%的学生表示愿意继续采用此种教学法。三明治教学法组学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P〈0.05)。结论在中医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三明治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拓宽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教育 中医 护理 教学方法 三明治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困难评级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我科入住的有呼吸困难症状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结果]提高护士对病人呼吸困难程度病情掌握率,提高病人对呼吸困难评级及相应健康知识掌握率,降低病人呼吸困难再加重率。[讨论]护士应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呼吸困难评级后,护士应用该表能准确描述出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医护、护护之间能达成共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间接提升护士素质。

  • 标签: 呼吸困难评级 呼吸系统疾病 护理评估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模拟教学方案在护生实习期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实习的88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3名和研究组45名,对照组实施妇产科常规护理教学方案,研究组实施妇产科护理模拟教学方案。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评分及综合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正常分娩接生实验、骨盆外测量、产时会阴冲洗与消毒、会阴擦洗方面的护理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实习护士专业理论水平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专业实践技能、病情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团结协作、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生实习期间在护理教学中实施妇产科护理模拟教学方案可显著提高护生综合能力,对保障和持续提高今后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模拟教学 护生 护理教学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参与式教学联合视频反馈法在高职护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自愿参与原则招募2016级158名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常规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联合视频反馈法培训,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教学法。使用临床心肺复苏态度知识调查问卷和院外心肺复苏施救意愿问卷对两组护生于培训前和培训后1周进行测评。结果培训1周后试验组心肺复苏知识、态度、院外施救意愿得分较培训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试验组心肺复苏知识、态度、院外施救意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与式教学联合视频反馈法心肺复苏培训,不仅能提高护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还能提高护生心肺复苏的态度和院外施救意愿。

  • 标签: 参与式教学 视频反馈法 院外施救意愿 心肺复苏术 态度
  • 简介:目的:探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对照组A和对照组B分别进行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穿刺;观察组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静脉穿刺,观察组A和观察组B分别进行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穿刺。比较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A与对照组A头皮静脉穿刺情况、启动静脉注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与对照组B四肢静脉穿刺情况、启动静脉注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启动静脉注射时间,且红外成像光源不会产生辐射和热量,对皮肤无损害,是安全有效的可视化穿刺方法。

  • 标签: 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 新生儿 外周静脉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应用延续性护理对其院外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本院2014年12月-2017年5月出院的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出院后不给予任何干预,后者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于3个月后评价并对比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呼吸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E1)、用力肺活量一秒率(FVE1/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VE1%);观察组影响、活动能力及症状生活质量量化评分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引入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院外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肝癌、肝硬化晚期等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法~([1])。肝移植术后的育龄女性,内分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大部分病人可以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但因肝移植术后病人肝脏功能恢复程度不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心理状况以及年龄等因素可能对病人妊娠造成影响,同时,妊娠本身加重肝脏负担从而影响移植肝的功能,引发不同程度的肝脏疾病.

  • 标签: 肝移植 妊娠 肝硬化 多学科团队 诊疗模式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治疗的60例女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法健康教育;对两组入院时、入院后2周病情恢复情况、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入院后2周,观察组总积极因素评分、病情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药物知识知晓率及出院指导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到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能够快速地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育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