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探讨吻合(PPH)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吻合(PPH)对5例直肠脱垂患者进行治疗。结果5例痊愈,该疗法简便、安全、有效、可靠。

  • 标签: PPH 直肠脱垂
  • 简介:目的:探索皮肤伤口减张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切除术后,减少切口瘢痕形成和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方法选取10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行病理性瘢痕切除术,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瘢痕术后切口分为减张组和对照组。减张组瘢痕术后切口局部使用皮肤减张,对照组瘢痕术后切口不使用减张。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瘢痕宽度、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3个月减张组术后瘢痕宽度较对照组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皮肤伤口减张对抑制手术后皮肤切口张力导致的瘢痕形成具有明确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瘢痕宽度、抑制瘢痕增生,从而提高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皮肤伤口张力 皮肤伤口减张器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温哥华瘢痕量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助讲 在 无喉患者发声中的应用 效果 。 方法 : 患者在使用 助讲 三个月后按照发出声音的清晰度、使用助讲的熟练程度、语句的表达能力以及对话距离辨别度等四个指标来进行评价等级,评价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属于及格及以上等级,四级为不及格。 结果 :选取的 2019 年 1 月至 6 月我院 300例无喉患者中评价等级为一级的有 243例占比 81%,二级的有 3 6 例占比 1 2 %,三级的有 9 例 占比 3%,四级的有 12 例占比 4 %,总体及格率(一级、二级和三级)为 9 6 %。 结论:助讲 对 无喉患者发声的 语言恢复能力有显著效果 [1] 。

  • 标签: 助讲器 ( 电子喉 ) 无喉患者发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镍钛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7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选取78例,将其中采用镍钛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治疗的39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另外接受加压包扎、肋骨牵引、胸腔引流等非内固定治疗的3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89.7%)的治疗优良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69.2%),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1%)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20.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镍钛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应用于多发性肋骨骨折中,可以发挥稳定胸廓、缓解病痛的疗效,且其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借鉴利用。

  • 标签: 多发性肋骨骨折 肋骨环抱器 镍钛记忆合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控注射在CT增强时的护理操作体会。方法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这段期间内,选择来我院进行进行CT扫描且增强扫描的126例检查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采用数控注射,分析数控注射在CT增强时的护理干预方式,比较护理操作干预前后患者意外情况发生率。结果护理操作干预后患者局部渗透、空气栓塞、心血管方面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操作干预前,护理操作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例,1.59%)低于干预前(16例,12.70%),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将数控注射应用于CT增强时操作,其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与广泛推广。

  • 标签: 数控注射器 CT增强 护理操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肋骨骨折记忆合金环抱固定治疗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记忆合金环抱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非内固定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48/50),与对照组80.0%(40/5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3/50),与对照组22.0%(11/5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肋骨骨折记忆合金环抱治疗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即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并能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肋骨骨折 记忆合金环抱器 内固定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白内障手术撕囊过程应用环形撕囊的临床效果,进而寻求一种简单、实用、经济的撕囊器械来解决白内障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问题。方法选取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1768例(2005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科研对象,分为环形撕囊组(826眼)与常规撕囊对照组(1018眼)、囊膜染色组(吲哚氰绿16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观察环形撕囊在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中的撕囊效果。结果环形撕囊组826眼均获得满意的撕囊效果,术中囊膜均无放射状撕裂,且角膜切口小,术后眼部反应轻;囊膜染色组161眼其中136眼完成连续环形撕囊,25眼在染色过程中前房内气泡逸出导致前房塌陷,且93眼手术过程中发现角巩膜隧道切口、侧切口以及虹膜隐窝不同程度的染色,术后角膜水肿较环形撕囊组明显;常规撕囊对照组1018眼其中852眼完成连续环形撕囊,166眼在撕囊过程中囊膜出现放射性撕裂,撕囊不规整,撕囊过程中出现"冒烟现象"影响撕囊。环形撕囊明显优于囊膜染色组和常规撕囊对照组,与各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白内障手术的撕囊过程的应用使撕囊变得简单容易,在不扩大原主切口的情况下能保证环形撕囊的标准,同时不会出现前囊膜口放射,无临床并发症,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白内障 连续环形撕囊 环形撕囊器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3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枪式套扎治疗内痔和直肠息肉的临床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8例内痔、直肠息肉患者(其中内痔102例,直肠息肉66例),采用枪式套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102例内痔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30.1±4.5)分钟,平均愈合时间为(8.2±1.0)天,并发症发生例数为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0%。术后半年随访,复发例数为0例,复发率为0.0%。66例直肠息肉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40.6±4.2)分钟,平均愈合时间为(9.3±1.4)天,并发症发生例数为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0%,术后半年随访,复发例数为0例,复发率为0.0%。结论治疗内痔、直肠息肉,采用枪式套扎手术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时间,将术后愈合时间减少,而且手术中无出血现象,无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枪式套扎器 内痔 直肠息肉 价值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消化道吻合颈部吻合手术改进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12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吻合术。关键步骤包括:胃、食管的游离;颈部吻合的使用;吻合口的包套;胃和吻合口置于食管床。分析该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126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无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乳糜胸发生。术后随访1~27个月,失访12例;死亡8例;吻合口轻度狭窄4例,占3.5%(4/114);有明显的反流症状12例,占10.5%(12/114),予以药物治疗效果佳。术后病理诊断,鳞癌124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结论食管-胃消化道吻合颈部吻合符合肿瘤彻底切除的原则,器械吻合操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吻合口的影响,增加了吻合的可靠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肿瘤 颈部吻合 消化道吻合器
  • 简介:我院妇产科门诊自1990年10月至1996年10月共诊治病人17280人次,其中尖锐湿疣915例,占5.30%。年龄14~57岁。均经病理活检证实诊断。治疗方法依据湿疣大小而定。对病灶直径小于0.5cm

  • 标签: 女性 外生殖器尖锐湿疣 治疗 液氮冷冻
  • 简介:摘要供应室的工作对于医院工作中非常重要,其日常工作中能够熟练、规范地进设备物资的管理、养护,尤其加强灭菌的管理和掩护,进行规范的操作,提高人员素养是医院临床正常运转的保障,对于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要善于总结,寻求原因,积极改进,其中压力蒸汽灭菌湿包问题较为常见,我们应积极应对,对其背后的原因要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最大限度地让灭菌物品湿包发生率得到降低,提高供应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颈部肿瘤的术后负压吸引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42例应用负压吸引护理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在患者切口处放置引流管,并注意敷料细节,及时报告运用压力与成功率,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6.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4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后的负压吸引护理中,在专业医疗护理基础上,再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医护关系。

  • 标签: 头颈部 肿瘤 术后 负压吸引器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以来,采用该方法治疗Pilon骨折27例,按Ovadia和Beals分型,Ⅲ型9例,Ⅳ型12例,Ⅴ型6例.手术采用T型动力外固定跨踝关节固定,对胫骨远端关节面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克氏针或有限切开复位螺丝钉固定.术后1~3周松开外固定的动力锁纽,活动踝关节.结果术后27例均获得随访,功能评定按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良率达82.3%.结论有限内固定避免了软组织的并发症和骨不连,动力外固定架使踝关节早期活动,避免了踝关节的僵直,因而是Pilon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 标签: PILON骨折 外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 简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常见,处理不当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长期卧床易并发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甚至造成死亡。目前多主张早期积极手术治疗,使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但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由于创伤较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等因素仍存在较高的风险。我院自2002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BioLink混合式骨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疗效满意。

  • 标签: 混合式骨外固定器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术治疗 早期下床活动 构型 长期卧床
  • 简介:目的探讨双吻合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间采用双吻合技术治疗的6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下缘距肛缘≤7cm者33例,7.1—11cm者21例,〉11cm者9例。结果21例吻合口距肛缘≤3cm,42例吻合口距肛缘3~7cm。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4.8%),吻合口狭窄6例(9.5%),伤口感染5例(7.9%),无手术死亡。全组均获随访,平均4.3(3~6)年,5例复发,其中3例行Miles术,随访仍健在,2例放弃手术治疗,分别死于肝转移和腹腔内广泛种植。结论双吻合技术在直肠癌手术,尤其是在低位及超低位结直肠吻合中可拓展适应证,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直肠肿瘤 直肠结肠切除术 恢复性 吻合器
  • 简介:摘要1、目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必要的起搏程控对于起搏植入者的重要意义;2、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植入起搏的患者90例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起搏程控,随后再次复查动态心电图;3、结果检查出的48例异常患者再次复查动态心电图均提示完全正常;4结论起搏术后患者定期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起搏程控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程控 起搏器植入者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