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生活质量的提升,儿童肥胖症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儿童肥胖症可能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因此需要针对性治疗,并且预防也是重点。而对儿童肥胖症的治疗以及预防进展进行概述可帮助继续该领域的继续发展,对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均十分有利。

  • 标签: 儿童肥胖症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深析妇产科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2月—2017年接收的50例妇产科患者。并且依据这50例患者所实施的护理方法将其列为两组(各25例)。一组是实验组,对医院的感染问题实施有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实验组的医院感染率为零,对照组中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占12%,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80%)(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问题的预防具有显著作用。可采取进一步的宣传与应用措施。

  • 标签: 妇产科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碘缺乏病是指人体缺乏微量元素碘而引发的疾病,严重影响了我国人口质量,主要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两种疾病。本文主要采用的是统计性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碘缺乏现象做出统计,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预防措施及建议,保障各地区的人民健康。

  • 标签: 碘缺乏病 预防措施 构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治疗与预防工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儿入院后,先行展开初步诊断观察,明确病况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观察治疗结局。结果本组病例经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检查获得确诊,临床症状表现复杂性,以手、足、口腔为主要病变部位,少数患儿出现综合性疱疹;通过分析后拟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抗感染、对症、合并等综合治疗,最终随访调查显示患儿各部位疱疹明显减少。结论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症状表现复杂,早期的预防、诊断、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传染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阴道分娩产妇186例按入院时间分成93例作为对照组和93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重视产程中细节护理,观察二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干预组发生产后出血5例,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17例,干预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护理干预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索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及产生根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对武汉理工大学254名大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追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自我价格取向单一化,心理求助方式片面化,心理支持系统缺乏是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主要根源。结论高校应通过开展全人教育,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心理支持系统等途径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

  • 标签: 大学生心理 全人教育 高校 危机 片面化 结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危子痫前期孕妇的预防作用与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子痫前期高危孕妇60例,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照组采用安慰治疗,对两组孕妇的妊娠演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痫前期发生率和早产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子痫前期孕妇应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子痫前期发病率,改善孕妇和新生儿的结局,疗效明显。

  • 标签: 阿司匹林 小剂量 预防 子痫前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效果,总结有效的宫腔镜并发症预防手段和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4例宫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7),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宫腔镜并发症预防及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过程中加强并发症的针对性预防和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择87份护理不良事件为此次研究范本,所有范本均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老年病房收集,对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管道脱落、跌倒,其占取的百分率分别为39.08%、34.48%。结论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预防性放射卫生监督是放射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机构射线装置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不断增加,如不加以规范,对患者和医疗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我中心积极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开展预防性放射卫生监督工作,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对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优化管理,促进专业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促进了预防性放射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预防性 放射卫生监督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减少儿童疼痛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在2010年3月~2014年2月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140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接种护理,观察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儿童预防接种中疼痛感、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70例儿童中0级疼痛38例,1级疼痛22例,2级疼痛10例;对照组70例中0级疼痛14例,1级疼痛16例,2级疼痛40例;实验组0级疼痛和1级疼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家长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儿疼痛,使预防接种更顺利。

  • 标签: 儿童 预防接种 心理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后骨科患者便秘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40例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采用综合和常规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分析不同护理方式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采取综合护理患者4d内排便人数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防治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愈合。

  • 标签: 骨折患者 便秘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重症医学科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制定防护对策认为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果需从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实习护士自身的操作技术及心理素质提高,改变不良工作习惯,规范工作程序。结论健全职业暴露与感染控制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预防,从而降低重症医学科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

  • 标签: 实习护士 针刺伤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院精神护理科2012-2014年间病例的的回顾性分析,来探讨关于精神科护理的不安因素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选取病例为100例,通过调查患者年龄病史均无统计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结果在精神科护理的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因素主要来源于病人本身病情,护理,以及医院的硬件设施三种。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需要全面考虑,从医院护理设施硬件入手,配合护理人员的熟练护理业务,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及时和病人家属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够减少护理过程中产生的意外,预防医患纠纷发生1。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不安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结核病防治现状以及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采用经验总结及文献资料查询方式了解现阶段我国结核病的防治状况、在预防方面存在的挑战因素以及有效的防控策略。结果我国目前结核病防治效果基本满意,患病比例呈下滑状态;在防治影响因素上会受到人口流动以及疾病耐药性、疫苗研发的影响,影响到结核病的宣传以及治疗效果;在防控策略上,应建立合理的体系,强调医疗机构作用并加强针对性宣传。结论结核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需要疾控中心不断完善宣传与控制模式,提升防控有效性。

  • 标签: 结核病 影响因素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综合保健干预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取我院口腔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儿童龋齿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龋齿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刷牙时间为(3.0±0.5)min,对照组刷牙时间为(2.9±0.3)mi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度、龋齿发生率、饭后漱口比例、刷牙2次以上比例、正确刷牙比例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龋齿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接受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有助于其健康牙齿保健习惯的养成,以及龋齿发生率的降低。

  • 标签: 口腔综合保健 干预预防 儿童龋齿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和观察手术部位感染通过集束化护理能够预防的效果分析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5月期间的进行过手术的患者100例,然后将100例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对照组手术后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观察组的手术后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然后术后在恢复期对比两组的患者在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和病人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率。结果经过治疗后的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观察组中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的有41例,满意的患者有7例,不满意的患者有2例,总满意率是96%;观察组中的手术部位的感染的患者有3例,总的感染率为6%;而对照组中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的有30例,满意的患者有5例,不满意的患者有15例,总满意率是70%;对照组中的手术部位的感染的患者有8例,总的感染率为1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并且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率,效果明显并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的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部位 感染 集束化护理 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