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家庭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家庭护理干预

陈淑霞

陈淑霞

(江苏省赣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所江苏赣榆222100)【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32-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A16和EVTl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呼吸及循环系统的损伤,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1]。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其列为丙类传染病管理。本病传染源为患儿及健康带菌者,主要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见于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手足口病属病毒感染性疾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大部分轻症患儿主要是门诊对症处理,居家隔离治疗。因此,了解本病的传播特点,实施居家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恢复及控制传播。

1预防

1.1控制传染源

传染源为患儿及病毒携带者,3岁以下幼儿多发,常以1~2岁婴幼儿为主,幼儿园是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场所,故应加强幼儿园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把好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进行健康教育,向工作人员和家长介绍本病的表现、流行特点、预防措施等知识,对疑似患儿及时隔离治疗,预防疫情扩散,对患儿所在班进行隔离观察至无新患儿出现为止。同时,全园进行空气、幼儿用具及患儿排泄物的彻底消毒。

1.2切断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主要经粪一口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的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由于本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所以做好学校、幼儿园及儿童活动场所的卫生工作是切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关键。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做好消毒处理。

1.3保护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3岁以下儿童,保护好3岁以下的儿童是本病预防的关键。纠正幼儿不良卫生习惯,注意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的消毒。加强体格锻炼,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白萝卜、胡萝卜、橙子等,保持营养均衡,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生冷、质量不好的食品,不喝生水,生食瓜果要洗净、削皮。大小便后要洗手,教导小儿不要对着他人咳嗽或打喷嚏,要掩盖住口鼻。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在该病流行期间,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口服中药板蓝根冲剂预防,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接触患儿,可通过注射丙种球蛋白提高防护能力。

2居家护理干预

2.1消毒隔离

首先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患儿应留在家中,直到发热、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一般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光下暴晒,患几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混均2h后倾倒。保持室内清洁,定时消毒,开窗通风,患儿日常用品、餐具等用0.5%~1%氯氨溶液浸泡,衣被可煮沸或用1:2000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排泄物用1%~3%的漂白粉浸泡;厕所和病室的地面、墙用1:2000的含氯消毒液消毒。

2.2病情观察

家长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是精神状态、体温、心率、呼吸以及神经系统受累的情况,如发现患儿有高热、抽搐、剧烈头痛、肢体抖动、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2],以免贻误病情。

2.3体温监测

一般4h测1次体温并记录,可了解病情总的发展趋势,尤其夜间应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对于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如物理降温无效,体温超过38.5℃,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退热剂。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后lh复测体温,体温持续不退或超过39℃,应去医院就诊。

2.4口腔护理

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I:口腔。拒食、流涎、张口困难、哭闹不眠等多因口腔内疱疹破溃口腔疼痛所致,可遵医嘱给予口腔内用药,如利巴韦林喷雾剂喷口腔,每天2。3次,可起到消炎、抗病毒和清洁口腔的作用。有严重溃疡者可涂碘甘油、鱼肝油、金因肽或冰硼散等[3]。。或者用2%利多卡因5ml配以蒙脱石散(思密达)1.5g调配成糊状,涂抹于患儿口腔溃疡处,每日2次,口腔溃疡严重者可以3次,并且在口腔护理完30min内患儿禁饮水及进食,以保证药物的吸收及药效的充分发挥思密达局部用药。局部使用思密达,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显效率达86%[4]。

2.5皮疹的护理

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以免引起继发感染。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尤要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防止感染。皮疹如有破损可涂0.5%碘伏,防止皮肤感染。

2.6饮食护理

保持营养均衡,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食物宜温凉,忌食热烫、辛辣、成、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疱疹及溃疡面而引起疼痛。哺乳期的婴儿,常因口腔疼痛而拒绝吸吮母乳或奶瓶的,可用小勺喂哺。因口腔溃疡疼痛而拒食、拒水,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儿,要及时就医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综上所述,HFMD发病急、潜伏期短、传播途径广,尚无有效的预防疫苗,且迄今没有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在治疗方面,如无并发症,一般预后良好,多在1周内痊愈,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该病预后良好,多数可自然痊愈。本病预防主要在于切断传染源,发现患者立即隔离,尤其是加强幼儿园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流行期间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媒体宣传卫生知识,让广大群众了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做好卫生保健流行期间给予板蓝根冲剂预防。轻症患儿在医生指导下,可进行居家护理。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故家长应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总之,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发病率和传染机会,正确的家庭护理能使患儿减少痛苦,防止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参考文献

[1]黄水建.手足口病诊治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3(11):231.

[2]王敏,王捷,孙辉,等.手足口病的研究现状.华北国防医药,2008。20(5):85.

[3]钟景奎.手足口病100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09,29(4):97.

[4]郑小红.思密达局部用药联合中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J].广东医学,2002,12(23):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