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撤机过程中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检测评估撤机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行机械通气超过72h,且具备撤机条件的老年AECOPD患者,根据有无检测BNP分为检测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监测两组患者撤机过程中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BNP检测组测定自主呼吸试验(SBT)前,SBT30min时的BNP值(分别标为BNP1、BNP2),及SBT前、SBT30min时的血浆BNP水平差值(ΔBNP),根据BNP1值分为BNP正常组与BNP增高组。当BNP2>400pg/ml或ΔBNP>50pg/ml时,给予相应处理措施。结果检测组中BNP增高组与正常组SBT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检测组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AECOPD患者撤机过程中进行血浆BNP水平检测可以反映其心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急性心功能不全,提高撤机成功率。

  • 标签: 脑钠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脏早期损伤尿液检测指标。方法选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肾脏早期损伤患者30例(患病组),选同时期的健康人员30例(健康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常规尿液指标检测。结果患病组患者的尿液检测指标较高,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人员的尿液检测指标,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肾脏早期损伤患者采用尿液检测指标的诊断效果明显,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临床诊断参考数据,减少漏诊及误诊现象,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肾脏早期损伤 尿液检测指标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的检测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30例患者的葡萄糖检测。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行葡萄糖检测,其中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7例,己糖激酶速率法5例,氧消耗率法6例,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12例,检测结果均正确。结论对患者行葡萄糖检测,可为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葡萄糖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儿童尿碘的检测结果,为合理指导辖区儿童碘营养缺乏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北京中生金域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尿液碘测定试剂盒,半定量目测法检测人体尿液中碘的浓度。结果受检的309例儿童中,碘缺乏总检出率为44.98﹪,其中男童检出率42.13%﹪;女童检出率48.85﹪,女童略高于男童,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儿童碘缺乏呈偏态分布,0岁组、1岁组儿童碘缺乏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1岁之后随年龄的增长,碘缺乏呈下降趋势。结论2岁以内儿童是碘缺乏防治的重点人群。

  • 标签: 儿童 尿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QFT和T-SPOT.TB两种法分别检出的结核效应T淋巴细胞,在诊断结核病时的灵敏度。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000例结核病患者同时用QFT和T-SPOT.TB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可靠。结果QFT法的阳性率为82.3%,T-SPOT.TB法的阳性率为64.0%,TQFT法的阳性率大于T-SPOT.TB法,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对选择检查方法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结核 QFT T-SPOT.TB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6957例HIV初筛检测结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以36957例HIV检测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住院输血前的患者、门诊患者以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入编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并分析初筛检测结果。结果本次研究的36957例对象中,经HIV检测,34例有反应,所占比例为0.092%。其中,33874例住院患者,25例有反应,约占0.0738%;1751例门诊患者,6例有反应,所占比例为0.343%;1332例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入编人员体检,3例有反应,所占比例为0.2252%。结论HIV检测,住院患者输血前进行筛查,为住院医师掌握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可靠依据,为及时给予隔离治疗奠定基础,预防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事件;针对门诊患者、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入编人员,对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HIV 初筛 检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送件时间、采血部位、保存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因素,探讨其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3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血常规检测后,观察不同送检时间、不同采血部位以及不同保存环境温度下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除送检5min和12h的血小板检测值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不同送检时间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低温和常温环境下保存的血液样本,其血常规检测结果对照相仿(P>0.05)。静脉血液样本与末梢血液样本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血方式、送检时间是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血常规 检测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黏度检测的质量控制分析。方法对血液黏度的仪器选择、试验前质量控制、试验中质量控制、试验后质量控制进行分析。结果温度对血液粘度测定影响较大,粘度仪的选择、工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标本处理问题等均对血液粘度测定有影响。结论血液粘度的测定,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使检测结果可靠,给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可信的科学数据,测定方法和仪器的规范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液黏度检测 质量控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快递包裹表面微生物,分析其对人体的危害。为人们日常生活和从事快递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建议,避免其表面微生物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方法在快递店随机抽取塑料包装和纸质包装两种外包装不同材质的快递包裹各十件,根据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的要求对抽取的快递包裹表面进行微生物采样并进行检测。结果外包装为塑料和纸质的快递包裹表面单位面积细菌总数最高分别为138.2cfu/cm2(CFU,Colony-FormingUnits,菌落形成单位)和116.4cfu/cm2,平均菌落数分别为为63.2cfu/cm2和59.7cfu/cm2。两种快递包裹表面大肠菌群超标率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菌落数为17.2cfu/cm2,还检测到其它溶血性细菌。结论快递包裹表面存在多种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危害人体健康。建议从事快递行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注意防护,建议快递公司工作车间安装一些杀菌消毒设施并定期对工作车间进行杀菌消毒。领取快递者要及时清洁与快递接触的皮肤并妥善处理快递包裹外包装,减少因领取快递引起的致病微生物感染。

  • 标签: 快递包裹 微生物 致病菌 细菌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检测胱抑素C与尿β2-MG(微球蛋白)、mALB/Cr(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DN患者80例,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8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对象胱抑素C与尿β2-MG、mALB/Cr。结果DN组mALB/Cr为(1.533±0.160)mg/μmol,胱抑素C为(2.587±0.328)mg/L,尿β2-MG为(4558.62±105.7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胱抑素C与尿β2-MG、mALB/Cr有利于早期反映DN患者肾损伤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胱抑素C 尿&beta 2-MG mALB/Cr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实时荧光PCR定量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临床血清标本用荧光PCR定量检测的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结果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100%,HBVDNA的对数值为7.2±1.8;小三阳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64.5%,HBVDNA的对数值为4.9±1.3。结论HBVDNA是HBV感染后病毒血症最直接的标志,是判断病毒复制最灵敏的指标,同时也是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是否具有活动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 乙型肝炎 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及肌酐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但未并发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1组,选取60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作为研究2组,随机抽取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3组,分别抽取3组人群的血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及肌酐,并对3个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1组及2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尿酸明显高于对照3组(P<0.05),有显著差异。研究2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及肌酐高于研究1组,结果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及肌酐对判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糖化血红蛋白 尿酸 肌酐
  • 简介:摘要在尿沉渣检查中能看到其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精子及析出的结晶物质等,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全自动尿沉渣检测 检测项目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孕妇血凝四项指标检测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3例临床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收治的1043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四项血凝指标情况予以分析。结果在血凝四项指标中,对照组患者的TT、APTT和PT指标情况显著高于观察组,但FIB指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各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产前和产中阶段,对患者的血小板和血凝四项指标情况进行检测,对其功能变化予以动态监测,能避免弥散血管内凝血,以及异常出血现象的出现,能有效确保母婴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孕妇 血凝四项指标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的发生情况和具体原因。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在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析血清胆固醇检测值异常的发生情况和具体原因,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和准确。结果500例行血液生化检验的患者中,157例患者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总发生率为31.40%。其中14例患者检测结果降低,占8.92%;143例患者检测结果升高,占90.08%。继发性原因是导致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重要原因,以肝脏病变、糖尿病、药物原因、肾病综合征、类脂肾病、慢性肾炎和甲减较为常见。结论医务工作者要明确可能导致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及早发现异常结果,并及早采集血样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检测结果 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中所收治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比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各80例。a组患者采集末梢血液,b组患者采集静脉血液,c组患者采集动脉血液,将三组的血液采集进行相同检测,对比三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红细胞等差异。结果b组与c组体检者血液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体检者的WBC、RBC、HGB、MCV等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血液采集方法对检测结果会带来不同的影响,静脉采血能够明显表现出血常规的变化。

  • 标签: 血液采集 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1—2016年某县区梅毒检测情况。方法对2011—2016年某区梅毒检测情况展开回顾分析,并探究影响梅毒发生的因素。结果在此次试验研究中,共检测2000人,检测出患有梅毒感染72人,临床检出率为0.36%,其中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和婚史是影响梅毒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梅毒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和婚史存在紧密关联,而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检查,对于梅毒传播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梅毒 检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漳州市医院临床用血中检测合格的血液报废情况,探讨如何将这一部分血液制品充分利用,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漳州市医院报废的检测合格的血液制品,调查分析其报废原因,按报废原因及品种将其分为几组,比较这几组数据的大小,分析主要报废原因及对策。结果报废的血制品中最主要的是红细胞制品,其次是血浆。血浆制品主要报废原因是过敏反应、血袋破裂,血细胞制品报废的原因则主要是过期和剂量原因,也有部分是过敏原因引起的。报废原因还因用血科室而异。结论有针对性地对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充分利用血液,从而节约血源。

  • 标签: 血液报废 检测合格血液 节约血源
  • 简介:摘要血脂检测是反应患者体内脂类代谢的基本检测方式,通过血脂检测能够了解患者体内脂代谢的基本情况,从而为疾病确诊提供依据。在临床中,血脂检测主要是用来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而临床中常见的脂质异常就是通过血脂检测得来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异常。在血脂检测中,多项检测指标对于评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基于此,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