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连续搞了三年,要求深化和扩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继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把整顿和改善医疗执业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重点。2008年宁波率先在以市长令的形式提出“医疗纠纷第三方协调”,收效明显并在卫生系统得到推广,2010年浙江省大力推广宁波的医疗纠纷处置新模式,以“省长令”的形式,通过非行政、非诉讼的解决方式调解医疗纠纷,建立起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新机制。和谐医患关系作为建设和谐医院的基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医院应该正视自身问题,从自身做起,加强医德医风考评,建设一支技术优良、职业道德高尚的医护人员队伍,有效的缓解医患矛盾,增进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和谐。加强医德医风考评和建设是缓解医患矛盾之最可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孕周≥28周的孕妇进行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的检出率为16.17%。产后抑郁症组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评分低于非抑郁症的产妇(P<0.05),EPQ总分和N维度评分显著高于非抑郁症的产妇(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与患者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相关,早期识别产前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和降低疾病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状态下松弛技术干预与人格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部队入职时间1年以上军官进行心理自评量表调查,然后使用松弛技术干预,分析干预技术前后的SAS结果和效果。结果造成军官焦虑的主要因素有训练成绩、军旅生活适应不良、人际关系差、高强度的军事训练等,实施松弛技术干预之后军官的SAS总分明显得到改善,和干预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弛干预技术的效果和人格倾向有关,因此需要对边防战士进行人格塑造,这样有利于其克服焦虑的情绪。

  • 标签: 焦虑情绪 松弛干预技术 人格特点 相关性
  • 简介:摘要为了了解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乐群性人格差异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家庭成员结构、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促进高校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独生子女 大学生 乐群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婴儿期和儿童期的社会人际发展对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掌握良好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与生活中的重要之人建立人际关系可以算是生命中最重大的成就。本文主要论述儿童在婴儿期和儿童期的社会人际交往对未来人格形成的基础影响。虽然当前研究学者并没有在这一观点上达成一致,但有研究表明婴儿期和儿童期的社会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成人期的人格特质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 标签: 婴儿期 儿童期 发展 人格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人格因素在童年期虐待和成年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是否不同类型的童年期虐待对成年期抑郁的影响存在不同的中介机制。方法从湖南两所大学抽取大学女生,完成儿童创伤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采用相关分析、结构性线性回归方程来检验人格因素在童年期虐待影响成年抑郁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共485人完成调查,16.6%有童年期虐待,忽视最常见;除躯体虐待外,其他所有童年期虐待因子都对抑郁总分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控制人格因子影响后,忽视因子对抑郁总分的预测仍有统计显著性。结论人格因素中介了童年期虐待对成年抑郁的影响;神经质人格完全中介了情感虐待和性虐待对成年期抑郁的影响,部分中介了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的影响,而外向性人格和精神质对除躯体虐待之外的其它童年期虐待因子均有部分中介作用;忽视可能有着不同于其它虐待类型的中介机制。

  • 标签: 人格因素 童年期虐待 抑郁 女性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不同阶段攻击行为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攻击反应选择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攻击反应选择各健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1周有效率为40.00%,治疗3周为66.67%,治疗6周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0.00%、40.00%,P<0.05。结论在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治疗中采用奥卡西平可有效改善其攻击行为精神状态,利于促进其加强自身行为控制。

  • 标签: 奥卡西平 反社会人格障碍 攻击行为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医学生在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方面的差异及三者之间的关相关性。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应对方式问卷(CS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96名在校的医学生进行测试,比较不同性别、专业的医学生在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专业的医学生在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及相关性。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医学生人格特征的形成、采取何种应对方式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医学生 人格特征 应对方式 父母养育方式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