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及复合芬太尼用于会阴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先天性会阴缺损伴瘘、会阴部撕裂伤等40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mg,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配方为氟比洛芬酯150mg加芬太尼0.5-0.6mg;B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mg,PCIA配方为芬太尼0.8-1.0mg。记录术后1、4、8、12、24、36、48h的镇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多时点安静和活动时的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48hPCIA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48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A组术后48h内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的患者例数少于B组(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会阴部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好。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降低芬太尼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芬太尼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女性婴幼儿会阴部血管瘤激光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2010年1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7例女性婴幼儿会阴部血管瘤患儿激光治疗所采用的相关护理措施及经验。结果治愈7例,有效10例,护理得当,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会阴部 脉冲染料激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会阴侧切缝合术的差异性。方法将124例会阴侧切顺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可吸收合成缝线皮内连续缝合,对照组采用铬制羊肠线和丝线传统缝合。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100%,对照组甲级愈合93.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术后住院天数观察组3.6±5.3d比对照组5.24±0.82d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分级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可吸收合成缝线皮内连续缝合会阴侧切口对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费用减少、同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深受医患喜欢,值得推广。

  • 标签: 会阴侧切 缝合术 护理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留置尿管病人导尿前行会阴部备皮对降低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108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使用STAR一次性使用无菌硅胶导尿管、一次性密闭引流系统,不行膀胱冲洗。两组患者导尿后均每天使用碘伏液进行会阴护理两次,观察组留置导尿前予以会阴部备皮。结果对本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比对照组的发生率低,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留置尿管患者前,予以患者会阴部备皮,能有效的降低尿路感染。

  • 标签: 留置尿管 会阴部备皮 降低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会阴侧切术中应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足月妊娠自然分娩,并且符合会阴侧切术指征的产妇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常规会阴切开,缝合,消毒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当日开始加用,比较两组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情况、最高体温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及最高体温情况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应用不能预防切口感染,术后不必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方在预防产后会阴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阴道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共1023例进行研究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方进行辅助护理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口的肿胀情况以及愈合感染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产妇会阴肿胀发生率为10.56%(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87%(15-20%),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观察组产妇的甲级愈合率为71.98%(>85%),而感染发生率则为5.95%(<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0.40%(>75%)、17.13%(<10%),数据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熏洗方应用于预防产后会阴切口感染中,能显著降低会阴肿胀率,改善切口愈合情况,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药熏洗 会阴切口 感染 预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会阴侧切后应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治疗促进会阴切口愈合的疗效现察。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一2011年12月会阴侧切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可吸收线皮内包埋缝合,给予口服抗生素3—5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会阴切口处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良好,两组比较P<o.01。结论应用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治疗切口,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现象,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

  • 标签: 电磁波治疗器(TDP) 会阴切口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外科手消毒干预对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助产士外科手消毒干预的1638例顺利阴道分娩产妇为观察组,另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未行助产士外科手消毒干预的1494例顺利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率及相应助产士外科手消毒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助产人员98.8%手消毒合格,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率0.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助产人员外科手消毒合格率相比,P<0.001;在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率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规范助产士外科手消毒干预,能明显降低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率。

  • 标签: 外科手消毒 干预 会阴切口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会阴侧切率的防控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的重要价值。方法对201312月~20143月年我院收治的480例阴道分娩产妇进行分组,将2013年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220例病例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260例病例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病例的会阴侧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84例发生会阴侧切情况,发生率是32.3%,较之对照组的73.2%有优越性(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产妇中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防控会阴侧切的情况,是今后医院单位提高产房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会阴侧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和经会阴超声联合应用在诊断前置胎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产后确诊为前置胎盘的68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经腹部超声检查和经会阴部超声检查。结果经腹和经会阴超声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高于经腹超声检查(P<0.05)。结论经腹与经会阴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前置胎盘,能显著提高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腹 经会阴 超声诊断 前置胎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顺产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愈合及疼痛程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顺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切口甲级愈合情况及产后3天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切口甲级愈合率和轻度疼痛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产妇会阴侧切切口的愈合,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会阴侧切 切口愈合 疼痛程度 护理干预 顺产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皮内连续缝合法与传统皮肤间断缝合法的效果对比。方法对18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会阴切口用皮内连续缝合法;对15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会阴切口用传统皮肤间断逢合法,分别观察病人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缝合方法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在切口局部硬结、红肿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天数,产妇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会阴侧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产妇切口愈合情况优于传统皮肤间断逢合法。

  • 标签: 会阴侧切 皮内连续缝合法 传统皮肤间断逢合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自然分娩产妇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方法会阴伤口擦洗消毒液——浓度为0.1%的聚维酮碘进行擦洗;观察组产妇每天擦洗会阴后,给予会阴伤口红外线灯改良照射;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会阴伤口的肿胀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伤口的肿胀及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给予产妇红外线灯改良照射能够起到止痛、消炎的效果,取得更佳的热疗效果。

  • 标签: 红外线灯 改良照射 会阴伤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限制性会阴切开术(科学改良分娩新技术)与会阴侧切术(传统接生技术自然分娩)的分娩质量及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采用传统接生技术自然分娩与2016年实行新式接生技术自然分娩的孕产妇及新生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式接生技术与传统接生技术相比有效地降低了会阴侧切率(7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会阴缝合时间、会阴I度裂伤比例、会阴II度以上裂伤比例、会阴完整比例、会阴伤口疼痛比例及会阴切口愈合时间,产后出血量(2小时)、产后尿潴留、产后抗生素使用比例、会阴伤口疼痛比例、伤口甲期愈合比例及产妇满意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妇年龄、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新生儿情况,窒息(轻度、重度)、新生儿头部产瘤、颅内出血及缺血缺氧性脑病比例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限制性会阴侧切,提高了自然分娩质量,受到了广大孕产妇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科学改良分娩新技术服务模式行之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阴道分娩 限制性会阴侧切 会阴侧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梅毒病人会阴侧切术后侧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方法两组产妇均进行会阴侧切手术。结果两组患者伤口红肿、硬结、缝针针口处有脓性分泌物、阴道黏膜充血或有溃疡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病人会阴侧切术后侧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受梅毒和外界细菌侵入造成伤口感染,需对梅毒病人进行红外线灯照杀毒,或者使用微波理疗,加强术前健康措施的讲解。

  • 标签: 梅毒产妇 会阴侧切术 伤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与生物反馈联合检测方法在产后盆底康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11月于我院分娩并经产后复检确诊为PFD的62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盆膈裂孔面积等盆腔超声表现以及盆底肌力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静息状态下盆膈裂孔面积明显降低、肛提肌厚度增加,Valsalva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缩小,阴道肌电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以及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予以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效果评估时采用经会阴超声联合生物反馈,可更为详尽的获得盆腔形态结构变化及盆底肌力变化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会阴超声 生物反馈 盆底康复 产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产科在2015年1月开展了品管圈活动,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采取经阴道顺产分娩的初产妇126例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采取经阴道顺产分娩的初产妇129例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会阴侧切情况进行评估,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中88例(69.84%)产妇行会阴侧切术,观察组中74例(57.36%)产妇行会阴侧切术。比较后,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院产科的会阴侧切率,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提高了产房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会阴侧切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彩超引导下经会阴改良式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彩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检查,观察组采用彩超引导下经会阴改良式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检查。统计对比两组阳性检出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41.86%(18/43),与对照组34.88%(15/43)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血便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经会阴改良式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可有效确保前列腺癌阳性检出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彩超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前列腺癌 经会阴改良式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定向照射(TDP)在会阴部放射性湿性皮肤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会阴部放射性湿性皮肤损伤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治疗,观察组采用TDP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的皮肤损伤创面干燥渗液停止时间、创伤愈合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渗液停止时间、平均创伤愈合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会阴部放射性湿性皮肤损伤治疗中采用TDP治疗,可以有效缩短皮肤损伤创面干燥渗液停止时间、创伤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定向照射(TDP) 放射性皮炎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