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流程及方法,以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为医疗物品最终达到灭菌要求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结果污染的医疗器械先用多酶浸泡、刷洗再放入全自动清洗机按清洗流程清洗,这种采用手工配合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手术器械效果理想,可明显提高清洗的质量。结论只有采用有效的清洗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清洗质量,确保器械的灭菌成功,并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清洗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病理诊断质量医疗诊断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只要通过加强病理科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健全医疗机构病理质量控制体系,才能切实有效提高病理诊断水平,从而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

  • 标签: 病理诊断 质量控制 提升策略
  • 简介:摘要现代医学中,临床检验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而分析前的标本质量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制定标准化、规范化采集、保存、运送、处理标本的操作流程,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检查结果误差,提高检验质量

  • 标签: 血液标本 标本质量 检验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归档病案质量,加大环节质量监控措施,强化各级医护人员质量意识。方法随机抽查归档病案1030份,根据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医政发201011号文及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施细则(试行)》豫卫医2011107号文通知要求进行检查。结果1030份归档病案中,未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书写63份,占6.1%。结论加强对归档病案质量监控,规范医疗文书书写,是确保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首要前提。

  • 标签: 归档病历 质量缺陷 环节质控 质量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受免疫检验的标本进行分析,共90份,观察以下影响因素检验人员操作水平、设备因素、试剂因素、其他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其中设备因素包括故障维修、日常维护、操作规范、参数校准;试剂因素包括保存状况、平衡时间。结果通过对90份存在质量问题的免疫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检验人员操作水平31%、设备因素50%、试剂因素13%、其他因素6%;其中检验人员操作水平、设备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检验人员操作水平、设备因素、试剂因素等,应当以此为依据对免疫检验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从而确保免疫检验的准确度。通过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质量控制策略,可提高免疫检验结果的可靠度。

  • 标签: 免疫检验 结果质量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4年2月18日至2015年2月20日我院25例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另取2015年3月1日至2017月3月3日我院26例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文本记录、病房管理、基础操作、健康教育各项指标评分相比对照组数据均更优,P值<0.05。结论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应用于临床中价值较高,可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 督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进行更好的质量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1月开始实施的质量控制小组的学习和应用情况进行效果分析,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对质量控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质量控制后的护理水平明显提高,手术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手术室的护理纠纷。结论在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对手术的进行及医疗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护理 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质量对PET-CT检查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61例行PET-CT检查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检查前准备、药物注射、遵医嘱等护理,对所有患者的检查成功率及影响成像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61例患者的检查成功率为98.36%,图片质量以A、B、C、D进行判定,A占70.49%,B占18.03%,C占9.84%,D占1.64%。结论护理质量对PET-CT检查成像质量造成直接性影响,因此,在检查前,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检查中,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避免出现药液外渗的情况。针对配合度差的患者,给予其适量镇静剂以改善PET-CT检查成像质量

  • 标签: 护理质量 PET-CT检查成像质量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社区护理是集预防、保健、临床护理、康复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护理服务。笔者通过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从事20多年的医院护理和近几年的社区护理实践的对比,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理者,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社区护士 综合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科医院低年资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的现状,为进一步培养低年资护士专业核心能力提供方向和循证依据。方法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实施医疗机构护士岗位管理的通知》,将我院工作5年的具有护士执业资格,初始学历为中专或大专的女性护士分为工作1-3年的低年资护士组和工作4-5年的熟练护士组,对2组研究对象以情境设置的方式进行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对比2组的专业核心能力的差异。结果工作4-5年的熟练护士实践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均高于工作1-3年的低年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工作4-5年熟练护士理论考试合格率85.71%,与工作1-3年低年资护士合格率55.5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熟练护士相比,低年资护士在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技能、理论知识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故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护理管理的重点。

  • 标签: 低年资护士 专业核心能力 评估 培养
  • 简介:摘要总结护理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参与率,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 标签: 学生 主体 教师 主导
  • 简介:摘要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能够发育为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选方案。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在体外对造血干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增作用,本文对基质细胞促进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基质细胞 共培养 体外扩增
  • 简介:摘要目的培养药师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方法在具体的药学服务实践中,培养药师的工作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交流习惯。结果通过良好的药学习惯的培养,可规范药学人员的服务,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结论药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

  • 标签: 药学习惯药师培养
  • 简介:摘要在中、高职护理教育的基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设计适宜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能够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护生对未来护理职业的认同。进而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促进护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妇产科属纠纷高发科室。据某地卫生主管部门的不完全统计,产科纠纷几乎占到全部医疗纠纷的40%~50%。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病人对医疗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十分关注,医疗纠纷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医疗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社会和民众对医务工作者的期待与要求更高。面对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在妇产科实习中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医疗风险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妇产科临床实习学生医疗风险教育的设想和建议。

  • 标签: 医疗风险意识 妇产科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1037例泌尿生殖道患者支原体感染的情况及其药敏状况,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资料及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采用珠海丽珠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总检出率为42.1%,以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为主阳性率为35.0%,人型支原体(Mh)阳性率为1.2%,两者合并感染阳性率6.0%。女性检出率为43.0%明显高于男性检出率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37株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克拉霉素比较敏感,对氧氟沙星、左旋氧氟、司帕沙星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有58株支原体出现多重耐药。结论本院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解脲脲原体(Uu)为主,且女性高于男性,以15~50岁患者为主。临床治疗应首选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和强力霉素综合用药。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培养药敏 耐药
  • 简介:摘要近年来,耐药性细菌的种类越来越多,其耐药范围越来越广,临床上关于细菌的培养方式对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是否存在影响的研究,对临床上指导用药物治疗耐药性细菌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在肉汤培养基中混合培养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观察细菌耐药性的前后变化,以了解混合培养对细菌耐药性是否存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混合培养对细菌耐药性有一定的作用。本文还结合其他研究,对细菌耐药性变化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细菌混合培养 细菌耐药性 质粒传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养口腔正畸进修医师的临床操作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方法通过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先理论,后实践,分段式培养正畸进修医师的临床操作能力,有目的性地采取培养措施。结果分段式培养可以提高口腔正畸进修医师的临床操作能力。结论分段式培养对提高口腔正畸进修医师的临床操作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培养 正畸学,矫正 进修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