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采用干预化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4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设立研究组予以干预化护理,设立对照组予以常规儿科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及家属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数据,研究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做统计学对比显示有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在护理技能、人文关怀及护理态度等方面的评估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评分,组间差异做统计学对比显示有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配合干预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预后康复情况,提高患儿家属对医疗服务满意度,适用于临床。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干预化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宫颈癌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现居妇产科恶性肿瘤第二位,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以下简称HR-HPV)持续感染是目前已知的引起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如何清除HR-HPV病毒至关重要。笔者对HR-HPV感染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整理,从病因病机及诊疗方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补充乳糖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本院治疗的 88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乳糖酶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乳糖酶治疗组采用补充乳糖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第 4 天排便次数、止泻时间。结果:治疗后,乳糖酶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了解该病毒流行趋势,为后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00例来源于2021.1-2021.12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样本开展检测,经检测发现阳性例数共60例,分析阳性结果的基本资料。结果 60例阳性标本中,以发热症状最为多见,共45例,发生率为75.00%,其次便是咳嗽、干咳、咽痛与头痛、肌肉酸痛,各有25、15例,发生率为41.67%、25.00%;发病后7d阳性例数共40例,占比66.67%,发病后14d阳性例数共55例,占比91.67%。结论 核酸检测在防控2019-nCOV传播工作中效果显著。

  • 标签: 新冠肺炎 核酸检测 阳性病例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HBV中的一种,但其检出率并不高,这和患者的HBV表面抗原检测显示阴性相关。这一类患者是导致输血传播途径难以彻底阻断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分析这一类患者的特点,甄别相应输血传播风险,制定科学合理输血传播风险预防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HBV传播概率。

  • 标签: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表面抗原 输血传播途径 输血传播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年末,以我国武汉为中心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舱医院是一种机动医疗场所,具备紧急救治、临床经验等多种功能,为达到快速控制疫情的目的,从2020年起,我国在全国各地均建设不同规模的方舱医院,其中高原地区的方舱医院与平原方舱医院面对的外部环境差异巨大,对护理管理的要求也相对较大。鉴于此,文章就近两年所发表的高原方舱医院护理管理相关文献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为后续临床研究者深入探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高原方舱医院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底到3月份黄石市中心医院共收治的28名重症患者,收集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分析血气分析的特点及与疾病 的关系。结果 新冠重症组Ca,pCO2,pO2,Hct,Hb,O2CAP,a/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重症组pH,a,La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康复患者和生存者ICU后期动脉血气分析参数值的变化:新冠康复患者PH值、肺泡氧分压(a)低于生存者ICU后期新冠重症患者(P<0.05),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肺泡氧分压比值(a/A)高于ICU后期新冠重症患者(P<0.05)。结论 新冠重症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比对照组波动显著,血气分析参数值的变化可以准确了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酸碱平衡状态,肺通气换气功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 血气分析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6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家属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改善行亚低温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家属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整体护理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家属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零缺陷”护理服务措施对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20年内收治的相关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观察对象,依照纳排标准的要求筛选出其中的48例患者对其开展临床观察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一般组(在PICC置管期间对患者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和干预组(在置管期间对患者按照“零缺陷”的模式开展护理)。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一般组中的患者,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整体感受相对较好,围治疗期各种不适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更少(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PICC置管对后期的维护质量要求较高,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置管期间的细节护理才能保障治疗的效果,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零缺陷”护理 医疗服务 PICC并发症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理念下护理缺陷管理在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为研究对象,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设为对照组;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实施前瞻性护理,设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工作完成率100.00%,对照组工作完成率60.00%;在工作质量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满意度96.00%,对照组满意度52.0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供应室管理中,应用前瞻性护理管理,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完成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前瞻性理念 护理缺陷管理 供应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变化情况及其检测意义。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保健科进行体检的17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BNProspec型特定球蛋白分析仪,对两组儿童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相关指标(IgA、IgG及IgM)及补体相关指标(C3、C4)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分析。结果(1)经检测分析,患儿组免疫球蛋白相关指标(IgA、IgG及IgM)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患儿组血清C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患儿组与对照组血清中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相关指标(IgA、IgG及IgM)、补体C3水平较健康儿童显著下降,可作为临床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指示性指标。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免疫球蛋白 补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风湿免疫科康复期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康复期患者 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在患者进行就诊时候使用传统的精细化护理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护理 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结果:对风湿免疫科康复期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 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使用新型精细化护理模式对风湿免疫科康复期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能提升患者的健康管理知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 标签: 模式 风湿免疫科 康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择取 53例我院纳入的风湿免疫病患者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整合全部相关病案资料,讨论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 患者临床表现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多、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以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分别占比为 50.94%、 47.17%、 45.28%。结论: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以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临床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风湿免疫病 血液系统损害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单采血浆站使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与手工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的差异,讨论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是否适用于单采血浆站。方法 1)选取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2家单采血浆站样本各 100例,分别采用深圳爱康 URANUSAE115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与手工酶联免疫法检测 HBsAg、 HCV抗体、 HIV-1/HIV-2抗体和梅毒四项,分析检测结果符合情况。 2)选取连续 10天的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质控结果稳定性比较。结果 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与手工酶联免疫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 100%,全自动酶联分析仪法的质控结果更稳定。结论 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在检测结果准确性、稳定性等方面适用于单采血浆站,可以用于献浆员的血液检验。

  • 标签: 全自动 酶联免疫分析 单采血浆站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风湿免疫科护理质量的评价方法,建立适合我院护理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多个指标进行分析,探索潜在影响因子。结果: 因子分析可以提高该院护理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形成了适合风湿免疫科新的护理质量的评价方法。综合因子是影响该院护理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时间因子对该院风湿免疫科护理质量的评价有重要的意义,费用因子是诸多因素中贡献率较低的因素。结论: 风湿免疫科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中积极应用因子分析,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力求全面科学的反映该科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力求科学合理的评价护理质量。

  • 标签: 风湿免疫科 护理质量 因子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生化免疫检查肾脏疾病的有效性。方法:在本次实验研究任务中,共选取研究对象90例,其中包括有45例健康体检者和45例肾脏疾病患者,其中患者组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经过临床诊断后均符合肾脏疾病诊断标准,为提升其临床检查有效性,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生化免疫检查,同时比较其生化免疫检查结果。结果:通过检查后发现,患者组24h尿蛋白定量为(231.46±34.15)mg/d,尿β2微球蛋白(1.02±0.85)mg/L,尿素(12.33±1.24)mmol/L,肌酐(203.45±34.82)μmol/L,健康组以上检验指标分别为(69.83±25.14)mg/L、(0.42±0.13)mg/L、(4.92±1.02)mmol/L、(67.29±11.63)μmol/L,相比之下患者组明显有差异于健康组,(P<0.05)。结论:通过加强对生化免疫检查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检验有效性。

  • 标签: 肾脏疾病 生化免疫检查 有效性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