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剖宫产术后乳汁分泌量及母乳喂养率。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剖宫产产妇,将300例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即实行按需哺乳、母婴早吸吮、早接触、常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母婴24h同室等。干预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中15例(10%)乳汁不足,135例(90%)乳汁充足;对照组中52例(347%)乳汁不足,98例(653%)乳汁充足。干预组中142例(947%)为母乳喂养,8例(53%)为混合喂养,对照组105例(70%)为母乳喂养,45例(30%)为混合喂养,二者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

  • 标签: 剖宫产 母乳喂养 护理干预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05-2023.05,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共98例。通过随机法将入组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4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比较不同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前,2组VAS、PSQI评分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各组评分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7.96%,对照组为85.7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可有效改善其术后疼痛与睡眠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剖宫产 疼痛
  • 简介:“静养”健身法是古已有之、近来又渐渐兴起的一种养生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人在思维上的自我控制,使人体神经、免疫等系统达到完全放松自如的状态,并使人心无杂念、呼吸均匀、头脑清楚,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 标签: 健身法 唤醒 健康 状态 呼吸 放松
  • 简介:摘要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照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大乳头切开、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内镜下胆汁引流等介入治疗。与外科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可重复、疗效好等优点[1],患者容易接受。但同时ERCP在术前、中、术后都有很多影响因素,因此护理工作是ERCP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 标签: ERCP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常见症状一:压力这是影响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工作负荷重、家庭负担大……如果不能改变这些,可以试着用按摩的办法来为自己减压。

  • 标签: 亚健康 分解 常见症状 工作负荷 家庭负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4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中护理的方法。结果手术配合经过顺利,无护理事故发生,术后除三例出现少量皮下气肿外,其他均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必须熟悉解剖知识、技术训练,要有熟练的技术配合;良好的护理配合是该手术的成败及病人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术中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围期护理应用于盆底重建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行盆底重建患者,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围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最终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较少,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术后排气和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将围期护理应用于盆底重建患者护理管理中,可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良好提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身体恢复效率。

  • 标签: 盆底重建术 围术期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对患者的危害。方法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7例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生活护理、患肢护理,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17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剖宫产患者实施全面有效地护理,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 标签: 剖宫产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