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2 个结果
  • 简介:鲁迅是20世纪最具时代意义和代表性的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不了解鲁迅,就难以理解上一个100年时代思潮所达到的深度.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始终采取的是开放的文化态度,既吸纳异域文化营养,又培植本国文学新人,同时也成就了东西方文化撞击下的文学大师.

  • 标签: 《比较文化研究中的鲁迅》 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 比较研究
  • 简介:中国现代诗学是在“打倒孔家店”而“别求新声于异邦”的“进步”思潮的推动下产生的,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处于一种既非传统又非西方的全新文化语境中,处于背离诗性原则的功用性和自身发展的艺术性所构成的两难抉择中。“启蒙”和“救亡”的时代主题耗尽了20世纪上半叶新诗研究的能量,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诗研究则由于主流意识对文学制约的减弱、诗歌观念的更新和诗歌创作氛围的空前浓厚而取得了广阔的自律性发展空间,其中“诗人个案研究和新诗文体研究”是“两个成果相对丰硕的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现代诗学已经形成了和谐稳固的研究生态,诗学内部的诸多缺陷和时代语境的频繁更迭都需要它不断地作出自我调整,在深化诗歌理论研究、诗歌历史研究和诗歌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兼顾诗的生命意识和使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中国现代诗学诸要素的平衡发展。

  • 标签: 新诗研究 现代诗学 诗歌创作 文化语境 启蒙主义
  • 简介:<正>不久以前,我的朋友、傣学专家高立士研究员给我寄来了他的傣学研究新成果——《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这本用中文和英文同时出版的新书是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并由云南民族出版社于1999年2月出版的。可以说,它是高立士同志1992年出版的《西双版纳傣族的历史与文化》的续篇。在这部专著中,作者着重论证了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环境保护与水利灌溉的关系。

  • 标签: 立士 传统灌溉 水利灌溉 福特基金会 民族出版社 傣文
  • 简介:鲁迅研究由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显学"地位到现在的有些低落,已经是许多人都看得见的事实.我这里没有用"衰落"或"式微"这样的词,是因为在感情上不想用它,也恐怕自己对形势的估计过于悲观,可能不尽符合实际.不过,这些年,批评鲁迅的缺点,热心鲁迅的"阴暗面",指斥鲁迅为"老石头",以至对研究鲁迅的人谥之曰"吃鲁迅饭",颇有点看不起的味道,则一波接着一波,想回避,想视而不见,均不可能.早在1994年,我就写过一篇小文,指出了这一势头,说"这几年鲁迅研究明显地备受冷落,鲁迅研究已经成了一种冷门学问;而社会人们对鲁迅的印象和需要,对他的感情和兴趣,也明显地日趋冷淡.

  • 标签: 鲁迅研究 式微 显学 石头 悲观 感情
  • 简介:“文革”期间,张春桥、姚文元控制的“上海市委写作组”,组织系统严密,有里三层、外三层之分。其中“石一歌”属上海市委写作组的“外围”组织。这里讲的“外围”,系相对“内围”的位于上海市康平路的写作组本部而言。和“内围”不同的是,“外围”小组张、姚极少直接过问。联系没有像“内围”密切。但即使这样,“外围”写作组仍属张、姚监控,比如“石一歌”即《鲁迅传》小组便是张春桥、姚文元授意“写作组”一号掌柜朱永嘉。

  • 标签: 姚文元 永嘉 鲁迅 张春桥 “文革” 写作
  • 简介:<正>自五四以来,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一直是一个客观存在,由于一些诗人的努力开拓耕耘,还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在推进中国新诗现代性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为当时读者和后来的研究家所瞩目。但是,在长期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写作中,作为文学发展的“逆流”和“异物”,这个文学思潮一直处于被贬抑和拒斥的地位。特别是20世纪的五六

  • 标签: 中国现代诗学 中国新诗 中国现代主义 诗潮 文学思潮 文学史写作
  • 简介:被逐渐发现和认识的老舍(1928-1949)一发现一个杰出作家的诞生,几乎都是从他作为“特殊”闯入文坛开始的:他带来了什么新意?具有什么迥异于他人的个性?尽管当历史还在行进时,这种认识不可能深入和全面——这一方面是由于作家的风格还有待成熟,另一方面是认识也需要有时间距离——但文坛对这一“特殊”的反应却常常是敏锐的。

  • 标签: 老舍研究 祥子 早期作品 《骆驼祥子》 猫城记 老舍先生
  • 简介:在纪念鲁迅诞辰120周年的日子里,全国第一个县级市鲁研会于9月13日在恩平成立。中共恩平市委书记聂党权、市政协主席李国雄、省市丈联和鲁研会领导、专家郑心伶、黄新康、胡子明、邝宇、余教、关振强等出席成立大会。

  • 标签: 纪念 市政 恩平市 诞辰 成立 专家
  • 简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8周年之际,安徽延安文艺研究会在合肥成立。安徽省高教、新闻、出版、党政群单位20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著名作家魏巍、黄铜、陈明专程来肥祝贺。陈明同志代表中国延安文艺学会致贺词。陕西省延安文艺研究会等也发来贺电贺信。安徽延安文艺研究会作为安徽省文艺研究者、文艺业余作者、文艺爱好

  • 标签: 延安文艺研究 业余作者 延安精神 魏巍 致贺词 社会主人
  • 简介:关于文革,孙犁说,“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去写这种东西,我也不愿去回忆它”。孙犁只说“我不愿”,并非针对别人的文革回忆或文革研究而说“你不能”,但“这种东西”、“不愿去写”、“不愿去回忆”云云,客观上还是将他摆在了一个孤立的地位——至少在口口声声要求研究文革的“知识分子”群里,他是孤立的。这种对待文革的态度,充分表现了孙犁的清高,决绝。

  • 标签: 文革 孙犁 东西 回忆 知识分子 客观
  • 简介: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伟大的革命作家茅盾,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他在文学史上留下的业绩,不仅是属于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研究茅盾的论文及资料是很丰富的,现由李岫编辑成《茅盾研究在国外》一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包括苏、德、捷、、西、英、美,希腊、日、蒙、越、朝、泰等十四国学者关于茅盾研究的论文及资料的集子。全书五十万字,书前

  • 标签: 革命作家 世界文学 李岫 精神财富 中短篇小说 《子夜》
  • 简介:本文概述了肇始于1924年至今的唐代边塞诗研究历程,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研究发轫期,发展期,成熟期。评介了重要的论点、论著,总结了研究工作的经验教训。

  • 标签: 边塞诗 七十年 唐代 发展期 三个阶段 研究历程
  • 简介:<正>一鲁迅先生1936年与世长辞,在进步文化界引起长时间的深切的哀痛。当时及尔后,几乎没有一种进步的报纸刊物不曾刊登过有关悼念鲁迅的文章。在这庞大的纪念鲁迅的刊物群中,范泉四十年在上海主编的《文艺春秋》月刊(前5期以丛刊形式出版)是较为突出的。《文艺春秋》从1944年10月创刊起,就

  • 标签: 鲁迅 范泉 文化界 丛刊 鲁迅研究 鲁迅小说
  • 简介:进入90年代,王安忆的小说创作逐渐走向成熟,日渐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心灵追求与艺术风格。王安忆90年代的小说创作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即90年代初精神探求阶段,1995年前后都市小说阶段,1997年之后以乡村小说为主流的短篇小说阶段。90年代以来,评论界关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阶段作品上。

  • 标签: 王安忆 小说创作 小说研究 乡村小说 短篇小说 都市小说
  • 简介:<正>1990年11月2日——5日在江苏省大丰县召开了“施耐庵重要文物出土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北京、上海、山东、山西、浙江、江苏等省市的戈宝权,徐放、陈辽、陈美林、刘冬等40多位专家学者,省建委副主任安迪光也

  • 标签: 施耐庵 安迪 学术讨论会 研究史 戈宝权 大丰县
  • 简介: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提倡和研究顾颉刚先生介入民俗学和民间文学领域是非常偶然的,启迪他的人却是五四时期的诗人刘半农。顾先生说:"民国六年,北京大学开始征集歌谣,由刘半农先生主持其事。歌谣一向为文人学士所不屑的东西,突然在学问界辟出这个新天地来,大家都有些诧异。那时我在大学读

  • 标签: 民俗学 民间文学 刘半农 顾颉刚 孟姜女 文人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