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历代牡丹赋今可见者近三十篇,唐前两篇,唐代两篇,宋代七篇,元代篇,明代六篇,清代十篇。其类别可分为二,是富贵牡丹赋,以高调颂赞为主,多直接铺写牡丹秾丽姿色、富贵典雅;是清丽牡丹赋,属于抒情言志之作,多非有意为文,而是在猝然感发的机遇下铺陈叙事、借花抒情,往往能在姿色之外,睹见韵致风神、气骨品性。历时观之,盛世多颂美之声,得意多灿然之花;衰世多抒情之赋,不遇多矜持之丽。全文分作唐前“养在深闺人未识”、唐代“花开时节动京城”、宋代“牡丹尤为天下奇”、元代“唐宋精神的融合”、明代“繁华去不可复”、清代(上)“浓艳依然带露华”、清代(下)“薄醉盈盈回首”七个章节,历代牡丹赋之创作予以考证、梳理,解析赋作之艺术特色,阐发作者之精神情怀,探究艺术流变之内在规律。

  • 标签: 牡丹赋 文学史 唐前
  • 简介:<正>我会在48岁那年到金沙江边。我现年42岁。我蹲在地板上看本画册。中午,房间里没有人。在翻动那本画册时我也像往常样漫不经心。突然,画幅上个晦暗陌生的世界进入我心灵,无声无息,平滑而松弛。我意识到我的膝盖在动,想抬抬,抬起来。(为什么,我累了吗?)那种进入,心灵和事物相叠加的方式,神秘而简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没有什么可作额外交代的,但却下子忘却了周围的切。事先没有丝毫的预兆,也并非诗人们时常夸饰的"撞击"。不,甚至连融合也说不上。我进入了。我到达了我的48岁,想象的,或比较想象而言更为美妙真实的48岁。我孤身人的金沙江之行。我听见江水在万丈峭岩

  • 标签: 峭岩 一本 乐队指挥 左冲右突 世界尽头 三角钢琴
  • 简介:二十多年前,社会上流行这么句话,即"穷得只剩下了钱",意为嘲笑脑满肠肥的暴发户。正如郑板桥说的"入木三分骂亦精"。惜乎终是抽象语言,难睹其尊容。恰好华君武前辈于芸芸众生中拈出了位,借尸还魂到另位身上,就是《西游记》里大名鼎鼎的猪八戒。假如当年老猪不随着唐僧去西天取经,仍住在高老庄,如今改革开放,凭着他那贪性,浑水摸鱼,定当腰缠万贯。这幅漫画最抢眼的就是标题:"猪八戒问柳"。猪八戒竟然也文雅起来了。

  • 标签: 西天取经 唐僧 难一 郑板桥 叶浅予 脚铃舞
  • 简介:多受美国意象派的启发和影响,萌生了欲领袖国内诗坛的意识与理想,并通过多种诗学活动来努力追求与实践这理想,如创办杂志以实行文学使命、组织诗会以形成诗歌流派、创立新说以引领文学潮流,度时期成为公认的诗坛领袖。

  • 标签: 闻一多 诗学活动 美国意象派 影响 领袖
  • 简介:本文探讨了莎剧《报还报》中法律希望身体与欲望进行规范从而产生的冲突,而这冲突最终以欲望——确切地说,是男性的欲望作为种内在的、本质的生物特性因而不可抑制地胜出而告终。这也宣告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冲破政治力量的束缚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然而,在法律与欲望的交锋中,男性的性欲望被构建为自然的、生物的、毋庸置疑的,而女性的身体与欲望却成为了斗争的场所、手段与目的而被物化。随着莎翁作品走上神坛,上述性意识形态也在前意识层面成为毋庸置疑的生物特性及社会现实,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帮助延续着不平等的男女等级社会。只有解构被构建为普世的“人文主义精神”其背后的性别歧视,才能构建非男权的本位知识。

  • 标签: 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 法律女性主义 意识形态
  • 简介:散文有自己的“磁场”,那就是个散文家的血气和精神内核。在十五年的散文写作中,我的散文写作主要有四个维度,即以南方的小村枫林为出发点的乡村写作。以上饶市为中轴点的城市写作,以身体器官、疾病、情感为原点的生命意识写作,以江西横峰、福建武夷山南麓为皈依点的大自然写作。但主要以乡村写作为主。

  • 标签: 新散文 乡村写作 生命气场
  • 简介:在美国待了16年,她在投行,因为最好的学生都在投行。在雷曼倒闭前年,她回到北京,因为老公在北京。现在,当女强人的愿望越来越小,因为她觉得当个女人更重要。下面,就让我们起听听这个美丽女人的真诚讲述。

  • 标签: 女人 回归 女强人 北京
  • 简介:<正>《中国比较文学》刊物问世了!它象只报春的燕子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信息,带来了三中全会以来贯彻党的百花齐放方针的温暖。比较文学研究是门新的学科。在西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只有50余年的历史,至今未能形成门独立的学科。近年来不少高校开设了比较文学课,也有不少人有志于比较

  • 标签: 燕子 中国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 报春 三中全会 外国文学
  • 简介:勃兰德:格拉斯先生,近二十年来,您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您有没有估计到会获得此奖?格拉斯:我没有期待,也没有估计到会获得此奖。我总是太忙了,忙于创作。我甚至十分高兴我四十岁时没有获得此奖,因为个作家来说,在此年纪获奖无疑是个负担。如今我已年过古稀,此时可怀着极大的喜悦心情接受此奖,但有点儿嘲弄的味道。勃兰德:您第个反应是什么呢?

  • 标签: 人物访谈 作家 德国 君特·格拉斯
  • 简介:本丛刊精心选取近现代中国(晚清与民国)各类士人的日记、书信、奏牍、笔记、稀见诗文集等,旨在揭示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叙事背后的历史细节,展现大变革时代个人的生活图景。第辑十种:《莫友芝日记》、《贺葆真日记》、《邓华熙日记》、《汪荣宝日记》、《翁曾翰日记》、《徐兆玮杂著七种》、《白雨斋诗话》、《俞樾函札辑证》、《清民两代金石书画史》、《扶桑十旬记(外三种)》。

  • 标签: 中国近现代 丛刊 史料 近现代中国 历史细节 现代叙事
  • 简介:水生嫂是个传统农村女性,其精神内涵渊源于儒家的伦理结构,而文本中那些公共领域中可以"互文"的同质化女性,其在现代语境中进行展开的历史维度,又混合了妇女解放和民族解放的界限,展现出现代女性主体建构的极其艰难。

  • 标签: 水生嫂 私人场景 公共领域 主体建构 性别禁忌
  • 简介:<正>水雾弥漫的码头,在渡轮上,女孩转身就走了。清水样的面容只留下潋滟波光的影子。这是翻读本书时想起的文字。书写的是路遇。这是旅途中常有的情景: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却留下深刻的记忆。座城市的缘分有时也是这样,突然相遇,你还没有明白过来,车子就把你带离了现场。意大利萨沃那对于我就是这样个城市。下午从比萨出发,沿着地中海往摩纳哥走,海会儿从山谷中闪现,那翠绿山谷里大都藏着个个小镇,两边山坡上布满红屋顶的小楼,南欧的房屋不像西欧和北欧,越往北走,坡屋顶越陡,夸张的大屋顶要开多排窗户,颜色也从

  • 标签: 坡屋顶 一本 美国朋友 往前走 橘黄色 就这样
  • 简介:明代中后期,女性创作世所瞩目,而才伎派,不惟才艺精绝,更因“才”由“德”辅,展现出与前朝此类群体有所别之特性。明末才女李因即是此中之表表者。其早年流落北里时所作咏梅诗中,有“枝留待晚春开”之句,牵合了其与名士葛徵奇的姻缘,更成为其生才艺志节的表征。

  • 标签: 明末才伎 李因 咏梅
  • 简介:  想到回公寓B-203这个家总是会让他内心五味杂陈.公寓很普通,是千篇律的城市建筑群中的沧海粟.但要找到温伍德公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即使是清晰明了的指示牌也会让人晕头转向.周遭林立的楼房使得道路如蛛网般密布,路名也很讨巧,什么常青道、绿萌巷还有白杨大街.不小心转错一两个弯后,个不起眼的居民区,12幢三层小楼就呈现在你的眼前.……

  • 标签: 感染最后 最后回家
  • 简介:哈洛薇夫人站在自家维多利亚式小楼卧室敞开的窗户前,注视着小汤米·莫里斯。在酷热难耐、空无人的操场上,小汤米正无力地走着。他扇着衬衫衣角,想让自己凉快些,然而点效果也没有。他捋了捋黏糊糊的额头上的头发。其他孩子懒散地站在靠近教室搭建的个凉棚底下,那里可以躲避中午的烈日。值日的老师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姑娘,她也站在凉棚下面。她朝汤米喊了声什么,可汤米没有理会她。汤米终于走到操场中间,他疲惫地弯下腰,捡起地上的那条羊毛围巾——早晨,他把围巾戴在他堆的那个雪人的脖子上了。

  • 标签: 酷热难耐 摇摇头 学校大门 午饭时间 屁股坐 乌云密布
  • 简介:荣获2005年普利策戏剧奖的《怀疑:则寓言》是新时代下对过去的次回望。时代是变化的,作者尚利要揭露的问题却长久存在。本文针对该剧的主题思想、情节、主要角色、写作手法等展开进步分析,力求从创作者角度还原作者写作思路,展现新世纪下美国戏剧的独特风格,并从人性与社会责任层面解读这出精彩戏剧的深刻内涵。

  • 标签: 怀疑 信仰 戏剧 人性
  • 简介:<正>十多年前的两件小事,都与音乐有些关系。之所以花了十多年直记忆着,是因为我根本听不懂音乐,也从来没搞明白过是否真正喜欢过音乐。总是听人说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境界,音乐的旋律中藏着许多蕴含,这些说法让我羡慕。我的听力有障碍,从小就有的,又并不是先天的。我父亲我母亲说啥叫聪明,聪明聪明耳聪目明,你给我生的这个儿子都占全了。母亲很幸福,母亲很骄傲。母亲发现我在五岁的时候得了场小病,妈妈很恐慌地请大夫给我打消炎的特效药,什么特效药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大概是链霉素吧,把我的听力打坏了。我并没有完全失聪,只是听什么都不太清晰。声音仿佛经过了过滤处理样,我的听力就是豆腐房里那架很负责任的筛子,雪白的精华部分都过滤掉了,剩下些豆腐渣很暧昧地漏进我的耳朵里。音乐对于我从小就是个很失真的概念,

  • 标签: 我生 人说 精华部分 中藏 我自己 兄弟俩
  • 简介:历来被认为只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才有的毒瘤——卖淫,如今竟然也在苏联出现,这不能不使人们震惊。苏联中篇小说《国际女郎》反映的正是这样个严酷的事实。这是苏联文学中第次触及这个题材。它使人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这丑恶现象,从而引起警觉,并思考和探索由此而产生的系列社会、道德和伦理等问题。小说于1988年发表后,作者和杂志编辑部收到几千封来信,褒贬不,引起热烈反响。除刊载小说的《阿芙乐尔》杂志发行50万册外,青年近卫军出版社旋即出版单行本20万册,售而光。接着,另家出版社

  • 标签: 国际女郎 苏联文学 苏联社会 杂志发行 青年近卫军 阿芙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