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光阴荏苒,冬去春来。2005年是一个值得人们怀念的年份。在国际舞台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在司法领域,一些重大的案件审判更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本刊综合一些媒体的消息,特地编选了2005年度重大国际审判案件,以飧读者。

  • 标签: 萨达姆 伊拉克 审判 案件 国际 陪审团
  • 简介:国际组织的缔约权是国际组织对外行为能力的最突出表现,但关于国际组织缔约权问题在理论界尚存在较大争论,本文拟对国际组织缔约权的法律依据、范围及其发展趋势作一初步探讨。

  • 标签: 国际组织缔约权 法律依据 范围 发展趋势
  • 简介:国内刑法成为国家的风险控制工具,国际刑法的风险控制机能也不能忽视。国际刑法满足了民众的安全保障需求,提高了综合风险控制能力,对缔约国以及非缔约国的国内立法也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与国内刑法相比,国际刑法在风险控制主体、控制模式与效果、对国家行为风险的外部控制上与国内刑法存在不同。国际刑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虽然面临主权原则的障碍、人权原则的崩溃等重大挑战,但其中也蕴含着机遇。

  • 标签: 国际刑法 国内刑法 风险控制
  • 简介:一、国际公证联盟主席2011年-2013年工作纲领我们的工作纲领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观察和一系列对内、对外的行动计划上。1.客观观察: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社会和政治喧嚣的年代。那么,我们——国际非政府组织.特别是国际公证联盟需要应对21世纪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 标签: 国际非政府组织 公证 联盟 中国 客观现实 21世纪
  • 简介: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效力李玉泉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仲裁已逐渐发展成为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主要手段。有效的仲裁协议是排除法院管辖权的有句依据,是仲裁程序的源泉。因此,正确阐明仲裁协议的效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国际商事仲裁协议(以下简称仲裁协议...

  • 标签: 仲裁协议 仲裁条款 双方当事人 国际商事合同 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机构
  • 简介:本文考察了国际商事仲裁证据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探讨了诉讼中和国际商事仲裁中证据标准的差异和各自特点;结合对诉讼证据特征的分析,参考有关仲裁实践与规则制定,归纳了国际商事仲裁证据标准的自有特征,借以对理解国际商事仲裁证据及完善我国涉外仲裁证据规则有所助益。

  • 标签: 国际商事仲裁 证据 价值取向 标准
  • 简介: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国籍标志着其法律效力的来源。从理论界和各国实践来看,以地域标准作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国籍已经成为主流。而我国长期的实践和理论中都以仲裁机构为标准来判断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国籍;但同时,我国是《纽约公约》的成员国,公约主要采取地域标准。因此,无论我国的学术界还是司法实践中,由于双重标准的存在都引起了很多问题和争论。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来试图解决国籍认定上的困境。

  • 标签: 国际商事仲裁 国籍 纽约公约 非内国裁决
  • 简介:国际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主体与传统的国际法主体有所不同。由于国际环境法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法律学科,特别是由于当代国际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仅以国家、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环境法主体,显然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无法调整、规范一些复杂的国际环境关系。作者认为,国际环境法主体除国家、国际组织外,还应包括公司及个人。

  • 标签: 国际环境法 环境法主体 环境问题 法律部门 国际组织 发展中国家
  • 简介:罗伯特·卡萨德(RobertCasad)关于比较民事诉讼的文章是最先引起我注意的几篇比较法学类文章之一。我当时还是纽约一家顶级律所的一名刚刚入行的助理律师。随后我就开始大量翻阅比较法学的期刊,而没有去花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客户业务。我此前从来不知道原来比较法学这么有趣,因为我一直认为在民事诉讼方面,比较法学著作并没有太大用处。(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70年代早期,耶鲁大学甚至不教授比较法学课程;国际法的教学也和民事诉讼严重脱节。)

  • 标签: 集体诉讼 比较法学 卡萨 外国法院 法院裁判 客户业务
  • 简介:国际私法的产生和存在,不是因为法律冲突这一社会现象,而是基于十四世纪产生的新型的国际社会关系.同时,法律作为国家意志,是要约束人们的意识行为,而不是要解决某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因此,国际私法的目的和任务不是要解决法律冲突,而是通过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建立和维护一个合理的国际民商事交往秩序.

  • 标签: 国际私法 法律冲突 法律适用 民商事主体 法律效力 国际关系
  • 简介:国际犯罪中的国家责任马进保国际社会的非集中化法律秩序,使有效控制跨越国界的刑事犯罪存在着严重障碍。在确立国际犯罪的主体及其刑罚的讨论中,学术界对国家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和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问题争议最大。理论上的不一致带来国际司法实践的不协调,致使...

  • 标签: 国家责任 国际犯罪 国际法委员会 罪过形式 国际社会 国际罪行
  • 简介:国际习惯作为国际法最古老、最原始的渊源,在国际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久以来,对于国际习惯法是否对新独立或新产生而被纳入国际社会中的、未参与国际习惯法形成过程的国家具有拘束力始终存在争论。当然争论发生的理论基础乃是在于对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或者更准确地说,对国际习惯法的效力依据的理论认同存在差异。本文从对国际习惯的基本认识入手,阐明目前国际法学界对国际习惯法对新国家效力存在的争论,进一步探讨导致争论出现的理论根源,以期得出国际习惯法对新国家效力的初步结论。

  • 标签: 习惯法效力 习惯法新 国家效力
  • 简介:随着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发展,我国国际私法立法迅速发展,并架构起国际私法规范体系,缔结并加入一系列国际条约。作为独立部门法的国际私法以其独特的角度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 标签: 改革开放 国际私法 国际私法作用 国际民商事关系
  • 简介:近当代海洋相关国际组织大量出现,对国际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国际组织密度的增加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组织之间的职能重合,如果海洋组织之间无法在重叠领域达成协同统一,职能重合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组织在职权重叠领域的行动冲突以及资源浪费。目前包括国际海底管理局在内的国际组织已经积累了一些应对该问题的经验和办法,主要包括事前预防的充分讨论交流以及事后的积极解决,对其他组织未来应对该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国际组织 职能重合 国际海底管理局
  • 简介:今天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发表演讲,我感到十分荣幸,我是美国联邦仲裁与调解局局长,该局成立于1947年,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创建联邦仲裁与调解局的法令是这样说的:我们的职责“…是防止因劳动争议而导致自由商业流的中断或将这样的中断减到最少,”并且通过调解和调停“向那些影响商业的各产业中的劳动争议的当事各方提供帮助,”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与各公司以及代表这些公司里雇员的工会合作。

  • 标签: 美国联邦政府 劳工管理 劳动争议 主要目标 调解 仲裁
  • 简介:相邻关系与地役权均属物权法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司法实践中很容易混淆。笔者从二者的性质、产生依据、生效条件、存在条件、是否有偿、存续期间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阐述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 标签: 相邻关系 地役权 辨析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共谋共同正犯是为了对犯罪背后的首要分子或没有分担实行行为者科处正犯责任而诞生的理论。但是,实务中存在脱离共谋关系的情况。日本下级审与韩国大法院使用"共谋关系脱离"的概念来限制共谋共同正犯引起的处罚范围的不当扩大。1950年以来,日本下级审一直认定"共谋的脱离"。判例的"共谋关系脱离论"被大塚仁发展为"共犯关系脱离论"。共犯关系脱离论是指,其他共犯完成犯罪时,对自愿中止犯罪并脱离共犯的人也科处全体犯罪的责任的做法太苛刻,因而扩大使用共谋关系脱离的理论。1972年以来,韩国大法院受到日本下级审判决的影响而肯定"共谋关系脱离"的概念,并且,利用其概念限制共同正犯的成立范围。大法院认为,加入犯罪共谋后但在着手实行共谋犯罪前脱离共谋关系时,该人不承担共同正犯的责任。日本的最高裁判所还没有认可共谋关系脱离的案例,只有部分下级审的判例认可"共谋关系脱离",但是,日本下级审没有对只离开现场的情况肯定共谋脱离,要求明示

  • 标签: 共谋共同正犯 实行行为 中止犯 中止未遂 行为共同说 预备阶段
  • 简介:<正>在共同犯罪过程中,正如部分共犯会中途加入那样(承继的共犯),也存在部分共犯中途退出的情形,此即为共犯关系的脱离0(I)所谓共犯关系的脱离,是指自共犯关系成立直至犯罪最终完成,尽管部分共犯已退出该共犯关系,但其他共犯仍继续实施犯罪,并达到既遂(在着手实行之前退出的,也可以是未遂,下同)的情形。根据共犯类型,共犯关系的脱离可分为共同正犯的脱离与教唆犯的脱离、帮助犯的脱离;根据具体脱离时点,又可分为着手实行之前的脱离、着手实行之后既遂之前的脱离以及既遂之后的脱离。研究共犯脱离,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明确共犯脱离理论的意义,界定共犯脱离与共犯中止之间的关系;其二,明确共犯脱离的法律效果,解决脱离者对

  • 标签: 既遂 中止犯 共犯中止 帮助犯 成立要件 犯意
  • 简介:关于共犯关系的脱离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因果关系切断说作为脱离标准的通说应当得到认可,并适当以规范加以缓和。文章以因果关系切断说为切入,根据不同犯罪阶段分别判断共犯关系脱离的成立条件及相应的法律后果,提出在着手前依照犯罪预备、着手后依照犯罪未遂进行处罚的建议。

  • 标签: 共同犯罪 因果关系 处罚 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