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了语境因素对阅读过程中眼动的影响.实验为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2(语境:高预期性、控制性)×2(靶词:一致性、不一致性)混合因素设计.以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第二次加工时间以及向右跳的潜伏时间为因变量指标.结果发现:(1)在初步表征阶段,读者的眼动受低水平的视觉因素所控制;但在文章的整合阶段,眼动却由高水平的语义因素所控制;(2)工作记忆容量的高低影响读者整合阶段中的眼动.

  • 标签: 工作记忆 眼动控制 动眼模型 加工模型
  • 简介:两个实验用移动视窗技术,用目标句阅读时间和命名探测词两种指标来考察当文本中有两个情境模型时,读者是否会即时进行预期推理.结果表明,如果在支持性语境与引发推理的信息之间插入一个与支持性语境所描述的情境模型不同的,且与主人公目标有关的因果链上的情境模型的信息,则不管这个插入的情境模型在文本中的位置如何,也不管干扰信息的干扰水平高低,都会降低因果性预期推理在阅读中产生的可能性.

  • 标签: 文本信息 因果性预期推理 实验研究 移动视窗技术
  • 简介:研究安排了交流任务和个人迁移任务,创设了三种交流语境,比较不同语境下交流学习双方的语言准确性。结果显示:(1)三种语境中仅语言交流时语言准确性水平最高,交流语境中的对象可视性阻碍了语言准确性提高的速率,表情可视性降低了语言准确性水平;交流语言相似性水平高的被试,语言准确性水平提高的效率和效果均高于低的一方;(2)交流任务中仅语言交流时语言准确性最高,个人任务中对象可视语境下准确性最低;和交流任务相比,高相似被试个人任务中的准确性更高。表明:语言认知不完全代表交流认知,对象可视性阻碍语言认知和交流认知水平,表情可视性辅助语言共同提高交流认知水平。

  • 标签: 语境 交流 学习 语言
  • 简介:采用眼动记录的方法,考察在偏向句子语境中,不同类型的词汇歧义消解的不同。结果发现,歧义词不同意义的相对频率影响了不同类型歧义词的加工。当语境支持歧义词的主要意义时,被试加工同形同音歧义词要快于同形异音歧义词;当语境支持歧义词的次要意义时,被试加工同形同音歧义词要慢于同形异音歧义词。无论语境支持歧义词的主要意义还是次要意义,被试都要为同形同音歧义词从语境中寻找更多的信息来通达词义。实验证明,在偏向语境中,同形同音歧义词与同形异音歧义词的歧义消解过程不同。

  • 标签: 歧义消解 眼动 同形同音歧义词 同形异音歧义词
  • 简介:目前,独生子女被六位大人家长宠成了“小皇帝”,伴随着而来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我国当前有近三成的青少年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近年来青少年早恋、厌学、考试抑郁症、生长发育异常态以及与家庭父母的关系紧张、中途辍学、只身离家出走、夜不归宿、沉迷于网络及小团体等等,都已经严重地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 标签: 青少年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历史 独生子女 心理问题 精神障碍
  • 简介:掠过历史千年的烟尘,眼见许多女子翩然舞蹈于台上……时空轮回,不灭的灯火照亮了蔡琰的回汉之路,两个胡儿声声恋母的呼喊让为人母的她痛不欲生,而那魂牵梦绕的大汉圣地又让作为汉人的她痛入骨髓,为父完成史诗壮举的愿望最终让蔡琰痛定思痛,一个端端的弱女子,怎敌过大漠的铁骑,怎敌过汉民族千年血脉留传下的温润,又怎敌过撕心裂肺的呼喊。

  • 标签: 历史画卷 女人 蔡琰 汉民族 女子 圣地
  • 简介: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知觉符号系统认为知识表征具有知觉特点,并假设语言理解中对于所涉及概念及其隐含属性会即时进行知觉模拟。当前研究采用句图匹配范式,通过三个实验探讨句子理解中是否会对物体隐含颜色属性进行知觉模拟及其具体条件。实验1沿用经典范式验证语言理解中对物体隐含颜色存在知觉模拟过程。实验2通过变化句子前语境考察语境是否支持对于物体隐含颜色知觉模拟的影响。实验3进一步考察当颜色属性与其对应物体存在稳定关联时(即具有高颜色诊断性的物体),在不同语境作用下是否会引起知觉表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理解中知觉模拟过程是灵活的,语境改变会引起读者所激活的物体颜色知觉表征发生变化,并且对于高颜色诊断物体,即使缺乏支持语境,读者仍然会对句中隐含的物体特定颜色进行知觉模拟。

  • 标签: 隐含物体颜色 知觉模拟 颜色诊断性 语言理解
  • 简介: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于我国来说,心理学是一门“引进”的学科,与发达国家心理学的总体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心理学比较落后。因此,为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心理学,有必要出版有关西方心理学史方面的书籍,让从事心理学及有关学科工作、研究的人了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吸收、借鉴西方心理学中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方面,用于指导我国心理学的研究,丰富我国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用于开展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在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方面展开国际交流,从而更好地建设我国的心理学。

  • 标签: 历史 重建 总体发展水平 西方心理学史 研究成果 心理学发展
  • 简介:风险知觉是指人对潜伏于环境中的危险的主观评定方式或评定值,以'不确定性'为本质特征.在对心理学领域中关于风险知觉研究的三个历史阶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不同时期风险知觉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指出已往研究在风险值评定和危险源识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理论、测量、扩展三方面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风险知觉 心理学 风险值
  • 简介:一、善于借势一个人有无智慧,往往体现在做事的性格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然,借用别人的智慧,助己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成事之道,这叫善借人势的性格。

  • 标签: 性格特征 名人 历史 智慧
  • 简介: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心理障碍都心存恐惧,任何令人们感到怪诞、恐惧的行为,都会被果断坚决地加以制止。在这种心理下,人们对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变态的态度缺乏宽容,那些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们,常常被想象得极具攻击性和危险性,他们的家人也因此受到歧视。像精神病院这类本该救死扶伤的场所,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了禁锢精神病患者的囹圄。

  • 标签: 心理咨询与治疗 发展历史 西方 心理障碍 精神病患者 心理异常
  • 简介:西方心理学中的宗教研究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它对理解人类经验中灵性方面的尝试提供了很多经验。过去,心理学家在研究宗教的时候往往使用如下三种范式:诠释现象学、实证自然主义、宗教整合。这些范式中的每一个都有很多理论假设,还有首选的一套具有不同优缺点的方法论。强调数量调查方法论的实证自然主义范式是最有影响的,但是对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宗教来说也是最没有帮助的,尤其是在非西方背景下。而与之相对应的,历史调查的范式通常会对在21世纪如何研究宗教心理学提供很多有益的观点和实践中的建议。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历史 理论 方法
  • 简介:宗教心理学在西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还是个“新学科”。本文从宗教心理学的定义、历史、代表人物、重要理论及研究方法几方面,简要勾勒出西方对宗教现象进行心理学研究的概貌,希望以此启示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起步和发展。

  • 标签: 宗教 心理学 宗教心理学 历史
  • 简介:<正>自古以来,哲学家对于人类社会行为的性质和起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古代希腊哲学泰斗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对人的社会行为都作了很多的观察和阐述。但是,他们的解释多偏于主观的论断,缺乏客观的或科学上的依据。直到十八和十九世纪,对于社会行为的实质问题才比较明确地提出来探讨。社会问题深深激励着许多思想家的头脑,产生了各式各样的见解和理论。他们的观

  • 标签: 社会心理学研究 亲社会行为 西方社会心理学 十九世纪 现代社会心理学 相互关系
  • 简介:为探讨自1999年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以来,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迁,本研究对106篇1998至2015年间采用SCL-90量表的研究进行了横断历史元分析,考察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SCL-90量表中9个因子的分数均值均与年代呈负相关,年代对各因子变异的解释在4%至16%之间;1998年到2015年这18年来,各因子均值平均下降范围(效果量d)在0.24至0.55个标准差之间,其中强迫、抑郁和精神病3个因子均值变化尤为明显。这表明贫困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的状况在缓慢提升。(2)与中部地区相比,东部和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8年来提高更明显。(3)虽然不同性别贫困大学生各因子历年变化差异并不明显,但女生抑郁和精神病两方面改善略快。此外,普通元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贫困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

  • 标签: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SCL-90 横断历史研究
  • 简介:<正>近两年多来,我和一些同志们编写教育部统编教材《西方近代心理学史》,遇到了不少教学和科研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经过讨论后,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发的体会。我们想总结经验,策励未来,恰巧波林的友好心理学史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勒亥大学布洛泽克教授(Brozek)听人说我翻译波林《实验心理学史》1950年的修订本,写信来索取译本以资留念;同时,他告诉我,他和德国符次堡大学彭格拉茨教授(Pongratz)主编一部

  • 标签: 心理学史 人本主义心理学 历史编纂学 西方近代 辩证唯物主义 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