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费尔巴哈感性哲学革命从对理性主义传统改革与颠覆开始,坚持“感性第一性”原则,希望通过“感性”与“感性直观”回归感性生活世界。但这一革命很少受到学界严肃而认真的对待,“感性第一性”原则及“感性直观”积极意义为“感性活动”所遮蔽。实际上,马克思感性革命就是将他“感性第一性”原则扩充、发展为“感性活动”即实践原则。此外,作为感性哲学出发点“人”也不是抽象“一般人”,而是感性个体,不过费尔巴哈对其历史内容没有进行具体阐释,马克思则在感性与历史统一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

  • 标签: 感性 感性直观 思辨哲学 感性活动 现实的人
  • 简介:《荷尔德林和诗本质》一文,是海德格尔于风起云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表唯一一篇论文。他强调,“我思想和荷尔德林诗歌处于一种非此不可关系”。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和诗本质》以五个具有“确定次序”与“内在联系”中心诗句为提示,将诗本质性本质端到我们眼前。通过悉心释读荷尔德林诗,海德格尔引领读者从“之问”即存在本身“显一隐二重性运作”不可同一“相关性”上来思索“诗本质”,为我们理解人本质、大地本质乃至理解贯穿整个西方思想史“诗与哲学之争”都提供了一种另类眼光。

  • 标签: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 诗与哲学之争 诗的本质
  • 简介:该文受戴维森启发,并基于唯特根斯坦对“把…看作…”分析,尝试提出隐喻创造相似性工作机制以及这一机制运作如何可能恰当件条件,并将笔者这一理论与哈雷等提出语义学一本体论分析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把……看作…… 隐喻性分析 类型层级
  • 简介:<正>一九八五年以来,位于韩江下游广东澄海县在改革开放大潮崛起,在整个宏观经济发展链条实现了从未有过历史性突破,形成了符合本县县情、参与国际大循环经济格局以及能够实现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经济运行系

  • 标签: 观念变革 观念更新 改革开放 社会经济 商品经济 更新观念
  • 简介:<正>70年代以来,在英美涌现出一批理论家,他们用当代分析哲学原则和方法来澄清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内部理论问题,被称为“分析马克思主义者”。这一倾向主要代表有G·A柯亨、W·肖、J·埃尔斯特、J·罗默,PH·帕里伊斯、A·沃斯基、E·O·赖

  • 标签: 经典马克思主义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分析哲学 社会历史形态 理论问题
  • 简介:笛卡尔究竟为乔姆斯基语言研究方案作出了何种贡献?这个问题对于乔姆斯基语言哲学研究和理性主义思想史研究有重要意义。着眼于历史和学理两个方面,本文从麦吉利夫雷提供答案入手讨论,致力于论证两个观点:(1)否定性论点:语言创造性算不上是乔姆斯基方案笛卡尔贡献;(2)肯定性论点:乔姆斯基方案真正笛卡尔贡献是一种理智化解释人类认知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思路。

  • 标签: 语言能力 语言知识 理智主义 笛卡尔 乔姆斯基
  • 简介:方东美的中国哲学研究极富特色,学术路向尤为独特.他一反当时流行实证主义做法,采取“形上学”研究思路,通过对三种形上学即超绝型态、超越型态及内在超越型态分析,敏锐地抓住了中国哲学“内在超越”之特质,并围绕中国哲学“四大主潮”之精义,最终建构了“有机生命哲学本体论”这一富有深蕴哲学体系,为中国哲学现代化做出了有益探索.

  • 标签: 方东美 学术路向 特质 哲学构架
  • 简介:目的论作为一种修辞形式,可有效解释人如何突破有限性通达无限性。对于目的论这种泛灵论世界观,马克思一向是极力反对。但有证据表明,马克思仍在《资本论》不自觉地运用着目的论修辞。当马克思引用黑格尔带有目的论结构论断——“理性狡猾”——来支撑不假于此便无法言说观点时,他也就发出一个讯息:他是在目的论解释框架说明问题。而当马克思冒着风险把“历史”或“人类”诸如此类范畴隐喻化为超级主体时,他也就在运用着目的论修辞,与此相关是无意示人目的论图景显露。事实上,马克思理论自觉和理论实际并不如人们想象那样具有严格一致性。

  • 标签: 《资本论》 目的论 修辞
  • 简介:所有制是被用来从总体上表明一个人类共同体内部各成员之间占有关系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关系;人所有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经济制度,它是区别和划分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经济形态根本标志,是一个比生产资料所有制更为重要和更为基本社会所有制存在形式;人权概念是一个先后为在相关人类共同体中分别建立和维持人公民所有制、劳动力公民所有制、公民所有制劳动者人身所有制、人格公民平等、人个人所有制、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制劳动者人身所有制、婚权个人所有制和使包括所有成年女性在内所有社会成年成员享有人格的人类平等、劳动力部分社会所有制等社会制度而被提出来哲学概念、法律概念和政治概念。

  • 标签: 所有制 人的所有制 人权概念
  • 简介:自《周易》开始,古代哲人一直追寻心意与世界变化融会贯通,力图把握心念与世界交汇生发之“几”。因此,中国传统形上学可以视为追求心物同源异构心通物论。心通物论从揭示《系辞上》形上学意蕴开始,研究心与物交融实化过程,并视意念与世界交融之境为人与世界缘生结合点。心通物论主旨之一是运世,亦即运世之化而不为世间之化所运。人意念总是在面对物化困境,所以必须“实意”,使心念坚实,从己而不从物。运世之化心通物论,便要揭示意向境域本质,也就是意境作为关联交融之境重要意义。

  • 标签: 心通物论 实意 周易 融通
  • 简介:针对本质模态主义解释,范恩发展了一个著名论证来反驳它。范恩试图证明,成为必然属性是成为本质属性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通过对范恩论证给出新分析,文章将表明,范恩反例都建立在"对象反身性"属性构造上,其论证贯穿着"同一性本质"和"识别性本质"混淆,从而其针对模态主义解释挑战是不成立

  • 标签: 范恩 本质 模态主义 对象反身性
  • 简介:百年以来,中国数代知识分子一直希望在实现中华民族求存图强现代化事业,能够顺利地实现西方文化资源本土化,或者说是将中国本土文化资源现代化。从“中体西用”到“以日为师”或“以俄为师”,再到“西体中用”,中国思想家们在这百年里进行了

  • 标签: 儒家 思想资源 现代意义 伦理精神 政治思想 生命智慧
  • 简介:<正>什么是实现个人自由正确途径呢?黑格尔认为:自由是对必然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认识和对世界改造。黑格尔回答是基本正确。因为自由的确是在它内部机制,在同必然相互关系实现。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回答才更为完全、更为科学。因为自由机制运行、自由真正实现,并不只是对必然认识,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不只是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社会实践 内部机制 个人自由 正确处理 纪律
  • 简介:<正>系统哲学(SystemsPhilosophy)或系统思想(SystemsThinking)、系统世界观(SystemicworldView)等,指的是一个研究领域,它目前还是一般系统论(GeneralSystemTheory)一个组成部分,还没有从一般系统论中最后分化出来,因此从世界上一些著名系统科学著作,我们很难严格区分那一些是专门系统哲学著作,那一些是专门一般系统论著作。例如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就带有很浓

  • 标签: 世界观 一般系统论 研究领域 心理学 系统哲学 历史背景
  • 简介:<正>在各种价值关系,不仅存在着物对于人价值关系,即物对人效用关系;也存在着人与其自身价值关系,即人对其自身效用关系。在人与物价值关系,人是价值主体,物是价值客体。而在人与其自身价值关系,主体与客体则聚于一体,人既是价值主体,也是价值客体。人与其自身价值关系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主体、群体主

  • 标签: 人类社会 社会活动 负价值 效用 被统治阶级 价值关系
  • 简介:针对晚明理学发展困境和危机,黄道周主张调停朱陆、会通朱王来弥合理学内部冲突,以期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整合为统一思想体系。他认为朱陆两家学旨本同,咸归于孔孟之道,尊德性与道问学虽有差异,但应兼重两者。他提出不同于朱子圣学传递谱系,认为阳明之学也是承续孔孟圣贤学统嫡亲之系。对阳明后学流弊,黄道周不遗余力地进行批判,主张以周孔《六经》之学救正当时思想界空疏、荡越之风,希冀以经典文献为根本,重建理学学理根基。

  • 标签: 黄道周 朱陆之辩 阳明之学 阳明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