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弹性动脉狭窄血管中血液的流动状况,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ALE),在给定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模拟出了弹性血管和刚性血管中血流速度和压力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狭窄程度模型的血流状态。结果表明:随着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其中心流速越来越大,窄前压力逐渐升高,窄后压力逐渐降低,狭窄前后的压差单调增加;刚性血管无法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进行比较好的模拟,其计算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说明ALE方法对血液流动的数值研究是可行的.

  • 标签: ALE方法 弹性动脉 狭窄 血液流动
  • 简介:摘要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磁共振血管成像以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而在颈动脉狭窄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MRA)、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RA,CE-MRA)、四维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four dimensional flow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4D-Flow-MRA)、零回波时间动脉自旋标记血管成像(zero echo time arterial spin labeling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zTE-ASL-MRA)、黑血成像技术(black blood,BB)和磁共振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 imaging,SNAP)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以及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血管成像 压缩感知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管超声诊断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的68例病例均为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超声检查,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68例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患者中,检出轻度狭窄53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4例,轻度狭窄检出比例更高(P

  • 标签: 血管超声 椎动脉开口处狭窄 血管剪影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 血管超声诊断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血管超声诊断,对比两组的血流参数。结果 观察组超声诊断血流参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管超声诊断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开口处狭窄 血管超声 血流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少见类型颈部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外伤性伴有基底动脉瘤的基底动脉一海绵窦瘘、自发性原始三又动脉海绵窦瘘和自发性和外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外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各1例;分别采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电解微弹簧圈(GDC)和法国Bah公司的可脱性球囊技术,对4例CCF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外伤性伴有基底动脉瘤的基底动脉一海绵窦瘘和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伴有椎动静脉瘘分2次栓塞,自发性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自发性和外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间瘘一次性完成栓塞,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栓塞仍是治疗少见类型颈部动脉海绵窦瘘的最好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作为首选。

  • 标签: 颈部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栓塞治疗 治疗方法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本次选择80例患者,时间为2022年8月份至2023年8月份,所有患者均提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以及CT血管成像检查,依据检查的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开展介入治疗,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有46例,非介入治疗的为34例,明确DS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结果: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复发率下降,患者死亡率、残疾率下降,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提高颈部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开展介入治疗后,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复发或者死亡的机率,值得提倡。

  • 标签: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颈部血管狭窄 诊断 治疗
  • 简介:  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改变在再狭窄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血管外膜改变在血管重构和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再狭窄过程可能是细胞增生所致内膜增生和血管几何改变所致血管重构的总和[6]

  • 标签: 介入再 再狭窄 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血管成像技术与常规检查的区别以及好处。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总计43例,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即常规血管超声组和微血管成像组。根据实验要求,患者需进行三种检查方式。将两各实验组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中,其颈动脉轻度狭窄血管条数为21条,中度条数为26条,重度条数为35条,无完全闭塞的狭窄血管。根据计算可得出,微血管组的准确情况为87.51%,特异情况为12.51%,敏感情况为87.51%;常规组的对应值分别为70.01%,30.01%,70.01%,则微血管组的诊断效果比常规组的诊断效果较好。结论:微血管成像技术在本次研究中的作用效果明显,其诊断效果比常规血管超声检查的效果较好,可更好地对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可对患者的血管堵塞情况进行良好的辅助作用,值得推崇。

  • 标签: 常规血管超声 微血管成像技术 颈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用支气管动脉(BA)和肺动脉(PA)造影CTA观察肺癌血供情况。方法前瞻性观察6例支气管肺癌患者,分别行体循环动脉和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留置BA导管与PA导管行CTBA与CTPA,观察BA与PA对肺癌的血供。结果CTPA上,无体动脉与左心强化的图像上肿瘤未见强化,有体动脉或左心强化的图像上见肿瘤边缘强化,CT强化值为10.0~45.6Hu。CTBA上肿瘤部分明显强化,CT强化值为150.3~320.7Hu,可见杂乱无章的肿瘤血管影,3例见纵隔淋巴结强化。结论本组病例观察表明原发性肺癌由BA为主的多发体循环动脉供血,未发现PA参与供血。

  • 标签: 肺肿瘤 肺动脉 支气管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肺动脉栓塞(PE)患者采用低剂量低对比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CTPA)实施诊断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9.01~2020.05纳入68例疑似PE患者开展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出34例予以常规剂量开展CTPA(A组),另外34例则选择低剂量低对比剂实施CTPA(B组),对比两组诊断情况。结果: 两组CT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不存在差异,但B组辐射剂量评分高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A组26.47%(P<0.05)。结论:低剂量低对比剂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鞘管拔除后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措施,方法:120例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拔管前给予生理盐水静滴,拔管时局部使用利多卡因于鞘管周围浸润麻醉,对照组未经上述处理直接拔管。结果:预防组共发生血管迷走反射2例,发生率为3.3%,对照组心血管迷走反射发生9例,发生率为15%,(P<0.05)。结论:应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输注生理盐水可有效预防拔除鞘管后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鞘管拔除 血管迷走反射 预防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联合药物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治疗下肢支架内再狭窄动脉栓形成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同期行PMT+DCB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支架内再狭窄38例,动脉栓形成15例。患者平均年龄68.6±9.4岁,男33例,女20例。术后第1、6、12个月随访患者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和临床症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病变有无再狭窄。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5例在吸栓过程中出现远端栓塞,采用5F造影导管抽吸,血流恢复;1例在吸栓过程中,出现血管穿孔,球囊贴附后出血停止。47例(88.6%)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靶病变血运重建(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TLR)率为10.6%(5/47),术后4个月截肢1例;再狭窄7例,其中4例接受了再次PMT+DCB,1例行支架置入术,2例继续口服药物治疗。结论PMT联合DCB治疗下肢支架内再狭窄动脉栓形成安全、有效。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外科手术 下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体会。方法以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6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情况及造影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成功率、检查时间在5min以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检查中的心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级图像质量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从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等各个阶段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检查成功率,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图像质量,临床意义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64排螺旋CT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内,就诊的146例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通过观察性研究形式,将入组患者以彩超完成诊断,统计发病位置和相应诊断特征。结果:146例患者中,56例发病位置在股总动脉区域;彩超诊断的准确度91.78%。结论:通过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于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中,具有简单、无创和诊断率高的特征。

  • 标签: 下肢动脉血管栓塞 彩色多普勒超声 发病位置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同时深入的研究了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的30例非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检查足背动脉、颈动脉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和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加压和口服药的情况下,两组都有血管内径增大的情况,但是糖尿病组的内径变化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足背动脉和颈动脉的膜厚度都增加了,并且其足背动脉和颈动脉的异常检出率也要更高,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在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以及颈动脉和足背动脉粥样硬化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其能够准确的评价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异常情况,对临床治疗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管受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实施CT冠状动脉成像的重要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时结合其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结果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54例患者经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在斑块检出总数量、血管狭窄情况等方面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较为接近(P>0.05)。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依次是85.95%、93.26%、74.8%和96.61%。结论对冠心病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具有相对理想、可靠的鉴别能力,并且操作简便,不会给患者带来创伤,是今后医院单位尽早确切诊断本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议普及。

  • 标签: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动脉闭塞症引起的足趾坏死的患者针对性换药及配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加之庆大霉素局部用药再配合多方面护理。结果换药及配合护理后患者坏死部位趾骨自然脱落,创面结痂愈合,未累及其余脚趾,预后良好。

  • 标签: 老年人 动脉闭塞 坏死 换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