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国内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心脑血管类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类重大疾病,其致死率排在所有致死性疾病的第2位。近几年来临床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类疾病的主要原因,而脑梗死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关系密切,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患者更易发生缺血性脑梗死。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患者 颈动脉狭窄 颈部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临床价值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颈部动脉狭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情况。方法选取92例疑似颈部动脉狭窄患者(184条颈动脉)。对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检查,运用NASCET法与截面积法分别计算动脉狭窄程度,再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简称DSA)检查确诊,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一致性。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彩超NASCET法与截面积法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Kappa检验显示彩超与DSA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71)。结论彩超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是临床中用于颈动脉狭窄高危患者的重要筛查方法。

  • 标签: 颈部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收治40例脑梗塞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同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颈动脉狭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95%,对照组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与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较为准确可靠的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检查和诊断方法,且脑梗死患者通常存在颈动脉狭窄问题。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塞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颅多普勒对比CT动脉成像对24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发病24h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和CT动脉成像检查,用于评价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状况,以CT动脉成像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颈内动脉的检查结果中,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4%、99.2%、97.8%。椎-基底动脉的检查结果中,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6%、99.4%、96.0%。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成像检查的相符率显示双侧大脑中动脉96.0%、大脑前动脉94.1%、颈内动脉虹吸部100.0%、颈内动脉终末端94.4%、大脑后动脉81.8%、双侧椎动脉86.4%、基底动脉84.6%。结论颈内动脉检查时,可首选经颅多普勒检查。椎-基底动脉检查时,可首选CT动脉成像检查。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可显著提高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颅内血管狭窄/闭塞 经颅多普勒 CT动脉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部血管超声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96名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来我院体检的96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管超声检测两组人员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同时检测两组的Hcy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研究组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94.8%,与对照组(4.2%)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研究组Hcy及其他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塞 颈动脉狭窄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2014.1-2015.12住院T2DM患者98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A组)45例,病变组(B组)53例。所有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低血糖时间比,检测血脂、HbA1C,监测血压。结果B组年龄、病程、收缩压、LDL-c、HbA1C均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性别、舒张压、TC、HDL-c、TG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日间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波动最大幅度、低血糖时间比明显大于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在防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时,除积极降压、调脂外,还应平稳降糖,降低血糖波动幅度、减少低血糖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颈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使用血管内 支架来对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动脉狭窄进行治疗。方法:运用 2个球囊扩张支架和 1个自膨式支架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内动脉狭窄,针对 串珠样狭窄病变 从颈内动脉起始部到颅内海绵窦段,放入 3个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术 ,病人的症状完全缓解 。结果:临床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患者并没有出现脑缺血症状的发生。结果:一次性植入 3个支架,成功进行血管成形术 。

  • 标签: 血管内支架 肌纤维发育不良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采用血管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接受治疗后证实为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72例,通过随机分组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CT技术在治疗前对病情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血管超声技术在治疗前对病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病情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证实结果的符合率、病情治疗前检查误诊和漏诊例数。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病情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为94.4%,对照组仅为69.4%,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情治疗前检查误诊和漏诊例数分别为0例和2例,少于对照组的4例和7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采用血管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可以显著提升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误诊和漏诊事件的发生,争取更多治疗时间的同时减少医疗纠纷事件。

  • 标签: 颈动脉硬化性狭窄 血管超声 诊断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5年9月我院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8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85例患者共成功植入85枚球扩式肾动脉支架,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血压较术前呈逐渐下降趋势,服用降压药数减少,肾功能-血肌酐稳定.85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平均(21.3±18.4)个月.随访期间发现肾动脉狭窄8例(9.4%),均为无症状性狭窄.无责任血管相关的肾功能恶化.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能解除血管狭窄,可有效改善血压,防止肾功能恶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中采取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2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28例非脑部疾病患者作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比分析两组不同患者经相同诊断后的组间数据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内径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有意义。但两组患者在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指标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统计学分析对比无意义。结论将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应用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中效果显著,可以提升诊断效率,值得应用。

  • 标签: 颈部血管彩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病因诊断
  • 简介: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方法和背景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近年临床研究证据及2008年学组编写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基础上,参考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AHA/ASA)发布的相关指南,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指南 美国卒中协会 血管外科学 临床研究证据 美国心脏协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癫痫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10月,选取72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癫痫发作患者,采用住院病例奇偶数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S100β等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癫痫发作患者,给予血管内皮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可保护神经功能,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 标签: 血管内介入 颅内外动脉狭窄 癫痫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预构带骨间背动脉蒂的髂骨瓣治疗尺桡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4月~2015年9月,采用预构带骨间背动脉蒂的髂骨瓣治疗尺桡骨骨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8~57岁,平均35岁;桡骨8例,尺骨4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骨折均完全愈合,骨折愈合率100%,前臂旋转功能优良率90%以上。结论采用预构带骨间背动脉蒂的髂骨瓣治疗尺桡骨骨缺损操作简单,为移植骨提供了有效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增强抗感染能力,为治疗尺、桡骨骨缺损提供了另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预构骨瓣 骨缺损 骨移植 尺骨骨折 桡骨骨折 骨间背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狭窄支架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84例肺动脉狭窄行支架治疗的患者资料,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肺动脉狭窄患者经支架等相关治疗结合护理干预,62例显效,16例见效,总有效率为92.9%,均未发生并发症,76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肺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动脉 支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超声对颈部血管内膜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动脉的超声检测的患者93例,对患者的颈部血管内膜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有动脉粥样硬化组的颈部血管内膜厚度大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动脉粥样硬化组发生冠心病的概率大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颈部血管内膜厚度小于治疗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超声检测,发现颈部血管内膜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重要的关系。

  • 标签: 超声 颈部血管内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