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高龄孕妇和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增多,瘢痕子宫合并多胎妊娠的比例逐年增加,其中以双胎妊娠最为常见。瘢痕子宫与双胎妊娠均为高危妊娠妊娠期风险及不良妊娠结局明显增加。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医生准确评估与正确管理、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妊娠并发症、合适的分娩方式与分娩时机的选择,充分的医患沟通及配合,可降低其妊娠期及分娩相关风险,最终保障母儿安全。

  • 标签: 瘢痕子宫 多胎妊娠 孕期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胎妊娠延迟分娩(DID)是指多胎中的一胎(胎儿1)在中孕期,特别是胎龄≤24周时发生流产或早产后,孕妇子宫收缩逐渐减弱,宫口逐渐回缩,甚至宫颈管闭合,若及时采取措施,则可使宫内留存胎儿在宫腔内继续妊娠数天,甚至数周,待其各器官进一步成熟后再娩出。目前,随着女性受孕年龄增加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多胎妊娠发生率逐年上升,多胎妊娠发生胎儿1流产或早产后,对宫内留存胎儿实施DID的成功率也逐渐增高。多胎妊娠DID的适应证包括胎儿1于胎龄≤24周时分娩后,母体宫缩消退,不伴胎膜早破(PROM)、绒毛膜羊膜炎、严重阴道流血、可疑胎盘早剥及其他严重内科与外科合并症,宫内留存胎儿无胎儿宫内窘迫、先天畸形等。目前,DID临床处理措施包括:高位结扎胎儿1脐带,采取宫缩抑制剂抑制母体宫缩、抗菌药物预防母胎感染、宫颈环扎术及对母胎进行严密监护,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对宫内留存胎儿实施DID后,分娩时机掌握,非常重要。笔者拟就多胎妊娠胎儿1于胎龄≤24周时分娩后,对宫内留存胎儿实施DID的必要性、适用人群、临床管理、临床处理流程及多胎妊娠DID胎儿妊娠结局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妊娠,多胎 妊娠保持 延迟分娩 妊娠并发症,感染性 绒毛膜羊膜炎 妊娠结局 胎儿器官成熟度 孕产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冯彬 岳中瑾 闫光辉 王志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甘肃省泌尿系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兰州 730030(工作单位为甘肃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兰州 730000)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甘肃省泌尿系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兰州 730030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兰州 730000
  • 简介:摘要妊娠合并肾细胞癌患者临床上极为罕见,但其在妊娠合并泌尿系肿瘤相关文献中报道较多。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疗标准,所以该类患者对于泌尿外科医生来说其诊疗过程充满挑战性。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类患者的健康及生育需求得到了良好的保障。本文就妊娠期合并肾细胞癌的流行病学、风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 标签: 妊娠期肾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实施保守治疗的82例异位妊娠产妇,双盲法划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41)。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评分及护理有效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情绪评分均有所下降,但是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降低幅度更大,与参照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是97.56%,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是82.93%,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期间辅以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缓解其负性情绪。

  • 标签: 异位妊娠 保守治疗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应用观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将两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早期护理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各期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蛋白浓度的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指导孕期补铁。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分娩的122例产妇,采集早、中、晚孕期、产后第一天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早、中期铁蛋白浓度,记录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与子痫前期、子痫)、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新生儿体重等分娩结局,分析妊娠各期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蛋白浓度的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结果⑴122例产妇早、中、晚孕期以及产后第一天时的血红蛋白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蛋白早、中孕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⑵妊娠期糖尿病组与非妊娠期糖尿病组中期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疾病组与非妊娠高血压组早期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产患者与非早产患者晚期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孕中期无铁缺乏的患者(铁蛋白≥20 μg/L)较铁缺乏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胎膜早破,孕晚期贫血患者更容易发生早产。⑷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为孕前高BMI(OR=3.578,95% CI:1.604~7.985)及孕中期高血红蛋白浓度(OR=1.425,95% CI:1.058~1.918)。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因素为孕前高BMI(OR=5.313,95% CI:1.746~16.169)及孕早期高血红蛋白浓度(OR=1.975,95% CI:1.048~3.720)。胎膜早破的独立风险因素为孕中期血清铁蛋白≥15 μg/L(OR=2.836,95% CI:1.05~7.637)。早产的独立风险因素为妊娠晚期贫血(OR=13.625,95% CI:2.470~75.161)。结论孕期补铁要掌握合适的时间,合理的剂量,个体化补铁是最适宜的办法,补铁过程中要严密监测,避免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三月期 血红蛋白 铁蛋白 妊娠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牙龈炎采取妊娠期口腔保健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平阳县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60例妊娠期牙龈炎患者,实验组采用妊娠期口腔保健以及定期口腔检查,对照组采取定期口腔检查。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探针出血指数(BOP)、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治愈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治疗妊娠期牙龈炎期间采取妊娠期口腔保健,效果显著,治愈率达90%。

  • 标签: 妊娠期口腔保健 妊娠期 牙龈炎 临床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后对再妊娠时间质部妊娠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嘉兴市妇女儿童医院行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改良的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随访其再妊娠间质部妊娠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86例研究对象,年龄(32.3±2.6)岁,孕2~5次,产2~4次,两组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成功率均达95%(观察组42/43,对照组41/43)以上,观察组有6.98%(3/43)术后出现暂时发热等不适,对照组有9.30%(4/43)出现,转归均良好。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36例、34例在术后3个月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每组均有23例成功妊娠,观察组中均为宫内妊娠,无同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发生,对照组中19例为宫内妊娠,有4例发生同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行改良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后发生同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显著低于传统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χ2=4.195,P=0.041)。结论改良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时输卵管的近端处理方式可有效减少再妊娠间质部妊娠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输卵管结扎术 间质部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孕妇炎症因子水平与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自妊娠早期于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行规律产前检查的孕妇共20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妊娠中期(24~28周)确诊为GDM的孕妇97例为GDM组,随机选择同期糖耐量正常孕妇10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早期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相关指标预测GDM的效力。结果(1)GDM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妊娠早期WBC[分别为(8.7±1.9)、(7.9±1.7)×109/L]、NEU[分别为(6.3±1.7)、(5.5±1.5)×109/L]、NLR[分别为4.66(2.90~3.56)、3.12(2.49~3.89)]、CRP[分别为3.00 mg/L(1.65~5.10 mg/L)、2.35 mg/L(0.83~3.58 mg/L)]、IL-6[分别为3.60 ng/L(1.60~6.30 ng/L)、3.48 ng/L(0.70~1.40 ng/L)]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妊娠早期WBC、NEU、NLR、CRP、IL-6水平对GDM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均<0.01)。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NEU、IL-6、CRP水平是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43、6.843、2.267;P均<0.05)。结论妊娠早期WBC、NEU、NLR及CRP、IL-6水平可能与GDM的发生相关,尚需进一步论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围产期保健对孕妇分娩率、产后出血及妊娠并发症等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在我院产检的 2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100例,行常规保健,观察组 100例,行围产期保健,观察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 结果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92%、产后出血发生率为 3%、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 4%、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为 5%,对照组分别为 54%、 16%、 21%、 19%,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更高,产后出血、妊娠并发症、母婴不良结局等发生率均更低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有效的围产期保健,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及妊娠并发症风险,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围产期保健 妊娠结局 产后出血 妊娠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