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是我国目前患病率最高、人群患病最普遍的病种之一,早期发病比较隐匿,主要危害是造成靶器官的危害,药物控制比较难。本文首先概述了社区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的要求,详细分析了社区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提出了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

  • 标签: 社区高血压 治疗药物 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致儿童血尿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因药物造成患儿血尿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浓度过高均可发生药物性血尿。结论临床用药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原则,加强科普宣教。

  • 标签: 药物性血尿 儿童
  • 简介:摘要抗结核药物复合支架对于加强结核治疗成效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对于现阶段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很少有资料对抗结核药物复合支架的性能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通过相应的方法对抗结核药物复合支架的制备和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卫生医疗工作人员有所启示,促进我国卫生医疗水平的提升,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抗结核 药物复合支架 制备 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及护理,为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及护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90例化疗出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分析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患者的外渗部位情况,分析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情况。结果490例化疗出院患者,出现外渗现象有41例,比例为8.37%;手腕部位出现外渗占总外渗的46.34%,手背部位出现外渗占总外渗的19.51%,肘窝部位出现外渗占总外渗的31.71%,其他部位出现外渗占总外渗的2.44%;影响患者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现象的因素有第一次化疗、反复穿刺、发疱药物、瓶的次数和铂类物质等,其外渗发生率分别为17.46%、16.41%、15.10%、15.97%和16.05%。结论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良好的教育宣传,减少输液时间等方法都能有效的降低患者产生外渗现象的可能性,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关注。

  • 标签: 化疗药物 外渗 处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的做法。方法对相关组织机构进行建立,并对相应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对管理人员培训相关药物知识,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要做到密切配合。结果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医生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观念也明显好转,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也做到了基本规范。结论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得到了初步的成效,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为其他医院对抗菌药物滥用情况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合理 抗菌药物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药学在药物调剂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内科、妇产科和儿科中随机选取使用我院自己调剂药物70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00例和对照组500例,对于对照组则根据我院经常采用的普通药物调剂的方法进行调制,而对所有实验组则在其基础上进行医院药学的药物调剂,对上述两组在给药上的科学性以及患者对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医院药学在药物调剂中的意义和作用。结果对两组在药物调制上进行不同方法干预后效果存在一定差异。结果表明,对照组在采用普通药物调剂后,给药的准确率为85.1%(426例),而实验组在进行医院药学干预后的给药准确率为94.6%(189例),故实验组的给药准确率相比于对照组要高,同时,对照组在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为121例(24.1%),而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为12例(6.0%),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采用医院药学后,可以明显提高医院给药的准确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过大量临床证明,在药物调剂中以医院药学为指导效果明显,在日后可大量推广。

  • 标签: 医院药学药物调剂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内科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0例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胃食管反流患者经临床药物治疗,结果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结论改善抗反流屏障,并增强粘膜抵抗力,包括戒烟;增强食管的清除力,加快胃的排空,应抬高床头位置,应用促动力剂;减少胃酸,应用抗酸剂或抑酸剂,根据病情予以不同的治疗。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通过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对我院住院病人的输液进行集中调配和供应,在严格的操作条件下,保证了输液的质量提高我院住院病人输液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为病人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 标签: 静脉药物配中心 意义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盆腔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查阅资料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分析。结果由于急性盆腔炎的病原体多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的混合感染,因此,抗生素应用时多采用联合用药。结论急性盆腔炎的药物治疗占有重要地位。厌氧菌培养技术的进步及药敏试验的配合,临床得以合理使用药物,兼顾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控制,使急性盆腔炎疗效显著,绝大多数能彻底治愈。

  • 标签: 急性盆腔炎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采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ICU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60例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并采取常规护理的ICU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镇静镇痛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镇静镇痛效果达到A级的有58例,达到B级的有2例,无C级病例;对照组患者中镇静镇痛效果达到A级的有50例,达到B级的有4例,C级病例6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采取镇静镇痛药物治疗的ICU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安全护理,能显著提高镇静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ICU 镇静镇痛药物 针对性护理
  • 简介: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面部损容性皮肤病,因妨碍美观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中西药治疗效果均不佳。本文收集历代本草中有关黄褐斑治疗的药物,总结此类药物具有取类比象,性温味甘辛,归经以肺、脾、胃、肝、心经为主的特点,药物功效包括益水清火、平补脏腑、逐瘀生新、宣肺发表、引药入阳明、芳香开郁、运湿化浊、以毒攻毒;以期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黄褐斑提供依据。

  • 标签: 历代本草 黄褐斑 药物特点 药物功效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缺血性脑卒中占卒中患者总数的65%~85%左右,当前,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以手术及药物治疗为主,脑循环改善与神经功能保护是治疗的核心。本文将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现状出发探究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进展,分析各药物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全流产实施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不全流产患者72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药物保守治疗)、试验组(清宫手术治疗)各36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治愈35例(97.2%),对照组患者治愈32例(88.9%),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d、7.2d,均短于对照组的4.3d、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全流产患者,药物保守治疗和清宫手术治疗均有良好疗效,其中后者清除彻底,能够缩短治疗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全流产 药物治疗 清宫手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患者按照医生指示正确食用药物以后出现的对身体不良的反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关注药物对人类身体的影响,根据近些年的病例显示,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逐年增加,因此在这一方面必须值得重视。目前就张家港市的五家乡镇医院近一年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进而为患者进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

  • 标签: 不良反应 药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