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偏头痛患者血流变化、普形态及有无杂音的诊断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率和探讨其产生的机制。方法对9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经多普勒检测,并进行血流对比研究。结果典型偏头痛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另有血流速度不稳定、血管杂音及普形态改变等表现。结论血流速度的改变、频谱异常及血管杂音可作为诊断典型偏头痛的依据,并提示其发作期有血管痉挛的情况。

  • 标签: 偏头痛 经颅多普勒 血流速度
  • 简介:目的探讨多普勒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YQ-2000型多普勒超声仪,以2MHz探头分别检测芹右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分析各血管的。结果108例患者中,VA、VB的Vs值均在正常值以下为低流速多普勒超声表现,左右侧椎动脉流速快慢无明显差异,无异常血流方向。结论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后循环缺血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性的方法,并可动态观察,适时了解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为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眩晕 诊断 多普勒 后循环缺血
  • 简介:目的研究脑积水患者多普勒(TCD)监测结果与患者内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纳入患者组,在行分流术前1d和术后5d分别行两侧大脑中动脉(MCA)的TCD监测;选择27例门诊体检健康个体为对照组,行两侧MCA的TCD监测。结果患者组行分流术前TCD监测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和舒张期血流速度(V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和阻抗指数(RI)明显高于对照组。RI值与脑积水患者内压呈正相关(r=0.701,P〈0.01),PI值与脑积水患者内压也呈相关(r=0.426,P〈0.05)。脑积水患者分流术后PI和RI值下降,Vm、Vd均上升(P〈0.05)。结论TCD可作为评价脑积水患者内压增高的有效手段,RI和PI值是其有效指征。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脑积水 搏动指数 阻抗指数 脑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是一种具有低成本、非侵入性、高时间分辨率等优点的脑动脉血流速度测量方法。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 dCA)是研究动脉血压或内压变化瞬间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瞬时变化,即在面对灌注压突然变化时恢复CBF的能力。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发病后,有效的dCA可维持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损伤部位出现过高或过低灌注。因此,在AIS患者中评估dCA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目前对于dCA尚无公认的最优评估方法。文章主要就TCD对比其他方法评估dCA的优越性以及TCD结合传递函数分析(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 TFA)方法评估dCA在AIS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血管循环 内环境稳定 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TCD)在评估中型颅脑创伤(mTBI)患者神经功能恶化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8例mTBI患者的临床资料。88例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10.3±1.1)分(9~12分),每8小时重新评估1次,GCS下降≥2分或病情发展需立即处置定义为神经功能恶化。所有患者入院后均TCD监测内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独立危险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88例患者中,40例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另48例未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GCS、CT分级及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搏动指数(PI)、舒张期血流速度(FVd)、收缩期血流速度(FVs)、平均流速(FVm)]可能为mTBI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Vd(OR=0.873,95% CI:0.816~0.921,P<0.001)、FVs(OR=1.061,95% CI:1.026~1.104,P=0.001)及PI(OR=80.700,95% CI:1.600~716.200,P<0.001)为影响mTBI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ROC可见诊断效能最高的是PI(AUC=0.869),其次为FVd(AUC=0.827);最佳截断值为PI>1.22,FVd<35.8 cm/s。结论初步推断作为无创、可重复、床旁监测手段,TCD监测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有效预警中型mTBI患者发生的神经功能恶化。

  • 标签: 颅脑损伤 超声检查,多普勒 疾病恶化 中型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黑质回声特征对不同分型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郑州颐和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受治疗的58例原发性震颤患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双侧中脑总面积、双侧脑黑质(SN)高回声总面积及SN/中脑总面积(S/M);依据帕金森患者不同分型将其分为震颤型、强直型及混合型,比较各组SN高回声总面积及S/M,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SN回声特征及S/M分别对不同帕金森病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双侧中脑总面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侧SN高回声总面积、S/M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帕金森病患者震颤型25例,强直型23例,混合型12例;混合型组双侧SN高回声总面积、S/M最大,其次为强直型、震颤型(P<0.05);绘制ROC曲线,双侧SN高回声总面积、S/M诊断不同分型帕金森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预测价值理想;震颤型、强直型的SN高回声强度分级集中在Ⅰ~Ⅲ级,而混合型则主要集中于Ⅳ~Ⅴ级;且混合型帕金森病的SN高回声阳性率最高,分别高于震颤型、强直型(P<0.05),震颤型与强直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型帕金森病的黑质回声特征各异,临床可通过观察多普勒超声黑质回声特征鉴别不同分型帕金森病,以提高不同分型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黑质 帕金森病 经颅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中线移位的程度,并对不同程度脑中线移位患者预后进行分析评估。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应用TCCD监测脑中线移位患者58例,其中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脑中线移位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5例(脑梗死组)和脑出血患者33例(脑出血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头颅CT/MRI与TCCD监测的脑中线移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2±2.43)mmvs(3.28±2.31)mm,P=0.986;(3.64±2.03)mmvs(3.43±1.90)mm,P=0.630]。TCCD检测脑中线移位值与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及临床病情不相关(P〉0.05)。TCCD检测脑中线移位的ROC曲线下面积0.961±0.008,特定界值1.75,敏感性100%,特异性85.5%,准确性70.0%。结论TCCD监测脑中线结构及移位有优势,为临床工作提供更方便(床旁)、可靠、无创的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更经济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卒中 脑梗死 脑疝 ROC曲线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目的探讨难以分类的原发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收治难以分类原发性头痛患者112例,在发作期行经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以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检查,分析TCD显示的血流速度异常、EEG异常与HAMA评分的关系。结果TCD检测显示脑血流速度异常81例(72.3%);EEG检查发现脑电活动异常31例(27.7%),其中轻度异常25例(22.3%),中度异常6例(5.3%);HAMA量表检测显示〈7分43例(38.4%),7-14分33例(29.5%),〉14分36例(32.1%)。无论在TCD显示血流速度异常还是正常情况下,EEG正常与异常患者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在EEG异常还是正常情况下,TCD显示正常与异常患者HAMA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以分类原发性头痛与精神和心理疾病共存的情况不可忽视,且内血流动力学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对于此类患者,给予改善情绪和调节血流动力学的药物可能有益。

  • 标签: 原发性头痛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电图 焦虑
  • 简介:  著名的生物医学工程专家RuneAaslid对国际超声医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在于发明了低频率高穿透性的多普勒(transcranialDopler,TCD)超声血流检查与监测技术,解决了颅骨对于超声波的不透声性,从此,内动脉血液动力学可以实时检查评价.……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指南 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时应用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多普勒检查证实为椎动脉内段盗血样频谱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以及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以明确多普勒结合颈动脉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应用价值。结果:多普勒检查显示30例患者中Ⅰ、Ⅱ、Ⅲ期盗血分别有12、14和4例,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锁骨下动脉Ⅰ、Ⅱ、Ⅲ期盗血分别有10、14和6例;其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重度/闭塞患者分别有4、6和13例,起始段狭窄以及椎动脉发育异常者7例;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重度/闭塞患者分别有6、8和9例,起始段狭窄以及椎动脉发育异常者7例;颈动脉超声检查与CT血管成像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狭窄以及椎动脉病变的检出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能够尽早发现椎动脉内段的盗血样频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方式相结合可为临床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经颅多普勒 颈动脉超声 CT血管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检查中采用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的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04月我院收治的35例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规检查未能确诊35位患者的病因,遂对35位患者进行经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分析检查效果。结果  采用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检出8例气泡实验阳性,27例气泡实验阴性。在8例气泡实验阳患者中,检出6例卵圆孔未闭,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在27例气泡实验阴性患者中,检出1例卵圆孔未闭,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结论  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复杂,确诊难度较大。在临床检查中,对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查明患者病因,从而作出确诊。这种检查方式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 临床检查 应用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早期诊断宫外孕时应用腹部超声阴道彩色多勒普超声的效果差异。方法 实验患者选自2021年8月-2023年3月在我院进行宫外孕早期诊断的46例患者作为实验探究对象,应用数字表随机分配法进行分组,均有23例,参照组患者应用腹部超声进行早期诊断,研究组患者应用阴道彩色多勒普超声进行早期诊断,比对两组患者宫外孕检出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宫外孕检出率更高,对比P

  • 标签: 经腹部超声 经阴道彩色多勒普超声 早期诊断 宫外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超声在宫外孕患者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宫外孕的6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分别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超声对60例患者实施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60例患者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外孕的准确率为96.7%,腹部超声诊断宫外孕的准确率为83.3%,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0例患者附件包块、卵黄囊、宫内假孕囊、胚芽、胎心的检出率分别为25.0%、25.0%、21.7%、13.3%和11.7%,明显高于腹部超声的15.0%、13.3%、10.0%、5.0%和3.3%(P<0.05)。结论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外孕患者实施诊断,可获得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腹部超声 宫外孕 早期诊断 准确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40-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诊断宫外孕采取经腹部超声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19.5-2021.5,共选择80例疑似宫外孕患者入组进行研究,对于入组患者均采取经腹部超声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最终临床诊断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本次确诊患者70例,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与腹部超声相比明显较高,有对比差异(P<0.05)。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腹部超声诊断宫外孕结果具备一定优势,能够提升检查灵敏度。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经腹部超声 宫外孕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外孕早期诊断中经腹部超声阴道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宫外孕患者,接受腹部超声检查和阴道超声检查,对比诊断结果。结果:阴道超声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超声,且在包块、胚芽、心管搏动方面的检出率高于腹部超声(P<0.05)。结论:宫外孕早期诊断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性高于腹部超声,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宫外孕 早期诊断 经腹部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和多普勒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8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别行经颈动脉彩超及多普勒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88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异常69例,占78.41%(69/88),TCD检查异常76例占86.36%(76/88)。结论颈动脉彩超及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作出客观评价及指导治疗。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颈动脉彩超 经颅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内动脉狭窄多普勒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80例住院和门诊高血压患者。排除合并中风、糖尿病及其他皮内疾病.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皮内动脉狭窄情况。结果39例患者有皮内动脉狭窄.患病卑为21.66%。检查动脉血管1640条,狭窄动脉92条,总的动脉狭窄率为5.60%。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内动脉虹吸段。内动脉狭窄率占总狭窄率的80%。明显高于椎一基动脉。老年高血压患者总狭窄率及单一狭窄高于非老年病人。狭窄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水平显明高于非狭窄病组。结论高血压内动脉狭窄最常登生于大脑中动脉及内动脉虹吸段,年龄、脂代谢紊乱是高血厦病人发生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危险因素 颅内动脉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眩晕患者多普勒(TCD)和脑电图(EEG)检测比较分析,为眩晕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30例眩晕患者分别进行TCD和EEG检测。结果130例眩晕患者TCD检测有99例异常(76%),表现为血流增快或减慢,减慢以椎基底动脉为主;脑电图检测有51例异常(39%),表现为不规则θ和δ慢活动增多。结论TCD检测和EEG检测为临床对眩晕患者的诊断及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眩晕 经颅多普勒 脑电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