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耳鸣、眩晕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症状。我们于1993年1~12月在门诊对71例患有耳鸣、眩晕的病人使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内动脉血流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1例病人中男31例,女40例,平均年龄44岁。主诉单纯耳鸣21例;耳鸣伴眩晕或听力减退伴眩晕41例,其中美尼尔病7例,渗出性中耳炎4例;单纯

  • 标签: 血流变化 颅内动脉 耳鸣 眩晕病 渗出性中耳炎 听力减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体检中经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内动脉狭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7-2021.7月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2242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结果:2242例体检者,共检出110例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4.91%,男性78例,女性32例,男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狭窄位置方面,主要以中动脉和前动脉为主。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内血管狭窄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在危险因素方面,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与疾病发生关系密切。结论:常规体检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效果确切,能够充分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能够早期发现无症状的内动脉狭窄,进而进行有效干预,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健康体检 多普勒超声 颅内动脉狭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应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宫外孕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宫外孕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采用腹部超声诊断的20例患者为腹部超声组,实施阴道超声诊断的20例患者为阴道超声组,采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的20例患者为联合组。观察三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联合组患者诊断宫外孕的准确率为95.0%,显著高于腹部超声组的45.0%和阴道超声组的55.0%(p<0.05);联合组患者胚芽、血管搏动、宫内假孕囊和盆腔积液的检出情况均显著优于腹部超声组和阴道超声组(p<0.05)。结论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宫外孕的准确率较高,可准确检出胚芽、血管搏动、宫内假孕囊和盆腔积液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阴道与经腹部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比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经腹与阴道检查结果及价值。方法:整理收集子宫肌瘤患者72例,分别行经阴道和腹检查,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72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组对比阴道超声诊断临床诊断率为95.83%,肌瘤个数诊断率为96.43%明显高于超声的86.11%和85.71%(p

  • 标签: 子宫肌瘤 彩色多普勒 经阴道 经腹部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子宫肌瘤诊断中,联合使用腹部与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方法:5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组,5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为对照组,采集时间均为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经腹部与阴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检出结果。结果:腹部联合阴道超声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依次为98%、98%、97%,均高于腹部与阴道超声的单一诊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引用腹部联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获得更加显著的诊断效果,值得推行。

  • 标签: 子宫肌瘤 经腹部超声 经阴道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妇科进行异位妊娠疾病的诊断时,对比分析腹部与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发挥的不同检查价值。方法:分析检查的对象是88例确诊为异位妊娠疾病的患者,其临床资料完整,有分析代表性。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的例数是44例。观察组: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组:腹部超声检查。对比两种超声检查的检出符合率。结果:诊断符合率:观察组是97.73%,对照组是86.36%,观察组符合率高,P

  • 标签: 异位妊娠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腹部B超 经阴道B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腹部与阴道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宫外孕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宫外孕早期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60例。对照组应用腹部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组应用阴道多普勒超声。对比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腔积液、假孕囊、胚芽、附件包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示妊娠囊时间、确诊至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阴道多普勒超声能够在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宫外孕 多普勒超声 经阴道超声 经腹部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卵圆孔未闭导致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并分别对其实施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检查(TCD)、食管超声检查(TEE),通过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及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此50例患者中,TCD和TEE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4.00%、56.00%,提示两种检查方法均对PFO诊断有临床价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CD对较小的PFO诊断更有优势。结论在筛查卵圆孔未闭导致隐源性脑卒中,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和食管超声检查均对PFO诊断有临床价值。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经食管超声检查 发泡试验 卵圆孔未闭 隐源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脑梗死患者(共83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83例脑梗死患者均实施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联合检查(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统计学分析脑梗死患者在接受不同检查方式之后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结果: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脑梗死患者的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为81.93%(68/83),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死患者的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为80.72%(67/83),联合检查脑梗死患者的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为97.59%(81/83),联合检查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高于单一检查(P<0.05),单一检查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高于单一检查。

  • 标签: 颈部血管彩超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 动脉斑块形成 阳性检出率 联合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脑梗死患者(共83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83例脑梗死患者均实施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联合检查(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统计学分析脑梗死患者在接受不同检查方式之后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结果: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脑梗死患者的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为81.93%(68/83),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死患者的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为80.72%(67/83),联合检查脑梗死患者的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为97.59%(81/83),联合检查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高于单一检查(P<0.05),单一检查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高于单一检查。

  • 标签: 颈部血管彩超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 动脉斑块形成 阳性检出率 联合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普勒(TCD)在脑血管狭窄急性脑卒中溶栓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7例脑血管狭窄急性脑卒中患者,均行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溶栓后1d狭窄脑血管血流指标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血流速度(Vd)水平,并统计血管再通率。结果溶栓后1d狭窄脑血管Vs、Vm、Vd高于溶栓前(P<0.05);77例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94.81%。结论TCD可通过检测狭窄脑血管血流速度评估血管狭窄情况与溶栓治疗效果,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 标签: 脑血管狭窄 经颅多普勒 溶栓 急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TCD的检查发现脑血管病硬化的每个阶段。探讨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75例40~70岁的患者用EMS-9B多普勒检测脑供血情况。结果脑动脉硬化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的频谱形态学改变。结论TCD可方便、准确地检测到脑动脉的硬化程度,对脑血管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有很大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 TCD 频谱特征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塞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促进血管再通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根本,溶栓是实现血管再通的基本方法,静脉溶栓是最早使用,且最为推崇的一种溶栓方法,在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静脉联合超声溶栓越来越在临床被推荐使用,且受到良好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TCD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为VBD的患者行经多普勒检查,观察其脑血流动力学特征。并将同期就诊的30例非VBD患者进行对照。结果VBD组与非VBD组相比主要表现为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峰值平均血流速度下降(P〈0.05),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VBD患者TCD频谱形态表现为波峰圆钝,呈低阻波形。结论VBD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TCD可作为其临床初步筛查和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 标签: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经颅多普勒
  • 简介:目的应用多普勒(TCD)进行屏气试验检测,观察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VR)特点。方法180例受试者编入正常对照组、MCI组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分析屏气指数(BHI)与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结果MCI组与正常组及AD组比较,BHI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BHI与视觉ERP的P300潜伏期的相关性最强(r=0.411,P〈0.001);MCI组不同CVR状态下,各组受试者脑动脉硬化及血管狭窄检出率有差异,事件相关电位(ERP)和TCD常规检测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HI的改变与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CVR检测有助于MCI的病因诊断。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经颅多普勒 脑血管反应性 屏气指数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摘要脑动脉炎是内动脉内膜下炎性细胞浸润,内膜增厚,动脉中层及内弹力层水肿,使动脉血管腔狭窄,血栓形成导致动脉闭塞或远端血管栓塞。彩色多普勒多普勒相比,增加了突出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成像能够较好地描述出内脑实质结构,可直观显示底脑动脉主干血管走行分布情况。同时它对可以通过对特定部位超声波入射角度的调节,测量某段血管血流速度,这些特性提高了脑血流超声检测连续性和精确性,使它在血流速度检测方面比多普勒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 标签: 经颅超声多普勒 脑动脉炎 脑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原因以及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脑电图(EEG)和多普勒(TCD)分别对48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8例EEG正常6例,异常42例,异常率87.5%,其中轻度异常5例,中度异常17例,重度异常8例;局限性异常12例。48例TCD异常38例,异常率79.2%,其中血流速度增快13例,减慢19例,增快、减慢同时存在6例;两侧流速不对称13例,出现涡流、湍流频谱5例。结论脑梗死继发癫痫多由于脑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影响脑供血以及各种原因造成脑血管血流量减少,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癫痫发作。

  • 标签: 脑梗死 继发性癫痫 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偏头痛在视频脑电图(VEEG)及多普勒超声(TCD)的鉴别诊断及不同治疗。方法选取27例偏头痛患儿同时进行发作期和发作间期VEEG、TCD检查,并进行对照。结果27例偏头痛患儿中,VEEG表现异常的病例可见特征为波幅电压偏高,局限性高波幅θ波、δ波增多,以短程或中程至高幅的慢波阵发表现为主,以及少量棘波出现。TCD表现为血流速度快,血管痉挛,并出现湍流等。结论对儿童偏头痛患者,在其发作期和发作间期检查VEEG和TCD,能提高诊断率,对治疗有指导意义,减少患儿疾苦。

  • 标签: 儿童偏头痛 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 诊断
  • 简介:多普勒(TCD)检查具有无创、价格低廉、方便的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筛查诊断与治疗评估。本文对TCD的临床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血管病 微栓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