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采血过程中通过实施静脉留置采血管进行静脉采血所取得实际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需要采血的婴幼儿予以分组试验,即参照组(n=151),研究组(n=152),在采血过程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采血和静脉留置采血采血,将两组婴幼儿出现溶血、凝血、皮下出血等情况以及对采血方法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相较参照组各项指标而言,研究组血液样本出现溶血、凝血、皮下出血等情况明显少于参照组,并且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更高,对于采血方法不满意例数更低(P

  • 标签: 静脉留置采血管 婴幼儿 溶血 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血常规检查中不同采血方式(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在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进行血常规检查的462例患者,根据采血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2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末梢血,研究组患者采取静脉血,两组均采取同一仪器(迈瑞BC-5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RBC(3.77±0.45)×1012/L、Hb(±)g/L、Hct(0.55±0.12)%、PLT(229.43±30.62)×109/L、MCHC(318.64±18.44)g/L及MCV(90.63±5.78)f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WBC(5.29±0.87)×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MCH水平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不同采血方式其检验结果不同,静脉血结果更为准确,故临床血常规检查中应以静脉血为主。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 检验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成功率与副作用的差异。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桡动脉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局部青紫瘀斑发生率和平均采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进行比较,桡动脉采血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局部青紫瘀斑发生率和平均采血时间等指标上均优于股静脉采血组,组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对于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损伤程度,缩短采血时间。

  • 标签: 新生儿 桡动脉 采血 股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采血患者管理系统在门诊采血中心的应用。方法收取我院100例门诊采血患者,并将门诊采血患者按照不同管理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5月到2016年3月期间,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管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将两组门诊采血患者管理后的护理纠纷发生率、采血差错发生率、工作效率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实施管理后的护理纠纷发生率6.00%、采血差错发生率10.00%、工作效率评分(85.05±3.14)分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率18.00%、采血差错发生率22.00%、工作效率评分(62.48±3.08)分(P<0.05)。结论通过对门诊采血中心的门诊采血患者实施管理系统,不仅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减少采血差错、护理纠纷情况发生,确保采血项目和患者身份的准确无误。

  • 标签: 门诊采血 门诊采血中心 管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 200例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时间为 2019年 2月 -2020年 3月, 2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观察组 100例选择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 100例并未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5%,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15%,同时前者服务态度、采血技术、环境、人文关怀以及健康宣教满意度高于后者,组间数据对比后差异显著,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将提升患者满意度以及风险控制能力。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门诊采血室 静脉采血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门诊采血采血护理实践中运用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本实验所选取的对象是2019年12月-2020年7月我院门诊采血室收治的250例患者,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完成两个组别的划分,A组与B组各包含患者125例。B组患者在采血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A组患者在采血过程中采用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方式,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B组患者,表示为P

  • 标签: 采血室 采血护理 质量持续改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门诊静脉采血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门诊接受采血护理的病例10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门诊采血观察样本划归入两个组别,试验组对照组皆为50例,对照组遵门诊采血常规模式施行管理,试验组接受针对门诊采血安全与质量提升的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门诊采血观察样本采血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采血护理体验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门诊静脉采血护理实践中引入护理风险管理之策,可提高门诊采血安全性、改善门诊采血患者的护理体验优良度。

  • 标签: 门诊护理 采血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患儿实施采血针配留置针静脉采血所取得实际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研究对象从我院儿科接收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之中筛选,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成参照组(n=93,常规静脉采血)和研究组(n=93,采血针配留置针静脉采血),研究时间结束后,整理资料,将两组患儿穿刺不良反应进行比较;通过问卷调查,将两组患儿及其家属对于静脉采血方法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发生渗漏、脱管等不良反应情况相较参照组而言更低,并且研究组对于采血针配留置针静脉采血不满意例数更少(P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采血针 儿科 满意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间接采血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四肢浅表静脉或头皮直接采血法,观察组采用留置针处采血采血法,比较两种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血标本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标本质量及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婴幼儿静脉留置针处采血采血针的应用能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血标本质量,且安全、并发症少。

  • 标签: 婴幼儿 静脉留置针 采血
  • 简介:目的研究新生儿俯卧位与传统采血方式对足跟采血优势作用。通过对不同方法足底采血时新生儿的疼痛评估、一次性成功率、止血时间,探讨对新生儿进行必要刺激时,如何减少损伤。方法将301例足月正常新生儿进行实验研究,并依据新生儿采血的时间分成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并且两组的新生儿数量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51例和150例,给予两组新生儿不同体位进行足底采血,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俯卧位采血与畅通体位采血的方式。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数据研究发现p<0.05;研究组哭闹时间与照组时间相比较短,数据研究发现p<0.05;结论俯卧位采血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采血体位,与传统的平卧位或侧卧位采血比较,缩短新生儿哭闹时间,心率、呼吸频率更为平稳,止血时间更短,便于临床护士操作,同时减轻新生儿的痛苦,使家长易于接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采血试管透明分隔盒在护理安全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制采血试管透明分隔盒放置采血试管。结果应用应用透明分隔盒放置采血试管,方便护士采血分辨,方便运送人员收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 标签: 采血透明分隔盒 采血安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血糖仪激光采血对指尖采血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体检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8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例数均为40例,均进行指尖采血,传统组与研究组的采血方法不一致,后者采用激光血糖仪激光采血,前者则采用一次性使用末梢采血采血,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传统组的PLT、RBC、WBC、HGB、MCHC等血常规指标检验结果与研究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男性中有18例明显疼痛占比45.00%、女性中有16例明显疼痛占比40.00%、合计85.00%,研究组患者男性中有4例明显疼痛占比10.00%、女性中有3例明显疼痛占比7.50%、合计17.5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指尖采血中应用激光血糖仪激光采血,数值准确、结果稳定,可以减轻体检者的疼痛感。

  • 标签: 指尖采血 激光血糖仪 激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流动采血采血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以减少或杜绝护理安全的差错。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来我站接受无偿献血的100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0人实施有针对性的采血护理。结果我站随机选取的100位无偿献血者,无一例护理安全差错。结论为了防范护理安全隐患,就必须要求护理工作人员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并把护理安全摆在首要位置。且,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减少或是杜绝护理安全差错的发生。

  • 标签: 流动采血车 安全隐患 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智能化采血系统在我院门诊采血室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门诊采血室在2019年7月开始使用智能化采血系统。2019年1-6月为实施前,期间选择接受门诊采血服务患者720为研究对象,2020年1-6月为实施后,期间接受门诊采血服务患者720例为研究对象。评估实施前后对门诊采血标本安全及准确性、病人等候时间、病人的满意度的情况,比较差异,分析可智能化采血系统在门诊采血室应用效果。结果 :实施后门诊采血标本的安全性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人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门诊采血室应用智能化采血系统后,提高了采血护士的工作效率,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使用此智能系统,能保证门诊采血的安全性。

  • 标签: 智能化 门诊 采血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4名血常规检验人员,分为静脉组(28名)和末梢组(26名)。静脉组行静脉采血,末梢组行末梢采血。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静脉组血常规检验RBC(3.9±0.4)、Hb(13.5±1.0)、Hct(0.6±0.1)、PLT(230.8±20.6)、MCHC(318.8±13.4)、MCV(92.1±3.9)、MCH(27.2±2.4)均高于末梢组(3.0±0.5、10.4±1.3、0.3±0.1、202.3±19.3、302.6±11.6、85.4±3.0、26.8±2.3),WBC(5.1±1.0)则低于末梢组(6.4±0.9)。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静脉采血中采取采血管预置顺序编码对于临床采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间,我院进门诊以及体检中心的24名护士为本次研究的研究依据。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24名护士随机的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对比组,两组人数相等均为12人。对比组护士在进行临床近静脉采血时,采取常规的流程进行采血。而研究组护士在采血前采取采血管预置顺序编码进行采血干预。结果 采血前采取采血管预置顺序编码进行采血干预的研究组护士,其采血时间、标本执行正确率以及工作效率均优于对比组护士(P

  • 标签: 静脉采血管 预置顺序编码 临床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