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鼾症手术中不同气管导管内径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支撑喉镜下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较小组[气管导管内径=(年龄/4+3.5 )mm ,S组,33例]、适当组[气管导管内径=(年龄/4+4.0) mm, A组,28例]、较大组[气管导管内径=(年龄/4+4.5)mm ,L组,29例]。全身麻醉机械通气后,分别监测3组术中呼吸动力学指标: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 Ppeak)、气道平台压(plateau airway pressure, Pplat)、肺顺应性(pulmonary compliance, C)、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的比值[一秒率(FEV1/FVC, FEV1%)]。结果S组Ppeak和Pplat分别为(16.8±2.8)cmH2O (1 cmH2O=0.098 kPa)和(13.6±3.1)cmH2O,均高于A组和L组(P<0.05),A组和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FEV1%为(77±5)%,均低于A组[ (80±3)%]和L组[(82±5)% ](P<0.05),A组和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鼾症手术中选择较小气管导管会引起更高的Ppeak和Pplat,降低FEV1%,影响肺通气功能。

  • 标签: 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 气管插管 气管导管 呼吸功能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在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拔出后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标准脱机程序拔除气管插管,20例患者接受常规吸氧,作为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情况、咳痰难度、耐受性评分、舒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和氧合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耐受性评分、咳痰难度评分和舒适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拔出后给予患者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对于提高患者治疗的舒适性、耐受性和降低咳痰难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插管 危重患者 经鼻导管 高流量吸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患者护理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80例吸氧患者,均分入实验和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实验组进行优质护理,比较效果。结果 优质护理护理效果较好(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ICU气管插管 鼻导管湿化 高流量吸氧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

  • 标签: 导管 人生 快乐 悲哀 容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胸部创伤急诊手术中通过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22.1~2022.12在本院急诊胸外科接受治疗的9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46例。实验组(46例)采用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对照组(46例)采用普通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通过干预后,实验组支气管导管定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创伤急诊手术中,通过可视型双腔支气管插管治疗可实现快速定位,值得推广。

  • 标签: 可视型 双腔支气管导管 胸部创伤急诊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组合式支气管导管在成年人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优势。方法选取拟行OLV的成年胸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DLT)组(D组)和组合式支气管导管组(C组)。所有患者按统一标准实施全身麻醉诱导,D组插入DLT,C组插入组合式支气管导管。术中麻醉维持采用相同方案,术毕D组待患者苏醒后拔除DLT,C组在停止OLV后即拔除内气管导管,患者苏醒后拔除外气管导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前(T1)、插管完成后1 min(T2)、插管完成后5 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1 min(T5)、拔管后5 min(T6)的MAP、心率,记录两组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调整定位情况、插管对位时间、单/双肺通气时气道压、单/双肺通气过程中最低SpO2,术中记录肺萎陷效果,术后记录口咽部和气道损伤情况,术后24 h随访气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T2、T4、T5时点,D组MAP、心率均高于C组(P<0.05);两组单/双肺通气时气道压、单/双肺通气过程中最低SpO2、肺萎陷效果、口咽部及气道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插管对位时间短、纤支镜下调整定位率低,且术后气道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D组(P<0.05)。结论组合式支气管导管是一种可以在成年人胸科手术中实现OLV的新型导管,相对于DLT,其对患者循环波动影响小、插管对位难度低、术后气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少。

  • 标签: 组合式支气管导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麻拔管后,复苏期高血压患者半卧位30度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2-3级择期全麻下行手术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患者拔管后将头背板抬高约30度。B组患者拔管后仍保持平卧位。分别记录拔管前即刻(T1)、拔管后3min(T2)、5min(T3)、10min(T4)、15min(T5)5个时间点的SBP、DBP、HR、SPO2,及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反流误吸发生数和降压药使用剂量。结果A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T2-T5时间点明显低于B组,也低于T1(P<0.05),B组变化不明显。A组降压药的使用剂量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患者自述舒适度明显高于B组。结论高血压患者全麻拔管后,采用头背板抬高30度,血流动力学平稳,降压药使用量减少、恶心呕吐发生少,患者舒适,是高血压患较为安全、理想的全麻复苏期体位。

  • 标签: 全麻苏醒期 高血压 体位 流动力学
  • 作者: 张珍 张冬梅 吕欣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16
  • 机构:上海市同仁医院  上海  200050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在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指捏感法注气,试验组采用气囊压力监测进行注气,比较两组并发症、气囊注气容积、气囊压力水平以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气管黏膜损伤、气囊破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气囊注气容积、气囊压力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囊压力监测应用于建立人工气道的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精确控制气囊压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监测 气管导管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口腔癌修复重建手术患者术中鼻气管导管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发生鼻翼压力性损伤的20例口腔癌修复重建手术患者作为病例组,均为I期压力性损伤,匹配未发生压力损伤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可能导致鼻翼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因素。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较高(OR =10.616,P=0.005)、术前白蛋白低于40g/L(OR =8.213,P=0.039)是口腔癌修复重建手术患者术中鼻气管导管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护理人员术前应加强评估口腔癌修复重建手术患者的体质指数及术前白蛋白,术中加强观察与干预,积极预防鼻气管导管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 标签: 口腔癌 经鼻气管插管 鼻翼 压力性损伤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有效性。方法将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用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50例用胶布做蝶形固定。比较两组导管固定效果。结果实验组固定松动率、导管脱出率分别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46%、26%(P<0.05)。结论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比用胶布固定更有效。

  • 标签: 导管固定 中心静脉 脱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鼻导管吸氧导管插入深度对氧疗效果及病人舒适的影响.方法将胸外普胸手术病人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鼻导管插入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8cm左右),实验组为导管插入3~4cm,观察SpO2、Bp、R、HR、口唇甲床颜色、病人舒适度及鼻导管堵塞情况.结果两组在生命体征、SpO2、口唇甲床颜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舒适度及鼻导管堵塞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单侧鼻导管吸氧插入深度以3~4cm较为适宜.

  • 标签: 鼻导管吸氧 插入深度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前后门齿距气管隆突距离(length of incisors to carina, LIC)及气管隆突距气管导管尖端距离(length of carina to the tip of the tracheal catheter, LCT)的变化。方法记录86例AS行PSO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身高、颈椎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CROM)、全脊柱最大Cobb角(global kyphosis, GK)以及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 CBVA);分别在术前及术后于正中仰卧位下使用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 FOB)通过气管导管测量患者的LIC和LCT。结果与术前比较,86例患者术后身高明显增高,术后GK、CBVA明显减小(P<0.05);患者术后CRO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术后LIC、LCT均较术前增长(P<0.05)。结论AS患者行后路截骨矫形手术后,气管导管尖端在气管内向声门方向移位,可适当延长气管插管深度。

  • 标签: 气管导管 移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后凸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对普通单腔气管导管单肺通气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4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其中25例行单腔气管导管单肺通气者设为观察组,将20例行双腔气管导管通气者设为对照组,评估两组在诱导前(T0)、插管前(T1)及插管后(T2)等时点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在T0和T1时点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与对照组较为接近(P>0.05),在T2时点,前者要较之后者稳定(P<0.05);观察组术后有3例(12.0%)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不适,较之对照组的45.0%更占优势,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食管癌手术患者提供普通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治疗,能够在保证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同时,尽量避免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是今后医院提高食管癌手术水平的关键,建议临床普及。

  • 标签: 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食管癌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球囊导管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治疗儿童气道异物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9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60例球囊导管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治疗儿童气道异物的病例资料。结果60例患儿中,男40例,3岁以下58例(96.7%)。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98.3%)、气喘(56.7%)、发热(46.7%)。85%患儿有明确异物吸入史。异物以植物类食物为主(91.6%),以花生等果仁类食物最为常见。异物嵌顿部位主要为左主支气管(33.3%)和右主支气管(26.7%)。40例(66.7%)气道异物伴肉芽组织增生,其中少量肉芽13例(21.7%)、肉芽部分包裹26例(43.3%),完全包裹1例(1.7%)。60例患儿气道异物均1次性成功取出,其中单一球囊导管异物取出31例(51.7%),从打开球囊到异物被拖出声门一般耗时约15~20秒。无术中严重出血、气胸、声带或气道壁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儿童常见的花生等果仁类气道异物,尤其并发肉芽组织增生者,应用球囊导管经可弯曲支气管镜行异物取出是安全、有效、快速的,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 标签: 儿童 可弯曲支气管镜 球囊导管 气道异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保留自主呼吸+视频导管芯(sos)引导下气管插管在颈椎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8例经气管导管芯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均完成视频导管芯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87.5%病例一次插管成功,插管过程中未见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血氧饱和度监测平均93.5%。结论在颈椎手术中,保留自主呼吸+视频导管芯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的插管方法。

  • 标签: 视频导管芯 气管插管 颈椎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套囊压力监测间隔时间的不同,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ICU行气管插管且机械通气至少48h的患者56例,其中观察组32例患者每6h间断控制套囊压力至30cmH2O,对照组24例患者每4h间断控制套囊压力至30cmH2O。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持续时间、 ICU在院时间、死亡率。结果 对照组VAP的发生率为20.83%,观察组VAP的发生率为34.38%,但两组VAP的发生率及VAP的发生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死亡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在院时间为14.25±12.8d,对照组ICU在院时间为29.5±41.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套囊压力采用每6h间断监测,不会增加患者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可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管插管 套囊压力监测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麻醉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麻醉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施行的阑尾腹腔镜切除患者42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行喉罩麻醉,对照组行气管插管麻醉。对比分析两组病例麻醉术中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影响和麻醉效果。 结果 对照组病例的HR、SBP与DBP的数值变化在设置的T1、T2、T3时点上快于或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现自主呼吸开始恢复的时间(70.8±7.30)秒,拔除喉罩时间(120.2±12.40)秒,明显缩短于对照组(318.4±72.50)秒、(482.3±115.80)秒,(P

  • 标签: 阑尾腹腔镜切除术 喉罩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 血流动力学